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科普 中国第九次北极科考纪实(四)

中国第九次北极科考纪实(四)

路涛2018年7月30日10时整(北京时间6时整),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穿过白令海峡,从西经169°10穿越北纬66°34,正式进入北极圈,来到楚科奇海。这也意味着考察队在北冰洋的作业即将全面展开。当天,在进入北极圈前,一向阴晴不定的白…

中国第九次北极科考纪实(四)

路涛

2018年7月30日10时整(北京时间6时整),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穿过白令海峡,从西经169°10穿越北纬66°34,正式进入北极圈,来到楚科奇海。这也意味着考察队在北冰洋的作业即将全面展开。

当天,在进入北极圈前,一向阴晴不定的白令海峡扯下了雾气蒙蒙的面罩,一展英姿,露出迷人的笑容。海上风平浪静,在阳光的照耀下,海面如丝绸般光洁,一片波光粼粼。9时左右,气温更是攀升到了12摄氏度,温暖如春,这实属罕见。

进入北极圈后,考察队将在楚科奇海、加拿大海盆、北冰洋中央海域等我国北极科学考察重点海域开展海洋调查。除了水文、生物、化学和地质调查等任务外,此次北极科考还有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开展北极大气探空业务化观/监测工作。

进入北极圈的前两天,“雪龙”船行至白令海公海海域时,考察队组织开展了本航次第一次探空观测,释放的探空气球,飞至3万米以上高度,对白令海、楚科奇海至北冰洋一带的气温、气压、湿度、风向和风速等进行了大气垂直探测。

和普通气球不同,探空气球下方装有探空仪,可获取从地面至高空的气温、相对湿度、气压、风向和风速等重要气象要素,并通过无线电信号将观测数据实时传输至地面。该气球一次能充750克氦气,充满后直径可达2米。

根据现场情况和考察作业安排,本航次每天要进行两至三次业务化探空观测。释放探空气球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每次“放球”,气象组都会出动三四人,各司其职,最后共同放飞“大球”。

探空气球获取的数据,可用于研究北极大气及边界层的变化,验证卫星资料的准确性,检验北极大气数值预报模式的结果,改进北极大气数值预报模式的参数化方案,对北极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些数据也将与国际共享,以改进北极天气预报模式,提升数值天气预报能力。

从7月28日至9月4日,考察队共进行了86次探空观测,探空气球最高飞至35607米,实现了北极探空观/监测任务的目标,所获重要气象要素观测数据也已实现实时国际共享。

进入北极圈,科考队员各有期待

进入北极圈后,科考队员们就要开始忙碌地工作了,他们满怀憧憬,期待科考中有新的发现,期待科研有新的成果,期待接下来未知的一切,尤其是首次参加北极科考的队员。

“期盼早些到达作业站点,那样,我们就可以采样、做调查了。”进入北极圈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薄军激动又期待。作为海洋生态毒理学方面的专家,薄军虽然有着多年的海洋生物研究经验,可是对北极却没有具体概念。这是他的第一次北极之行,将开展海洋生物体内微塑料调查和生物效应研究,他希望能对极区海洋污染物情况有深入认识。

和薄军一样,国家海洋环境监测中心的鞠茂伟也是第一次参加北极科考。鞠茂伟从事的是海洋垃圾污染防治方面的工作,主要研究的是近海以及海岸带的污染情况。此次他要做的研究也是关于北极海洋微塑料的情况。此前,他从未敢想过,自己有一天能够来到北极,更想不到的是,他还要在北极开展海洋微塑料的调查工作。“如果我们在北极开展的海洋微塑料调查,能为我国今后的海洋垃圾防治工作带来一些启示,对我们来说,就是最欣慰的事。”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的李倩则期待“雪龙”船能深入北冰洋的中心区域,在那里多采上几个样品,回去做分析研究。工作之外,她还有一个期待,那就是能看到北极熊,回国后把在北极的经历讲给女儿听,让孩子从小热爱科学,热爱祖国。

韩笑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的一名年轻讲师。2013年年底,他加入了学校极地声学研究的团队。这次北极之行,韩笑肩负重要使命。他将实地获取冰下声学资料,为我国未来在极地声学方面的研究积累数据。韩笑期待,将来能有更多的水声科技工作者踏上北极,获取更多北极冰下声学数据,推动我国极地声学研究的发展。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5377.html
上一篇警惕!微塑料正在入侵
下一篇 印度洋上的“宝船”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