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 掀开古黎国的神秘面纱

掀开古黎国的神秘面纱

张崇宁山西省黎城县位于上党盆地的东北部,太行山东麓。乾隆版的《山西志辑要》中记载,黎城属潞安府,同时还记载这里属于古代的黎国。当地更是流传,他们的家乡就是《尚书》中记载的“西伯戡黎”的古黎国。古黎国究竟在哪里?它是怎样一个国家?由于古代文献…

张崇宁

山西省黎城县位于上党盆地东北部,太行山东麓。《山西志长版》记载历城属六安府,也记载历城属李氏古国。在当地更是脍炙人口,他们的家乡就是《尚书》记载的“锡伯十里”古力国。李果到底在哪里?这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由于极度缺乏古代文献和考古证据,这个古老的国家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一份艰辛,一份收获。

山西黎城县城西关村的西南部有一片面积约一万平方米的小水库,是1958年建成的。水库西南岸有一片高出水面十多米的坡地。2005年下半年,在这里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盗墓事件,几伙盗墓贼因利益相争而持枪火拼。鉴于如此危急的情况,山西省文物局批示,由省考古研究所牵头,长治市和黎城县文物管理部门参与组成考古队,由我与杨林中负责,于当年年底,对该墓地进行了调查和钻探,为来年的抢救性发掘做好扎实的准备工作。

墓地示意图山西省黎城县西关村西南有一座面积约1万平方米的小型水库,建于1958年。在水库的西南岸,有一个高出水面十几米的斜坡。2005年下半年,这里发生了一起严重的盗墓案。几个盗墓贼团伙因为利益冲突,持枪斗殴。鉴于如此危急的情况,山西省文物局指示,由省考古研究所牵头,长治市、黎城县文物管理部门参与,组成考古队。杨和我负责。当年年底,对墓地进行了勘察和钻探,为来年的抢救性发掘做了扎实的准备。墓地示意图

据调查,这是一座西周时期的墓地。其东北“东阳关”(古称壶口关)是山西通往河北邯郸的交通要道。长邯高速公路贯穿陵园西部。长邯铁路从陵园东侧穿过,与一条旧公路一起汇聚在“东阳关”,直下河北歙县、邯郸。由于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一些坟墓悬挂在断崖上。可见现在的地貌与西周东周相比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片墓地已经被岁月和水土流失湮灭。墓地占地约40亩,已探明的墓葬92座,其中大型墓葬3座,中型墓葬15座,其余为小型墓葬。所有的坟墓都开在被扰动的土层下,距离地表不到50厘米。现存的墓葬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扰动。叠加其上的扰动土中,最早的有春秋晚期的陶片,如绳纹灰陶的陶罐、罐,素面灰陶的豆。

2006年元旦一过,考古队就开始了对这个墓地的正式发掘。由于盗墓贼猖獗,出于安全考虑,我们用武警战士日夜守卫工地。

时值严冬,滴水成冰,地里的土早已不是松软的了,2005至2006年之间的冬天,雪下得比往年多,工人们每挖一锹土都需要用钢钎和铁锤,需要像砸石块一样把土块取走,难度之大,不言而喻。考古队员和武警战士绝大多数是年轻人,住宿于银装素裹的野外帐篷里,不得与家人团聚,田野考古工作的艰辛可想而知。

出土的精美玉凤严冬,滴水成冰,地里的土也不再松软。2005-2006年的冬天,下雪比往年多。工人每挖一锹土,都需要钢钎和锤子,需要像扔石头一样把土块带走。难度不言而喻。考古学家和武警战士多为年轻人,住在银装素裹的户外帐篷里,不允许与家人团聚。田野考古工作的艰辛可想而知。出土精美的玉凤

民间有句话说得好,“雪不会变冷。”雪停了,太阳出来了,风起来了。感觉就像不用肥皂刮胡子。阳光下,田野白得耀眼。守卫墓地的武警战士正在扫雪。他们的绿色制服和肩上的小红点在茫茫大雪中非常显眼...

多少感慨,多少释然。

冬去春来,转眼迎来了2007年,在近一年时间,我们共发掘大型墓葬2座,中型墓葬5座,小型墓葬3座。其中,四座墓严重被盗,三座墓虽未被盗,但属小型墓葬;三座属于中型偏大墓葬,未遭盗扰。遗憾的是保存历史信息最丰富的大型墓葬无一幸免,均遭受了严重的盗掘,所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少之又少。

出土的龙形玉玦去年冬春,迎来了2007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发掘了2座大型墓葬,5座中型墓葬和3座小型墓葬。其中4座墓被盗严重,3座墓虽未被盗,但为小型墓;三座墓都是中大型,没有被盗过。遗憾的是,所有历史信息最丰富的大型墓葬都幸免于难,都遭受了严重的劫掠,传达给我们的信息很少。出土龙形玉簪

编号为M1的墓葬,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甲字形”大墓,其规模与晋侯墓地的大型墓葬相同,所不同的是这些西周晚期的大型墓葬中没有积石积炭。M1的墓室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室长5.95米,宽4.75-4.85米,墓道长18.95米,宽2.75-3.1米。总长23.9米,深10.08米。墓道与墓室连接处墓道的斜坡很不平整,墓室周边东、北、西三面二层台上放满车轮,共十四个,车轮与车舆都是拆开下葬的,在有的车轭上青铜饰件尚在原位,辖、軎等均随葬于棺椁间,车轮直径约在1.1米左右,其余随葬品均被盗一空,根据残留的陶鬲残片分析,其时代为西周晚期。M10也是一座被盗过的带墓道的大墓。带墓道的墓葬说明,这些属于诸侯级别的墓葬。M2和M3也都葬有车轮,在钻探中发现此处墓地没有专门的车马坑,也是这里的特殊现象。

出土的车轮编号为M1的墓是一个“A”形墓,有一个倾斜的墓道。其规模与晋、侯墓地的大墓相同,不同的是这些大墓中没有西周晚期的积石和炭。M1的坟墓是一个长方形的坑,有一个垂直的洞。墓长5.95米,宽4.75-4.85米,墓道长18.95米,宽2.75-3.1米。全长23.9米,深10.08米。金字塔形的斜坡金字塔形的金字塔形的金字塔形的金字塔形的金字塔形的金字塔形的金字塔形的金字塔形的金字塔形的金字塔形的金字塔形的金字塔形的金字塔形的金字塔形的金字塔形的金字塔形的金字塔形的金字塔形的金字塔形的金字塔形的金字塔形的有墓道的墓葬,说明这些墓葬属于诸侯级别。M2和M3也埋有车轮。钻探时墓地没有专门的车马坑也是这里的一个特殊现象。出土车轮

出土墓葬随葬工具的位置和结构与山西南部的西周墓葬有很大不同。相当一部分棺材都保持在一定高度,估计是当时的高度。有些棺材结构非常复杂,有些结构在清理过程中可以清晰分辨。以一个编号为M8的棺材结构为例。棺材板是木头做的,都已经腐朽成灰了。它高1米,外棺长2.65米,宽1.38-1.25米,内棺和外棺是双层的。内棺长2.2米,宽0.83米。其特征在于无论是内棺还是外棺,木质底板下都有木质网框,内棺底板下有三层;外棺地板下有两层。外框是木框,中间是小方块,小方块里有茶色丝绸面料的痕迹,应该是当时粘在格子上的。去掉小方块后,茶色的丝织物连在一起,这是很少见的现象。M5的棺材也很特别,它的棺材底板与棺材底板有一定的距离。郭的结构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大多数墓葬都有狗殉难的现象。在五座中型墓葬中出土了成组的玉饰,但都很简单。M2和M3出土的佩饰可能因被盗而残缺不全,但从没有被盗的M7和M8来看,这种规格的墓葬中玉饰很少。一般来说,随葬品不多。

圆壶内铭文壶中铭文

值得欣慰的是,M8的揭露成为我们探讨该墓地的一把重要钥匙。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中型墓葬,土坑竖穴,长4.34米,宽3.1米,深10米,葬具为两棺一椁。出土了成套的珍贵青铜礼器,有的器物上带有铭文。计簋和壶各二件,鼎、甗、盘和匜各一件。另有3件漆器,器形难辨。这些随葬品均放置于椁外的二层台上。在2006年5月28日的中午,在对M8的清理中发现了一件青铜圆壶,体形细长,鼓腹偏下,套环兽耳位于颈部,壶盖厚重,圈足状捉手。盖部饰穷曲纹,壶颈部饰“公”字形宽带纹,腹部饰瓦楞纹,通高43厘米。下午,我忍不住打开了这个器物的盖,终于发现了我做梦都想得到的东西,然而用不着做梦了,眼前的现实远远比做梦要好的多,这就是最有历史价值的铭文,一共三行九字,“□侯宰□作宝壶永用”。这意味着什么?这一资料来得如此之晚,来得如此的不易。

玉虎值得庆幸的是,M8的启示成为了我们探索墓地的一把重要钥匙。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中型墓,有坑有竖洞。长4.34米,宽3.1米,深10米,随葬工具为两棺一棺。出土了一整套珍贵的青铜礼器,有些上面还有铭文。计壶两件,鼎一件,壶一件,盘一件,牌一件。还有3件漆器,造型难以分辨。这些陪葬品放在棺材外的二楼。2006年5月28日中午,M8清洗时发现一个青铜圆壶。它身材修长,腹部较低,脖子上有一圈动物耳朵,有一个厚厚的盖子和一只可以抓住手的环形脚。壶盖饰之字纹,壶颈饰“男”字宽带纹,腹部饰波纹纹,高43cm。下午,我忍不住打开了这个器皿的盖子,终于找到了我梦寐以求的东西。但是,没必要做梦。现在的现实远比做梦好。这是最具历史意义的三行九字题词“后哉,永远做个宝壶”。这是什么意思?这个信息来得如此之晚,如此之难。玉湖

根据上下文和同类型铭文的结构分析,第一个未知字应该是这个侯级诸侯国的名称。同一墓葬出土的青铜鼎和牌上也有铭文。

循着这个思路,展开了细致得近乎繁琐的考证工作。铜壶上的□字,在《殷周金文集成》中不止一次出现,是“楷”字,读皆音,由于“皆”(□)与“稽”“耆”“黎”“□”在《古文四声韵》中均属同一韵,在古音中应该是同音字是没有问题的。在文献中同音假借的例子很多,如:《老子·六十五章》“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释文》“稽式,严遵河上作楷式”;《庄子·大宗师》“狐不偕”、《韩非子·说疑》作“狐不稽”;《尚书·西伯戡黎》“西伯既戡黎”,《史记·殷本纪》作“西伯既戡饥”,《尚书·大传》作“西伯□耆”;《易·涣九二》 “涣奔其机”。《汉帛书》“机”作“階”;《易·系辞上》“则言语以为階”,《释文》“階姚作机”;《史记·殷本纪》“饥国”《周本纪》作“耆国”等等。通过以上辞例可知,“饥”“机”“階”“楷”“耆”“黎”等同在齐部或支部,古音相同。所以今天发现的和过去已发现的“□侯”、“□侯”就是“耆侯”或“□(黎)侯”。“□(□)国”就是后世所称的“耆国”或“□(黎)国”,文字读音和地望均相符。可以断定,在今黎城所发现的墓地就是故黎国的墓葬区,故《说文》:“黎,殷诸侯国,在上党东北,……”的说法是完全正确的,此次的发现又解决了西周时期一个诸侯国确切故址的所在,从而撩开古黎国的神秘面纱。

本文作者在绘图沿着这个思路,进行了细致到近乎繁琐的考证工作。铜壶上的□字在殷周金文一体化中不止一次出现,而且是“开”字,读起来谐音。因为□和□吉、焦、李、□在古代汉语四声韵中属于同韵,所以在古代汉语中应该是同音字。文献中有很多同音词借用的例子,如《老子六十五章》“知其二也是一种重复,常知重复者谓之宣德。”《石闻》“季氏,燕尊河为石开”;庄子,大师,胡卜开,韩非子,易硕,算是“胡卜记”;商著《Xi李博》,师本集《Xi李博》,商舒达传《西伯集》;《易桓九二》“桓本其机”。《汉书·帛书》“机”作“令”;《艺辞·尚》的“言即命”与石闻的“姚作记”:史记殷本纪《饿国》和周本纪《故国》等等。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饥”、“吉”、“解”、“交”、“理”在齐系或支中是相同的,古音相同。所以今天和过去发现的□后和□后都是□后或□(李)后。“□ (□)国”在后世称为“郭”或“□(李)国”,字的读音与所在地一致。可以断定,今天在郦城发现的墓地是前李国的埋葬地,所以《说文》中的说法:“李、殷诸侯国在上党东北,……”是完全正确的,这一发现解决了西周一个诸侯国的确切位置,从而揭开了李国的神秘面纱。作者在画画。

关于李果的史料记载很少。《尚书》中有“锡伯礼”的记载,但发生在商代晚期,早于墓地。《左传·弓玄十五年》说:“午后,晋侯治军于冀,立归。”这又发生在春秋中期,比墓地晚。《诗经》中的“衰”一般被认为是指李傕被氐人打败后,侯莉逃往郭玮定居魏时的诗句,应该发生在郭玮被氐人消灭之前,也许是春秋初期。

李墓地的发现,为研究两周山西诸侯国的起源和文化特征提供了一把珍贵的钥匙。随着田野考古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这个神秘王国的轮廓会越来越清晰。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8882.html
上一篇明清时期的山西商人会馆
下一篇 忻人著述考略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