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 黄河天桥电站建设纪实

黄河天桥电站建设纪实

张弘毅一、电站名称的由来及工程简介黄河天桥电站,位于山西省保德县义门村与陕西省府谷县黑山村之间的黄河中游北干流上含泥沙量较大的河段,距两个县城均8公里,是一座低水头大流量带有试验性的径流式电站。电站控制流域面积403844平方公里,大坝全长…

张弘毅

一、电站名称由来及项目简介

黄河天桥水电站位于山西省保德县易门村和陕西省府谷县黑山村之间的黄河中游河段,含沙量大,距两县均8公里。它是一座低水头、大流量的试验性径流电站。电站控制流域面积403844平方公里,大坝总长792米。建筑最高高度为车间段50.44米,泄洪闸段53米。总装机容量12.8万千瓦。年均发电量6.07亿千瓦时。电站上游15里处有一个叫天桥的村子。这里山谷狭窄,冬天结冰时两岸是连在一起的。从远处看它就像天桥,所以这个村庄以天桥命名。天桥是保德县记载的八景之一。诗中说,“百里黄河九曲湾,东西对万重山,北风吹到冰桥结,车马去还之。”离天桥村不远,所以取名天桥电站。

1966年,山西省水利厅组织勘探,计划利用黄河落差提水上山灌溉,在天桥峡修建天桥液压泵站。经过反复研究,将液压泵站升级为电站。易门谷宽约700米,河中央有一水寨岛。黄河从岛的左侧流过,沙滩在岛的右侧。右侧挖引河方便截流,有利于施工,故电站移至易门。但是天桥的名字没有变。

1970年,水电部批准建设黄河天桥电站。规定电站建设由山西省革委会牵头,山西、陕西两省共同组建黄河天桥电站工程指挥部。山西省原副省长刘开基任总指挥,山西省建委原主任周厚任副总指挥。指挥部成员和其他几名副指挥将陆续由山西省委任命。该工程由黄河水利委员会设计。山西省水利工程总队负责具体建设。文件中确定5000名陕北、陕北农民工参加电站劳动。在施工过程中,指挥部还要求水电部四局、六局、十一局派人承担一些技术施工项目。

1970年4月29日,黄河天桥电站正式破土动工。6月25日,一期截流成功。经过一年多的基础开挖,1971年10月26日开始厂房泄洪闸重力坝混凝土浇筑,1974年9月开始金属结构安装。随后,还安装了电气装置。1975年11月,主体工程基本完工,大部分金属结构安装完毕。1975年12月17日,二期截流成功。1976年12月29日,第一台机组发电。到1977年底,所有四台机组都已安装并投入运行。1978年4月,电站工程指挥部正式向电站管理单位移交手续。

在党的领导下,经过八年的努力,电站建设的全体人员终于完成了这项光荣的任务。共完成土石方2365034立方米,石方1052718立方米,混凝土385790立方米;完成4600吨金属结构安装;安装4个单元。总投资1894万工日,完成投资1.79亿元。

黄河上的天桥水电站建设是在“文革”中后期。受“四人帮”极左思潮和派性的干扰,工程建设受到一定影响。如果在正常情况下施工,工期可以缩短50%。

二。电站主体工程地址的选择

电站主厂房即厂房、泄洪闸和重力坝应放在哪边,最初是由设计单位根据水文条件、地质资料和施工条件确定的。但由于黄河天桥电站的指挥部是由山西、陕西两省联合组成的,干部和农民工来自两省两地,很容易吸引一些地方观念和地方主义。宝德县和府谷县都是电站所在地,县领导和干部自然会对电站有一些想法和要求。另外,受当时“四人帮”所散布的无政府主义、派性思想的影响,党的领导也被削弱了。因此,天桥电站的主厂房应该放在左边还是右边,成了晋陕两省两区争论的焦点,也成了当时建设中首先要解决的难题。一位陕北干部第一次见到刘开基,问刘开基对电站主厂房的位置有什么看法。老刘笑着回答说,观点肯定是有的,只是还没有形成。听完设计组的汇报,要权衡利弊再下结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总部党组多次召开会议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但很难取得共识。我曾经问过保德县的一个干部,这个问题有什么必要你们争论?他说,宝德是一个贫困县,它的财政和粮食应该由国家补贴。电站建在我们这边,宝德的名声和知名度会大大提高,经济收入也会增加。电站启动后,县邮政局只收长途电话费、电报费和邮包费,比以前多了好几倍。山西水利工程总队有200多辆车,交通局每年只收几十万元的养路费。电站建成投产,我们县一年收几百万,大大超过了全县一年的财政收入。为什么不争论?因为涉及到群众的具体利益,思想工作非常艰巨。

按照设计小组的方案,电站的主体建筑应该放在左侧,也就是山西省保德县的一侧。有三个主要原因:

1.对比两边的地质条件,左边河床的基岩面标高是799m,右边河床是792m,相差六七米。从基岩上看,左侧比较完整,右侧比较破碎,相当一部分有透水窗口。覆盖层底部承压水标高为823m,比右侧817m高出5-6m。如果放在右边,对现在的建筑和以后的建筑都是不利的;

2.从水流条件比较,有利的是将主体建筑放在左侧,泄洪闸放在原主河道内,基本不改变天然河道的流态,水流顺直,有利于冲沙;

3.与施工条件相比,左侧的交通条件比右侧更方便。保德县公路与五寨火车站、羊坊口汽车站相连,可满足大型施工机械、大量建筑材料、大量金属结构和单位运输的要求。

经过黄委会设计团队令人信服的介绍,指挥部做了耐心的政治思想工作,最终干部群众统一了思想,一致同意将电站主体建筑和电站管理机构放在山西省保德县一侧。

三、黄河天桥电站是一项支农工程。

一般水电站都有防洪、发电、灌溉的综合效益,但天桥水电站不一样。其主要作用是支援陕北、陕北两个老区的农业建设。陕北、陕北老区是全国有名的低产区。十年九旱,人民生活十分贫困。陕北历史上出现过很多造反英雄,他们奋起反抗,众口一词,影响很大。山西水利工程兵团有两个陕北红军干部,一个是供应部副主任苗秀川,一个是运输大队副大队长李光明。他们的家庭很相似:李光明的姑姑和苗秀川的姐姐,因为家里没有食物,都被卖给了人贩子,他们都有饿死的亲戚。清朝康熙皇帝西征,途经保德县时,写了一首诗,说“河水向西流,满山都是石头。半年粮食,清官难留。”陕北民歌:“河曲保德州,十年不收。男人一出嘴,女人就讽刺。”是这里人们生活的真实写照。解放后,经过土改和合作化运动,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但十年九旱的基本生产条件没有改变,人民生活仍然相当贫困。我参观了电站所在的贾家峁公社,那里有八个生产队。据公社干部说,当年只有一个队的社员按劳动日记发两毛八分钱,其余的队分红都在两毛钱以下。一个队的劳动节才九毛钱。我在走访当地一个叫巴娄沟的生产队时,一位队干部告诉我,有一年春节,队里的成员分到了七两麦子,每个人都被告知过年要吃一个饺子。但这七两粒小麦磨成面粉,不够农民吃。为了保证群众的生活,国家每年拨出大量粮食转卖到陕北、陕北。保德县是一个8万人口的小县城。从1954年到1968年的14年间,国家共调入1.48亿斤粮食。1965年榆林受灾,国家调了3亿斤粮食。光是运费,国家财政支付就达1亿元!府谷比宝德好,但也很穷。宝德刚到建设电站项目指挥部的时候,有一天,我们20多人过河到府谷县,礼节性拜访府谷县领导,看看府谷县的市容。在府谷酒店吃午饭,按半斤面粉算,每人大概要吃十五六斤白面粉。县里给饭店供应的白面粉少,饭店经理要去县革委审批。山西北部的情况也差不多。从太原坐车到宝德,原平是必经之地,也是中午吃饭的地方。酒店里的面粉和大米很少,我们吃的刀削面主要是玉面,掺一些白面粉。不能割得像皮带一样细,所以外号叫“两面派”。刘开基经常讲山西北部干旱,丰收年亩产只有七八十斤。只有发展水利,才能改变陕北低产的面貌。晋北、陕北沿河各县为丘陵地带,沟壑纵横。有些村庄横跨几条沟渠。上山抽水也很困难,只能在沿河各县大量修建泵站,分段上山抽水灌溉土地。陕北的金河区、宝德、偏关、克兰、兴县和榆林、神木、府谷等八县,总人口105万,土地面积680万亩。其中,水面30万亩。当时抽水灌溉用电量不到一万千瓦。因此,要改变陕北、陕北低产的面貌,必须发展水利,增加水浇地的面积,相应地,必须解决用电抽水灌溉土地的问题。建设黄河上的天桥水电站已成为当务之急。根据水利规划,除现有泵站外,每个县计划建设1000多座泵站,开发120万亩水面,力争达到人均1亩水面。这样每年可以增加粮食产量5亿公斤左右,基本实现粮食自给。新增水田抽水灌溉需用电约8.5万千瓦。天桥电站建成后,发电量为12.8万千瓦。除了灌溉,还可以支持当地一些工农业用电。当时确定天桥电站每度电只收1分钱用于支农用电。这个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电站项目,与当前党中央提出的大力加强农村建设的总目标是一致的。既是支农项目,也是较早的扶贫项目。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9864.html
上一篇柳亚子“平生不二色”
下一篇 陈景润与“1+2”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