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科普 科技护航饭碗稳中国有底气确保粮食安全

科技护航饭碗稳中国有底气确保粮食安全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全球,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此进一步加强了贸易管控,严重干扰了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正常运转。值得注意的是,其贸易干预措施近期从医疗产品和服务延伸至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据报道,占国际大米贸易量15%的越南近日宣布暂停大米出…

科技护航饭碗稳中国有底气确保粮食安全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蔓延全球,一些国家和地区因此进一步加强了贸易管控,严重干扰了国际产业链和供应链正常运转。值得注意的是,其贸易干预措施近期从医疗产品和服务延伸至农产品特别是粮食。据报道,占国际大米贸易量15%的越南近日宣布暂停大米出口,全球主要小麦面粉输出国哈萨克斯坦已发布小麦面粉出口禁令。虽然其他粮食主产国的国际贸易政策还有待进一步观察,但是国际粮食已经呈现价格走高趋势,世界粮食安全面临的不确定性在增加。

民以食为天。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中国在众志成城,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同时,正一如既往地狠抓粮食生产,确保粮食安全。经过多年不懈奋斗,中国逐渐打造了先进的现代农业科技集群,包括种业科技、农机科技、植保科技等。随着北斗导航系统在农业生产上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智能+”在农业领域的不断渗透,中国传统农耕正加速向现代“智慧农业”转型嬗变。

水稻、小麦育种世界领先

2月27日,《国家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运行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发布,这是中国推进现代种业高质量发展而新出台的政策。此前,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领域重点工作,其中就种业科技创新提出,加强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大力实施种业自主创新工程,实施国家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程,推进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产业链中的源头,种业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和关键所在,没有种业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正是深刻认识到种业科技创新对农业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的源头性、战略性价值,相关工作一直被放在特殊重要地位,大力推进。以1997年10月《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施行和2000年7月《种子法》发布为标志,中国种业科技创新沿着法治化轨道阔步前行,打造了3个国家级主要粮食作物种子生产基地即西北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西南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和海南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育种方式实现了从优良农家品种筛选到常规育种,从杂种优势利用到生物技术育种的跃升,并形成了DNA定向筛选、品种定向改良等世界领先的分子育种技术。在主要粮食作物方面,中国水稻、小麦育种居世界领先水平。

2018年10月,水稻单产新世界纪录在中国诞生,袁隆平及其团队培育的“湘两优900”录得亩产1203.36公斤,连续3年刷新该项纪录。在选育杂交水稻的同时,袁隆平带领团队近年来致力于“耐盐碱水稻”品种培育,并实现亩产最高超过800公斤。今年3月,在山东青岛举行的盐碱地稻作改良万亩示范基地开工仪式上,袁隆平“海水稻”研发团队成员表示,2020年,该团队示范种植面积将达100万亩。致力于水稻新品种研究并取得卓越成就的还有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李家洋,凭借“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他领衔摘得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培育的水稻品种“嘉优中科1号”在2019年最高亩产达到1089.7公斤。

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19年更是创历史新高,达到1327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1月14日,一则落款为“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的公示材料在农业农村部官方网站发布,材料显示,初审通过的小麦品种多达106个。2018年、2019年,通过最终审定的小麦品种分别为77个和59个。由此,中国小麦种业科技创新活跃度之高可见一斑。在新型良种的支撑下,中国小麦单产持续增加,从改革开放初每公顷不足1900公斤提高到近年来约5400公斤,总产量近年来稳定在约1.3亿吨的高位。

三大主粮基本实现机械化

这是一幅幅动人的中华春耕图。位于岭南的广东清远市石潭镇,10多名机手驾驶着水稻精量穴直播机在刚灌好水的田里来回忙碌播种,与此同时,数架无人机载着水稻种子,来回播撒;在位于长江三角洲的江苏常州,刚刚交付的数百台玉柴大型水田拖拉机在肥沃广袤的田野里来回穿梭忙碌,身后深翻的土地沐浴在温暖和煦的阳光下,显得平整、松软;在位于四川盆地的眉山市东坡太和镇,被称作“印刷播种机”的新型机械将稻种用食用胶固定在易降解的环保纸卷上,之后铺展在平整好的水田里,覆土后再搭棚,即完成水稻育秧前期工作,大大减少了人工;在“中原粮仓”河南省驻马店市的遂平县优质小麦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工作人员操作无人机在进行麦田打药作业,无人机平稳升空,按照预先设定的航线,自动均匀喷洒农药。

这些春耕图无疑极富现代色彩,各种农用机械装备是鲜明的现代元素,昭示中国农业正加速摆脱传统手工劳作的生产方式,不仅进一步解放了农业劳动强度,而且大幅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和标准化程度,为高产稳产和保障粮食安全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机械化是指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中国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研究中心咨询委员会主任白人朴指出,农业机械化程度是农业劳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测量指标,中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迅速实现了从初级向中级阶段的跨越,并于2019年实现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0%,开始迈入高级阶段;小麦、水稻、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均已超过80%,基本实现机械化。

农业机械化程度迅速向高水平迈进得益于农机制造业的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技术的加速渗透。根据相关规划,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被列为中国制造十大重点发展的领域之一。一方面,在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植保机械、农用水泵等中国产品产量位居全球领先地位的领域进一步提升质量和性能;另一方面,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农业机械装备制造业结合,推进基于农业生产的作业、服务、信息等多方位支持的全程解决方案,创制具有信息获取、智能决策和精准作业能力的新一代农机装备。

中国新一代农机装备研发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一批国产高速插秧机、无人驾驶拖拉机、植保机器人等在多个农业机械展览会上精彩亮相。中看更要中用。这些新型智能机械已经投入农业生产并显出优异性能。据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司长张兴旺介绍,预计投入今年春耕的植保无人机将超过3万台,无人驾驶拖拉机及配套精准作业农机具将超过2万台(套)。

信息技术加速向农业渗透

智能农机、智慧农业在中国当然不是横空出世,也不是农业机械和农业科技自身单兵突进的产物,而是深深根植于中国科技总体发展水平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水到渠成的结果。历经数年甚至数十年努力奋斗,中国潜心打造诸多大型科技基础设施,为包括现代农业在内的诸多行业和领域提供公共性战略平台资源,比如北斗导航系统、气象防灾减灾系统、5G,为保障粮食安全打下坚实的基础。

无论是农业植保无人机还是无人驾驶智能拖拉机、自动插秧机,都是以精准的定位和导航系统为基础的,而这正是中国“北斗”的拿手绝活儿。据报道,装配北斗导航作业的自动驾驶拖拉机不仅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而且可以减小人工驾驶的误差,使田地利用率更高。装配北斗导航系统的植保无人机可自动规划线路、自主避障,喷洒效率可提升上百倍。随着“北斗”系统建设,其覆盖范围和导航精度迅速提升,支撑“北斗”+农业向纵深领域发展。根据计划,今年5月,北斗三号建设将收官,届时,其在农业领域中的支撑作用将进一步显现。

5G以低延时、高宽带、广连接、低功耗、可扩展等优势决定了其在智慧农业应用场景中的独特价值。应用该技术建立的农业物联网可以在线实时采集土壤墒情、酸碱度、养分、气象等数据信息,在对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田间管理,包括适宜的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农业的全天候监测和操控等。2019年是中国5G商用元年,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加速了5G布局,5G基站建设作为新基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紧锣密鼓推进中,这将为中国智慧农业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气象灾害一直是困扰粮食生产的不利因素,为了促进农业防灾减灾,中国积30多年之功倾力打造了世界一流水平的风云气象卫星系统,结合地面气象站系统,为各地提供精细化的气象预报,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预防和减少气象灾害损失,从根本上改变了农业传统上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中国高度重视水利科技创新,在坝工技术、水力资源分配、水文预报等诸多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保障粮食安全,中国累计建成大中型灌区7700多处,小型农田水利工程2000多万处,全国农田灌溉面积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的2.4亿亩扩大到2018年底的10.2亿亩,居世界首位,夯实了中国粮食安全保障的基石。

物联网大数据让存粮有数

指标显示,我国粮食安全“稳如磐石”。

供需方面,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我国粮食产量已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19年更是创历史新高,达到13277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超过470公斤,高于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库存方面。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只要粮食库存比例达到17%至18%,就达到了安全线,据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我国粮食库存水平远高于国际安全线,特别是小麦和稻谷两大口粮的库存量,足够全国人吃一年。

在广州市花都区,一座现代化仓库悄然而立,依托6000多个传感器和监控探头,仓库粮食颗粒清晰可见。

这是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仓储物联网的一部分,如今,该公司已经建成了覆盖全国的庞大粮食仓储物联网,以保证中央储备粮“质量良好、数量真实”。

以前,每一个粮仓就是一个独立的储粮单位,信息查阅只能靠人力、看报表,“库区拥有20个仓库,每个仓库1500平方米,粮食堆高6米。别说细致检查,每个粮仓走一遍都费时费力。”中央储备粮广州直属库有限公司总经理黎晓东告诉记者,“现在打开电脑就能完成,省人省力,又快又好。这是物联网带来的变化。”

“粮堆中,以5米距离为网格,架设了4层约300个测温点,内外还有两个湿度传感器,通过互联网实时向分公司和集团总部回传数据。”黎晓东介绍,传感器能实时采集、分析、预警仓内粮食温度的细微变化,发现问题可第一时间得到处理。

中储粮集团广州分公司仓储管理处处长陶琳岩介绍,高清监控摄像头拥有23倍放大、360度旋转能力,让管理部门拥有了全天候、无盲点的远程监控能力,可实时监控每一个直属库仓内外实况。

覆盖全国980多个仓库、拥有432万个粮情传感器和81158个监控探头……物联网不仅实现在线监测,还能通过人工智能算法控制实地环境,智能通风决策模型可计算出通风方式、通风时长,并远程操控风机、通风窗,实现通风的智能决策。

粮食储备能力今非昔比

广东、海南等地是中国储粮环境最恶劣的高温高湿地区,结合智能通风等技术,根据物联网数据跟踪,即便在最炎热的夏季,广东平均粮温也能由28℃下降到20℃,海南则不超过22℃。监测显示,稻谷的品质指标脂肪酸值每年上升不到3mgKOH/100g。

陶琳岩告诉记者,科技储粮技术进步使发热、生霉等异常粮情的发生概率显着减少,广州分公司辖区粮食综合平均损耗由以前的1.3%以上稳定到目前0.8%以下,集团公司层面监测到的问题发生率不断下降。

“这些措施大大提升了中储粮在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中的压舱能力,提高了国家粮食安全的保障能力。”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总经理金京说。

监控能力的提升推动了粮仓储存能力的跨越式发展。目前,中储粮总仓(罐)容接近1亿吨,是成立初期仓容的6.8倍。

广东是全国最大的粮食主销区,也是粮食安全重点地区。1月,广东省商务厅厅长郑建荣表示,即使拥有1亿多常住人口,广东的地方储备粮也足够广东8个月所用。

遥感监测 粮食安全有依据

20余年来,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吴炳方研究员带领科研团队持续从事农情遥感监测,他是科技部国家遥感中心全球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年度报告专家组专家,长期负责大宗粮油作物生产形势专题报告编写工作。

缺不缺粮,遥感监测数据不会蛊惑人。

吴炳方提供的监测结果显示,最近3年,全球粮食大宗粮油作物产量处于历史高位,粮食供应稳定。进入疫情期以来,南半球的可供出口的玉米和大豆受影响较小,产粮大国巴西和阿根廷的玉米和大豆产量同比增长。

吴炳方表示,监测表明,疫情对我国夏粮生产影响较小,粮食生产总体形势良好,疫情的影响主要集中在湖北:最新的监测显示,截至4月中旬,仅湖北省的旱稻移栽面积有所下降,而全国早稻备耕和移栽总面积较2019年增加了2%左右;4月上旬,夏粮主产区的作物长势好于过去5年平均水平,仅湖北中部、安徽中部等地夏粮长势低于过去5年平均水平。

4月4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就做好疫情期间粮食供给和保障工作情况举行发布会,会上传达出不少重要信号:中国口粮绝对安全有保障,人均粮食占有量持续高于世界平均水平。4月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指出,“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完全有能力保证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

心中有数,不怕变数。中国的粮食安全有保障,这个底气,就来自在粮食安全和生产形势方面具备的强大监测能力。

做好监测,对一个国家来说意义深远。吴炳方认为,监测工作可以提高全球粮食生产形势的透明度,减少或避免粮食价格的波动。换句话说,如果各国都能对本国的粮食产量“心中有数”,那幺就不会担忧所谓的粮食安全。即便出现粮食供应紧张,监测也能帮助相关国家科学合理地提前制定应对策略、调配方案。

中国是最大的粮食生产国、消费国和进口国,14亿人的口粮只能靠我们自己保障。

吴炳方建议,要坚持“自主、独立监测和预警”,不受其他信息的误导,这是战略定力的基础。

提高粮食安全监测水平,中国靠的是“黑科技”,世界领先的全球农情监测系统,不是口号。该系统汇聚了实时的众源和遥感大数据,采用多达32个指标评估从全球、洲际、国家甚至到乡镇级的农气、农情和作物生产信息,依托云计算的高效处理能力保证监测预测的时效性。

吴炳方说,中国的粮食安全监测技术已服务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能力建设。比如莫桑比克利用定制化的CropWatch云平台实现了粮食安全预警自主监测,粮食安全治理能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3595.html
上一篇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发展耐盐碱水稻 拓红线外耕种面积
下一篇 输液里程碑式的用药发明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