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财经 保险代理人会消失吗,保险代理人会消失吗,如何退出保险代理人

保险代理人会消失吗,保险代理人会消失吗,如何退出保险代理人

虽然确实是提示历史性低估价值,并表示已经有足够的安全边际,但《绝望的中国平安投资人》还是因不可控原因下架,其实标题原定为《绝望的中国平安投资人应该多一些勇气》,但笔者为了一点点阅读量和噱头,就违背初心,被整顿是对的。不过,这也掩盖不了寿险代…

虽然它确实暗示了历史低估的价值,并表明有足够的安全边际,但“绝望的中国平安投资者”因不可控制的原因被下架。其实题目本来就叫《绝望的平安投资者要多点勇气》,但作者为了一点阅读和噱头,违背初衷,被整改是对的。

然而,这并不能掩盖500万寿险代理人的倒闭。2016年,中国平安的代理人团队首次突破100万,峰值超过143万。然而,在今年一季度和半年报中,平安代理人数量已先后降至100万和90万。截至2021年6月30日,代理人数仅为87.77万人。速度快得吓人。而且不仅平安业绩如此,a股四大上市寿险公司也是如此。据新华人寿副总裁伊森介绍,曾经900多万人的代理人队伍已经缩减到400万人,500多万人已经出逃。保险代理人还能涅槃吗?代理团队崩溃了。

根据银监会此前的文件,2020年已有130万人离开保险业。听起来很吓人,但2021年将会有更多的从业者离开保险行业,其中代理人将首当其冲。中国平安的代理人团队在2018年Q3达到巅峰,开始了漫长的熊市之路。从整个市场来看,2018年上半年是代理人规模的高峰。2017年,各大保险公司寿险保费收入增速达到顶峰。2018年后增速快速下滑。尤其是2018年上半年,在高位挣扎后,没有持续突破,新单保费收入快速下滑。不过,寿险总保费收入仍能保持数年增长,主要得益于续缴保单的同比增长。面对风起云涌的市场转折,以新华、人寿为首的保险公司没有认清当时的形势,坚持代理到2020年底。(见表1)

表一:2014年至2020年主要寿险企业保费增长情况

来源:公司公告表1:2014-2020年主要寿险公司保费增长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代理人团队是寿险新业务的支柱和安排,其规模的大幅波动意味着负债端也会同步跟进。虽然2018年以来保险股的走势还有很多其他市场因素,比如中美贸易战。但从拉通的角度来看,以中国平安为例,2018年到去年的历史高点只是区间顶部的震荡行情。今年一季度,代理人团队在此之前已经崩溃,新业务价值率撑不住,资产端的负面消息被无限放大。此时,人寿和新华的逆势扩张也被证伪。最后整个保险行业都是泥沙俱下。

说一千道一萬,这都是监管收严,人口红利消失的问题。不过,从世界主要保险市场发展规律看,从粗放型到高质量和精细化也是行业发展的历史规律,未来必经的历程。2017 年以来,中国平安的代理人规模走势最能代表整个行业区间内的实际处境。(见图一、图二)

是监管严格,人口红利消失的问题。但从世界主要保险市场的发展规律来看,也是行业从粗放型向优质化、精细化发展的历史规律,是未来的必然历程。2017年以来,平安代理人的规模趋势最能代表整个行业的实际情况。(参见图1和图2)

平安的信息披露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远优于其他保险公司。代理人以及后面提到的很多数据都是季度披露,其他保险公司基本都是半年披露。新华的一些数据是按年披露的,很多寿险公司基本不披露。

可惜8月16日,常规保费收入函倒退,不再披露新单保费和财险保费明细。真希望这只是半年报前工作紧张导致的个别现象。

在《中国平安:进入有价值的布局区域》(请忽略我当时无知的错误判断)一文中,我比较了“平安、太保”VS“新华、人寿”在行业新形势下的不同战略选择。作者从新业务价值、达成率等多个维度做了明确的表述。新华逆势冲代理规模是失败的,不同于芯片、面板等逆周期产能扩张。,杀死了对手,迎来了行业上行周期的收获。在监管趋严、人口红利消失、科技互联网冲击的新环境下,放弃曾经粗放的发展策略是大势所趋。新华(人寿)显然没有认清当时的形势。

随着2021年上半年新华和寿险代理人的雪崩,“赢在新华”、“振兴寿险”等战略最后成功的期望也随之破灭。

新华人寿副总裁伊森在业绩会上表示,虽然1月份开门红不错,但2-7月处于低迷状态。全行业代理人数从900多万萎缩到400多万。惨烈程度可想而知。

中国人寿副总裁詹忠在业绩会上表示,从整个行业的发展来看,代理人队伍的规模预计不会大幅增长,各公司更加注重队伍的质量和结构。

中国寿险业正式结束了野蛮生长的粗放时代,开始了更加注重代理人素质的新征程。代理商人均产量同步崩溃。

正所谓祸不单行,代理商人均产量也是如此。而且从多项数据来看,也证明整个寿险行业在2018年上半年已经见顶。如果要追根溯源,作者其实更倾向于2017年底已经达到顶峰,2018H1是惯性的余波。(见表2)

图二:2017年以来平安、太保、新华代理人人均产业

图2:2017年以来平安、太保、新华代理人均行业

伴随崩溃1:代理活跃率(CPIC和新华称为履约率)。是:代理活动率=计费代理/一般代理的数量。

2017年以来数据披露完整的平安和新华,在2017年末和2018H1达到峰值,分别为65.5%和52.6%。

然后继续下降,2021H1分别达到43.9%和19.1%。这说明,在代理人规模崩盘的同时,能够产生保费收入的留存代理人数量也在持续下降。

新华人寿的这一数据更是抢眼,19.1%的达成率在过去10年里应该是排在榜单最末的。可想而知,新华逆势而上,冲代理规模是多么不明智。(参见图3)

图三:平安、新华2017年以来代理人活动率

图3:2017年以来平安和新华的代理人活跃率

伴随崩溃二:人均代理人收入(CPIC和新华分类相似:每个月第一年人均保险业务收入)。平安、太保、新华都披露了2017年以来的完整数据。因为所有寿险公司都有上半年开门红的问题,数据最好不能和全年数据比,不能和半年的代理人活动率比。其中,新华人寿继续表现垫底,首年月人均保险业务收入从2017年与中国几乎不相上下的5801元(平安6250元)跌至仅2617元(平安5793元),跌幅达54.89%,而中国平安同期跌幅仅为7.31%。(参见图4)

图四:平安、太保、新华每月人均代理人收入(元)

图4:平安、太保、新华代理人均月收入(人民币)

伴随崩溃三:政策延续率。以13个月保单延续率为例。

中国平安13个月保单延续率从2018H1最高点的94.3%持续下降至2020年末的85.5%,2021H1开始企稳回升至87.6%。同期中国太保从93.8%下降到2021H1的81.7%,没有任何反弹。相反,各板块表现不佳的新华人寿,2021H1延续率最低,也走下降通道,但下降率远低于平安和太保。

看完这些数据你绝望了吗?作者又在卖焦虑了吗?不是,作者在之前的文章中多次提到,寿险的负债端有8年的运营周期。如果如笔者所说,2017年是本轮负债端的顶峰(2018H1只是惯性余波),那么有理由相信目前的情况应该是调整的底部。即使以2018年为高峰,底部也差不多半年后。这个循环,中国平安的陈欣莹说的,要三年改革,明年结果基本一样。

表五:平安、太保、新华2017年以来13个月保单继续率

所有数据来源:股市动态分析肖俊清整理表5:2017年以来13个月平安、太保、新华保单延续率所有数据来源:股市动态分析小整理

作者只呈现过去的数据,对未来保持敬畏,但正如作者在《绝望的中国平安投资人与保险》中反复重复的:艰难的改革和低估值成为唯一的亮点,就因为这些不利因素,中国保险业是否已经达到顶峰,进入衰退期?笔者认为大概率不是。简单看一下现在的人均GDP就可以做出接下来的大致判断。人口红利可能没有了,但是人口红利还是有很大潜力的。在这个大前提下,如果所有行业都面临阵痛和改革问题,安全作为行业的标杆都不行,还有谁可以?

野蛮生长的粗放时代的结束,更加注重代理人素质的新征程的开始,是保险业未来涅槃的方向,这也是美国、日本、台湾省和香港保险业所经历的成熟路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45498.html
上一篇长安航空股票,长安汽车集团股票
下一篇 涵盖车辆架构、电驱平台、智能互联等多个领域,智能小车驱动电路,涵盖车辆架构、电驱平台、智能互联等多个领域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