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亲子 “双减”之后,家长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双减”之后,家长需要做出哪些改变?

崖柏别再抱怨工作忙没时间了,那不过是当甩手掌柜的借口叶先生(7岁男孩的爸爸):对于“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作为家长,我是持保留态度的。我工作很忙,每天早出晚归,周末也很少休息,哪有时间教育孩子?以前,我会花钱给孩子报培训班,现…

小脑活树

不要抱怨上班没时间,那只是当掌柜的借口。

叶先生(一个7岁男孩的父亲):作为家长,我对“双减”政策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出台持保留意见。工作忙,每天早出晚归,周末很少休息。怎么会有时间教育孩子?以前我都是花钱给孩子报培训班。现在,教育我的孩子是我的责任。这不是给父母增加负担吗?

主持人:课外培训市场让家长养成了一个习惯:把家庭教育外包给培训机构。原因是父母工作忙,没时间教育孩子。真的是这样吗?

于敬宇: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初,许多父母和孩子被长期隔离在家中。按理说,父母终于有时间陪孩子了,应该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但调查显示,恰恰相反,这一时期亲子冲突明显增多。这说明家庭教育的缺失不是因为时间的问题,而是因为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的意识,不知道如何与孩子相处。

主持人: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查显示,80.7%的受访家长通常在家庭教育方面有很多困惑。这说明家长实施家庭教育的能力亟待加强。

于敬宇:《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意味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不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写进了法律:“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起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于是,父母照顾子女的“家事”,就成了法律框架下的“国事”。父母必须肩负起自己的责任,而不是当店主。

黄女士(一个4岁女孩的母亲):家长的教育能力确实有待提高。但是有的家长工作真的很忙,陪孩子也是绰绰有余。

主持人:陪伴孩子的家长不仅要看时间的长短,还要关注陪伴的质量。即使真的没有时间,也要善于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消除孩子的孤独感。

于敬宇:有的父母出差在外,每天和孩子视频半小时,动不了;有些家长天天陪着孩子,却很少和孩子交流。哪种父母更受孩子欢迎?当然是前者。这就是陪伴质量的差异。只要父母心里有孩子,有教育责任,在通讯技术如此发达的情况下,总能找到教育孩子的机会。

家庭教育要避免知识和学校教育,要融入日常生活。

石先生(一个13岁女孩的父亲):“双减”后,我女儿的学习负担确实减轻了,但我担心她考试成绩会下降。我能给她请个家教补上吗?

主持人:你好像混淆了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他们完全不同。家庭教育没有教学大纲和教材,也没有做不完的习题。“双减”后,家庭教育要经历一个“上学”的过程,要融入日常生活,避免知识化、学校化。

于敬宇:众所周知,学校课堂是孩子学习的主阵地,课后习题只是复习巩固课堂知识的环节,是辅助环节。“双减”后,学校减少了作业量,但增加了课后延时服务。在老师的指导下,孩子很容易掌握知识点。另外,由于对作业量和时长的控制,老师在作业设计上会更加科学,注重基础知识和技能,不会布置超出课程标准和教学进度的难题。所以家长不用担心孩子学习成绩下降。

宋女士(一个9岁男孩的母亲):那么,家庭教育应该怎么做呢?

于敬宇:我建议你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培养良好的习惯。好的习惯会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这很关键。包括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培养孩子讲卫生,按时作息等。,让孩子养成“今天做事,今天做完”的好习惯。上学前要整理书包,正确书写,课前预习。

2.发展兴趣爱好。根据孩子的性格,培养几个爱好,可以是下棋、书画、烹饪、园艺。培养兴趣爱好并不是强迫孩子去考试,而是让孩子发自内心的热爱,让这些爱好起到陶冶性情、放松身心的作用。

3.鼓励孩子们参加更多的文化和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可以提高孩子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在课余时间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比如打球、跑步、朗读、演讲等。,从而培养自己强健的体魄,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4.丰富亲子活动。积极开展亲子互动,可以给孩子高质量的陪伴。对于幼儿来说,家长可以开展一些适合他们特点的亲子游戏,比如一起堆木头,看绘本等。对于大一点的孩子,可以带他们去旅游,看画展,参观博物馆等。来开阔你的视野。

5.引导孩子参加劳动实践。实践对孩子的教育有积极的影响,比如种树、种菜、种花等。,让孩子们领略劳动的美好,获得基本的劳动技能,体会劳动的艰辛,更加珍惜劳动和生活的成果。也可以带孩子走进社区,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增进孩子对社会的了解,培养孩子的公益兴趣。

手机是未成年网民的首要上网设备,如空气,家长的硬干预大多没有好结果。

姚女士(一个13岁男孩的母亲):我认为家庭教育中的所有问题都是手机造成的。自从儿子上了中学,家里就经常发生亲子矛盾。十有八九是因为我干扰了他的手机。请问你对此有什么好的想法吗?

主持人:前不久,共青团中央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发布了一份调研报告。中国有1.83亿未成年网民,互联网普及率为94.9%。超过三分之一的小学生在学龄前就开始使用互联网。手机是未成年网民的首要上网设备,像空气一样存在,家长的硬干预大多没有好结果。

于敬宇:调查还显示,青少年用手机上网时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包括查找信息、交作业等。第二位是听音乐,然后是玩游戏,聊天,刷短视频。从这个排名来看,问题并没有家长想的那么严重。

主持人:我去学校面试,一个中学生愤怒地质问我:“为什么你们成年人用手机办公,查资料,我拿起手机却只是玩游戏?你为什么这么不信任人?父母越是这样,我就越是打游戏。”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禁果效应”。父母越是禁止,孩子就越有犯规的冲动。

于敬宇:家长对孩子玩手机的干预,可能是对孩子的一种“经验性伤害”,即家长总是拿自己过去成长过程中的经验来要求现在的孩子,强迫他们就范,让他们嘴上甚至心里不满意。所以家长一定要放下架子,和孩子一起学习,善于运用现代科技,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和孩子建立双向的信任关系。这是家庭教育的基础。

蒋先生(一个16岁男孩的父亲):为什么孩子对手机这么痴迷?

于敬宇:每个青春期的孩子都有一个长大后必须完成的心智发展任务,就是解决自我认同的问题,弄清楚“我是谁”、“别人怎么看我”、“我的未来是什么样子”这三个问题。互联网只是给青春期的孩子提供了一个探索的平台和空空间。而且在网络中犯错的成本比较小,当然让孩子着迷。

[责任编辑:陈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15326.html
上一篇孩子平衡感失调,后果不只是走不稳
下一篇 花季少女早恋并辍学,谁之过?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