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 忠义仁信话贾琳

忠义仁信话贾琳

陈全2020年8月3日,荣获“介休好人”称号的贾琳先生在北京与世长辞,终年102岁。这位历经民国、抗日、建国、“文革”等历史阶段,经受过很多磨难的老人,能以期颐之寿而终,实在是一种别样的福分。经过查阅相关史料和几十年前其朋友的自传,并采访了…

陈泉

2020年8月3日,荣获“介休好人”称号的林佳先生在京逝世,享年102岁。这位老人,经历了民国、抗日战争、建国、文革等历史阶段的诸多磨难,最后能长寿,真的是一种不一样的福气。在查阅了几十年前他的朋友的相关史料和自传,采访了他曾经的朋友之后,我逐渐了解了这位革命老人平凡而伟大的一生,从他身上看到了忠诚、正直、豁达、善良的高尚品质。

与日军战斗以忠诚报国。

国难后背井离乡。

1918年7月15日,林佳出生在介休县张兰古镇西街金沙巷的一个普通商人家庭。贾,忠厚老实的父亲,在介休市卫生后珠宝店当掌柜。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林佳就读于介休县张兰镇第二高级小学。当时,全国革命形势处于低潮,中国共产党的工作重点从城市转移到农村。介休二中教师马邦元是介休最早的中共党员之一。他打着教书的幌子,利用课堂和家访向学生灌输革命理论,反对封建专制。就在那时,林佳接受了革命思想。

1936年冬,在马邦元的教育指导下,刚结婚不到一年,已在介休市一家珠宝店当店员的林佳报名参加了“山西牺牲救亡同盟”,简称“西盟会”考试结束后,林佳被分配到定襄县第三选区当了一名“村官助理”。1937年3月,林佳在太原师范军政训练班接受严格的军事教育和政治思想理论教育,加入“山西青年抗日垂死队”,任垂死纵队第9团机枪连指导员。同年年底,林佳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从1938年开始,林佳所属的第三纵队第九兵团就驻扎在南同蒲铁路的东侧。白天组织铁路沿线群众,晚上卸下铁轨枕木,敌人来了就打小股。这种游击战干扰了日军运输物资,消耗了敌人,给正面战场以有力的支援。在林佳的《百年回望》中,他回忆说:“每天晚上,他早早出门,在绿纱帐篷里呆一夜。他不会抽烟,也不敢大声说话。他眼睛一直盯着前方,对蚊子、地鼠、蛇的侵扰毫不在意。当他饿的时候,他会吃一把炒面。当他口渴时,他喝几口凉水。在干小米米饭上撒几粒盐就是菜,半碗水就是汤。抗日救亡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他朴实的话语中充分流露出了以苦为乐的情怀和对国家的忠诚。

1946年后,林佳结束了十年军旅生涯,回到党政系统工作。先后在山西、河北、山东、河南中央局、组织部接待科等单位工作。他是北平和平解放后第一批进京接待的干部,为中央进京做了大量工作。建国后,他被分配到铁道部天津铁路局任宣传部长。1950年至1983年,林佳先后在铁道部政治部、天津、北京、锦州铁路局、北京地铁局、涿州建筑工程局工作,直至正部级退休。

呼唤爱和忠诚。

冤案平反中的战友

林佳生前经常谈到的一个人是马邦元,正是由于他的指导,林佳走上了革命道路。马邦元(1908-1938),原名夏寅,介休张澜人。1923年考入太原国立师范大学,20世纪20年代末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介休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马邦元是林佳的学长和老师,也是他在革命中的领袖。1936年林佳参加西盟会议后,马邦投身于当地的抗日工作,为介休的抗日救亡运动做了大量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历任中共介休县委宣传委员、组织委员,后跟随太岳军区留守沁源县山区,坚持抗日。1938年,共产党内部出现了“左”倾路线,马邦元被诬陷,被错误地指责为“托派”,冤死。作为马邦元的亲密战友,林佳凭借自己的理解和表现,采访了几个当事人,认为马邦元被害是一个冤案。他一直在寻找案件的真相,并积极向上级党组织反映。

据马殷回忆录记载,1950年,林佳回张兰镇探亲,找到原介休二中教师马殷,说:“马老师,多亏了夏寅,我才走上了进步路线。没有他的教育和指导,我就不会有今天!”林佳补充道,“任何受过夏寅教导的人都认为,夏寅的演讲,他耳朵里的每一个字,都没有枯燥的说教感。动员人民抵抗日本的侵略是夏寅在抗日战争初期努力争取的目标。为了显示这种野心,他用尽了所有的努力、精力和时间。夏寅,这个县的抗日领袖,是当之无愧的。坏人嫉妒夏寅的才能,诬陷夏寅是‘托洛茨基分子’,上了网,给党的事业造成了巨大损失。我会尽全力为夏寅平反。”随后,林佳把一些钱交给了马银选手,并说:“这些钱是给夏寅的儿子马益民上学用的。如果不够,写信给我。”

由于历史原因,马邦元“托派”案一直没有平反。“文化大革命”后,中央政府开始拨乱反正。为了给老同志平反,林佳四处奔走,找曾在太岳军区、习孟会、介休抗日政府工作过的人,请他们为马邦元作证,多次找到薄一波、徐平平,请他们把证明材料交给山西省委。

1981年11月,山西省委为马邦元平反,介休县政府为马邦元同志举行了隆重的平反大会。看到这么多年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受了40年委屈的同志和老师们终于得到了平反,林佳在大会上感动得热泪盈眶。

2012年6月,林佳出资购买了绵山抗日政府纪念馆的马邦元雕像。介休市委及相关部门领导出席揭牌仪式,缅怀其历史功绩。如果马邦元知道自己的坟墓,他应该很高兴重新获得党的信任,有这样一个知心朋友。

坦然面对逆境。

保持信心,不要忘记你的创意

林佳一生坎坷,一生经历了两次重要的政治风暴:延安整风运动期间,因来自《锡盟会》、《将死之柱》而被诬陷;“文革”期间,当权派受到批判、下放等不公正待遇。然而,这些政治考验并没有让他倒下。相反,他很宽容,能够乐观地对待这些生活逆境。

从1942年春延安整风运动开始,炮兵团90%的人员来自敌占区的锡盟会和将死纵队,经过严格审查。当时左倾思潮蔓延,林佳在含沙射影的诬告下被拘留了很长时间。审查期间,林佳乐观面对,并向党组织坦白了实际情况。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还向同室的战友学习俄语和日语,阅读名著,学习纺纱技术。直到一年多以后,薄一波同志和杨才给一个书面证明,说他已经脱离了枷锁。淡定如水、对挫折无动于衷的林佳回忆说:“通过延安整风,我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水平得到了加强,阶级觉悟和群众观点也有了很大提高,从中学会了在生活中善于逆境的思想和对策。我沉着冷静,深思熟虑,沉默寡言,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智慧。"

1964年,林佳从金州局调回北京,任铁道部地下铁路工程局勘测设计处党委书记、政委。国家领导人对北京地铁工程非常重视,毛主席也作出了“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指示。作为勘察设计部党委的主要负责人,林佳充满信心,经常深入勘察、设计、施工第一线,调查研究、解决问题,随时准备为新中国第一条地下铁路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然而,文化大革命爆发后不久,林佳作为该单位的领导人,遭受了新的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白的妻子,在她的回忆录中说,“当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注定要失败。老贾从延安开始就养成了记日记的习惯,日记成了造反派攻击他的主要弹药库。“在一次审讯会上,林佳的左眼被打得鲜血直流,但幸运的是,他得到了医生的及时治疗,保住了视力。后来,林佳的工资停止了,他住在“牛棚”里。他的家被一次又一次地搜查,连妻子的办公桌也被搬到了走廊里。林佳对家人说:“在对待体育运动时,我们应该相信党和群众。困难只是暂时的。“无论在狱中还是在逆境中,他始终保持着对共产主义的真诚信仰和对真理的追求。

在这里,让我们把重点放在的情人白身上。1935年夏,16岁的白与17岁的结婚。第二年,林佳告别父母和妻子参加了持续了10年的西蒙俱乐部。2005年,在老两口结婚70周年之际,白接受了北京电视台的采访。当记者问她为什么能坚守失踪10年的丈夫时,她不假思索地立即回答说:“我坚信林佳已经走了,而不是死了。抗日战争一定会胜利!林佳一定会回来的!”解放后,白跟随丈夫在铁路系统工作。为了克服文化水平低的困难,白多次参加文化补习,并很快成为工作能手。老两口互相照顾,互相扶持,孝敬父母,抚养子女。80年来,他们经历了艰难困苦。老人于2017年去世,享年98岁。

点亮邓鑫主教育

不求名利,报桑子

退休后,林佳一直关心科教兴国的事业。他认为,自己虽然退休了,但不能忘记自己是一名老共产党员。他意识到农村地区教育经费的严重不足会影响基础教育。尤其是想起小时候,因为家里穷,读高尿就辍学了,他经常寝食不安。于是,林佳和妻子商量,虽然退休金不高,但还是可以每个月存一点,作为家乡教育的资助。于是从1995年开始,老两口向介休市张兰镇捐赠了1400元现金,作为促进教育的基金,并逐年增加数额,以支持家乡的教育,鼓励那些家庭困难但努力学习的孩子。林佳在给张兰镇学校负责人的信中说:“这是一件小事。不要公开。只希望以后张兰的优秀学生中,能有一些名人或者诺贝尔奖获得者,造福人类社会。我们今天的小小行动将会非常有意义,我们愿意分享它……”简单而真诚的话语令人感动和鼓舞。

2005年8月23日,收到毕业班代表的来信,信中写道:“亲爱的张爷爷(捐款以'张懒人'名义寄出):我谨代表全体师生向您表示最诚挚的敬意,感谢您多年来对教育事业的支持,对我们后辈的关心和鼓励……我们要努力工作,勇于创新,为家乡和母校取得更好的成绩。”

老两口收到孩子们的信后,看到他们的行为能激励他们努力学习,由衷地高兴。Jarin特别告诉他的儿子和侄子告诉有关人员不要在任何新闻媒体上宣传这件事。他觉得这只是小事。对他来说,是党养育了他,是家乡养育了他。是老两口返璞归真的真心。

据张兰中心校会计沈朝辉统计,截至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20年来林佳夫妇已捐款60万元,受捐受赏学生超过1000人。

介休历史上被称为“三贤之乡”。不以成就闻名的介子推,教书育人的郭,事业有成的文彦博,一直是介休人学习的榜样。林佳先生,寿终正寝,年轻时抛下家人和妻子去闯国难,这叫忠义;锲而不舍地为战友鸣不平,纠正冤屈,天经地义;当一个人身陷囹圄,那叫仁。捐钱给助教回报20年是一封信。这样一个忠心耿耿的人,也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楷模。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51202.html
上一篇抗战时期的“跑警报”
下一篇 僧人抗日自卫队,僧侣救护队抗日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