首页资讯科普 催化剂之父是谁,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催化剂之父是谁,闵恩泽研发重油裂解催化剂

易蓉蓉 谢文华图片|中国石化报闵恩泽,1924年2月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中国石油化工催化剂专家。是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先行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半个世纪前,石油工业部北京石油炼制研究所(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

易蓉蓉谢文华

图片|中国石化报图片|中石化新闻

闵恩泽,1924年2月出生于四川成都。中国石化催化剂专家。是我国炼油催化应用科学的奠基人,石油化工技术自主创新的开拓者,绿色化学的开拓者。

半个世纪前,石油工业部北京炼油研究院(中石化石油化工研究院的前身,以下简称石科院)的办公室里只有几间小平房,只有几件从大连石油研究院搬来的旧实验设备。实验设备得自己准备,没有现成的技术资料可循。它被一片麦田包围着。

如今,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楼林立,科研人员1000多人,多项石油炼制技术领先世界,被称为“中国石化重点科技支撑机构”。

这里是闵恩泽半个多世纪科学生活的主战场。洁源石化工业

闵恩泽出生于四川成都。从小受“忠厚老实,诗书源远流长”的家风熏陶,酷爱读书。1942年抗战期间,闵恩泽因中考成绩优异,被保送至重庆国立中央大学学习民用建筑。后来高二转到了化工系。

1946年,闵恩泽大学毕业后,在上海第一印染厂学习工作了两年。1948年3月,他去俄亥俄州立大学攻读学位。

1948年暑假,闵恩泽刚刚去了美国,学校组织学生暑假参观工厂,包括肯塔基州的阿什兰炼油厂。当闵恩泽看到用流态化原理建成的FCC装置,深褐色的原油馏分在这个装置中神奇地变成清澈透明的汽油时,他感到惊讶和兴奋。回来的路上,闵恩泽思绪万千:不知道中国哪天才能造出这样的装置?

1951年7月,闵恩泽获得博士学位,在芝加哥纳尔科公司担任化学工程师助理,过着轻松富足的生活。但闵恩泽一心想回国,用所学报效祖国。为了回到祖国,闵恩泽动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公私关系。

经过不懈努力,1955年10月,闵恩泽夫妇历经波折,绕道香港,终于回到了阔别八年的祖国首都北京。

当时中美关系处于紧张时期,周恩来总理关于知识分子的报告还没有发表。这些从美国回来的知识分子,大多不敢要。闵恩泽联系了三四个地方,没人敢要。中央大学化工系学长吴把闵恩泽介绍给石油工业部部长助理徐金强,他决定接下。徐金强安排闵恩泽参与筹建北京炼油研究院,闵恩泽在几间借来的旧平房里开始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催化剂研究。强调“集体智慧”

炼油应用科学、石化技术自主创新、绿色化学发展是闵恩泽的三大贡献领域。闵恩泽配合中国石化和化学工业的进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着深厚的造诣和非凡的成就,在每个阶段都做出了自己标志性的贡献。但闵恩泽从不自傲,而是将自己的成就归功于“集体智慧”。

“我只是一个上台领奖的代表。这个成果属于大家,是几代石油石化人集体智慧的结晶。”一直强调“集体智慧”的闵恩泽非常重视团队精神。“我大部分时间都是唐僧,就是要有信心和决心引导大家完成任务;有时候我是孙武空,要攻关。但是,再伟大的孙武空也还是有很多困难是解决不了的。我需要找一个土地神了解当地的情况,向玉帝、如来、观世音菩萨求助。遇到不懂的事,打电话给同事朋友请教;有时候是沙僧,要搞后勤,要准备资金设备,遇到困难要找中石化总部帮忙。”对话中不乏四川人的幽默。

闵恩泽前后带了50多位学生。龙军这样概括闵恩泽的教师角色:“他的贡献,更在于他带出了一支勇于攻关、善于团结、勤谨踏实的科研队伍,为石化研究储备了一个人才库,是我国炼油催化研究的中坚力量。”

闵恩泽院士。图片|中国石化报闵恩泽前后带了50多个学生。龙军这样总结闵恩泽老师的作用:“他的贡献在于带出了一支勇于攻关、善于团结、勤奋务实的研究队伍,为石化研究储备了人才库,是中国炼油催化研究的中坚力量。”闵恩泽院士。图片|中石化新闻

瞄准未来,永不放弃。

从事石油化工研究50多年,闵恩泽从技术创新到本土创新,再到原始自主创新,经历了一个艰辛而又硕果累累的漫长过程。闵恩泽觉得应该总结一下自己1984年以来在自主创新道路上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以促进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在创新的道路上少走弯路,走得更快。2008年,闵恩泽撰写《石油化工——从案例中探索自主创新之路》,创新中国系列之一。

闵恩泽非常重视自主创新。他认为,中国的自主创新应该寄希望于年轻一代。为此,80多岁的闵恩泽给高校学生讲课一个多小时,很累。但他始终记得自己的社会责任。虽然闵恩泽的讲座和报告始终是同一个主题“创新”,但他针对不同的受众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试图让他们感染和启发他们。

闵恩泽从不自傲,而是把自己的成就归功于“集体智慧”。一直强调“集体智慧”的闵恩泽非常重视团队精神。“我只是一个上台领奖的代表。这一成果属于大家,是几代石油石化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2008年2月,中石化总工程师曹湘洪院士与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静海院士就合作项目进行商谈,并邀请闵恩泽院士参与。从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的角度,我们决定在新能源领域发展“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术”,决定请闵恩泽负责筹备组织工作。

这是一个全新的领域,闵恩泽老人边工作边学习,开始了他的科研历程。

2008年5月,闵恩泽组织了一次微藻生物柴油技术研讨会。会后,考察了中科院相关研究所和中石化生物柴油中试基地,制定了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术研发方案。

尽管闵恩泽积极参与微藻生物柴油成套技术的开发,但他也清楚地意识到自己面临的巨大挑战。现有微藻生物柴油技术产业链长,投资大,成本高,不经济;几万吨/年的产量没有实现;发展微藻生物柴油需要二氧化碳、阳光和土地三种资源,具备这三种条件的地区有限。

在闵恩泽的资助下,到2011年12月的中期检查,项目取得了以下进展:建立了适应不同地区的微藻资源库;掌握了新的转基因方法转化微藻;已经开发了多种光反应器;研究了稀有微藻的回收方法。简化了微藻饼的加工流程。为规划建立万吨/年室外装置奠定了基础。

2011年4月,闵恩泽在中国石化第三期青年骨干人才提高创新能力研讨班上发表了“探索从原始创新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之路”的演讲,重点阐述了中国炼油行业未来发展面临的挑战和对策,鼓励年轻一代努力创新,承担这一光荣任务。生活中的闵恩泽

很少离家的闵恩泽,至今有着很深的故乡情结。即使在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领奖台上,他依然说着纯正的四川话。2004年,闵恩泽个人向母校北京师范大学成都实验中学捐款10万元,设立“闵恩泽奖学金”,资助优秀学生。“只要我回成都,老先生都要请假回母校,和小校友交流。”姚志龙说。

在学生眼中,他既是一位严格的老师,也是一位关心自己的好老师。

闵恩泽的独生女闵秦致在美国。在她看来,父亲闵恩泽是生活中一个快乐幽默的老小孩。她经常听父亲说要“管住嘴,迈开腿,安心”,但闵恩泽经常说,管不了嘴,也迈不开腿,但能安心!闵秦致认为,这是他在遭受多种疾病折磨后仍能在80多岁时保持如此健康状态的关键。

敏·秦致曾这样描述他的父亲:

“爸爸不是那种上班工作休息的人。他不关心工作和休息。他的心思很简单,满脑子想的都是催化剂,因为催化剂不仅为他工作,带来快乐,对他来说也是一种休息。同时他也时刻在思考如何进行原始创新,有了新的想法他就开心!

“他有自己的休闲方式。他喜欢听京剧,尤其是京剧大师阎的《卧龙丧》,其唱腔声音有宽有低,抑扬顿挫,抑扬顿挫。他听得津津有味。

“他还喜欢看网球,尤其是瑞士天王费德勒的比赛,成为他的忠实球迷。只要有大师赛,比如澳网,美网,温网,他都要坐在电视机旁,从第一轮到第二轮,直到决赛。

“爸爸还是个歌手。他在石科院春节联欢会上唱的《上海滩》,也很有自己的特色。粤语夹杂着四川话和新旧上海滩歌词。他在讲课的时候说,要想在科技上取得成功,需要尽最大努力的团队精神和坚持到底的精神,就像西游记主题曲里说的‘你挑担子,我牵马,迎日出,送夕阳,踏过坎坷路,打硬仗,再出发’。他将带领讲台上的所有人演唱《西游记》主题曲。

“爸爸因为管不住嘴,变成了吃货。北京的川菜、粤菜、鲁菜、湘菜,法国、意大利、俄罗斯的西餐厅,他都知道,尤其是每一道好吃又便宜的菜是什么!正是这种对生活中每一点乐趣的热爱,对工作中每一点进步的兴奋,让爸爸永远像个年轻人”。

2016年3月7日上午5时05分,闵恩泽先生因病于北京逝世,享年93歲。

2016年3月7日凌晨5时05分,闵恩泽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闵恩泽:石化催化剂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绿色化学先驱。

语录:

“国家需要什么,我就做什么。”

“做事严谨,开拓创新。”

◎来源|中国科学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44157.html
上一篇李立浧:中国直流输电第一人
下一篇 杜祥琬:心中永远装着国家需要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