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科普 弥封试卷的意思,弥封考卷是从何时开始的

弥封试卷的意思,弥封考卷是从何时开始的

弥封考卷是从何时开始的为了防止考试阅卷录取中的弊端,人们多采用弥封考卷的办法。这种方法古已有之。我国唐代开科取士,最初试卷上有举人的姓名、籍贯,能靠特权录取。武则天曾下令用纸糊上举人姓名,但没有形成制度。考卷弥封制度始于宋。根据《宋史》,宋…

试卷是什么时候开始封的?

为了防止考试阅卷录取中的弊端,人们多采用弥封考卷的办法。这种方法古已有之。我国唐代开科取士,最初试卷上有举人的姓名、籍贯,能靠特权录取。武则天曾下令用纸糊上举人姓名,但没有形成制度。考卷弥封制度始于宋。根据《宋史》,宋太宗淳化年间采用监丞陈靖的建议,推行“糊名考校”法。糊住考生姓名、乡贯,决定录取卷后,才拆弥封,以“革考官窝私之弊”。从999年到1033年,礼部和乡试都采用弥封,在交卷后弥封卷首。不过从字体上,或许还能辨认。因此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设誊录院,由书吏抄试卷副本,评阅副本。根据《宋会要》记载,当时为防止亲戚关系舞弊,宋真宗曾下诏“别头试”,就是让与考试官有亲戚关系的考生“移试别头”,换一个考区避嫌疑。当时还有让负责的考官暂不回家,用“锁宿贡院”等措施“杜绝请托”。

为了防止考试评卷和录取中的弊端,人们往往采用密封试卷的方法。这种方法自古就有。唐代中国开考的进士,第一张卷子上有举人的名字和籍贯,所以可以特权录取。武则天曾下令将人名写在纸上,但没有系统。试卷密封制度始于宋代。据《宋史》记载,宋太宗采纳监考人陈静的建议,实行“贴名审校”的方法。粘贴考生姓名,乡贯,决定录取分卷,只有启封后,才能“革主考官窝私弊”。999年至1033年,礼部和地方考试都加封,交卷后加封第一卷。但从字体来看,可能还是可以辨认的。于是,在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设立了抄写院,由文书抄写试卷副本,进行审核。据《宋会要》记载,当时为防止亲属作弊,下诏“试另一头”,即让与考官有亲属关系的考生“试另一头”,改考区,以避嫌。当时要求责任考官暂时不要回家,并采取“关在希拉姆医院”等措施“停止求助”。

为什么吃肉也叫“牙疼”

吃肉为什么叫“打牙祭”呢?首先得从“祭”字讲起。祭,就是祭奠、祭祀。过去人们在逢年过节时总要特别想法子弄点好吃的。那時候,所谓好吃的就是吃点猪肉。有好吃的首先当然要想到祖先,要先献给祖先—祭祀。由于祭祀只是个仪式,所以只切一小块肉放在神龛面前,表示一下而已。祭了祖先之后便“祭”自己的牙齿,于是便有了“打牙祭”之说。“打牙祭”还有一层意思,切一小块肉祭祀这种仪式,一年也就那么几回;而那时能吃上一点儿肉的机会也就那么几回,所以凡有机会吃肉,统统被戏称为“打牙祭”。

为什么吃肉叫“牙疼”?我们得从“牺牲”二字说起。祭祀,也就是追悼会和祭祀。过去,人们总是在节日期间特别努力去得到一些美味的东西。那时候所谓的好吃就是吃点猪肉。如果有好吃的,首先当然要想到我们的祖先,首先要祭奠他们。由于祭祀只是一种仪式,所以只切下一小块肉放在神龛前表示。祭祖后“牺牲”了自己的牙齿,于是有了“牙疼”的说法。“牙疼”还有一层意思,就是切一小块肉祭祀这种仪式,一年也就那么几次;那时候吃一点肉的机会很少,所以凡是有机会吃肉的人都被戏称为“牙疼”。

“教师培训”这个词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师”这个名字诞生于夏商周时期。“是”一词最早出现在甲骨文中,甲骨文被称为“石闻”。后来西汉的董仲舒、司马迁等都用了“师”这个词,他们都把重点放在了“师”的示范作用上。西汉末年,杨雄在他的演讲集《法眼》中说:“老师是一个人的榜样。”他第一次把“老师”和“榜样”联系起来,明确强调了教师塑造教育对象的重大责任。《后汉书·赵翼传》报皇甫书:“君子学而优则仕,君子敬而远之。”《文心雕龙·人才简评》云:“相如好书,师屈宋。”这时,“师范”已经作为一个词组出现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43930.html
上一篇巧夺天工的冰雕,鬼斧神工自然
下一篇 苏轼写菜的诗,苏轼做菜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