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 洪洞广胜寺

洪洞广胜寺

张兵广胜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东北15公里的霍山南麓,创建于1800多年前的东汉建和元年(147年),当时称阿育王塔院,又名俱卢舍寺。唐大历四年(769年),代宗皇帝李豫敕建重修并赐额“大历广胜之寺”,意为“广大于天,名胜于世”,简称为“广胜…

张兵

石光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东北15公里的霍山南麓,始建于东汉建和元年(147年),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当时叫阿育王塔,也叫巨鹿舍寺。唐朝大历四年(769年),代皇帝李玉玺修建并重修了“大理广胜寺”,意为“浩渺苍穹,名扬天下”,简称广胜寺。元朝毁于一场地震,现存的寺庙大多建于元朝以后。明朝郑德、嘉靖年间(1515-1527),上思寺建有琉璃洪飞塔,成为今天的规模。石光寺的建筑群体布局合理,结构独特,造型独特。它以历史悠久、规模宏大而闻名于世,也以其璀璨夺目的五彩琉璃塔、赵城独一无二的黄金宝地、元代戏曲壁画的精彩艺术等珍贵的建筑文化遗产而享誉海内外。1961年3月,广胜寺、五台山南禅寺、应县木塔等八处古建筑和历史古迹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创造历史

根据广胜寺现存的《缘起碑》,引用明朝永乐年间《重修缘》的记载,记载南北朝时,北周宝鼎三年,佛教高僧正觉(即和尚)在寺内修建佛塔时,挖出一个残破的碑,上面写着:“东汉桓帝元年,修建了鲁舍寺”。东汉西域佛教高僧慈善,本名巨鹿沙,于元年(146)中秋前夕坐化。所有信众将慈善舍利分割,在此建塔建庙,名为巨鹿沙寺。到了初唐时期,巨鹿社寺已经相当大了。相传唐太宗李世民曾在此附近率军大获全胜,所以在他为数不多的传世作品中,有一篇赞美广胜寺塔的佳作:

五天写作愁鬼神。

龙盘梵天有一个险峻的峰顶,而冯的仪器已被卷起。

义应同真圣道,邪灵应相交道。

儒家弟子应难识,耳聪目明的和尚微笑点头。

在太宗的眼里,霍山连绵起伏,镌刻在山上的佛国文字艰涩难懂。整个佛寺如同天龙盘踞在峻峭的层峦之下,又如凤凰展翅翱翔后轻轻地落在了地上。游僧正觉得到验证后便成了真正的圣道,而邪气则永远被抛掷到了远处。儒家弟子不了解其中的奥秘,但戴着耳环的胡僧却望见人们频频点头。阅读这首诗,我们除了感受到唐太宗作为一代英才出众的才华和气度之外,同时也可以想象出唐代初年广胜寺的鼎盛香火。唐大历四年(769年),河东观察使、司徒兼中书令汾阳王郭子仪游览于此处,看到这里山清水秀,风景独特,牒奏唐代宗下诏敕,赐额为大历广胜之寺,始有今名。

广胜寺全景图在唐太宗眼里,霍山是连绵起伏的,上面刻的佛字难以理解。整个佛寺像一条盘踞在险峻山下的龙,又像一只凤凰,翱翔之后轻轻落地。被验证后,和尚的正觉就成了真正的圣道,而邪灵总是被抛到远处。儒家弟子不知玄机,但戴耳环的胡和尚见人频频点头。读这首诗,我们不仅能感受到唐太宗作为一代杰出人才的卓越才华和气度,还能想象到初唐广胜寺香火的兴盛。唐四年(769),河东巡察使司徒兼汾阳刺史郭子仪曾来此游览。看到这里的美景和独特的景色,他给唐代宗写了一封信,给的钱数为大历朝的广胜寺,从此开始有了这个名字。石光寺全景

元成宗农历七年八月初六(1303年9月17日)晚上八点左右,洪洞、赵城发生8级地震。“村庄和城堡迁移,土地分裂成运河,房屋和官宅完全被震撼了。其中一个在看洞房空,人被压死了。”这次地震导致广胜寺寺庙倒塌,僧人死亡。然而,在那个时候,是元成宗掌权,他尊重佛教,所以他开始重建寺庙。元大元年(1308年),武宗继位,广胜寺迅速恢复。此后,该寺经历了明朝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和清朝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两次强震。上思寺除洪飞塔和大雄宝殿为明代重建外,其余大部分佛寺仍保留元代原有结构,形制仍保持元代风格。

主要建筑

1934年8月,梁思成、林徽因接受美国朋友费正清夫妇的邀请,到山西汾阳城外的峪道河消夏,这是他们的第二次山西之行。其间,他们重点考察了洪洞广胜寺,并在《中国营造学社汇刊》(1935年第五卷第三期)发表《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详细介绍了广胜寺的建筑艺术,感叹“国人只知藏经之可贵,而不知广胜寺建筑之珍奇”。自此,广胜寺引起了中外建筑专家的注意和重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著名的古建筑学家郭英涛、杜仙洲、陈明达、柴泽俊等先后到广胜寺勘察、剖析、研究,发现广胜寺塔、殿的很多建筑手法,都是国内孤例,有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

广胜寺山门1934年8月,梁思成、林接受美国友人费正清夫妇的邀请,到山西汾阳外的御道河避暑。这是他们第二次去山西。其间,他们重点考察了洪洞的广胜寺,并在《中国建筑学会会刊》(1935年第5卷第3期)上发表了《金粉古建筑简评》,详细介绍了广胜寺的建筑艺术,感叹“国人只知藏经价值,不知广胜寺建筑之稀有”。从此,广胜寺引起了中外建筑专家的关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著名的古代建筑师有郭英涛、杜、、陈明达、柴则军等。陆续走访广胜寺进行调查、分析和研究,发现广胜寺塔、殿的许多建筑技术在国内都是孤例,具有极其珍贵的艺术价值。广寺山门

石光庙群分为三部分:上庙,下庙和水庙。

该寺矗立在霍山山顶,古柏苍翠,佛塔高耸,琉璃构件华美。上寺占地10300平方米,坐北朝南,有三个院落。中轴线上依次建有山门、门楼、洪飞塔、托米殿、大雄殿、毗卢殿。洪飞塔始建于汉代,原名阿育王塔,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琉璃塔。该塔于明武宗郑德十一年(1516年)重建,但仍保留了唐朝的旧制度。它是以主持重建的僧侣洪飞的名字命名的。它高47.31米,有13个八角形台阶。塔身呈锥形,逐层收缩。塔顶的屋檐只有底部的三分之一。塔身青砖砌成,外部全是釉面砖。所有楼层都有檐,檐角挂着风之祭司。斗、角柱、瞭望塔、香莲柱、莲花、佛像、金刚、力士、花卉、鸟兽,形态各异。釉面玻璃表面虽然只有黄绿蓝三原色,但由于深浅不同,深浅也不一样。在阳光的照射下,色彩绚丽,就像天空中的彩虹。塔顶有一个重34公斤的铁法轮,中间有一个风磨铜塔刹。内置木梯,旋转到第三级,变成砖梯,爬上第一级,快速转身踩上另一级。梁思成在《金粉古建筑略论》中评价洪飞铁塔“其构造之法,在中国尚属首次”。“走上这个半明半暗的梯子的人,在颤抖的时候,不禁赞叹设计者的匠心”。明天,第二年(1622年),国会的修士们将集资修建一座塔廊,入口将是一座重檐十字顶的建筑。这种以塔为中心,大殿相通的格局,保存了唐宋时期佛寺的建筑风格。洪飞铁塔与应县木塔、宋岳寺塔、钱逊塔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塔。陶瓷科学家陈万里曾在20世纪50年代参观过洪飞铁塔,并称其建筑艺术为“鬼斧神工”。金陵报恩寺塔,洪飞塔(今南京)倒塌后,被提升为中国第一塔,列为国宝。上思寺前殿阿弥陀佛殿,重建于明景泰三年(1452)。它有五个房间宽,六个椽子深,在山顶上休息,只有一个屋檐。当年著名的《赵城金匮要略》就保存在这个大殿两侧的木经柜中。毗卢殿是上殿的后殿,有五间宽室和四间深室。殿顶,殿顶的五岭六兽,脊刹,檐上的钩坠,都是用黄绿蓝琉璃。厅内两山以大爬梁装饰,结构设计大胆别致,是元代建筑意境的独特典范。

飞虹塔上烧制精美的琉璃雕像在洪飞铁塔上,一座美丽的琉璃雕像被点燃。

下寺位于霍山南麓,距离上寺约500米,高差160米。下殿占地7675平方米,坐北朝南,两层院落布局。中轴线建有山门、前殿、后殿(大雄殿),两侧有钟楼、鼓楼、喜多殿、廊室。其中山门、西多殿为元代建筑。寺庙随地势高低依次而建,是一组变化多端的寺庙建筑。

水神庙占地面积8988平方米,位于下寺西侧,与下寺仅一墙之隔,庙内供奉明应王。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建山门(上为倒座戏台)、仪门、明应王殿,两侧建筑均为近代重建。

广胜寺上寺弥陀殿水殿占地8988平方米,位于下殿西侧,与下殿一墙之隔。明英王被供奉在寺庙里。坐北朝南,二院院落布局,山门(上阶为倒阶),易门,殿建在中轴线上,两侧建筑均为近代改建。石光上思托米馆

建筑特色

梁思成在其《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写道:广胜寺上下两院的建筑中大量使用了斜而大的昂,这种结构形式,在国内各地所见许多的遗物中,还是第一个例。“尤其重要的,是因日本的古建筑,尤其是飞鸟灵乐等初期的遗构,都是用极大的昂,结构与此相类,这个实例乃大可佐证建筑家早就怀疑的问题,这问题便是日本这种结构法,是直接承受中国宋以前建筑规制,并非自创,而此种规制,在中国后代反倒失传或罕见。同时使我们相信广胜寺各构,在建筑遗物实例中的重要,远超过于我们起初所想象的。”

广胜寺上寺毗卢殿梁思成在他的《金粉古建筑略考》中写道:广胜寺上下殿的建筑,大量采用了倾斜的大塔楼。这种结构在中国各地见到的众多遗迹中尚属首例。“特别重要的,是因为日本的古建筑,尤其是早期遗留下来的鸟灵和乐府的结构,都是非常骄傲的,结构都和这个差不多。这个例子可以证明建筑师早就怀疑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日本的这种构造法,直接承担了中国宋代以前的建筑法规,并不是自创的。而这种规定在中国的后世是失传的或者说是罕见的。同时也让我们相信,广胜寺的结构在建筑遗迹的例子中,比我们当初想象的更重要。“光寺上思毗卢寺

山西古建筑保护与研究大师柴泽君在《山西古建筑文化综论》中对广胜寺建筑的特点做了精辟的概括。第一,广胜上思寺历史非常悠久。始建于汉代,唐代重建,元代地震后重建。还是沿袭了魏晋唐的旧制度。下山门寺、大雄宝殿、多殿仍为元代结构,元代寺庙布局依旧。水明王莹寺、袁剑寺、山门前半部的梁架和两尊门神像,虽经明代修缮,仍有元代风格。根据《二申南火渠三(山)门碑文》与实物的对应关系,水神庙前后的图案和山门口的梁架雕像是不容置疑的,值得关注和保护。

第二,广胜寺各殿宇平面格局都采用了减少内柱和移动内柱的做法。在殿内梁架上增加纵向承重的大木构件——大额枋和由额,或将内额和由额跨度增大,用以承载上部梁架荷载,减少内柱,以扩大殿内空间面积。有的减两根(上寺毗卢殿),有的减四根(上寺弥陀殿),有的甚至减六根(下寺前殿和大雄宝殿)。内柱不设在梁缝之下,也不与前后檐柱相对应,而在二者之间或者稍有偏倚。最为甚者是下寺前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的一座大殿,竟能减到殿内只用两根后金柱,间架结构和荷载能量扩大到极限,空间异常宽阔,真可谓大胆创制。

广胜寺下寺和水神庙远景其次,广胜寺所有大殿的平面布局都采用了缩移内柱的方法。在殿内梁架上增加一个纵向承重的大木构件——一个大方块和额,或者增加内额和额的跨度来承受上部梁架的荷载,减少内柱,扩大殿内空之间的面积。有的减少了两座(上寺毗卢殿),有的减少了四座(上寺托米殿),有的甚至减少了六座(下寺前殿和大雄殿)。内柱不在梁缝之下,也不对应前后檐柱,而是略偏于两者之间。更何况下殿的前殿,一个五间宽、六椽深的大厅堂,可以缩减到堂内只有两根后金柱,框架结构和负载能量都扩展到了极限。空房间异常宽阔,真是大胆的创造。光石峡寺和水神庙的景象

第三,随着内柱的减少,梁框架结构必然会发生相应的变化。石光寺的几个主要建筑在这方面做出了独特的成就。梁的承重构件换成大爬梁或大斜梁。根据位置和结构的不同,在檐口斗拱后端延伸出大小不一的爬梁和大斜梁,从檐口斗拱上方直接支撑在平梁下方,使斗拱和梁架结构成为一个整体,共同承担殿顶的荷载。它的有效应用和娴熟的技术在其他地方是前所未有的。斜材用在承受屋顶荷载的梁架主要构件上,从檐头一直延伸到殿中心上方的平梁下方,就像现代人字架中的上斜弦一样。如果说金代建筑中的斜材承重是中国人字形框架的雏形和萌芽,那么广胜寺元代建筑中的大爬梁、大斜昂可谓是中国人字形框架的开创者。六百年前,中国建筑师就有这种高超的建筑天赋和严谨的力学知识,这在中国建筑史上是一种独创的方式。这直接影响了现代建筑中斜材在人字形框架中的应用,是建筑科学的成功见证。

第四,各殿梁架,全为“彻上露明造”。按照唐宋惯例,应是“明袱做法”,梁枋规整,砍刨光滑。广胜寺各殿梁架与此完全相异,虽是“明袱”,却全部采用“草袱”做法,天然原木剥皮后稍加砍制即使用。因此,梁架上各种构件断面极不规则,即使是一个构件,大头小头断面悬殊亦甚,在山西许多元代建筑中几乎都是如此,广胜寺尤为突出。除不受官式建筑规范限制而全部采用地方手法外,可能与元代战乱不息,社会经济贫乏等因素有关。但越是困苦,人们对宗教的信仰越加浓郁,建寺之风尤盛,所以选用材料远不及唐宋规制完备。广胜寺各殿承重构件用材特别经济,平均断面约为清代官式建筑的三分之一,约合宋《营造法式》规定用材断面的二分之一。没有丰富的建筑经验和结构力学知识是不敢这样使用建筑材料的。六七百年来,广胜寺曾遭受五级以上地震五次冲击,其中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临汾八级地震,广胜寺距临汾仅40公里,地震烈度必定不会小,但广胜寺大部分殿宇并没有受到大的影响,证明这些建筑用材断面得当,梁架结构牢固,力的传递合理,建造技术得法,纵横连接严谨,抗震性能很强。这是中国建筑结构力学方面的卓越成就。

梁思成手绘广胜寺弥陀殿纵断面图第四,每座庙宇的横梁和框架都是“自上而下”制作的。按唐宋的做法,应该是“明符练”,梁规整,刨平平整。石光寺庙大厅里的梁架与此完全不同。虽是“明赋”,但都采用“草赋”的方法,将天然原木去皮后再砍伐使用。所以梁架上各种构件的截面都是极不规则的,即使是构件,大头小头的截面也相差很大,山西很多元代建筑几乎都是这样,尤其是广胜寺。除了各地做法全部采用而不受官方建筑规范限制外,可能与元代战乱不断、社会经济不景气等因素有关。然而,越是困难,人们对宗教的信仰就越强烈,建庙之风尤为强烈。所以使用的材料远不如唐宋时期规范。石光寺大殿的承重构件由特殊的经济材料制成,平均截面约为清代官式建筑的三分之一,约为宋代《建筑法式》中规定的材料截面的二分之一。没有丰富的建筑经验和结构力学知识,是不能这样使用建筑材料的。600年来,广胜寺共发生5次5级以上地震,其中8级临汾地震发生在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广胜寺距离临汾只有40公里,地震烈度不会小。但广胜寺的大部分寺庙并未受到大的影响,证明这些建筑材料截面恰当,梁结构牢固,传力合理,施工工艺得当,纵横连接严谨,抗震性能强。这是中国建筑结构力学的杰出成就。广胜寺托米堂梁思成手绘纵剖面

第五,广胜寺在建筑工程上有自己的特色。下寺门前后饰腰檐雨,腰檐短,下斗拱承重,其他地方看不到。水明王莹寺是该习俗中的主要寺庙。一般大部分寺庙都是供奉亭和享受亭,而这个寺庙四周是一条长廊。前面没有专门的或者享受的建筑,而是用一个宽阔的平台代替。托米殿和大雄宝殿的直窗都位于檐壁的上部,宽大饱满。窗台高度约为檐墙高度的五分之三,远高于晋代大同善化寺。司夏大雄宝殿,七开间,八椽,悬山式,只在前后檐上用柱头斗棋,不留余地,古朴。这是中国唯一的元代建筑。

赵金城仓

说到洪洞广胜寺,就不能不提到赵城金宝。中国有成千上万座佛教寺庙。洪洞广胜寺为什么闻名全国乃至世界,成为中国著名的佛教寺庙之一?原因是这座佛寺早在七百年前,也就是元世祖二年(1261年)就供养了一部晋代的佛经。因广胜寺原在赵城县,故名赵城金殿,被胡适先生誉为“天地之间的秘籍”。

《大藏经》是由佛教典籍汇编而成的百科全书式的佛教丛书。全书收集了我国佛教历史上诸多高僧大德的译经和著述,既是佛书,又是涉及哲学、历史、语言、文学、建筑、天文、历算、医学、艺术等领域包罗万象的古籍。我国第一部木刻版汉文大藏经是北宋开宝年间(971-983年)在成都雕印的《开宝大藏经》。《开宝藏》问世60年后,洛州(今属山西长治)崔进的女儿崔法珍断臂佛法,募集经资,从金熙宗天眷二年(1139年)至金世宗完颜雍大十三年(1171年),历时33年在山西省解州(今属山西省运城市)静林山天宁寺,以《开宝藏》为蓝本进行复刻,共6943卷,并在卷前印制释迦牟尼说法图,右上角印“赵城县广胜寺”字样。经卷雕刻工整,印制清晰,装帧讲究,分藏全国佛寺。

《赵城金藏》《大藏经》是一部由佛教经典汇编而成的百科全书式的佛教书籍系列。该书收集了中国佛教史上众多高僧大德的翻译和著述。它不仅是一部佛教书籍,还是一部包罗万象的古书,涵盖了哲学、历史、语言、文学、建筑、天文、历法、医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中国第一部中文版木刻版《西藏大藏经》是北宋开宝年间(971-983)在成都刻制印刷的《开宝大藏经》。《开宝》发表60年后,洛州(今山西长治)崔晋之女崔,断臂修行佛法,筹集财源。她从金熙宗二年(1139年)到永十三年(1171年),在山西解州(今山西运城)静林山天宁寺度过了33年,与开宝。佛经雕刻工整,印刷清晰,装帧精美,全国各佛寺均有分经。赵金城仓

经过700多年的沧桑巨变、连年战乱和各种自然灾害,佛教寺庙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佛教经典流失极为严重。到了30年代,《开宝》只有11卷,完全失传。中国的学者和佛教徒从《晋代史》、《永乐大典》等历史文献中有所了解。还有一部金代崔题写的金代大藏经,但在全国各地的寺院都没有见到。

1933年,以影印宋版藏经为宗旨的民间组织上海影印宋拓沙藏经协会的重要成员樊澄大师,偶然听说“山西省赵城县太行山广胜寺有四柜古版藏经,有卷轴装订”,立即出发,徒步前往山西。当他在山西省赵城县广胜寺看到装满四个木柜的五千多卷古藏经时,异常惊讶,随即向世人公布了这一重大发现,在整个文化界引起了轰动。成大师花了五个月的时间,根据随身携带的《大藏圣教法宝目录》,对广胜寺的古藏经逐一进行了检查和整理。他走村串户,到处寻找,收集了民间已经失传的零散经卷300余卷,使广胜寺的古藏经达到5700余卷。一年后,南京佛学院的姜伟新研究了赵诚的藏经,出了《金雕印刷始末研究》一书,在报刊上发表,在学术界引起轰动。“中外人士到赵城讨论的络绎不绝。”

山西省档案馆保存有一幅毛笔书法,形成于1949年5月23日,记载了历年来赵城县广胜寺佛经的保管、转运和运输情况:“历年来广胜寺佛殿保存和陈列佛经,每年旧历3月18日集会,参观者很多。因为没人管,据说丢了四五卷,后来在北京又添了一些。民国十余年,本寺明彻、法眼两位僧人对这部佛经进行了整理,并于1899年转移至广胜寺大佛殿保管。这时,上海和尚樊澄在寺里看到了这本佛经,认为很有价值。他通过全县士绅借来一箱,限期重印归还。当它被归还的时候,一个新的印刷的歌曲版本的藏经将被赠送……”。藏经发现后,引起了国内外各界的关注。为了防止藏经出现任何意外,他们把5000多部藏经从霍山南麓的广胜峡寺搬到上善寺,吊进13级琉璃洪飞塔,用砖石封好,集中保管。1942年春,日本侵略者觊觎这批黄金。在当地人民的积极配合下,中共太岳区委和广胜寺爱国僧人与日本侵略者英勇斗争,成功地将全部黄金窖藏安全运往解放区。1949年4月,赵城金藏被当时的北平国立图书馆(现为中国国家图书馆)修复保存。与《永乐大典》、《四库全书》、《敦煌遗书》一起被誉为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1982年7月8日,《人民日报》报道了《珍稀国宝修复》一文,宣布“今已成为世界孤品的赵城金藏,因其历史悠久,卷数齐全,成为我国珍贵文物”。同年9月,国学大师、后任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的任提议编纂出版《中国大藏经》。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大藏经》编辑部经过认真遴选,决定以珍稀特有的《昭诚金藏》一书为底本,按照《昭诚金藏》千字序目录体系,对《中国大藏经》进行重印和重新编辑。1996年6月,106卷《中国大藏经》全部由中华书局出版,归还洪洞广胜寺供养。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8873.html
上一篇晋城市沁水县湘峪村
下一篇 静山乐水好地方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