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亲子 阮胤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积极乐观的孩子

阮胤华:中国传统文化视角下的积极乐观的孩子

张安妮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视角看,具备了做人的良好基石,得到了家庭教育的滋养,具有家国情怀的孩子,更容易积极乐观。一直在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如何与西方著名的非暴力沟通理论进行融合的阮胤华老师,在养育积极乐观的孩子这个话题上,将我们拉回到了中国传统文…

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有着良好的做人基础,受到家庭教育滋养的孩子,更容易积极乐观。

一直在思考如何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著名的非暴力沟通理论相融合的阮老师,以培养积极乐观的孩子为题,将我们带回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视野。

打好做人的基石。

《论语·学而》中有这样一句话:“弟子进则孝,出则悲。他真诚守信,爱所有的人,也爱别人。如果你能不遗余力,你可以学文学。”孔子在这句话里讲到了做人的七大基本品质:孝、忠、信、兼爱、善、学文学。如果一个孩子具备了这七种品质,他就会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就会有这样的生活状态:在家和父母很亲近,有礼貌;走出家门,尊重老师;言行谨慎,诚实守信,让大家放心;懂得关心他人,主动亲近圣贤;有了这样的标杆,我们才能追求更多的知识。

在西方的育儿理念中,强调通过给予孩子自主权,积极探索生活,最终实现个人价值,来培养积极乐观的孩子。这两个角度各有特点,但我们可以侧重于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育儿原则为基础,吸收西方育儿思想的积极部分。因为我们要看到,虽然每个孩子都有他的特殊性,但是作为一个人,在发展目标上应该有共性,就是先帮助孩子打好做人的基础,再谈如何让孩子的个性发展得更好。但是,关注孩子的感受和需求,和孩子进行积极的亲子沟通,还是很重要的。

用仁慈滋养孩子

在积极的亲子沟通方面,我一直强调两点:

第一,家长要积极引导孩子。古人云:“不教,父之过。”如何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应这个社会,孩子需要父母的引导。

第二,父母要照顾孩子的独立性。孩子的成长有其内在规律。家长要注意观察和了解孩子的实际情况,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引导。

我觉得这两个与孩子积极沟通的命题,正好与养育积极乐观的孩子相互呼应。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教育特别注重维系亲情,培养孩子对父母亲人的感情。古人云:“我老了,我老了,我年轻了,我年轻了。”这不仅是希望孩子能对父母家人好,也是培养孩子对人对社会的感情。一个人如果能更爱自己的家人,就能传播这种感情,培养对家乡、对国家、对世界的感情。这是古人培养孩子心性和气度的基本方法。但培养的方式不是靠强制和说教,而是靠长辈的“仁慈”。如果我们强迫孩子善待父母或尊敬长辈,往往会适得其反。父母应该如何善待孩子?我经常向朋友推荐钱穆先生《父母、老师、朋友八十回》中提到的他父母的教育方法。钱先生在书中回忆道:“首先父母对孩子说话从来不严厉。偶尔孩子有错,转而温柔,悔悟。”他还特意谈到母亲对他们的教育:“第一个母亲对孩子说的话,不是教训,也不是斥责,只是闲话。”他妈妈不识字。和他们聊天的时候,她会谈到他的奶奶和爸爸,然后顺带提一提家里的事。父亲去世后,母亲在与他们兄弟交谈时,经常提到父亲的言行。后来钱先生才知道,妈妈的八卦其实是在教他们。钱先生回忆道,“虽然家庭生活极度贫困和孤独,但那时候,我的兄弟们并不知道有贫困和孤独。但如果我父亲的灵魂在我面前,它就在我周围。多听听父亲的临终言行,也只是一种享受。”钱老师的母亲在无形中把自己的人生原则、价值观、为人处世等传递给了孩子。这种教育方式可以称之为“善良”。用爱的态度对待孩子,哄孩子,孩子就会得到滋养,就会成长积极乐观的能量,去逆境中生活。

不是爱和放纵。张在《四书直解》中说:“盖番之父母,常怜其子女,故子女常爱其父母。虽然他们一开始并没有表现出轻视,但后来逐渐变得骄傲,所以他们有恃无恐,无视父母。”他的意思是,父母往往会溺爱孩子,所以孩子容易无所畏惧。虽然他们一开始并没有忽视父母的意思,但最终也会逐渐变得自以为是,甚至忽视父母。在现代社会,张提到的现象并不少见。可见放任不是真正的善良。真正的善良应该考虑孩子成长的需要,给予必要的引导。

父母首先要做好自己。

《论语》中有这样一段话。

夏紫问,“我微笑着,微笑着,我期待着我美丽的眼睛。我一直认为我很漂亮。什么事?”

子曰:“画过之后,就好理解了。”

说:“仪式结束后?”

子曰:“当你开始和那些经商的人说话时,你可以说《诗》完了。”

在这段话中,夏紫向孔子询问“总以为华丽”的含义。孔子解释说“总以为华丽”,意思是要有白底子才能画。这时,夏紫又问:“是不是要有感情基础,才能谈礼仪?”孔子对夏紫的理解非常满意。

同样的道理,培养孩子的内在品质,必须是思想上能接受,情感上能激发,才能真正落实。如果这一点清楚了,那么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父母想通了,做到了吗?如果我们真的能明白一件事的道理,并付诸实践,那么我们就能找到引导孩子的方法。要培养积极乐观的孩子,家长也需要经历这个思考和辨别的过程。他们首先要积极乐观,让孩子在情感上受到感染和熏陶,孩子更容易养成这样的品质。

受访者简介阮

非暴力沟通的译者,《爱的语言——中国文化与非暴力沟通的结合》的作者,她常年举办工作坊,致力于帮助家长学习如何进行积极的亲子沟通。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16786.html
上一篇别紧张,一场“感冒”而已
下一篇 中国智慧里的积极乐观因素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