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 铭三同志永远活在我心中

铭三同志永远活在我心中

郭裕怀王铭三同志是一位智慧长者,是我的好上级和尊敬的师长。1979年8月2日,他走完了为党为人民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光辉一生,永远离开了我们。惊回首,30年在眨眼间过去了,但我与铭三同志相识、相随、相知的近6年岁月,仍宛然在目,思之泫然。1…

王明同志是一位睿智的长者,是一位好上级,是一位令人尊敬的老师。1979年8月2日,他走完了为党和人民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光辉一生,永远离开了我们。回首往事,转眼30年过去了,但我和明三同志近6年的相识、相知、相知仍在眼前。

1971年底,明三同志到新成立的吕梁地区工作,担任地委副书记兼地区革命委员会主任(当时军队左翼战士担任书记),我们就认识了。然而,我们之间第一次深入的交流是在1973年的春天。当时,我和地委宣传办公室副主任王明奇一起参加了明三召集的一个小型座谈会。在座的大多是农民的领袖,主题是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村政策问题。当时基层问题很多,生产停顿,干群矛盾突出,演讲者指责了很多基层干部。明三突然点名说:“怀玉,你在农村住了3年多了。告诉我!”稍微反思了一下,我提出了一个观点:基层干部是我们党在农村唯一的组织资源。政策正确的时候,做好事的是他们;政策错了,干坏事害老百姓的可能是他们或者和他们有直接关系的人。除了他们,我们在农村找不到其他替代力量。现在我们不得不依靠他们来执行政策和组织农业生产。明投来三个赞许的眼神以示鼓励。他在观察我,考虑我。

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这位经验丰富、思维缜密的智慧长者。就是在这个时候,我第一次听到他令人印象深刻的讲话。他说:“农村有很多问题,但很少有人研究。没有积极性,农民穷,吕梁也富不起来。无论从落实政策还是从选拔干部的角度考虑,我们地委领导班子都不能忘记农民!忘了农民,就是忘了祖宗!”他补充道,“不去想就会有很大的痛苦!”这些话像磁铁一样,以巨大的力量吸引着我。明三同志永远有一颗年轻的心,对世界上一切新鲜事物永远充满好奇和敏感。他把青年们看成一群仙女和幼稚的孩子,以长辈的慈祥和智者的宽容对待所有新调到地委的知青。三善用辩证的方法,如手臂比划,可以将复杂的事物,提炼到理性的认识。

当时军队左倾,“军官管经济,所以胆子大,办法少”,决策往往与实际相差甚远。在地方和县级党政领导核心中,团结、合作、协调和推动工作的情况也比较差。支持左派的同志做决定,地方的同志不发表意见。针对这个问题,明三在干部中反复强调:“团结是领导班子的生命,是我们力量的保证。团结搞好了,我们讲话大家听,我们做事大家有威信。同志间的相互包容是保持团结的纽带。懂得尊重他人,欣赏他们多彩的个性,理解和包容他们的缺点和不足。大事讲原则,小事讲作风,不要争权夺利,不要怨天尤人。如果我们一起努力,我们将有一个坚实的基础。团结出了问题,领导就是最大的失职。知合一是一种智慧,知合一是一种大本事,真合一是一种大境界。善于团结是党性的要求,是品德高尚的标志。”在他的实践影响下,地方和县级班子很好地处理了军队干部和地方干部的关系,稳定了全区工作的大局。

明同志要求各级干部拒绝说假话、说大话空,坚持讲真话、讲真话、讲实话。他说,文字是发自内心的,这样才能有感染力,才能让人信服。他强调,一个人要有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勇气,这是一个领导干部能力、勇气和魅力的体现。

一九七五年,邓小平同志回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后,对各行各业提出了整风的要求。明同志深入实际,调查研究,梳理各种问题,为整改做了充分准备。

这时,为了充实和加强军队干部退出后的地委队伍,省委把李玉明同志从省委调到吕梁地委任副书记。为了充实离石县的班子,地委决定将我调任离石县委副书记、县革委会副主任。

在决定了我的工作去向后,明三找我谈话。他说:“地委对你的工作安排有两点考虑。第一个是你可以实地任命一个宣传部长,第二个是当县委第一副书记。其实是站着干的。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就可以主持县委工作了。考虑到你的年龄(39岁)、学历等。,还不如在县里历练一阵子。在我国,县是最完整的行政单位,也是完整的经济单位,是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是培养和锤炼人才的大课堂。只要深入群众,多问多想,就能学到在学校或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了解国情民情,学到真正的治国之术。这个岗位做好了,发展的路会更宽,会有新的机遇,新的希望。离石是吕梁地委所在地,学习机会比较多。县委书记田根东,农民出身,长期担任县长,有工作经验,熟悉农业、财贸、县政府全面工作。我们应该虚心向他学习,支持他的工作。”

我被他的教导深深感动了。我10年后的发展证明,明三同志的眼光是长远的,他是对的。他是我人生的转折点。将近40年过去了,他的话还在我耳边。我永远不会忘记他们!他的文字富有想象力,文字可读性强,可以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这就是明三同志的独特个性。

在离石县委工作半个多月后,我去找明三同志汇报了县委对整改工作的建议。最后,他告诫我:第一,多做事,少拿权力;第二,多支持其他同事的工作,少设卡。当然是检查的出发点,是支持其他同志的工作。检查的时候,有些问题可以集体做。他一遍又一遍的跟我说:“不要说没有准备的话。想说什么就要说好。这里指的不仅是大会的发言,也包括小型会议,包括领导核心的会议。”我说,我有信心。明三同志马上接着说:“有信心也要谨慎。”到目前为止,他的话很有道理。没有自信就做不好,不细心就做不好。我在后来的工作中非常注意这两点。

从今年7月中下旬开始,吕梁地委安排动员社会各界进行整改。明在报告中宣布,这次整顿工作主要是对地县两级领导班子的组织和思想作风的整顿.组织整顿主要是在分清是非的基础上,调整、充实、加强两级领导班子。要安排精通业务工作的干部参加领导班子的工作,支持他们大胆自由地抓业务工作。但是,整顿思想作风需要的时间更长,任务更艰巨。思想作风的整顿,要求我们认清各条战线政治工作的原则,认识到政治工作要为生产和建设服务,划清正确的和错误的农村工作政策与正确的和错误的干部政策的界限。

明三同志的讲话深深打动了在场的干部群众,说这是一次振奋人心的大会,不能再批判“唯生产力论”了。吕梁地委发起的整风从7月中旬开始,11月被“批邓反右倾”运动打断。虽然只持续了四个月,但正义和正义得到了维护。这对吕梁后来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意义。

回想过去,让我难忘的不仅仅是明三同志的党性、人格、政治智慧和思维能力,更重要的是他的远见卓识,他的思考、设想和在农村工作中付诸实践的努力。他要求“领导干部要眼睛朝下,想问题。这是工作作风和思想路线的问题。只有眼睛向下,思想才符合辩证唯物主义。”“理解上述精神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理解‘上’恰恰是为了‘下’。不是书的问题,是现实的问题,是现实的问题,不是风的问题。从实际出发,最有生命力”。这是他几十年来一贯的务实作风。针对吕梁山十年干旱,黄土高原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的特点,他早就提出了系统治理的思想。实践证明,他的思想在他工作过的雁北、吕梁等地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其中最重要的如下:

一是积极倡导推进山区林业建设。他要求植树造林,绿化荒山、荒坡、沟壑,要一代一代地不断进行,取得成效,让吕梁山绿起来。他要求:一要选好树种,因地制宜;二是要广泛动员,明确责任,奖惩分明,奖惩兑现;第三,领导要带头,严密组织,让群众看到希望和未来。各县、各公社都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总结和推广群众创造的成功经验。他来吕梁之前,在雁北工作时,十几年如一日坚持在风沙区植树造林,创造了大泉山经验和右玉县绿化、金沙滩巨变的经验。时至今日,雁北人依然怀念这位带头种树的老书记。

第二,高度重视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黄土高原是山区诸多矛盾的交汇点。沙尘暴、旱涝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和贫困一直困扰着这里的人们。明三同志坚决反对毁林开荒。他强调,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的结合,自然再生产起主导作用,要尊重自然规律。他重视离石水土保持研究所(省水利厅派出机构)研究人员的工作,听取他们的意见,支持他们通过培训向基层干部普及水土保持知识和技术;同时,他们接受了他们的意见,组织了专业的水土保持队伍,进行了河道淤地筑坝和山上植树的试验,取得了成效。离石王家沟之所以成为有效治理水土流失的成功典范,与明三同志的直接关心和支持是分不开的。他要求吕梁山区9县把水土保持作为水利部门的头等大事,科学规划,综合治理,坚持不懈。逐步唤醒全社会的水土保持意识,营造水土流失防治人人有责的氛围,自觉维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人工治理与自然修复相结合。坚持10年、20年,做到水不下山,泥不离沟,泥沙不运黄河。这是吕梁人治山治水的奋斗目标,也是对黄河减沙清淤的历史性贡献。

第三,亲自抓山区水源工程建设。明三同志认为,水源工程建设是全社会的公益事业。水利投资,利在当代,利在千秋。在黄土高原,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是生命之水。他安排水利部门对全区可建水库的主要流域进行规划,根据水量、城市供水和农田灌溉要求,提出分期分批实现的建议。然后,把前期工作做扎实,把投资估算和建设工期做大体准确,把误差做得尽可能小。然后按照规划实施,开工建设了离石县库容1700万立方米的武城水库,支持了高压水泥沙填坝科学试验。

1975年7月,武城水库后期开始支付结算时,资金断了。明三同志亲自带领我和地区水利局长乔桂江直接向省革委会刘开基副主任汇报,及时争取到省水利建设资金支持,确保了武城水库顺利建成。根据他的叙述,我们也向刘开基副主任简要汇报了横泉水库和文峪河水库二期的建设规模、效益测算和投资预算,得到了大力支持。

在抓水源工程的同时,明三同志还反复强调,针对黄土高原水土的特点,坚持不懈地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以抗旱改土为中心,抓平川治水,抓山区改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水走水路,水走“旱路”。具体来说,有两项“坚持不懈”的根本措施是战略性的,必须长期坚持:一是坚持不懈地开源节流,建设水源工程,重点支持渠系、平整农田和节水灌溉。第二,坚持不懈地建设以梯、坝、滩、墙为主的高标准基本农田。省委省政府提出了人均建设2亩基本农田的目标。这两个“坚持”是吕梁地区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措施。

第四,他提出通过科技兴牧来促进畜牧业的发展。具体要求是:品种要优,要多样化;畜禽疾病的防治应是经常性和普遍性的;有必要研究饲料结构,提高饲料报酬。

明同志对人殷勤有礼。他当过地委第一书记、书记,在一个岗位上干了20多年。他为党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不仅优点感人,工作作风也很有特点,值得学习。在做任何重要决定时,他总是坚持两个原则:

一是要亲自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获取第一手资料,经过思考产生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我们从来不仅仅通过听报告和阅读报告来做出决定,也不根据过去的经验对新问题做出决定。

第二,他有了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以后,要征求有关方面和同志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注意听取不同的意见,以便丰富、完善或修改已有的意见和看法,实行民主决策。当时吕梁地区的汾阳县、兴县、文水县有几位老党员、老劳模,如贾宝志、宋树勋等。他常年在生产第一线,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设性意见。明三同志非常重视这些同志的意见,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明三同志作为地委书记,作风平易近人。像我,作为他的晚辈和下属,每当我需要当面向他汇报工作、请示工作的时候,我几乎都会向他汇报,随时做出安排。我从不错过任何事。虽然眼前汇报的工作很老实,但他可以畅所欲言,毫无顾忌。在这样的领导同志手下工作,真的让人感觉很舒服,有无限的热情。

明三同志作为党需要的优秀共产党员,具有合金般的品质。他总是那么豁达,顾全大局,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地位。即使当他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时,他也从来没有说过一句动情的话。他总是想着工作,想着大局,想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晚年在北京住院时,1977年10月下旬,胡耀邦同志与他进行了长谈,这更加坚定了他对未来的信心。最后和我告别的时候,他说:“中国只能寄希望于改革开放。你要好好学习。”

明三同志离开我们30年了,但他的人格魅力和优秀的工作作风一直影响着我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将永远活在我心中。历史,就是这样,让人惋惜,让人思考,给人留下无尽的思念。

(2009年3月10日)

(编辑丁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9485.html
上一篇死乞白赖读初中
下一篇 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初探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