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 最美乡村教师吉拉(西藏最美教师)

最美乡村教师吉拉(西藏最美教师)

凤凰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啊,高耸云端;奔腾的雅鲁藏布江呀,绵远流长。与西藏首府拉萨遥相呼应的墨脱是个神秘的地方。在那里,有一个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民族学院的藏族女大学生,用她的坚韧与执著,点亮了山乡孩子渴望读书的希望之火;用她的勇敢与智慧,营造出…

凤凰

雄伟的喜马拉雅山,高耸的云;奔腾的雅鲁藏布江是一条长河。与西藏首府拉萨遥相呼应的墨脱,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在那里,有一位毕业于河北师范大学民族学院的藏族女大学生。她用自己的坚韧和坚持,点燃了农村孩子渴望读书的希望之火。她用自己的勇气和智慧,为农村的孩子们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她走过悬崖、激流、铁链、险滩、村庄,让每一个学龄儿童都能上学。13年天寒地冻,四季更替,她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都献给了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当地村民亲切地称她为门巴族孩子们的“领袖”。她是格桑基。2013年9月10日,格桑吉获得“中国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2018年1月,格桑吉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她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也更加珍惜这份荣誉。

她觉得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只想回来教家乡的孩子读书。

格桑德吉,门巴族,40岁,出生于西藏墨脱县邦信乡一个普通的牧民家庭。在她的童年,一千多人的乡镇只有一个老师和10个学生,80%以上的村民几乎不识字。当她还是小学老师的时候,格桑吉成为了一名小学老师。她妈妈给她做了黑板,然后晚上回家教弟弟。村里许多和她同龄的孩子会去她家上课。在她的小房子里,孩子们有一个学习的地方。从那以后,格桑吉就有了一个愿望,就是当孩子们长大后的老师,教他们如何学习,让所有上不起学的孩子都能上学。

格桑吉在家乡墨脱县读完小学后,于1994年去了湖南省岳阳市第一中学藏部13班。她的老师秦,是她读书时的班主任,兼做语文老师。在秦眼里,格桑基是一个学习努力、积极向上的好学生。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毕业后,格桑吉考上了河北民族师范大学。她是邦信乡第一个大学生,当时全乡都以她为荣。

民族大学格桑吉的班主任崔洪光回忆说:“格桑吉在求学期间安静而不张扬,但在待人接物上却很稳重,很守本分。无论是什么聚会,什么体育活动,她都会静静地坐着,很少说话。有时我和老师说话时总是显得很害羞。她课堂表现好,思想纯洁,学习努力,勤于思考,按时完成作业,很受各科老师的欢迎。”

临近毕业,老师问她要不要继续学业。格桑吉回答说:“我想毕业后尽快回西藏教偏远山区的孩子读书,让孩子们也能接受良好的教育。”

2001年6月,格桑吉毕业。在别人都想尽办法留在城市的时候,格桑吉选择了回到家乡教书。她觉得自己在外面学到了很多东西,应该回来教家乡的孩子读书。在墨脱县教育局,格桑吉要求到邦信乡小学工作,得到了教育局领导的大力支持。墨县榜心乡是偏远山区,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夏季经常发生山体滑坡或泥石流。格桑吉一当上老师,就遇到了很大的困难。一是山路弯曲,行走不便。二是当地村民生活困难,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

当地村民生活贫困,有的一贫如洗,有的根本没受过教育,一个字都不认识。由于当地山路陡峭,行走困难,而且每家每户都缺少劳动力,很多家长都不愿意让孩子冒着生命危险去上学。一些家长仍然固执地认为孩子读书无用,不支持孩子上学。有的孩子刚上学两年,就被父母叫回来打零工。当地孩子辍学的情况非常严重。为了说服学生,格桑吉不顾个人安危,独自走在悬崖边和可能发生泥石流的路上。遇到山体滑坡,他不得不爬到山顶,然后翻越这座山。当我们到达村民家时,我们已经筋疲力尽了。格桑吉的到来给那里的学龄儿童带来了希望。

一如既往,挨家挨户动员辍学的孩子上学。

2003年,格桑吉结婚了。有一次,丈夫戈多陪她去离家最远的新乡余刚村帮扶。除了山路崎岖难行,还要穿越险滩和索桥。索桥有200多米长,只有两根电缆在空中交叉。电缆的两端固定在两座大山的脚下。电缆下方是咆哮的雅鲁藏布江,河水汹涌,巨浪汹涌。我的丈夫盖多来到河边时犹豫了。他真的没见过这种过河方式,心里窝囊。没等他开口,格桑吉就说:“别怕,我给你演示一下过河的方法。我先滑过河,你再过河。你要是不敢跨,就在这里等我回来。”说完,格桑吉想都没想,抓起滑锁就往河对岸飞去。她的丈夫目瞪口呆。

在村子里,辍学孩子的父母都不同意让孩子上学,但克哥桑吉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原则,住在村子里。格桑吉问:“你想让你的孩子上学吗?”家长摇摇头说:“不会,孩子能读书吃饭吗?”格桑吉有点生气,问:“作为家长,你会看藏文还是会说中文?”父母无奈地摇摇头。格桑吉见此情景,耐心地对父母说:“就算你什么也听不懂,一个文盲还不会说中文,那你不让孩子上学,他们长大后什么也不懂,还得走你的老路。你愿意让你的孩子像你一样一无所知吗?你最好想想你孩子的未来。”父母听了,半天无语。是孩子对学习的渴望给了格桑吉充分的信心。格桑吉说:“我们把孩子送到学校去读书吧。在学校,住宿条件比家里好很多,每隔一段时间伙食也会有所改善。有鸡蛋有牛奶,吃住条件都很好。至于书本之类的学习用品,家长就不用操心了。学校会按时发放。给你下一道命令。9月份开学,一定要送孩子上学。”离开前,格桑吉看到孩子在门外不停地挥舞着手臂,向老师道别,直到老师的身影消失在夜色中。

格桑吉结婚后,一如既往地挨家挨户动员那些辍学的孩子上学,有时在村里一呆就是三五天。每学期,格桑吉都深入村户,劝说辍学的孩子上学。开学前一个月,是她最忙的时候,也是最难做好本职工作的时候。一些家长被格桑吉的真诚所感动,放心地把孩子交给了她。就连丈夫格多也不得不佩服妻子的坚持。他没想到她这么坚持,竟然不厌其烦地说服家长送孩子上学。对于家访,有时候一个月要去一次。碰到离学校远的学生家,走山路要七八个小时。她在满是泥石流和滑坡的道路上来回奔波,成功说服40多名学生返回校园。

十年如一日。

把青春献给祖国的教育事业。

“这段路很危险。前面是索慈带的,他带好町村的孩子,洛桑朱克,你站中间,中间的邦国村和宗荣村带。”葛三姬成了邦信小学的副校长,她在发号施令。2013年暑假护送学生时,她最担心过悬崖时遇到骑兵。就在这时,她发现前面有一辆大篷车朝她开来。她急忙让索茨先生在前面把守,并让孩子们排好队,等待商队从右边的悬崖附近经过。她一直跟孩子们说,左边有个悬崖,悬崖下面有条滚滚的河,千万不要掉下去。孩子们不停地回答:“老师,我们知道。”她告诉苏斯先生,我们应该照顾好孩子,不要犯任何错误。直到马经过,孩子们才排队。

是时候过索桥了。格桑吉清点人数,突然发现队伍里少了四个孩子。她问丈夫格多:“宗荣村不是有四个孩子吗?那四个孩子呢?”道格回答:“我们走吧。”格桑吉一听就急了,问丈夫:“你觉得孩子怎么样?不行,别让孩子一个人回家?”

道格成了当地的一名乡干部,他帮助一起护送学生。格桑吉对丈夫很生气,因为前面不远处有一座吊桥,她害怕孩子们过吊桥时会出事。格桑吉说:“你在这里等着,我去找找。”在格桑吉眼里,这些孩子的安全比她的生命更重要,不允许出现任何意外。“那边那些学生是宗荣村的吗?”经过一路焦急的寻找,格桑吉终于在吊桥前拦住了4名离队的学生。回到队里后,格桑吉数了数人数,包括邦果村和町町村的人,很多。格桑吉告诉孩子们如何过桥,这座桥摇晃得很厉害。这座吊桥已经用了几十年,几经修缮仍在使用。为了防止人群的危险,格桑吉把孩子们分成几组,分批过桥。

下午7点多,他们到达了第一站——邦果村。Gesandji把第一批孩子送回家。格桑吉对父母说:“你好,请稍等。孩子们很好。放心吧。”另外两个村子的孩子都已经安全到家,格桑吉终于可以休息一会儿了。

走完山路后,孩子们不得不用缆索过河。这里没有办法建桥,只有两条铁索过河。铁索上挂着一个巨大的滑轮。这条绳子是余刚村的孩子们回家的唯一途径。它有200米长,离河有30米高。绳子同时有高有低,你得用手拉着才能到岸,才能滑到对岸。下面是汹涌的雅鲁藏布江。人一旦倒下,瞬间消失。每次他们过河,格桑吉总是亲自护送。她一直告诉孩子们“注意安全,不要出任何差错”。

每次过滑索,格桑吉都让丈夫先滑过去,一方面看看滑索有没有问题,另一方面丈夫也可以照顾已经到对岸的孩子。港村还会派胆大心细、技术过硬的人来接孩子回家。格桑吉每次都是最后一个过线。

当天下午,五个孩子在离家求学四个月后被护送回了家。把孩子送到父母身边,像小鸟一样投入他们的怀抱,她是最幸福的。这时,格桑吉会对孩子的父母说:“放假了,我已经把你们的孩子安全送回你们身边了。”孩子的父母感动得不停地说:“谢谢!谢谢老师。”这一刻,她觉得很幸福,因为她没有辜负门巴族乡亲们的信任和重托。

由于格桑吉的努力,门巴族儿童的辍学率从一开始的30%变成了今天的95%。她的26个孩子都考上了大专院校。到现在,格桑吉已经在村里教书十几年了,是全校教书时间最长的大学生。他也是大学生中唯一的乡村教师。她已经送了200多个孩子走出大山,却很少从这条小路走出墨脱。因为冬天下大雪,格桑吉每年暑假只能护送所有的孩子回家,然后才赶往拉萨看望女儿。

这些年,她和女儿只见过四次面。格桑基的女儿是格桑杨珍。当她回家时,孩子已经不认识她了。我家人告诉格桑杨真这是你妈妈,她很开心的带着妈妈到处跑,告诉她的小伙伴们:“谁说我没有妈妈?你看,这是我妈妈。”因为工作忙,格桑吉一直没给女儿过生日。提起这件事,格桑吉流下了眼泪,她觉得自己亏欠女儿太多了。

2013年9月10日,央视播出“2013年度寻找最美乡村教师颁奖典礼”,格桑吉获得“中国最美乡村教师”荣誉称号。节目组特意邀请了格桑吉的丈夫和女儿来北京,给格桑吉颁发了奖杯,并送上了鲜花。2014年2月10日,格桑吉当选2013年度“感动中国”。《感动中国》给格桑吉颁奖词:“我不希望乡亲们的梦想一落千丈,但我坚持回到家乡,坚守雪山河山,一心一意脉动一群人的心,用一点光点亮大山,要求更多的光。"

2015年,国家投入1000多万元重建学校。2016年9月,格桑吉和她的学生们正式搬进了新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操场、食堂都是新的。说起新学校,格桑吉一脸开心。现在孩子的入学率达到100%。她充满信心,希望这所学校的孩子都能考上大学。

到了2017年初,社会给予格桑吉的各种荣誉如潮水般退去。但是,她还是坚守在了这所学校,现在是小学的校长。格桑吉经常给人讲她的求学经历,以及在邦信乡教书十几年的故事。

2018年1月,格桑吉当选为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格桑吉去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从墨脱到北京要走4386.2公里。她觉得肩上的担子更重了。

格桑吉坚持了十几年,把青春献给了祖国的教育事业,给雅鲁藏布江上的门巴族孩子插上了翅膀。她用自己的青春、智慧和汗水,编织着农村孩子多彩的梦想。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48016.html
上一篇癌症病人跑马拉松,马拉松癌症运动员
下一篇 妈妈在病房,妈妈在病房,重症病房内亲妈和后妈联袂演绎人间大爱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