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亲子 崔玉涛:医生的工作里就应该有科普

崔玉涛:医生的工作里就应该有科普

第五个故事医生面对的是普通家长,要顺利治疗,除了医生的努力,向家长做好科普,提高他们的依从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如果没有家长的依从性,医学是很难有进步的。一个能持续19年的专栏背后,一定有着一段动人的友谊,也有着作者与刊物相互成就的故事。…

第五个故事

医生面对的是普通家长。要顺利治疗,除了医生的努力,给家长科普,提高依从性也是很重要的一步。没有家长的依从,医学很难有进步。

一个能坚持19年的专栏背后,一定有作者与刊物之间感人至深的友谊和相互成就的故事。当我第一次见到崔玉涛医生时,他是一位敬业、勤奋、极具亲和力的儿科医生。19年后,有着“崔申”之称、有着偶像光环的崔玉涛医生,是我们心目中更敬业、更努力、更有亲和力的儿科医生。多年来,彼此欣赏,是因为我们为家长普及儿童健康知识、传播家庭健康理念的初心从未改变。

问:你还记得《父母必读》杂志“第一次”的故事吗?

答:2001年,世界儿科大会在北京召开,我在那里见到了《父母必读》的主编梅韵。几天后,梅韵联系我,希望与我讨论在杂志上写一篇文章。当时我在和睦家医院工作,救治了一个早产儿。我需要不断监测他的健康状况。虽然我家和医院的距离很近,但我已经88天没回家了。为了和我见面,梅韵和当时杂志的主编杜乃芳、副主编徐帆都来医院找我。在医院的小咖啡厅里,我们偶然看到了“崔医生的诊所”这个栏目——把诊所里发生的真实案例写出来,每期都有一个主题,一个故事,还有医生的建议和指导。所以从2002年第一期开始,正式开设了《崔医生的诊所》专栏,这种写法一直坚持到今天。现在,已经是第19年了。

q你写科普专栏19年的动机是什么?

a因为我一直坚持出诊,所以总有新鲜的临床案例与你分享。其间,为了专栏的新鲜度,几经改版,内容从儿童疾病逐渐扩展到儿童健康与喂养,再到家庭养育。但唯一没变的是,我没想过会停下来,也没想过会结束。

这么多年的医学科普,我看到了家长健康科普素养的进步。我刚做科普的时候,一般都是单向的:我说,家长听。现在,父母可以和我交流互动了。这是进步,也是科普的收获。这些年来,我向家长普及了母乳喂养的好处、预防过敏、正确使用抗生素、消毒液的隐患等相关知识。很多家长做出了改变,孩子也从中受益。我感到很欣慰,因为科学的理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和认可,效果其实已经看到了。

我已经和《父母必读》杂志在一起19年了,这是一段很长的时间。相识19年并不难,但能保持这么长时间的并肩行走就不容易了。19年交朋友不容易。大家想法的融合,互相理解包容,互相支持坚持,克服各种困难,才能让这个栏目发展到今天。

现在,我和《父母必读》杂志的合作已经不仅仅是一个栏目,而是从这个栏目发展到了全方位的合作。我专栏的第十年,与杂志社合作出版了崔玉涛婴儿健康公开课,随后出版了《崔玉涛谈自然育儿》系列丛书和专门为孩子写的绘本《崔玉涛儿童健康书》,翻译出版了《0 ~ 12个月从头到脚的婴儿健康》和《1 ~ 4岁从头到脚的婴儿健康》......将来我们的合作会更多,前景会更好。

对我来说,坚持做科普是一种超越职业的追求。职业在时间和范围上是有限的,而科普是无限的。所有的职业都有退休,但是一个人的追求不一定要退休,一个人的追求可以和社会的发展很好的融合,一个人的目标可以越来越高。为了实现那个目标,我会用各种方法去实现它。对我来说,在这种不断追求中获得的成就感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q你认为现在的互联网时代,父母喜欢接受什么样的育儿知识?

现在,“90后”已经成为养孩子的主力军。他们在多元化的环境中长大,充满个性和多样性。他们有非常前卫的一面,也有非常传统的一面。有的喜欢摇滚,有的京剧唱得很好,有的书法写得很好,有的喜欢看纸质书...所以他们在接受各种知识的时候也是多元的,包容的。

基于年轻人的多样性,我们在向他们传授育儿知识的时候也应该是多样化的。以前我们习惯单方面的教育他们,但是教育之后,我们无从得知他们是否接受,接受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他们会怎么做。现在,通过采取各种多元化的形式,我们与年轻父母有了很多交流和互动。这种此起彼伏的科普方式,我觉得现代父母更愿意接受。

q作为一个做了20多年科普的医生,你觉得在不同的时代应该如何与家长沟通?你希望和父母是什么样的关系?

a当医生和当老师在某些方面是一样的,就是你的学生永远会有一个年级第一,一个毕业。不要想“这话我说了多少遍了,你怎么还不明白?”大一新生就是不懂。而且,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是不一样的。老师都干了几十年了,不可能第一个学生教和最后一个学生教都用同样的方法。学生在变,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在变。医生也是如此。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父母需要不同的对待,但同时也需要用同样的耐心与他们沟通。在不同的时代,父母对事物的理解不同,他们给你的信号或反馈也大相径庭。

当医生是一辈子的职业,也是高度重复的工作。比如我看儿科,每天都要面对孩子的各种疾病,每天都要和不同的家长重复同样的解释。医生在做这种重复性的工作。正是在这种重复的工作中,不仅是给孩子治病的过程,也是给家长普及健康知识的过程。因为医生面对的是普通家长,治疗是否顺利,除了医生的努力,做好家长的科普工作,提高家长的依从性,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没有家长的依从,医学很难有进步。

我总结,提高医疗依从性有三个环节。第一步,了解症状,家长的需求,家长带孩子来看病的原因。比如孩子发烧,但是不同的家长有不同的需求。有的家长希望孩子快速退烧,有的家长担心孩子发烧烧坏脑子,有的家长对抗生素有耐药性,有的家长想给孩子补液。......

第二个环节是满足需求。满足需求不是满足父母的要求,而是通过医生的专业知识来解决父母的后顾之忧,让他的心灵能够安定下来,不再担心,这就满足了他的需求。

第三步,超越需求,就是告诉家长一些他们想不到的东西,因为家长的想法肯定没有医生的全面和专业。即使解决了担心的问题,回到家也可能遇到各种意想不到的问题,比如吃退烧药,开药,告诉他给孩子吃多少,就是满足需求。但是你多说两句,告诉他药是什么味道,不管孩子喜不喜欢。其实超越需求并不难。父母会觉得这个医生太好了,帮他想了很多他没想到的事情,所以和这个医生的沟通会更顺畅,也会更信任他。所以这个时候,无论是治疗工作还是科普工作,医生都会做得更顺利,效果更好,大大提高医疗依从性。

问:如果你想赢得未来,你认为孩子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a以我个人的经验,一个是坚持,一个是挑战。我会一直做我认为对的,有意义的事情,包括科普,体育锻炼。挑战是创新的开始。只有善于挑战自己,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才能有更大的发展。但是,现在的孩子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和我们完全不一样。他们无法回到我们的时代,也无法模拟我们生活的时代。他们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我们完全不同,我们不能用我们的经验和标准去要求他们。

这个时代的父母需要给孩子更多的包容和理解,要知道这个时代是多元化的,育儿生活也是如此。另外,作为父母,一定不能把孩子当自己的脸。一旦把孩子当成自己的脸面,就会用自己的观点和方式去要求和束缚孩子。孩子为自己挣了面子就觉得开心,为自己丢了面子就责备。这样的心态培养不出身心健康的孩子,培养出来的孩子也无法独立面对未来。

崔玉涛

崔玉涛育可园儿童健康管理中心董事长兼首席健康官;崔玉涛北京育可园诊所院长;豫园书院附属北京红河妇产医院院长;中国优生协会常务理事、妇幼分会副主任、生命早期健康管理组组长;北京家庭教育研究所执行所长。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17829.html
上一篇周海宏让教育成为人生幸福的组成部分
下一篇 邓辉:牙齿健康远比你知道的更重要!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