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 中国第一所电报学堂

中国第一所电报学堂

整理/赖辰目前学术界对福建船政电报学堂(又名福州电气学塾、福州电报学堂、福州电气学堂、福州电报学塾)还没有专文进行论述,笔者对相关史料进行爬梳整理,论述三个问题,即福建船政电报学堂的创建背景、开办情况、学堂的贡献,以就教于方家。一、自力更生…

整理/陈来

目前学术界对福建船政电报学校(又称福州电学校、福州电报学校、福州电学校、福州电报学校)尚无专门文章。笔者整理相关史料,对福建船政电报学校的创办背景、开办情况、贡献三个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对方嘉有所裨益。

第一,自力更生,用中国人来发展中国的电信事业

19世纪中期,欧美的有线电报业务已经非常发达,而中国还没有电报通信,更没有电报学校。1876年4月,福建船政电报学校诞生,这是中国精英反抗外国列强入侵的产物。沈葆桢、丁日昌等人,尤其是丁日昌,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先是英国大东电报局入侵福建。鸦片战争后,英国占领香港,逼迫中国五口通商。为了加快信息的传播,1870年3月13日,英国公使韦德向清政府发出照会,要求大东电报局将其水线从香港延伸至厦门、福州、上海。5月7日,昏庸宰相的国家事务衙门认为不会侵犯中国领土,稀里糊涂又答应了,命沿海巡抚、巡察等前往视察。

电缆铺设在上海和英国的香港之间,经过福州和厦门五个贸易地点,福州线靠近闽江口的石川岛,他们在那里建立了大东电报局。于是,海底电报电缆分为上海-石川和石川-香港两条线路,在香港与印新线相连,直通英国首都伦敦。

1871年,韦德向清政府申请铺设香港-广州-天津海底电缆。他狡猾地将电缆铺设在外海,将电缆终端设置在船上。丞相衙门又答应了。

接着,丹麦大北电报公司(丹俄、丹诺、丹英三家电报公司合资)也在中国沿海铺设了海参崴-吴淞口-香港线海底电缆,并将吴淞口线私自登陆上海。

同治十年(1871年)2月28日,丹麦大北电报公司铺设香港至上海海底电缆,擅自将电缆接入厦门鼓浪屿公馆收发电报。福建当局拒绝派代表谈判。

丹麦大北电报公司在石川岛设立后,于1874年6月修建了一条从樊川铺到马尾的电报线。同治十三年(1874年)十一月,在福州臧倩樊川埔教堂附近设立商务处,进一步侵犯中国主权,强行架设福厦陆线。到年底,大约建了50里。福建当局立即向大北电报公司发出照会,要求立即停止施工。北方电报局一拖再拖,在民众拔杆破坏线路后被迫停止。

除了英国和丹麦侵犯福建电信主权,美国人也在闽南地区兴风作浪。同治十一年(1872年)秋,美国驻厦领事石在闽南架设电报线,但兴泉永道台反对。

英国有线公司大东和丹麦大北侵略中国,在我国架设电线,公然侵犯我国主权,引发一系列争端。有识之士纷纷主张建立中国人自己的电信产业。

同治十一年(1872年),华侨王承恩和福州人王斌共同发明了汉字电报。1873年,他们请求当局经营他们自己的电报,但是没有被接受。

1974年,日本侵占福建台湾,派3000余人从廊桥(今恒春)登陆,企图占领整个台湾省。清政府派出船务大臣沈葆桢作为钦差大臣,处理台湾省等地的海防,以及各国事务,前往台湾处理此事。

6月,沈葆桢以马尾造船厂制造的船只为主,组建了中国近代第一支赴台湾抗击日军的舰队。

当时军事形势紧急,深感有线电报重要性的沈葆桢主张修建海底电缆,通过英国电报公司和香港电报局沟通台湾省与大陆之间的信息。他准备从台湾省(台北)府城到虎威(今台北县淡水镇淡水港)铺设电线,转向白沙,从福州福清县万安村登陆到马尾和福州。

为此,6月3日,他向法庭发表演说,称“台湾省之危,全在海上...要想保持消息畅通,必须断了电线,从福州走陆路到厦门,从厦门走水路到台湾省。水路成本多,土地成本少,还不如造一艘船的资本。可以瞬间使用,东西可以保存。”

丹麦商人得知沈葆桢计划修建横跨台湾海峡的电缆线路后,立即与有关方面联系,率先承包了横跨台湾海峡的电缆铺设工程。施工时,他们“想用老线搪塞,没上”,高价卖出。船政拒绝接收,工程无法开工。前线方面,船政舰队一万多名士兵抵达台湾省,加强了战备。在中国的压力下,日本接受和谈,撤出台湾省。福厦陆线工程下马。

光绪二年(1876年)二月二十五日,闽浙总督派唐与大北电报公司签约,解除大北公司修建福厦陆线的委托,并支付全部工程费用,包括15.45万两银元。线路和房屋收回,设备分开存放,全部任其生锈腐烂。

1875年8月,沈葆桢从台省回到马尾后不久,调任两江总督,第二任海运大臣丁日昌于11月9日走马上任。他执行沈葆桢的部署,向朝廷报告:“船(海运)、矿(采矿)、电线必须齐头并进。如果没有矿,就会出现运输短缺,资金无法持续。如果没有电线,往返的消息还是很慢,呼吸都不行。”他主张自力更生,培养自己的科学人才,利用中国人发展中国的电信事业。“选聪明的艺术儿童,请外教,还是把外国字改成中国字。”经过一年的学习,这些学生有望精通电报业务,他们将被命令自己架设电报线路。“如果有你难以理解的事,就是把泰西的电报百科翻译得很差,或者短期雇佣一两个外国人。今后将把外文字符翻译成汉字,用于通报军事情报和商品价格;然后我用我的方法,万一紧急维修,就不会漏了。”这可以由我启停,由我操纵,避免外人介入和干预。

在上述背景下,福建航运电报学校开始筹建。

2.丁日昌高瞻远瞩,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电信人才。

光绪元年(1875年)二月二十五日,福建船政学堂准备附设第一所电报学校。1976年3月,被派往福建、襄樊办理洋务的唐·与丹麦大北电报公司签订了《贸易局邀请丹麦电线公司授课条款》。三名来自大北公司的工程师受聘在马尾授课,40名中国学生(后来是140名)接受了为期一年的授课。期限届满后,他们的去留由中国官员决定。

1876年4月8日,福建船政学堂附属电报学校正式开学。这是中国第一所电报学校,开设轮机工程、电力、电信、电报和电线制造等专业。这个学校相当于高校,招收的学生质量不低。首次招收了70名学生。学生主要来自船政学校的毕业生和具有数学和物理基础知识的高年级学生。其中,有28名学生曾在香港和广州学习英语,他们中的大多数年龄在18至21岁之间。

学校有一个轮机工程班,两个电报班,一个预科班。除了英语,还有实用的电报、电学、电磁学。学生学习电报原理和机器操作方法,以及制作电线和电报的各种机器。

这些现代科技课程,对于以传统“四书五经”教育为主的年轻人来说,是沉重的。但他们努力学习,很快成为合格人才。

福建船政电报学校既注重现代科技理论的学习,又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例如,自1876年8月1日起,马尾罗星塔段的电线就由这所电报学校的学生操作。这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和熟练运用电报学的各种知识。校监11月写道:“学生们在短时间内学会了各种电报操作,其中一些人还熟练地发明了代码电报。”发动机班还学习在接触线路维修和外部工作时使用本专业的工具。

1876年4月建校时,英国皇家海军的舒尔爵士参观马尾学校时说:“这样一所学校的建立,使中国学校将来采用电报设施成为可能。”

第二批招收70名学生。

1877年底,中国与大北电报公司的合同到期,学校停办。从光绪二年(1876年)三月十四日到光绪三年(1877年)十二月底,学电线的学生(美术子弟)仅伙食费就花了5468两银子。

丁日昌高瞻远瞩,培养了中国第一批电信人才。

电报学校培养了140名专业电信人才。这些学生毕业后可以熟悉“打桩、电线搭建、报纸打字、文秘、制造、电气等艺术”。值得指出的是,除了上述140名电信人才,海外留学生也纷纷回来充实中国电信队伍。留美学生学习国外最新潮流,剪辫子,穿西装,信基督教。保守派官员不喜欢,主张退出。1881年,其中94人被撤回,其中首批21人被送往电报局学习如何发电报。第二、第三批由船政和上海机器局保留,其余50人送天津海军在机电部学习。

第三,开启了中国电信的新篇章。

福建船政电报学校部分毕业生留在马尾船政局负责电报业务;少数优秀学生要么被学校送到英国的大电报局和机构,要么被送到丹麦的电气工厂深造,接受电线安装和维修的教育;剩下的分配到各省当工程师,负责架设电报线路或者办电报学校,培养电信新人才。他们在中国现代电报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福建船政电报学校的毕业生为福建电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光绪二年(1876年),电报学院的学生参与修建了福州南台-马尾-长门(闽江口炮台)电报线,开始用于军事。

光绪五年(1879年),英、法、德、美四国准备在上海设立环球(国际)电报公司,包括上海-福州线(福-上海线)。李鸿章知道后,下令迅速架设沿海电报线,一马当先,让洋人无利可图,自行终止。同年,福州线电报建成,挫败了洋人在福州设线的计划。这一年,电报学校毕业生建成了福州-鼓山-天后宫-马尾电报线;此外,还开通了从福州到各县、到石川岛、到三都澳的专线。福建船厂电报学校毕业生积极参与。

光绪九年(1883年)三月初二,由政府和督军开办的沪港电报线开工建设。干线纵贯上海、浙江、福建、广东省会,途经福建的浦城、建宁、延平(今南平)、福州、涵江(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全长4350里。第二年就完工了。福建船政电报学校毕业生在福建全程参与。到1884年,马尾船政的电报正式到达福州和北京。根据裴银森最后的发言,“张培伦在任内买下了全部电机,并在船政处另建一栋楼作为电报室。他派几个学生去送急件,以便与将军、督抚、省部交换消息。”

7月14日,清政府接到将在北京处理海疆事务的钦差大臣张培伦的电话,提到“之前北洋发了一封电报”。这一年,中法马江之战爆发前后,马尾与北京电信联系频繁。中法马江之战后,航政重建电报室,“继承人在署内加建电报楼,耗费工料银六百余两,购置电报应用机材料,耗费劳力六百余两”。

马尾船务局不仅收发电报,还制造电报零件。这些都证明了由航政最早创办的电报学校参与了福建电线和电信的铺设。

福建造船厂电报学校的毕业生参加了天津的电报建设。

光绪三年(1977年)五月,李鸿章给福建巡抚丁日昌回信说:“在此期间(天津)。注)我学校也学电信的孩子进步很大。昨天在我们办公室16里范围内设立了东局,花了几百块钱,让福建的同学们办事,用平实的英语,广播中文,即时来回沟通。这是一所很棒的学校,福建中学已经解散了。好在平台电报机将如何试制,以便逐步普及。”即1877年6月,天津已开始铺设16里的实验电线,由船政电报学校福建学生主持。到1884年,渤海湾已经架设了电报线,许多工程师都毕业于福建船政电报学校。

福建船厂电报学校的毕业生为台湾省电报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877年,丁日昌向清廷发表演说,提议设立台湾省电报局,并拟定了架设电报线路的具体计划。先是从凤山旗(今高雄市)到福成(今台南市),再从福成安平(今台南市安平镇)到基隆(今基隆)。清政府批准了丁日昌的邀请。

为了不使台省电线架设被外人操纵,派游击将军沈(师长)负责施工,福建航政电报学校毕业生苏如琢、陈平国负责设计,“专精于此道”。

苏如卓和陈平国是福州马尾船政学校制造班的第一届毕业生。他们是韩玮和陈启棠的同学。1876年从制造班毕业后,他们进入电报学校学习了一年。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技术高超,他们都获得了六枚军功章。丁日昌把他们送到台湾省去当一名好老师。

6月,造船局的“非云”号携带电线设备抵台。台湾省内电报线始于光绪三年(1877年)七月十日,贯穿后旗(高雄)、府城(台南)、基隆(基隆)。同年9月5日(10月11日)完成了电报线的铺设。全长95公里,下设三个电报分局,分别位于沈坤岛的游英埔、府城、台南和台南县安平镇的岐后(高雄)。

台湾省电报局于11月开始营业。从台南安平镇到台湾政府的电报,每份20银元,后来成为官商传递信息常用的工具。

这是台湾省的第一条电报线,也是台湾省引进电信技术的开始。这一新生事物很快被台湾省人民所接受,成为政府与商界之间的重要沟通工具。这是中国人自己建设和管理的第一条电报线,开创了中国电信的新篇章。

福建船厂电报学校毕业生为“海峡电讯丝绸之路”做出了巨大贡献。1887年,台湾省省长刘铭传在福州马尾铺设了从虎威(台北县淡水镇)到石川岛的海底电缆(电报电缆)。1887年8月23日,从福州石川岛到台湾省虎威(台北县淡水镇)的海底电缆贯通,全长117海里,再与台南的安平镇、澎湖相连。光绪十七年(1891年),福州闽浙总督署与台湾省台北市直接电报联系。刘铭传派出“费杰”(炮艇改装的水线船)专做水线,两岸从此开始直接发电报。《申报》两次报道此事。使用它的大多数技术人员都是福建造船厂电报学校的毕业生。苏如琢、陈平国再次参与了“海峡电信丝绸之路”的建设。

福建船政电报学校的毕业生到全国各地的电报学校任教,培养了大批电信人才。李鸿章力劝清政府办电报的好处,清政府批准创办了许多电报学校。

1880年10月,李鸿章派人在天津创办天津北洋电报学校,仿照福州电器学校,聘请丹麦工程师授课。

1882年,姚在上海创办了一所电报学校,规模宏大,成为输送电报人才的中心。

1883年,左在南京创办金陵电博物馆;

1890年,台湾省也成立了电报学校。

在这些电报学校中,活跃着福建船政电报学校的毕业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9274.html
上一篇低调做人
下一篇 孙科“光荣的和平”的破产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