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科普 介绍陕北革命根据地,介绍陕北革命根据地,红军落脚点为什么在陕北?

介绍陕北革命根据地,介绍陕北革命根据地,红军落脚点为什么在陕北?

沈燕英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漫长的时光流淌过这片土地,冲决出纵横交错的千沟万壑,刻下道道文明的印跡,给记忆留下层层年轮。1935年9月18日,中央红军攻克天险腊子口后,从四川进入甘南的哈达铺,并在下街村的关帝庙内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议…

沈·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漫长的时间在这片土地上流淌,冲出纵横交错的山谷,刻下文明的印记,留下一层层记忆的年轮。

1935年9月18日,中央红军攻克腊子口后从四川进入甘南哈达铺,在夏杰村关帝庙召开团以上干部会议。长征后我们去哪里?现在我终于有了答案——去陕北革命根据地!会议充满了欢乐。

1936年8、9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方面军也先后经哈达铺进入陕北。陕北成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新征程的“起点”。

从此,中国革命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红色中心:陕北革命根据地

“山一系列来哟一系列的水,我们的中央红军去陕北……”提到陕北民歌,几乎所有人都会首先想到经久不衰的歌曲《山丹丹花开红颜》。

陕北,陕西省最北部的黄土高原,也是中国黄土高原的中部。东隔黄河与山西省相望,西接甘肃、宁夏,北接内蒙古,南接关中铜川。它覆盖了榆林和延安的25个县。

陕甘宁革命老区(以下简称“老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这里既是党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又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过13年,留下了一大批宝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这里诞生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孕育了光耀千秋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境内有上百处革命文物,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延安市区内的凤凰山旧址、杨家岭旧址、枣园旧址、王家坪旧址,子长市瓦窑堡(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旧址)等国家级保护文物。省级革命文物有延安市区内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旧址、南泥湾旧址,吴起县、志丹县、子长市、安塞区革命旧址、旧居,刘志丹烈士陵园,子长陵,洛川县冯家村“洛川政治局会议旧址”等。

陕甘宁革命老区(以下简称“老区”)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红色革命根据地。它既是党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解放战争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起点。党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生活战斗了13年,留下了大量珍贵的革命文物、革命纪念地和丰富的精神财富——这里孕育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孕育了光辉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历史篇章。境内有数百处革命文物,其中最重要的是延安市凤凰山、杨嘉玲、枣园、王家屏旧址,子长市瓦窑堡(中共中央政治局旧址)等国家级保护文物。省级革命文物包括延安市陕甘宁边区政府和南泥湾旧址,吴起县、志丹县、子长市、安塞区革命旧址和故居,刘志丹烈士陵园、子长岭,洛川县冯佳村,“洛川政治局会议旧址”等。

尤其是延安,被誉为中国革命的圣地和中国革命的摇篮。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它孕育了中国工农红军、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窑洞是黄土高原上最古老、最简单的民居。挖洞、挖洞、造窑的人,住在土窑里,睡在土炕里,生活在这沟壑纵横的高原上,就这样世世代代生活着。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这里成为举世瞩目的红色中心。宝塔山、凤凰山、枣园、直罗镇、瓦窑堡、吴起...这些淳朴的地方,是亿万中国人的神圣向往。一排排简单而整洁的窑洞院落,曾是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少奇、任等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人为革命提供小吃的地方。瓦窑堡,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35年秋,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来到西北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当时陕北的“经济重镇”瓦窑堡,并于1936年6月21日前使其成为中共中央驻地。

当时,中国与中共的民族矛盾急剧上升,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国内阶级关系发生巨大变化。面临着从土地革命战争向民族解放战争转变的新形势。

1935年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瓦窑堡会议”,重点解决遵义会议悬而未决的政治策略问题。会议通过了《中央军事战略决议》和《中央关于当前政治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决议》,选举毛泽东为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在新形势下的战略和任务,确定了建立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路线和策略,为抗日战争的到来奠定了政治基础。会议还决定入侵山西,为直接对日作战做准备。

瓦窑堡会议通过决议后,不久成立的苏维埃工农共和国改名为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从“工农”到“人民”,两个字的变化,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树起了一面旗帜。

瓦窑堡革命旧址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旧址、西北军委旧址、中国工农红军大学(中国抗日红军大学)校园和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刘少奇故居。

其中,瓦窑堡会议旧址位于该市田家院。院子南北长18米,东西宽9米。庭院西侧有一排5孔砖砌窑洞。每个洞深8米,宽3米,高4米。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张闻天住在左边第二个窑洞,中间窑洞是会议室。

走进医院,一片寂静,阳光斜射进当年的会议室。洞内,整齐地摆放着两张方桌和六条长木凳。窑洞后厅的火炕上还有一张小炕桌。突然,80多年前改变时局和国运的那次会议的情景浮现在脑海里——正是在这个简陋的窑洞里,毛泽东等共产党人高举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也为全民族的觉醒和团结做出了贡献。

时间回溯到战火纷飞的年代。1936年1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东征方针,决定从陕北清涧渡过黄河,东征日本。随后,、彭、等人率领一万三千人的红军抗日先锋军来到位于黄河岸边的清涧县袁家沟,和老乡们打成一片。2月7日,毛泽东到黄河岸边勘察地形,看到北方壮丽的雪景,激动不已。他回来后坐在炕桌前,写下了《园中春雪》,气势磅礴,山川纵横。字里行间,表现出对救国历史责任的坚定不移和责无旁贷,表现出重整河山、救国救民的远大志向和宽广胸怀。

2月20日晚,红军抗日先锋队分三路渡过黄河;21日上午,毛泽东和东征红军总部离开袁家沟。之后,他们乘木船渡过黄河,踏上了东征的艰苦征程。洛川,颁布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

冯佳村,位于陕西省洛川县210国道以北10公里的永祥乡,是著名的“洛川会议”召开的地方。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國主义制造了卢沟桥事变。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经过多次谈判,达成合作宣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卢沟桥事变。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经过多次谈判,国共达成合作宣言,以国共合作为特征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1937年8月22-25日,中共中央在洛川县冯佳村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即著名的“洛川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当前形势和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新的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提出了全面抗日战争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山区游击战争政策, 并发布命令,将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为我党取得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明确的政治思想基础。 会议号召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联合敌人,打持久战,用鲜血和生命保卫国家,彻底消灭日本帝国主义。从此,抗日战争在全中国燃烧。

洛川会议是在全国抗日战争刚刚爆发的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我党历史上一次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会议。会议制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对中国人民最终打败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具有重大历史作用。

洛川会议是在抗日战争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我党历史上具有重大转折意义的一次会议。会议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于中国人民最终战胜日本侵略者,实现民族独立,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洛川会议旧址有一个小院,能让人直观感受洛川会议的历史面貌。有两座朝南的砖窑,左边的窑洞是当时的会议室,右边的是毛泽东故居。

走进召开洛川会议的房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挂在墙上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的画像,下面是一面党旗。周围的墙上挂着参与者的照片。房间中间的桌子由三张方桌组成,上面摆放着陶瓷茶具;桌子两边有不平整的长凳。战斗在陕北

经过不懈的努力,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人们沉浸在欢庆之中,但内战的阴云依然笼罩着中国。

蒋介石向解放区发动了全面进攻。失败后,他调整部署,重点进攻山东和陕北解放区。从1947年3月18日到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只率少数兵力,在陕北打了一年仗,面对胡宗南25万大军的进攻和包围。

红军长征时,从瑞金到胜利陕北,转战11省,行程二万五千里,用了一年零几天;这一次从延安出发,历时一年零几天,顺利渡过陕北黄河,行程2000里,途经12个县。可以说,这是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又一次“长征”。毛泽东又骑上了马背,在陕北的恶劣环境中,他指挥解放军开始了战略进攻。

当时陕北的中央机关和保安部队共有800人,组成四个旅,归“直属司令部”指挥,代号“昆仑纵队”,任为司令员,鲁为政治委员。为了保密,领导们使用了代号。的名字叫李德胜——革命一定要胜利,的名字叫胡——革命一定要成功,任的名字叫斯利姆——是“司令”的谐音,的名字叫郑伟——是“政委”的谐音。后来,“昆仑纵队”先后改名为“三支队”、“九支队”、“亚洲部”。

王家湾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市安塞区西50公里处。1947年4月13日至6月8日,中共中央、、、任转战陕北时住在王家湾。

这里留下的革命旧址,是南北一个土洞里的一排5孔。二孔窑洞为地主所有,其余三孔窑洞为集窑洞,任住第三孔窑洞。毛泽东在这里发表了两部著作,《西北战场上的作战方针》和《蒋介石政府已经处于全民包围之中》。其间,中共中央先后在国民党统治区开辟了第二战场,开展了反内战、反迫害、反饥饿的群众运动,作出了刘邓军队千里进军大别山的战略部署,领导西北野战军取得了养马河、盘龙等战役的胜利。

除了王家湾,米脂县杨家沟也是著名的党中央迁至陕北的革命遗址。这里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迁居陕北期间居住时间最长、从事革命活动最多的地方。

杨家沟革命遗址位于米脂县城东南23公里杨家沟村;1978年,开始对外开放;2005年,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在革命旧址建立。

博物馆所在的杨家沟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杨家沟原马地主家族的村落。马地主明末清初开始在杨家沟经营,18世纪中叶发家致富,19世纪中叶成为名门,在绥德、米脂、吴起、清涧、延安等地拥有土地数十万亩。

马氏地主在杨家沟经营发展了100多年,建起了风格各异的窑洞式四合院,特别是毛泽东、周恩来在杨家沟的旧居(新院)颇具特色,将西方建筑风格和陕北窑洞建筑文化巧妙地融为一体,既体现了西方建筑风格之典雅,又反映出陕北窑洞建筑的雄浑,为中西建筑风格结合的典范,堪称中华民族窑洞建筑之瑰宝。

马房东在杨家沟经营发展了一百多年,建造了风格各异的窑洞式四合院。尤其是杨家沟的毛泽东、周恩来旧居(新院)颇具特色,巧妙地将西洋建筑风格与陕北窑洞式建筑文化融为一体,既体现了西洋建筑风格的典雅,又体现了陕北窑洞式建筑的豪放。它是中西建筑风格结合的典范,堪称中华民族窑洞式建筑的瑰宝。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43749.html
上一篇中国“人造太阳”创造新世界纪录(人造太阳世界纪录)
下一篇 遵义的红色圣地,遵义的红色遗址,遵义的红色圣地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