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财经 创新是发展的保障,如何理解创新赋能可持续发展

创新是发展的保障,如何理解创新赋能可持续发展

陈志武图/IC发明创造、创新经济是今天的热门话题。部分原因来自中国的科技力量日益强大,引发美国等发达国家断供的威胁。这进一步激发众多仁人志士的思考和讨论,为什么中国以前没能成为创新大国,而今天离其越来越近?从战国时期到宋代,中国的发明创造不…

陈志武

图/IC图/IC

发明和创新经济是当今的热门话题。部分原因是中国科技实力日益强大,导致美国等发达国家面临断供威胁。这也进一步激发了很多仁人志士的思考和讨论。为什么中国以前没有成为创新大国,今天却越来越接近?

从战国到宋代,中国的许多发明创造都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第一,以前的发明很多,但没有转化为生产力、生产技术或改善人民生活的生活技术,也没有给中国带来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印刷术、火药、火炮虽然是中国发明的,但等到中世纪后半期传到欧洲,欧洲人发扬光大,成为改变世界的技术。这就是所谓的“李约瑟之谜”。

第二,为什么宋代以后连发明都停顿了,而没有产生像前朝那么多的发明?就连我们常说的“四大发明”也是发生在宋朝或者更早的时候?

第三,为什么近40年的改革开放最终给中国带来了科技的飞速发展,并使中国进入了少数几个引领世界科技发展的国家行列?

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无疑对今天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一旦把背后的经验教训讲清楚,就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以后重蹈覆辙,让中国在科技发展的道路上尽可能走得更远。对儒家科技创新的深远影响

关于上面提到的第一个问题,我们应该看到,中国古代的发明创造之所以未能转化为提高生产能力的具体技术,未能在产品市场上得到开发,是因为没有企业家或商人将发明转化为产品。企业家和商人都在追求利润。按理说,只要新发明能带来巨大的商业应用,产生巨大的商业利润,赚钱,聪明的商人就应该抓住机会,充分利用。但是,这就涉及到一个问题: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制度和政策安排是否允许私人个体创业赚钱,是否鼓励和保护商人创业?如果社会认为商业利润是不道德的,认为商人的利润诉求是邪恶的,排挤商人,那么就没有人敢把发明变成致富的机会,或者只能偷偷摸摸地去做。

近年来,我之所以从儒家文化的角度来看待中国的科技发展和其他社会变革,是因为儒家文化不仅是一种文化体系,也是一种经济体系。历史上中国的经济制度既不是资本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而是以宗族为中心的儒家经济。儒家制度的一个特点就是主张以“义”和“礼”来规范人际关系,实现人际资源共享和风险互助,而不是以货币化为基础的市场交易。不是由逐利的商人主导实现人际资源共享和风险共担,不愿意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冷场交易来交换需要的商品,这也延伸出对商人和商家的排斥甚至敌视,也就是所谓的“反商文化”。孔子一生拒绝碰钱。他觉得钱好脏,赚钱是一件很卑鄙的事情。“仁义礼义”引申出来的儒家产权制度很简单。财产不是个人所有,而是家庭(集体)所有。家庭中年龄最大的男性长辈是实际控制家庭或家庭资产的人,所有家庭成员的收入由所有家庭成员共享,男性长辈具体安排和分配收入;这些财产关系、收入分配关系以及成员之间的责任义务,都是由“三纲五常”的等级秩序和相关的儒家伦理规则所决定的,根本无法由基于自由选择的市场交易关系所决定。

因此,儒家经济体系不承认商人和企业的道德积极性,更不鼓励商人创业,将发明转化为可以带来高额利润的技术。商业利润的道德不公当然使得私人个体缺乏做这种事情的动力。同时,个人创业的收益只能在四世同堂的家庭成员中分享和平均分配,这也造成很多人搭便车,对“大锅饭”下的辛苦劳作不感兴趣。这是“李约瑟之谜”背后的重要原因。

儒家体系的第二个特点是儒家选择了追求稳定和抵御风险,而不是追求“增长”或生产力最大化。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中国最多有100多个王国,相互之间战争不断。人们终日面临暴力威胁,在暴力风险下很难有安全感,人们苦不堪言。在这种背景下,孔子选择了“稳定第一”,而不是“增长第一”;首先要追求稳定的生活,不强调生产力和收入。子曰:“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则患忧。”他的核心逻辑就在这里。物质输出少没关系,但是缺乏安全感,整天担心战争风险和灾难风险,担心生老病死。这就是问题所在。

在现代金融投资理论中,我们强调要用“收益”和“风险”两个维度来评价投资选择。有的人不怕风险,只看重回报,所以会选择高回报高风险的投资;还有的是规避风险,厌恶风险,不在乎收益的高低。所以他们把稳定放在第一位,选择安全性高但收益低的投资。按照这个框架,孔子选择了后一种,不在乎回报(即成长),只在乎把每个人固定在等级秩序中,这样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和交换就不存在不确定性,每个人只需服从自己的义务,就会给社会带来整体安全感。

邓小平所说的“发展才是硬道理”,和中世纪后期商业革命带来的西方社会对追求“增长”的偏好是一样的。当然,西方很早就追求“增长”,工业革命就发生在那里。但这与孔孟追求“稳”而舍弃“长”是相悖的。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生哲学,也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制度取向。在孔孟看来,发展不重要,更不用说硬道理;追求稳定,提高大家应对风险的能力,才是更重要的,或者说是唯一重要的。所以,即使有发明,也不一定有人利用发明来提高生产力,增加收入。

《李约瑟之谜》讲的是为什么中国人不把这些发明变成提高物质生产能力的技术?在儒家看来,这个问题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孔子和儒家根本不在乎收入增长,更多的是降低风险。从这个意义上说,评价儒家文化贡献的指标不应该是“是否有增长”或“生产力是否有提高”,即李约瑟以“是否带来了工业革命”来评价儒家的贡献时,从一开始就对儒家不利,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因为儒家从一开始就没有以此为出发点;而应该以是否真的“使人们拥有更强的应对风险的能力、更安全的生活和更稳定的社会”来评判儒家思想的贡献,这样才公平。

从实证的角度来看,由于汉武帝只尊儒术,中国知识分子的重心逐渐脱离科技,转向儒学等文化哲学。比如熊秉元教授和他的两位合作者对《韩曙文艺志》,即官方史书中概括的中国图书总目录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发现在汉代《文艺志》中,科技类书籍约占23.6%,还是很高的;隋代,科技书籍占14.9%;到了唐代,下降到10%多一点;宋代降至2.6%,明清未超过5%。可见,独尊儒术之后,尤其是到了宋代,古代学者对科技话题的兴趣和著述几乎降为零。由此可见,儒家思想统治中国社会后,科技真的每况愈下。宋朝更是落后。

对于发明创造来说,社会的开放和自由非常重要。比如战国,三国,五代十国,都是乱世。朝廷忙于为战争而战,无暇顾及规范社会,给予人民更多自由。然而,根据麻省理工学院黄亚生教授及其同事的统计,那几个时期恰恰是中国人发明数量创历史新高的时期。

此外,科举考试也是一个划时代的关键因素。隋朝开创了科举,唐朝继续发展。但在隋唐时期,只有贵族家庭的后代才有资格参加考试,普通人的后代则没有。所以,那几个时期的科举制度对基层影响不大,普通后代对科技和原创知识还是有想法的。

可是,到了宋代,情况发生根本变化。宋太宗把科举考试从贵族世家扩大到平民百姓子孙,导致全国各角落的读书人只关注科举考试的核心内容——四书五经,只关注儒家经典说了什么、讲了什么。一旦儒家经典成为读书人几乎唯一的关注,这就造成几方面后果。

2021年4月25日,在上海三联书店武汉店铅制的16800枚活字前,一位母亲给儿子讲古代四大发明印刷术的故事。图/中新然而到了宋代,情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宋太宗的科举考试从贵族家庭扩大到普通人的后代,导致五湖四海的学者只关注科举考试的核心内容四书五经,只关注儒家经典说了什么,说了什么。一旦儒家经典成为学者们几乎唯一的关注点,这将产生几个后果。2021年4月25日,在上海三联书店武汉分店的16800个铅字活字前,一位母亲给儿子讲印刷术四大发明的故事。图/中新

第一,全社会的知识分子对科技研发,对自然界和物理世界的规律,对如何提高亩产量更不感兴趣。这也是为什么宋明清的科技书籍占比不到5%的原因。第二,即使在非科技类书籍中,也不是各种史书、哲学、艺术、文学都有人关注,大家都集中在儒家思想上。例如,熊秉元教授和他的同事对汉代以来的《汉书·艺文志》进行了统计,发现儒家书籍在汉代占39%,在唐代约占40%,仍低于道家书籍(道家书籍约占50%),说明到了唐代儒家思想已不在社会上。但是到了宋代,儒家书籍的数量急剧上升,占全部书籍的71%,到了明代上升到82%,到了清代也差不多。于是,在宋朝把四书五经作为科举考试的核心之后,儒学几乎成了全社会士人唯一关心的问题。从精英到草根家庭,几乎每个人都沉浸在儒家著作中。第三,书的内容变化很大。以前的书大多是以原始知识为基础的,但从宋代开始,对儒家经典进行解读和注释的书越来越多。这导致了一定程度的知识老化和国家化,使得思想文化不再创新,而是僵化。

所以宋代以后,中国社会没有发明创新,变成了一个全方位保守的社会。事实上,宋朝所经历的变化与12世纪以来中东伊斯兰社会的变化几乎一模一样。在11世纪后期逊尼派复兴和改革之前,伊斯兰科学非常辉煌,商业非常繁荣。但随着12世纪逊尼派复兴和改革的深入,伊斯兰社会的世俗政府逐渐被宗教控制,信徒的生活和世俗活动高度宗教化,导致伊斯兰教书籍的出版转向宗教经典的阐释。

根据哈佛大学教授埃里克·邱晨的研究,在伊斯兰教7、8世纪初,科技书籍占伊斯兰出版物的3%,11世纪达到11%。但在12世纪,科技原始知识书籍下降到5%,14世纪继续下降到3%,结束了伊斯兰科学的辉煌。尤其是一旦学者的追求不再是发现新的知识,甚至书籍不再强调原创知识,而是更加注重对前人经典的阐释,这个社会各方面的活力自然会停止,对自然和人性的认知也会成为一潭死水。

宋代科举改变了基层的激励框架,包括所谓“应试文化”的形成。读书当时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死记硬背,其影响一直延续至今,以至于很多家长至今没有走出这个境界。国内很多大学和研究机构并没有把新知识的发现和生产作为自己最重要的诉求,而只是把自己当成了照本宣科的老师,只讲别人的研究发现,读出自己的思想和认知。这是近年来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每况愈下,与世界越来越远的重要原因。当然,科技领域要好得多。晚清洋务运动以来的变化

在19世纪末洋务运动之前,人们对把发明变成有用的技术兴趣不大。但鸦片战争失败带来的冲击,包括太平天国内战时期经历的洋枪,甲午战争的失败,迫使中国精英们全方位反思。逼不得已,只好开始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工业技术。当然,科技的引入是有历史意义的,但同样重要的是,它改变了儒家传统的“稳定第一”、“抗风险第一”的价值取向,不再是“发展第一”,变成了“发展第一”、“增长第一”,即追求生产力的增长,而不是保守。当然,这是对儒家思想的根本修正,或者说是背叛。这种价值观的转变从根本上为后来追求科技创新铺平了道路,包括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民营企业家创办新企业提供道德和法律支持。但是,那个观念转变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完成的。改变两千多年来建立的儒家价值体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比如,洋务运动之后,对商人、对商业市场、对商业利润的态度,很难说从消极转为积极。后来到了20世纪,又有军阀混战、内战、政治运动,使得洋务运动开启的转型进程不断止步。

到1978年,邓小平已经开始改革开放,停止推翻投机,承认市场经济、私企和私有财产的地位,让先富起来光荣,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等等,等于承认了私企和商业利润的合法性和道德性。这些是观念上的颠覆性变化。加上邓小平的名言,“发展才是硬道理”,旗帜鲜明地把“增长”放在第一位,而不是追求儒家的“稳定”和“抗风险”;邓小平的“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也是对儒家“不患寡而患寡”“不患贫而患忧”的否定——这些变化从道德和政策层面彻底解放了企业家的创新动力,使他们在道德上不再面临将发明转化为技术以提高生产力的障碍,甚至他们自己的企业也有动力加入到科技研发的浪潮中来。这些都是历史性的变革,终结了两千多年来儒家对创新发明的压制,让中国社会背上了历史的包袱,从而可以轻装上阵走上科技发展的道路。

当然,有了民营企业和商人、企业家的道德和政策认可甚至鼓励,这还不够。我们还需要像资本市场这样的“激励加速器”。否则,中国不可能在过去二三十年内迅速成为科技大国,让世界其他国家感受到来自中国科技的竞争压力。

2021年2月,自动车快科技在中国香港上市,市值1.4万亿港元。其创始人苏华的身价超过220亿美元和1400亿人民币。苏华出生在湖南湘西农村,有着真实的草根背景。然而,这一切都没有妨碍他在2015年创办Aauto Quicker后不久就获得了风险投资的支持,使他在短短五年内就使公司创新并迅速成长,突然成为一家市值如此天文数字的公司。腾讯、阿里、JD.COM和DJI等各种科技创新公司也是如此。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完全离不开股票市场的激励作用,因为一方面,中国在1990年推出了a股市场,后来又推出了针对科技创业公司上市的创业板和科技创新板;另一方面,民营企业可以去美国和中国香港上市。由此,有了创新型公司的投资退出机制,风险投资愿意来到中国,为有能力、有创新的年轻人提供大量的资本支持。因此,产生了许多像苏华这样激动人心的财富故事。

有了这些创新财富故事,全社会年轻人和中年人创业、科技致富的激情被真正调动起来,形成了中国社会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创新生态。不仅道德和法律障碍不复存在,科技创新的正向激励也达到了顶峰。

活在2021年,必须承认,从洋务运动到现在的160年间,中国社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是根本性的变化:从原来的“稳定第一”到“发展优先”、“增长优先”,从轻视商业利润的观念到“致富光荣”。

单从出版量来看,现在科技类书籍占全年出版量的30%左右。这种结构类似于欧美社会,彻底改变了宋代以来科技类书籍只占2%、不到5%的局面。现在教育部等部委也要求高校和科研机构在世界一流期刊上发表论文。虽然这种追求过于死板,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由于国际期刊不会发表解释性的论文和书籍,而只会发表充满新发现和新知识的书籍,这种追求迫使国内高校和研究机构必须以新发现和新知识为导向,这与宋代开始的只注重经典阐释的学术导向完全不同。也就是说,在追求生产力、增长和科技创新中,最终实现了洋务运动的最初目标。

为了更好地认识今天的科技形势,认清未来必须坚持的路线,我们应该认识和珍惜洋务运动以来所取得的变革和进步,绝不破坏这些成果,尤其是创新生态。否则,中国将很难巩固和保持长期的创新型国家地位。

(编辑:王艳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46291.html
上一篇打造数字政府的意义,我国政府应如何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打造数字政府的意义
下一篇 猪价还会再跌吗,猪价还会再跌吗,猪价还要跌吗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