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艺术 共生——数字化时代下影像语言与绘画语言的表现关系研究

共生——数字化时代下影像语言与绘画语言的表现关系研究

孔文源【摘要】在数字化时代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图像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我们的眼球,深刻影响着人们的视觉审美,对绘画的影响更是潜移默化。笔者尝试以美术史的发展为中轴线纵向研究影像语言对绘画语言的影响,着力于探讨二者的表现关系。并分析在数字化时代下,…

孔文远

[摘要]在数字时代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图像无时无刻不充斥着我们的眼睛,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视觉审美,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绘画。笔者试图以艺术史的发展为轴心来研究图像语言对绘画语言的影响,并着重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数字化时代绘画应该如何在作品中吸收和运用新颖的图像语言,不断丰富绘画语言的表现形式。

【关键词】形象;绘画;数字时代;画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了数字成像的进程。如今,我们已经被迅速膨胀的图像文化所包围,图像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每一个角落。手机、电脑、电影,甚至霓虹闪烁的广告牌,都在影响着我们的观察方式和审美趣味。传统绘画语言的吸收,是指艺术家通过现场写生,直观地面对客观景物。例如,印象派画家很快在画布上画出他们看到的光线和颜色效果。但是现在,高度发达的数码影像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便利。我们可以直接吸收数字图像的内容和图像语言,这大大扩展了绘画的主题和表达。在一定程度上,数字图像对绘画的观察方式和表达方式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本文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数字时代图像语言与绘画语言的表达关系。一、摄影技术的诞生对绘画的影响

1839年,法国的达盖尔宣布了摄影术的问世,并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照相机。传统画家开始意识到绘画的“记录”功能最终会被摄影所取代。在摄影术诞生之前,绘画常被用来记录上层社会的生活和宗教传播,如委拉斯开兹的《宫娥》和中国甘肃的敦煌壁画。但摄影诞生后,绘画的“记录”作用似乎被逐渐取代,画家开始思考新的技术。以库尔贝、德加为代表的画家率先使用摄影,直接将照片作为创作素材,足不出户就能完成素材的收集。此后,许多画家开始模仿库尔贝和德加的方法,直接用摄影图片作为创作素材。摄影的出现为画家提供了便利,他们在画面和绘画的二维空间中平行移动,简化了三维场景转化为二维绘画的步骤。摄影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绘画,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也为绘画创作提供了便利。第二,对运用图像语言比较成熟的几位画家的分析。

二战后,彩色摄影有了一定的发展,画家们开始思考如何面对这种新颖且迅速发展的艺术形式。在这一点上,画家们将目光投向了摄影的表现语言,从而改变了绘画本身观察和表达物体的方式。作者将引用三位二战后研究图像的画家作为引证,说明他们是如何面对和吸收图像语言的。包括格哈德·里希特、乌韦·维特沃和吕克·图伊曼斯。

①格哈德·里希特

格哈德·里希特(Gerhard richter)是二战后德国极具影响力的当代画家。他的画吸收了摄影中“过度曝光”和“模糊焦点”的影像语言。1951年,里希特在德累斯顿美术学院接受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训练,这造就了他强大的传统现实主义能力。19世纪60年代以后,里希特看到了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画家杰森·布拉克的萨迪作品,意识到传统的写实绘画似乎已经走到了边缘,开始反思自己。1963年,里克特开始专注于图像的研究。他发现报纸上摄影图片的“模糊焦点”和“过度曝光”的图像效果可以营造出一种神秘和寂静的气氛,于是他创作了一幅名为《读报纸的女孩》的画。画中的人物、模型、报纸等物都是模仿“失焦”的意象,意在营造画面的寂静和空精神。可见图像语言的应用,使画家拓展了新的观察方式。在传统绘画中,画家用场景写生的方式来吸收绘画语言,如焦点透视中的“实”,眼角的“虚”。图像的使用使这种观察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我们可以从图像语言中吸收更多的观看方式和表现手法,并将其置于绘画中。

(2)乌维维特沃

乌维·维特沃1954年出生于瑞士苏黎世。德国新表现主义以尼采、康德等哲学思想为支撑,注重个人的个体表现,这是维特沃斯所热衷的。因此,维特沃斯的艺术风格自然接近德国新表现主义。和安迪·沃霍尔一样,维特对新闻、流行符号、政治图片和网络元素极其敏感。他的绘画主题大多选自新闻图片和摄影底片。维特的绘画语言一开始也受到格哈德·里希特的影响,他用画笔在画布上扫过,营造出一种模糊的扭曲效果。但其最著名的影像语言是取自摄影底片的“负、反”,营造出空生动、恐怖的画面效果。从《室内负片德·霍赫》、《住宅营地》和《肖像负片》等画作中可以看出,维特沃斯的绘画语言和观看方式在摄影负片的影像语言中得到了吸收和提炼。从最初简单的模仿图像扭曲效果,到熟悉的使用“底片”图像效果,维特沃的绘画语言一直在变化。

(3)吕克·图伊曼斯

吕克·图伊曼斯是对当代欧洲绘画有深远影响的比利时画家。他的作品营造出一种苍白而令人恐惧的画面氛围,具有隐喻性的叙事效果,对政治、历史、宗教进行反思。图伊曼斯绘画的内容和形式语言大多是从摄影图片和电影片段中捕捉的,他的绘画给人一种“镜头”感,就像照相机的框架捕捉画面中的人物。他在1992年创作的《诊断观》系列,根据医生对疾病患者拍摄的诊断照片,绘制了一系列苍白、恐惧、病态的画作。“诊断视图”是图伊曼斯对人体某个部位的“截图”描绘,包括病人惊恐的脸、患病的乳房和长满湿疹的小腿。图伊曼斯在绘画语言的表达上模仿相机打开闪光灯拍摄病人的形象,并运用到绘画中,以加强作品中人物的苍白和恐惧。除了系列的诊断视图,图伊曼斯的许多绘画都与图像密切相关,他们都吸收和使用了数字图像的图像语言。《希特勒》、《秘密》、《漂亮的白人》等画作。都是用摄影图片的影像语言来表达艺术家对历史、政治等问题的态度。3.数字时代背景下图像语言对绘画语言的影响分析。

在每个时代,图像语言对绘画语言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借助图像工具,绘画表现手法的拓展。但是,无论在哪个时代,哪个时期,图像语言对绘画语言的影响都是特别深刻的。21世纪是一个数字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图像的语境中。传统画家多采用现场写生的方式,在绘画语言中提取场景。在当今的数字时代,图像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便利。画家足不出户就可以收集到所需的材料,甚至可以将自己的图像语言提取并运用到绘画中,创新和丰富了绘画语言的多样性。但是现在绘画对图像语言的吸收已经不能停留在传统的摄影这种单一的艺术形式上,我们应该涉及更多的数字图像领域,比如Photoshop、电视、电影剪辑、蒙太奇、数字广告、热成像等等。本章以艺术史的发展为导向,展望未来绘画语言与图像语言的结合,从而不断丰富绘画本身的本体语言。

(一)图像编辑软件

在数字时代的今天,有很多影像语言供我们选择和使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摄影单一的影像效果上。Adobe Photoshop(以下简称“PS”)是使用最广泛的图像编辑软件之一,由Adobe Systems开发和发布。现在很多艺术家在绘画创作前,通常会将收集到的图片素材在PS上拼接或调整成为草稿,使得创作思路的草稿方便快捷,易于修改。不需要像传统绘画那样为原画画很多单色稿和彩色稿,只需要在PS上轻微移动鼠标或者敲击键盘就可以实现思路的变化。但是,绘画对图像语言的吸收并不是那么简单。PS还可以对图片的形式进行各种改变,如“锐化边缘”、加强或减弱明暗对比、改变纯灰色的颜色、图片的“暗室”效果等。彼得·多伊格的画作,如《夜游者》、《沐浴者》,似乎受到了“削尖边线”这一意象效果的影响。当然,图像编辑软件对绘画语言多样性的贡献不仅仅是PS,还有很多图像显示软件,比如通过非接触式红外检测能量(温度)在显示器上显示图像的热成像技术。

(2)电视、电影和蒙太奇

广义而言,电视和电影是20世纪用于“交流”和“娱乐”的新媒体艺术。蒙太奇是电影中的剪辑手法,包括画面构图、叙事、情节衔接、镜头切换、光影色彩等艺术效果。这些影视媒体和艺术手段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尤为常见,它们在有意无意地引导着我们的审美取向。受影视媒体影响较大的艺术家如吕克·图伊曼斯、格哈德·里希特、霍克尼等,他们经常以影视媒体的图像为创作素材,在绘画中运用影视语言。以往影视媒体对绘画的影响基本停留在模仿其构图、取景、画面效果上。今天,科技的发展自然促进了影视媒体的进步,影视媒体的艺术语言和表现形式也会随之增多。比如光波和激光投射的全息电影,可以让观众在空之间感受到强烈的纵深感,这些视觉效果和影像语言都会影响绘画。

(3)数字广告

广告是一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的广泛宣传。当我们走在街上,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广告,比如产品介绍,打折促销,公司商标和名字或者口号。绘画语言与广告的图像语言有关,其代表人物是文森特·梵高。19世纪,许多东方商品出口到欧洲,包括包装精美的日本商品。这些商品包装上印有19世纪流行的日本浮世绘风俗画,其动人的色彩和流畅的线条深受梵高的喜爱。于是,梵高的绘画语言变得清晰,明亮的色彩对比成为他作品的标志。受数字广告的影响,20世纪的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将商业广告中的形象符号化,在作品中多次将同一个形象换成不同的形式,如金宝汤罐头、猫王、玛丽莲·梦露等。在21世纪的今天,广告的形式语言越来越多样化,包括静态的海报绘画,动态的视听视频,霓虹闪烁的广告牌,这些都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审美取向和绘画语言的变化。第四,期待现代影像对绘画语言的启发。

威尔·冈佩兹(Will Gompez)在《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中提到:“自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我们正在经历一场现代艺术的全球繁荣,类似的情况是前所未有的。”①过去从未有过这么多种类的艺术,各种表现形式层出不穷。架上绘画是艺术发展史上最古老、最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面对今天如此多的艺术门类和形式,我们应该如何做出选择,确实值得思考。绘画是不可复制的,要在保留绘画审美特征的同时,主动接受新的形式语言,丰富绘画语言的表现方法。与之前的艺术家相比,这些成长于后媒体时代的艺术家在面对新媒体时更加理性和冷静。许多艺术家涉足电影、多媒体设备、综合影像等领域,将新的媒体语言和理念融入绘画中。科技发展的步伐会更快,艺术的形式语言和视觉效果也会增加。在未来的几十年里,我们要想为绘画艺术的大发展做出贡献,就必须勇敢尝试新技术、新语言,并将其融入绘画中。我相信,未来一定属于敢于尝试,主动出击,坦然面对新形式新语言的艺术家。标签

约翰·伯杰曾在《观看的方式》中说:“我们观看事物的方式受到知识和信念的影响。”③孩子对一切事物的看法都是先“见”后“知”,而我们则相反。我们接受的教育和别人传授的经验会让我们先入为主地看待事物。正因为如此,我们的观影总是走在前人的道路上,忽略了自己最真实的感受。数字图像的出现,给了我们一种更直观、更便捷的观察世界的方式。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图像可以快速传播。我们无时无刻不被图像包围,足不出户就可以用图像从多个角度分析世界。因此,艺术家获得更多的便利,以图像为媒介感知世界,并应用于艺术创作。在这个数码影像飞速发展的时代,艺术创作与影像的关系自然是紧密相连的。但艺术家对意象的运用并不是直接的挪用和照搬,绘画创作需要与意象相区别,才能具有意象的特征,保留绘画语言的美感。笔者认为,在当今的数字时代,我们应该采取取图像、吸收图像的态度,吸收图像语言的形式美和视觉效果,丰富绘画语言的多样性。绘画是心外化为有形的一种表达方式。无论是什么样的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都应该回归本体,对个人和社会做出最真实的思考。

注意事项:

①[英]威尔·戈麦斯:《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王朔王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第455页。

②范晓楠:《风景社会的影像: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欧洲绘画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年,第301页。

③伯格:《观看之道》,戴杭月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4页。

参考资料:

[1][英]威尔·戈麦斯。现代艺术150年:一个未完成的故事[M]。王朔,王,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2]范晓楠。景观社会的图像: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欧洲绘画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3][英]伯格。观看方式[M]。戴行月,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2226.html
上一篇超越寻常的嬗变:现成品艺术中“物”的意义
下一篇 守拙抱朴·见性致远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