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亲子 精神科医生林红:有些孩子不上学,不是厌学而是病了

精神科医生林红:有些孩子不上学,不是厌学而是病了

天竺【人物名片】林红,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精神科医生,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影响因素分析及针对学生、家长、教师开展心理干预研究,擅长儿童青少年学习、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亲子关系、学校恐惧的儿童青少年个人及家庭心理治疗。“…

印度

[个人名片]

林鸿,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儿童精神科医生,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调查、影响因素分析以及面向学生、家长、教师的心理干预研究。擅长对有学习、焦虑抑郁、亲子关系、学校恐惧等情绪问题的儿童青少年进行个体和家庭心理治疗。

“他们的苦,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还会说他们不容易。而我的苦难,没有人看见,也没有人安慰我。”

作者:目前青少年心理疾病呈上升趋势,部分孩子因为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而自杀。对此,不少家长表示很难理解——过去生活艰辛,从未想过自杀;现在生活好了,有了温饱,孩子突然自杀了。对此你怎么看?

林鸿:我觉得社会对青少年自杀群体有很多偏见。孩子不是突然自杀的。他之前一定经历过痛苦的时候,有相当一部分人会用自己的方式求助和呼喊。比如一个孩子不停的用刀割腕,说看到血渗出,压力就会释放。我问他什么时候开始的。他有压力告诉父母吗?孩子说了一年多,告诉了父母,父母觉得没什么。我又问,失血过多,有生命危险怎么办?孩子笑了:没事,我不会切主动脉的。你看,这是孩子在用自己的方式哭着求救。但遗憾的是,很多家长没有看到或者忽略了孩子的哭声。

至于孩子为什么会患上心理疾病,目前没有明确的归属,心理疾病和心理问题的分界线比较模糊。与成年人相比,青少年心理疾病有更多的分心因素,比如症状不典型,很难与青少年叛逆相区分。这种复杂性使得儿童很难得到有效的诊断和治疗。

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家庭和父母对孩子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如果把影响孩子心理健康的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看成一个系统,父母的变化会带来整个系统的变化。改变的第一步是认识到孩子生病是有原因的,了解疾病背后孩子发生了什么。

初一的时候,贝克汉姆因为情绪失常退学了。之后他的母亲张女士带他去了一个国家级贫困县,也是高考状元县。她想激励儿子,儿子却说:“妈妈,我真羡慕他们。他们的苦别人一眼就能看出来,会说他们不容易。而我的苦难,没有人看见,也没有人安慰我。”然而,张灿女士无法接受她的孩子因病休学的事实。每天上班路过一所中学,她就想:那么多孩子都能好好上学,为什么我的孩子不能?

在家里,面对情绪失常的儿子,她压力很大。儿子心情好的时候,会把妈妈叫到自己房间陪他;但如果我妈什么都没说对,我儿子立马叫她“滚”。每天下班,张女士都会习惯性地先看看自己家的窗户:如果没有灯,说明孩子出去了,自己放松一会儿;如果灯亮着,她会叹口气,硬着头皮进屋。

张女士,如果她认为事情理所当然,但并不真正知道儿子到底怎么了,儿子要真正好起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孩子是否有心理疾病,病情有多严重,是否需要药物治疗,要由心理医生来判断。家长不要自己下结论。

作者:你想找多大的孩子?他们有什么共同点?

林鸿:来看我的孩子有大有小,主要是高年级小学生和初中生。他们来看病是因为因病不能上学,也就是社会功能受损。

孩子不想上学。原因很复杂,涉及家庭、学校、社会,很多原因往往交织在一起。有的孩子经常和父母发生矛盾,有的孩子出现“退化”症状,对父母产生高度依赖。

初三的一个女生,有情绪障碍和“回归”:每天都要问妈妈很多次“你爱我吗”,总是要妈妈抱抱她。他们一家人来这里看病,我妈心疼的说,我跟孩子说我爱她,但是保证也没用,她还一直问。

协商过程中,女孩父亲突然提到一件事,严厉批评孩子:“上次奶奶来看你,你无视奶奶的爱。怎么回事?”话音一落,孩子失控了:“妈妈,你抱抱我,你抱抱我!”妈妈有点犹豫。我说,“给她一个拥抱。”然后母亲伸出胳膊抱住了孩子。短短两三分钟,女儿的情绪就过来了。

很明显,刚才爸爸说话后,女儿突然让妈妈抱抱我。这背后一定有原因。后来才知道,孩子的爸爸两年前打了她,她很害怕。后来父亲批评她时,她想起了自己被打的经历,父母之间的长期冲突让孩子的症状更加明显。

我跟女孩妈妈说,孩子的退步是她内心缺乏安全感,不要害怕。她可以大方的满足孩子,甚至和孩子商量一天几次,什么时候抱。如果妈妈能及时满足孩子的要求,慢慢的,孩子就不需要妈妈的拥抱了。

妈妈对此很感慨。从前,她害怕孩子的要求,觉得孩子大了。这是不对的!现在,她理解这个孩子,把它视为治疗的一部分,并且觉得这样做很舒服。

说实话,大多数家长对于带孩子去精神科看病都是有所顾忌的。所以,能来找我帮忙的孩子,往往病了很久:一是父母不知道孩子有精神问题,比如孩子乱发脾气,父母认为孩子不听话;第二,精神问题往往伴随着头痛、发烧等躯体症状。家长带孩子去综合医院做个检查,查清楚原因再来找我,看孩子是不是精神有问题。所以到我看病的时候,孩子往往已经无法上学了。在此之前,父母会想尽一切办法通过胁迫、利诱、胡萝卜加大棒让孩子入学。即使孩子来找我,有些家长还是说孩子没病,装病,只是不想上学。这时候我会告诉家长,孩子不上学是因为有困难,不能上学,而不是不想上学。

当孩子受到父母的影响时,也会怀疑自己是不是做得太多了。我会明确的告诉他:你什么都没做,只是病了,但是好好治疗,会好起来的。通常,这些简单的句子能让孩子感觉好很多,因为我没有指责他,而是尽力去理解和安慰他。

其实从健康到疾病是有一个过程的。如果父母能时刻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及时干预,孩子也不会发展到患上心理疾病的地步。比如孩子成绩明显下降,家长要引起重视,问问孩子怎么了,或者和老师沟通一下,看看孩子在学校有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情。但是我们也应该避免只看结果。有的家长看到孩子成绩好,即使痛苦或断断续续的上学,也不认为有问题。除了成绩,家长还要关注孩子的情绪、行为和人际关系。身体症状也是常见的信号。在综合医院一旦排除躯体疾病,就要考虑是否有精神方面的问题。意识到信号,尽快带孩子去看医生。

很难区分一个孩子是有心理问题还是有精神疾病。因为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有些症状在某些情况下是病理性的。过一段时间或在另一种情况下,它们可能不是病理性的。所以家长不要自己下结论。由精神科医生来判断孩子是否有精神疾病,病情有多严重,是否需要药物治疗。

儿童易患精神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我发现如果只治疗孩子,不帮助父母,孩子很难完全好起来。

作者:孩子患有精神疾病。有的家长觉得孩子太矫情太脆弱,生活太美好,经不起风吹雨打。总之我自己没毛病,问题都出在孩子身上。

林:孩子有心理疾病。虽然在医学上很难归因,但毫无疑问,他们容易患精神疾病。在治疗过程中,我发现如果只治疗孩子,不帮助父母,孩子很难完全好起来。

有些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孩子一旦成绩差了就极度焦虑,甚至偷偷在家里安装摄像头监控孩子。在治疗过程中,我引导家长反思:孩子成绩不好,家长单方面的焦虑和对孩子的控制,对孩子成绩的提高有帮助吗?家长说,不但不行,还会适得其反,孩子变得更叛逆,甚至打破罐子拒绝学习。我告诉家长正确的做法:如果孩子成绩不好,要弄清楚他是否有学习障碍或困难,或者他真的不是学习的材料,不适合挤高考的独木桥...找出背后真正的原因,给予孩子支持和帮助,而不是责备和控制。

其实,即使孩子生病了,家长也很难放下对孩子学业的要求。临床上经常被家长逼着问:孩子是不是该回学校了?可以参加中考吗?很多孩子的心理疾病还没治好就带着病去上学了。结果他们病情加重,又来医院。有的家长也同意孩子离校,但让孩子制定学习计划,承诺某个时间起床学习……结果孩子离校后家长和孩子矛盾不断。我只能劝家长,孩子现在生病了,需要休息。更难解决的是父母本身有问题。一个患抑郁症的女孩告诉我,她爸爸失业了,妈妈心情不好。她问了她很多次“如果我自杀了你会怎么办?”所以姑娘特别害怕。

和我妈聊过之后,发现她有严重的抑郁症状,但是她不想看医生。因为成年人的羞耻感更强,不愿意进精神科,所以他们特别难以面对自己的问题,这也是孩子患病的原因之一,影响了孩子的治疗。

我跟我妈说,她跟孩子说自杀会给孩子很大压力。妈妈说:“我无处倾诉,只能对女儿。”因此,妈妈的社会支持系统是缺失的。中国父母普遍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家里出了事,很难跟别人说,忍无可忍的时候就把压力转嫁给孩子。而中国传统文化要求孩子听话懂事,导致孩子压力过大。在孩子的压力下,他说不想活了,家长马上指责他,“你爸妈养了你,你还没感谢他们,那你为什么不想活了?”我问爸妈:“你觉得人为什么活着?”父母一脸茫然。很多父母没有感受到自己活着的美好,也没有让孩子为自己而活。他们只是不停地用责任和道德绑架孩子,强调要为别人而活,让孩子很难做自己。

治疗过程中,有孩子说:“我好不了了。等我一好起来,爸妈就原形毕露了。”当我问这是怎么回事时,孩子说:“他们以前对我要求很高。我生病后,他们就不敢要了。如果我考好了,对成绩和名次的要求肯定还会再来。”临床上很多孩子害怕回到过去,结果是永远好不了。

简而言之,一种疾病有它自己的土壤。孩子病了,其实是体制病了,家庭、学校、社会都是体制的一部分。

作者:孩子是家庭的希望。一旦发现孩子患有精神疾病,很多家长失望至极,觉得生活一片黑暗。

l:其实也不尽然。我不希望孩子生病,但如果孩子真的生病了,也不完全是坏事。因为这给了家长反思的机会。一位父亲,在陪孩子治病的过程中,渐渐发现自己以前的完美主义是错误的。他开始调整自己,对自己不那么苛刻,更多的倾听别人。不仅他的亲子关系和同事关系变好了,心情也舒服了很多。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治愈一个疾病需要几个月,一两年,甚至三四年。他不能上学,看起来比同龄人落后,但是他会比同龄人更早的思考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我们都期待孩子的成长,成长的最终目的是人格的成熟和完善。孩子患上心理疾病后,康复的过程是艰难的,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会对社会和人生有更深刻的认识,康复后会获得比同龄人更成熟完善的人格。这可以算是“失落的角落,失落的桑榆”。

[责任编辑:杨紫]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15433.html
上一篇惋惜!女大学生为讨一句道歉而自杀身亡
下一篇 刘丹:对孩子的表扬与批评,至少要达到∶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