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三农 泸定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考

泸定生态农业高质量发展思考

蒋柯秋实践和成效第一,建设生态立体农业产业带。泸定县根据县域内气候垂直差异明显的特征,树立“小而精、精而优、优而特”的发展理念,以四川省“10+3”农业产业体系为导向,巩固大渡河流域产业示范带建设成果,大力推进大渡河流域百公里绿色产业带建设…

姜克秋

和实际效果。

第一,构建生态立体农业产业带。根据泸定县气候明显的垂直差异,树立“小而精、精而优、优而特”的发展理念。泸定县以四川省“10+3”农业产业体系为导向,巩固大渡河流域产业示范带建设成果,大力推进大渡河流域百公里绿色产业带建设。近年来,共发展高产核桃7.7万亩、优质魔芋1.5万亩、特色水果6.2万亩、蔬菜4.5万亩,全县特色农林产业面积达23.6万亩。15种产品入选“圣甘孜”特色农产品区,8种产品注册为“四川扶贫”公益商标。

第二,打造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产业区。近年来,泸定县深化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着力开发“红色+绿色”旅游资源,成功创建4A级景区和泸定桥三个3A级景区。泸定桥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一期)、红军攻占泸定桥纪念馆(一期)、长征民族文化园泸定桥示范工程(一期)已建成并投入使用,泸定桥景区被纳入国家“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一期”。成功举办第十届红樱桃节和首届秋季水果采摘节,累计接待游客858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91亿元。邦国村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团结村入选第二届中国美丽乡村百强实例。

第三,打造杨康休闲旅游产业链。通过提质基础设施建设,设立旅游扶贫示范区,改造旅游厕所、旅游接待服务区(站、点)、旅游标志、旅游停车场,以及农家乐、星级乡村酒店、民宿等住宿设施。同时,依托特色自然资源打造旅游生态新品牌,打造大渡河流域健康旅游产业带,利用阳光、碧水、森林、温泉等自然资源,规划开发“旅游+农业”、“旅游+养生”等新型产业模式,促进各产业深度融合,形成“1+2+3”产业格局,荣获“2020中国旅游年奖”。机遇和挑战

首先,泸定面临着发展生态农业的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我们要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报告为农业农村发展制定了总纲、蓝图和一系列创新政策措施,为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指明了方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新时期做好“三农”工作的基本遵循。为此,泸定县出台《关于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等政策文件,全力实施百公里产业带建设。泸定县位于北纬30度附近。长期以来,其独特的地理气候条件形成了泸定“小而精、精而优、优而特”的农业产业独特格局。一直是甘孜州的蔬菜水果生产供应基地,蔬菜、水果、中药材、食用菌、藏香猪、肉牛、山羊、鸡等特色农产品发展潜力巨大。

二、泸定发展生态农业面临的挑战。从县域农业生产体系来看,泸定极端天气日益增多,因灾制约农业生产的可能性加大,势必使持续高增长的农业生产更难保持高速发展势头。同时,农作物复种指数高,导致土壤有机质降低,土壤营养失衡,病虫害严重。从县域生态农业管理体系来看,县域生态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的滞后也会影响农产品的销售。此外,生态农业专业管理人员和营销人才短缺,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田间灌溉管道和水渠明显不足,百公里产业带建设投资资金短缺,严重影响了百公里产业带的建设进度。但是,在县域生态农业服务体系中,基层农技员政策落实不到位,使得人心不稳,服务手段薄弱。经验与启示

首先,对口支援政策是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利条件。加强产业扶贫,带动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做好扶贫百公里产业带建设,必须强化产业扶贫,以产业扶贫促脱贫。累计实施扶贫项目1003个,累计减贫3042户10503人。44个贫困村全面退出,贫困发生率从15.6%下降到0。凭借99.16脱贫攻坚的突出成绩,被群众公认为高标准、高质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成为全州第一贫困县,2017年荣获“摘帽先进县”称号。成功创建12个省级、79个州级、101个县级“四好村”和72个幸福美丽新村。

第二,建立健全的体制机制是生态农业安全发展的动力。完善管理服务体系,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管理体系建设是农产品销售的关键环节。为了解决这个县的农产品销售问题,该县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目前,泸定县新增家庭农场2个,家庭农场总数64个;发展新型农民合作社11个,总数达到482个。定县建立了国家、省、国家三级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5个、1个;国家级家庭农场5个,省级家庭农场5个。2018年申报了4个省级农民合作社和6个省级家庭农场。全县共成立供销社5个,农业合作社103个,完善了管理服务体系,畅通了农产品销售渠道。

以农牧业产业调整为抓手,合理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种植方面,由以粮食作物为主,调整为以特色经济为主,扩大特色水果、绿色蔬菜、有机食用菌、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水产养殖方面,以生猪养殖为主,重点是藏猪、肉牛、山羊、散养鸡。

第三,加强品牌建设是拓展生态农产品市场的关键。加强品牌建设营销。围绕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大力支持各类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大力支持经营主体参加农博会、西博会等活动,通过展会宣传、推介、招商,支持泸定农产品品牌在省级以上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开展宣传推介。一是组织泸定桑吉卓玛青稞酒业、贡嘎于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3家企业携带核桃油等15种特色农产品参加第22届四川年货购物节,销售额达13万元。二是普路联手,组织泸定7家企业25种特色农产品惊艳亮相第五、六届成都农博会,宣传“红城绿谷,杨康泸定”的城市名片。仅第六届成都农博会泸定展区就接待了12000多名专业观众和500多名专业买家。现场销售金额超过20万元,意向签约金额超过200万元,意向合作伙伴超过20家。同时吸引了各大媒体的报道,提升了泸定农产品区域品牌、企业自主品牌、特色农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拓宽了泸定企业家的视野,为企业创造了与国内大型企业甚至国外企业合作的机会。三是依托浦江电商企业,在北京新发地市场建立泸定OTO体验店专区,展示泸定桑吉卓玛青稞酒系列产品,从而实现线上线下的销售功能。

第四,加强农业科技支撑是提升生态农业竞争力的核心。加强农业科技服务,提高农业标准化水平。建设本康百公里产业带,必须以农业科技服务为支撑。鼓励和支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农业技术服务,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专项计划,实施农业产业科技扶贫,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转化应用。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进程,发挥“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县级运管中心作用,以移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构建便捷的农业技术推广信息网络平台。借助“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平台“云”,解决农牧业生产相关问题304个,举办农业实用技术培训32次。

第五,规范农产品标准体系建设是生态农业质量安全的保障。深化农业清洁生产。农畜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农产品能否上市的前提。确保本县农畜产品质量安全,要积极巩固和提高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示范县成果,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高农村和村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7%以上;实施“两减三基”计划,推进农业种植养殖循环,普及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绿色原料基地认证保护,发展绿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防控面积达到3.5万亩。对策和建议

一是牢牢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以农牧业产业调整为抓手,合理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种植方面,由以粮食作物为主,调整为以特色经济为主,扩大特色水果、绿色蔬菜、有机食用菌、道地中药材种植面积。水产养殖方面,以生猪养殖为主,重点是藏猪、肉牛、山羊、散养鸡。同时,合理布局农牧业,大力实施百公里脱贫致富产业带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促进脱贫致富。

第二,加快和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制定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实施方案,全面落实新型经营主体相关优惠政策。同时为农村新型经营主体提供免费生产用水,生产生活用电按照农业生产用电价格提供。

第三,加强农业科技支撑。完善县乡农技推广机构设置和岗位管理,及时科学配置充足的县乡农技人员,加强农技人员管理考核和知识培训,从“土专家”和能致富的人员中选拔1至2名村级农技人员,实施农技推广服务专项计划,支持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开展农技服务。同时,鼓励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牵头创办经济实体;实施农业产业科技扶贫,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转化应用,建立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2个,每年培育农业科技示范户50户以上;加快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化进程,充分发挥“四川科技扶贫在线”县级运管中心作用,建设便捷的农业技术推广信息网络平台;加大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力度,每年举办不少于40期农业实用技术专题培训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强农机农艺结合,积极争取扩大农机购置补贴,不断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此外,要统筹县各部门资源,建设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促进农产品市场流通,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加强农田和田间灌溉设施建设和耕作保护,改良土壤,控制农业污染;加大救灾、产业带、工业区、产业链的资金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9312.html
上一篇临沂乡村振兴发展对策建议
下一篇 佛山城市区域经济平衡发展研究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