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 辅导员怎么对待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辅导员怎么对待心理有问题的学生(辅导员对学生的心理疏导)

余永松【摘要】辅导员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岗位,在教学工作中起到上传下达的作用。本文对某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其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以期为高校辅导员提供有益的借鉴,从而促使其较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提高工作效…

于宋勇

【摘要】辅导员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岗位,在教学中发挥着作用。摘要:本文调查了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了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措施,以期为高校辅导员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促进其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提高工作效率。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问题;改进对策

在整个高校管理体系中,高校辅导员既是管理者,又是执行者。一方面,他们承担着管理者的角色,即管理学生的入学、考试、毕业以及老师的排班、调课。另一方面承担执行者的角色,执行领导布置的任务,及时向领导传达和反馈教学信息。在这种情况下,辅导员必然会有很大的压力和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高校应重视辅导员的心理状态,采取各种措施及时干预,使其成为学生成长的良好引路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贡献。

高校辅导员常见心理问题调查与分析

长期以来,人们对辅导员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工作压力大、缺乏相应激励措施的情况下,辅导员的心理问题日益明显。他们有不同程度的职业倦怠、强迫症甚至抑郁症等心理问题。为了研究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本文对某高校辅导员进行了问卷调查。

(一)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40份,收回有效问卷40份。有25名妇女和15名男子。结果显示:

1.87.5%的辅导员年龄在20-25岁,72.5%的辅导员工作年限在3年及以下。这说明,目前大部分的辅导员都是年轻人,他们往往对自己的期望值更高,更容易在目前的岗位上形成较大的落差。调查结果显示,50%的辅导员认为“辅导员工作与专业无关”,只有15%的辅导员认为“辅导员与专业一致”。这种差距容易造成辅导员对自身认识的偏差,甚至怀疑自己的能力。

2.调查结果显示,52.86%的心理咨询师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他们的心理问题在调查问卷中反映为“非常担心,反复检查”,“一天工作下来经常感到身心疲惫”,“工作内容复杂”,“感觉工作没有成就感”。进一步调查显示,15%的辅导员心理压力过大,主要表现为“任务太多”、“工作压力太大”。

3.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低,容易产生职业倦怠。30%的辅导员表示“有时以自己的工作为荣”,15%的人认为“工作很复杂,任务很多”,15%的人认为“在工作中经常感到不满足”。

(2)常见心理问题分析

1.强迫症。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否则会影响学校教学管理的进度。所以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处于一种谨慎的状态,经常会反复检查自己工作的完成情况。长此以往,他们就形成了反复检查的习惯。这种行为不仅增加了辅导员的工作量,增加了压迫感和疲劳感,还降低了辅导员的工作热情,甚至产生厌倦、想逃避工作甚至辞职的想法。

2.广泛性焦虑症。辅导员不仅要完成日常的教学和领导布置的各项任务,还要处理一些突发的、紧急的事情,这些都会造成辅导员不断的忧虑和普遍的焦虑,导致其注意力难以集中,容易疲劳,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3.抑郁症。辅导员的岗位处于教学和管理的中间,导致一些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辅导员的工作。甚至有的辅导员没有意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对晋升感到无望,滋生消极悲观的思想。据调查,部分辅导员工作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厌倦情绪,长此以往容易导致抑郁。

4.职业倦怠。辅导员大多是年轻人,可能是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所以工作初期一般都比较积极认真。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的琐碎繁忙逐渐成为常态,辅导员容易产生职业倦怠。此外,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使辅导员在工作中得不到成就感,人们也缺乏对辅导员工作的正确认知和评价。各种原因交织在一起,让辅导员觉得付出与回报不符,在工作中疲惫不堪。这种倦怠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日常工作,也影响了他们的人际关系。

二,改善辅导员心理问题的对策

(一)管理制度层面

1.认识到辅导员的重要性。高校辅导员是教学管理的一线工作者。管理者一定要意识到辅导员的重要性,可以利用假期或者周末对辅导员进行培训,提高辅导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此外,还要完善薪酬奖励制度,通过薪酬福利来激励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

2.榜样激励。在管理辅导员时,可以通过以身作则、奖励等方式鼓励其他辅导员,提高他们的积极性。比如用明确的评分标准、细则或者公开选举的方式来树立榜样,提高自己对工作的期望值,更加努力,从而起到示范作用。

3.需求激励。高校管理者要善于观察辅导员,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措施既不能超前辅导员的需求,也不能滞后,使所采取的措施达到最大的激励效果。

(二)自律水平

1.控制个人情绪。辅导员在工作过程中难免会有不良情绪。面对不良情绪,辅导员要学会自我化解。你可以通过与他人交谈,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来摆脱不良情绪。学会控制个人情绪,不仅可以提高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和抗挫折能力,还可以更好地维护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帮助辅导员缓解内心的压力、焦虑、紧张等心理状态。辅导员只有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才能建立高质量的人际关系。当你和同事相处时,你应该改变你的想法,这样你才能和别人更好的相处。

3.明确责任,增强服务意识。高校辅导员既是管理岗位,也是服务岗位。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明确自己的职责。辅导员应该发自内心地热爱和尊重自己的工作。在处理问题时,难免会有受委屈和不被理解的时候。因此,辅导员要增强服务意识,发扬奉献精神,不怕困难,在工作中保持一腔热血。

4.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特殊的岗位特点要求辅导员不仅要掌握教育学、管理学知识,还要熟悉所在部门的专业知识,熟练使用各种办公自动化软件等。辅导员可以通过参加相关培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用知识和专业能力武装自己。

三。结论。

高校辅导员工作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保证教学正常运行的基础。辅导员工作要求高、服务性强的特点,导致对辅导员的心理素质要求更高。因此,高校应关注辅导员的心理状态,及时发现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避免辅导员陷入心理问题的漩涡,并采取合理的措施对其进行激励,从而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辅导员。

参考资料:

[1]边世英。论激励是现代管理心理学理论的核心[J].西昌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 (04): 117-120。

[2]刘华山、龚、熊俊梅。教育心理学:沟通心理学与教育的桥梁[J].中国科学院学报,2012,27 (S1): 156-163。

[3]肖伟。新时期高校辅导员管理探析[J].教育与现代化,2007 (04): 75-80。

[4]徐东。教学秘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作用及素质要求[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教版),2005 (03): 58-60。

[5]石林峰。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00 (006): 82-83。

[6]王墨。新时期高校辅导员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研究[J].经典,2020(12)。

(作者单位:广州松田职业学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50066.html
上一篇对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心理咨询类课程思政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下一篇 疫情期间大学生心理状况分析,疫情下大学生的心理应对策略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