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 “南水北凋”家门过退休教师用镜头记录“大事件”

“南水北凋”家门过退休教师用镜头记录“大事件”

慧心他是位退休老教师,10多年前,一则南水北调即将开工的新闻吸引了他的目光。于是,退休后不甘清闲的他找到了新的追求——用自己的力量记录下国家工程的点滴。为了拍到满意的图片,他历尽艰辛。如今,他为南水北调拍摄的照片以及采集的沙石、土壤标本,足…

智慧

他是一位退休的老教师。10多年前,一则南水北调工程即将开工的新闻引起了他的注意。于是,不甘退休后清闲的他找到了新的追求——用自己的力量记录国家工程的点点滴滴。为了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他历尽艰辛。现在,他为南水北调拍摄的照片,以及他收集的沙土样本,足以建造一座南水北调博物馆。他说如果国家需要,我可以全部捐出去...

参与“南水北调”的“小人物”应该记录“大事件”

2001年春节后的一天,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中学教师田从报纸上读到一条令人兴奋的消息:全国政协正在河南视察南水北调工程的准备工作。在不久的将来,国家将在防城垭口修建水利工程,然后从丹江口引水到北京。田意识到这是国家的一项大举措,如此巨大的工程将在中国水利史上留下伟大的印记。

田虽然是一名教师,但他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热爱艺术,河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擅长用白描的方式描绘中原农村的风土人情。2005年出版《图解历史》一书,免费捐赠方城县图书馆、档案馆。喜欢历史,关注现实,田有着艺术家的敏锐和执着。他想,如果南水北调这么大一个工程的所有进度都能被记录下来,那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啊!正是这个稍纵即逝的念头,成了田十几年来不懈追求的梦想!

事实上,上世纪70年代初,南阳淅川县陶岔村就开始了南水北调工程。当时数万人会战的场景让田难忘,而这个项目距离他的家乡只有1公里。只要有空,田就会去工地上义务劳动。然而,该项目仅开始10个月就停止了。田期待着他重返工作岗位的那一天。平时只要有南水北调相关的资料,他都认真收集。

在田的热切期盼中,2008年10月初,隆隆的挖掘机开进南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段全面开工。

当他盼望多年的庞大工程就在眼前重建时,田非常激动。此时他已经退休,有了更多的时间,他决定用镜头记录下工程进展的每一个瞬间,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资料。

从工程开工那天起,就忙得不可开交。

田的家乡有一处古代遗留的水利工程。项目名称为十万沟。它在十万沟关口附近,两大工程在这里交汇,一个是修桥工程,一个是输水工程。从开工的第一天起,就决定跟着田拍摄到底。两个主要项目同时进行。最多的时候,40多台挖掘机同时在100多米宽的横断面上施工。场面壮观,震撼人心。

田想把这些壮丽的场面都拍进相机,但他的拍摄并不顺利。有一次,他想在底下拍,山口挖了20多米深,坡很陡。看到一个老人往坡底挪,负责安全的小伙子跑过去把他赶走:“这里是工地。有什么好拍的?你这么大了,摔了谁负责?”

为了完成拍摄,田和那个小伙子打了一场游击战。年轻人一离开,田就在坡底拍了一张照片。那个年轻人一到,就走开了。不过,这没问题。田告诉小伙子,他拍照片,就是为了把这个工程的建设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让后人知道这么大的工程是怎么建成的。田的努力和诚意得到了工作人员的认可,允许他在施工安全区和规定的范围内拍摄。

献给镜头沟国家工程的“档案”

田在拍摄南水北调的过程中经历了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2008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南阳段开工后,田自费买了一台胶卷相机。没有技术,他像一个蹒跚学步的孩子一样通过射击来学习。一开始因为技术不过关,要么是角度没选好,要么是光线把握不好。为了拍出好照片,他尝尽了失败的滋味。

为了提高摄影技术,田在家人的支持下去了县老年大学的摄影培训班。几个月后,田才发现,自己只是凭感觉拍,连取景和调光圈都不知道怎么回事。在培训班上,田带着问题学习,进步很快。在老师的指导下,他逐渐掌握了如何用光,如何构图,如何选择角度。

培训班结束后,田又买了一台单反相机,拍出来的照片艺术水平提高了不少。然而,就在他按计划拍照时,意外发生了。

2010年秋天,田从工地回来,回放回顾了半个月拍摄的画面,不知道按错了哪个键。半个多月拍的300多张照片一下子全删了,田难过得跺脚,当晚几乎没吃东西。

他的妻子石清欢看到丈夫情绪低落,很是心疼。退休前,她和丈夫在同一所学校教书。他们有着相同的兴趣,在他们的大半生中生活在一起。

石庆焕很担心妻子辛辛苦苦的照片被删。她悄悄给大儿子田师傅打电话,告诉他这件事。

田师傅在县电教馆工作,精通电脑。听说父亲不小心把已经拍了半个月的照片删了,他很担心。

回到家里,田师傅帮父亲分析了照片被删除的原因,并教他如何把照片保存在电脑里。因为担心电脑坏了可能不安全,田师傅给父亲买了个优盘,让他把照片再备份一遍。怕u盘不可靠,他帮父亲把照片存到移动硬盘,拍出了理想的照片,建议父亲尽快冲洗出来存档。有了多层安全保障,田这才放心了。

记录十年惊人退休教师建“地质博物馆”

南水北调工程开工以来,淅川陶岔渠首、白河倒虹吸、防城垭口等9个标段,南阳段的许多工地上都留下了田的足迹。短短6年间,田带着相机,每周往返两次,总里程达4000多公里,为中线工程南阳段留下了大量宝贵的影像资料。

由于项目正在建设中,各方面都不完善,田在危险中拍照是常有的事。有一次,他去南阳白河拍倒虹吸工程的照片。拍完照片,雨下得很大。在经过一段泥泞的路段时,田的旧三轮车陷进了泥坑里。5个多小时后,被过往车辆发现,帮他把三轮车弄了出来。如果没有人及时赶来救援,田可能要和他的三轮车在泥坑里过一夜了。

随着对南水北调工程进展的深入了解,田已经不仅仅是拍照收集信息了。他想收集与这个项目有关的各种信息。

2013年夏天,田在南水北调工程防城四标段拍照时,惊讶地发现挖掘机挖出来的黑土竟然是煤样。他意识到这些土壤对研究很有价值,所以他用塑料袋装了一袋带回家保存。

同年冬,田在潘河倒虹吸工程看到挖掘机挖出的沙子是白色的。这样的沙子在海滨很常见,在中原腹地很少见。王意识到这样的沙子有保存价值。于是,他把沙子带回家中分类保存。

在长期的拍摄过程中,田还在工地上结交了许多朋友,这些朋友也为他提供了许多珍贵的资料和藏品。方城县第五标段项目部安全员陈德胜就是他放炮时结交的朋友之一。起初,当田来到第五标段拍摄时,陈德胜觉得大部分工地都是坑坑洼洼的。一个老人来回穿梭非常危险,因为不知道他的拍摄意图,不允许他进入现场拍摄。固执的田拿着身份证和退休证一次次来到项目部,找到工作人员说明原因,用真诚打动他们。

随着拍摄次数的增多,陈德胜和田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2013年10月,5标段施工接近尾声。陈德胜向田赠送了一个从河底挖掘出来的钟乳石,田向陈德胜回赠了一套5号标纪念照片。照片不仅记录了项目的建设,也见证了两人的友谊。

2014年11月初,南水北调正式通水。田还向世界披露了他在过去十年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多年来,他收集、整理、归类了20多卷、1600多条各种资料。拍摄照片12500余张,相册18本,采集沙石土壤样品51个,达数千公斤。

田的孩子们非常支持他父亲的所作所为,并把他的行动命名为“小人之大谋”。每到周末,田都会召集儿孙们欣赏他的收藏成果,邻居们和朋友们也经常来参观他的家庭迷你博物馆。河南电视台、南阳电视台甚至湖北某电视台也来拍他的南水北调纪念照和实物展览。一时间,田成了当地的名人。

面对媒体采访,田激动地说:“我是一个无名小卒。用自己的行动记录国家项目,是我晚年做的最有意义的一件事。如果国家需要,我愿意奉献给他们,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不仅能从文字和图像中了解工程的艰辛,还能用双手‘触摸’这段历史。”

今天,田拿起相机,继续拍摄南水北调绿色通道工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49179.html
上一篇用人单位试用期不超过(用人单位试用期最长不超过)
下一篇 保姆有权继承老人的遗产吗,保姆遗产继承案的看法,保姆有权继承老人的遗产吗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