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 周恩来读书学习往事

周恩来读书学习往事

毛胜周恩来纪念馆從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到坚持“加紧学习”“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的修养要求,再到弘扬“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在实际斗争中学习”的优良学风,周恩来为我们树立了重视学习、勤奋学习、善于学习的光辉榜样。…

生茂

周恩来纪念馆

周恩来为我们树立了重视学习、努力学习、善于向群众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际斗争学习的光辉榜样,从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学习的远大志向,到坚持“活到老学到老、学到老、学到老、学到老再改造”的培养要求。回顾自己过去的学习和学习,认识到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对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技能具有重要意义。(一)

周恩来从小爱读书,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当时在东北工作的周一戈通过函授判断这个侄子很有才华,就安排他和自己一起学习。1910年至1913年,周恩来先后就读于殷罡书院(初级小学)、奉天第六二小(辛亥革命后改名东关模范学校),各科成绩均名列前茅。他的作文特别受老师表扬,经常标上“传”字,贴在学校的成果展示处,让学生们观看。

此时,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东北是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争夺的焦点。在有进步思想的老师的影响下,周恩来先后阅读了陈天华的《世界钟的警示》、《回头》、《邹容的革命军》等革命书籍。他还订阅了《盛京时报》,养成了每天看报关心国事的习惯。如何把人民从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如何振兴中华民族?周恩来的思考越来越深入,他对学习问题有了新的认识。1911年,一次修身课上,老师问学生:读书是为了什么?有的同学说想帮父母记账,有的同学说想谋求个人前途。周恩来郑重回答,“为了中国的崛起!”后来他给同学郭思宁写了一句话“愿与世界腾飞的中国相遇”。

1912年10月,周恩来在东关模范学校两周年纪念会上发表讲话,指出教书育人的目的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使国家富强。他写道:“我学校的所有学生。我们是谁,也就是对未来国家负责的公民?这个地方,也就是让我成为完整公民的学校,在哪里?圣贤书,各种科学,你要我学什么?老师的嘴教你画画,朋友的眼睛看着对方。你为什么在乎我的切线?那就是,如果你想让我受到充分的教育,成为一个伟人,你将来能承担起国家的艰巨责任吗?未来这么重的负担,基于小学三四年,学生,同学们,一开始该怎么努力才对得起呢?”这是周恩来保存最早的一篇文章,充分表达了他对自己为什么读书、为什么学习的理解。语文老师看完后欣喜地评价:“教对教来说没那么不足,学对学来说没那么不足,学对学来说没那么不足,文章对写来说没那么不足。”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一生的执着追求,也是他对年轻一代的殷切期望。1939年1月,周恩来在南开中学举办的校友座谈会上,就青年在抗日战争中的责任问题发表讲话,指出:“青年人必须关心民族的存亡。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历史关头,他们应该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以民族利益为重。凡是有利于抗战的,都应该拥护和支持;凡是不利于抗战的,都要抵制和反对。”1951年2月,他回到母校南开中学视察,鼓励同学们说:“希望你们好好学习,认真锻炼。学以致用,学以致用,为工农服务,为国家经济文化建设服务。你们一定会学得比我们好,祖国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二)

学习很重要,学什么都很重要。1963年7月,周恩来在北京高校应届毕业生大会上发表讲话,从六个方面总结了应学习和掌握的内容。虽然这是针对大学生的,但是很多方面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一是掌握学习工具。周恩来认为,学习首先要打好基础,掌握基本工具,即“要学好语文,不仅要会说,还要会写;基础数学也要学好,不仅是学自然科学的,学社会科学的也要学好。高中生,尤其是大学生,要学好一两门外语”。“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近半个世纪后,周恩来的观点得到了实践的充分证明。

二是学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和价值观,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的武器。周恩来认为,无论你学习文科、理科、工科等。,你应该学习哲学,因为“哲学解决了我们的世界观和思维方法问题”,“没有辩证唯物主义,你就不能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我们应该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我们日常分析问题的武器,并应用于现实生活”。学习和运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成功经验。

第三是学习社会科学。周恩来认为,在这方面最重要的是研究政治,因为它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同时,要学习经济学,了解经济规律,这是建设祖国不可或缺的;我们还要学习历史,吸取历史经验,发扬民族的优良传统。在他看来,学习社会科学“可以使我们更好地掌握历史唯物主义,更好地认识国民经济的发展规律,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形成中国的发展道路”。

四是学习生产知识。针对周恩来提出的学校教学不重视生产劳动知识,尤其是职业教育较差的缺陷,指出这必然导致“一般青年总想上高中”,小学、初中、高中毕业生的家长“为子女的升学发愁”。他强调:“不仅要加强专门的职业教育,而且要确保我们的高中、初中和高中毕业生能够掌握不同程度的生产知识。”“在学校,他们可以学习一种生产技能,以便他们进入社会后参加生产劳动。”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劳动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恩来指出的问题今天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有些甚至更严重,因此我们必须下决心解决这些问题。

第五,加强科学研究。这是周恩来对中等专业学校,特别是对理工科、农科、医等院校学生的要求。,强调“要研究自己的学科,在实验室和生产中进行科学实验,然后用于生产”,还提出了力争“突破科技前沿,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的期待。周恩来为新中国的科技发展,特别是国防尖端科技投入了大量心血,取得了巨大成就。

第六,学习一些革命文艺。周恩来认为,文学修养与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和道德品质密切相关。学习革命文艺,有助于提升个人修养,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和无产阶级战斗精神。对于“一些年轻人认为进口电影更好,美国电影更好”的现象,他明确指出:“这些东西我们可以看一看,但一定要分析,学会分清好坏,而不是看受害者。”应该说,它既是学习文艺的必然要求,也是搞好各方面学习的基本要求。

周恩来(资料图)

(3) 3)

注重学风建设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周恩来一直强调要养成良好的学风,特别是要善于向群众、向书本、向实践学习。

首先,要善于向群众学习。是人民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智慧的源泉。尊重群众,甘当学生,才能从群众中得到“真经”,学到有用的东西。周恩来强调:“我们应该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向群众学习。智慧来自群众,只要你注意学习。劳动人民中到处都有人才和我们的老师。”

周恩来严格要求自己:“永远不要脱离群众,向群众学习,帮助群众。过集体生活,注意研究,遵守纪律。”1943年4月22日向南方局干部作《如何当好领导》的报告,强调领导要有学习的精神,深刻阐述了向群众学习的问题。为什么要向群众学习?“因为领导本身的知识和经验是不完整的,领导岗位给不了你知识和经验,所以要面对群众,学习群众的经验”。如何向群众学习?“我们要求同志们:(1)接近和接触群众,在某种程度上和群众打成一片;(2)听取群众意见;(3)向群众学习;(4)教育群众,不要做群众的尾巴”。

其次,要善于向书本学习。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读书是学习的主要途径,但读书不能是死书。而是要好好思考,明辨是非,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周恩来指出:“书中有些东西是对的,有些东西是错的,即使它们是错的,我们也应该知道它们,这样才能丰富我们的知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为找到一条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毛泽东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的“第二次结合”。从1958年11月第一次郑州会议到1961年6月中央工作会议,他先后四次倡导领导干部学习政治经济学。周恩来积极响应号召。1960年2月,他在广东从化召集部分领导干部开会,组成读书小组,系统学习《苏联政治经济学》(教材)。他认真参加了学习讨论,在学习总结中谈到了学习方法,说学习是长期的。我们应该分析这本书,肯定和发展正确的东西,否定和批判错误的东西。

再次,要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实践是人类认识的基本源泉,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加强学习,既要读有字的书,也要读无字的书,即从实践中学习。周恩来认为,“这包括在生产实践中学习,在革命斗争中学习,在科学实验中学习,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在实践中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是向实践学习的基本方法。周恩来强调,制定实际的计划和指示“必须经过最实际的调查研究,并使这些实际的材料与党的原则相联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担任总理长达26年。他每年都深入基层了解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做出决策。1961年5月,周恩来到河北武安县伯颜公社调研,走访了几十户中低收入家庭,视察了生产队集体食堂,到公社商店了解商品价格。根据第一手资料,他认为开食堂和保留部分供应制度不符合农村实际情况,是农村干部和群众意见比较集中、反映比较强烈的两个问题。周恩来向毛泽东如实汇报了调查情况,并提出了对策,为中央正确制定农村政策,特别是解决食堂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4).

实践无止境,学习无止境。周恩来在南开中学读一年级的时候,写过一篇题为《勤奋是一生的钥匙》的文章,直截了当地说:“要想做好一生的规划,读书是不行的。但是,如果你不努力学习,又何必去学呢?所以,努力读书贵,努力一辈子就够了。”他还列举了中国历史上的生动事例,如“闻鸡起舞”、“雪中读书”,充分说明了勤奋学习的重要性。

周恩来的一生是努力学习的一生。无论是在革命年代,还是在建设时期,他始终坚持学习,在繁重的工作中挤出时间学习。1943年3月18日,他在整风学习时写下了《我的修养要领》。第一条是“加强学习,抓住中心,宁精不杂,宁专不多”。三是工作与学习矛盾的解决:“工作与学习要融为一体,要注意时间,空和条件,要注意复习和整理,要有发现和创造。”

后来,周恩来多次谈到“活到老,学到老”,并说:“人不是生来就知道的,而是要学会知道的。这句中国古话很有道理。现在,我们必须更进一步。我们必须生活、学习、变老和改变。那我们知道的还不够多。越学越觉得自己知道的不太多,知道的太少。”

1951年9月29日,周恩来在京津教师学习会上作了一次讲座,并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回答了知识分子如何学习和改造思想的问题。他说:“每个人学习的目的都是为了改造自己。我想每个想学的人都应该有这样的基本认识。”“就拿我个人来说,我参加五四运动已经三十多年了,我也在不断进步,不断改革。也许有的同志会说:现在你是政府领导了,还需要学习和改革吗?是的,我还是要学习和改造。因为还有很多东西我不知道,还有很多道理我不懂,我要不断学习,不断认识,这样才能进步。”周恩来的报告很诚恳,给在场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布衣暖,菜根香,读书味长。”这是1958年鼓励侄儿周到基层锻炼的一句话。周恩来的学习方式注入了新的内涵,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49765.html
上一篇飞行员秦桂芳(女飞行员秦桂芳)
下一篇 压不垮的脊梁(去压低脊梁)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