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 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

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

南晨青年时期的“三个半朋友”1915年9月,22岁的毛泽东正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读书。在这里,毛泽东渐渐地感到,要彻底改造一个社会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决不是三年五载所能完成的,更不是少数几个人的力量所能办得到的,一定要有许多志同道合的人,结…

陈楠

青年时代的“三个半朋友”

1915年9月,22岁的毛泽东就读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在这里,毛泽东逐渐感到,要彻底改造一个社会,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三年五年就能完成的,更不是几个人的力量就能完成的。只需要很多志同道合的人组成一个强大的团体。在给黎锦熙(1890-1978,语言学家和教育家,第一、二、五届CPPCC全国委员会委员)的信中,毛泽东也说:“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一直渴望交朋友。”于是,他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向长沙各个学校发出征友广告。

1936年,毛泽东在延安与美国记者斯诺谈话,回忆起那则征友广告:“我觉得自己心胸开阔,需要结交一些知心朋友,于是有一天在长沙一家报纸上登了一则广告,邀请有志于爱国工作的青年人与我联系。我指出,我们应该和那些坚强果断、愿意为国捐躯的年轻人交朋友。这个广告我得到了三个半的回复。一个是罗·,他后来加入了共产党,但后来转了。另外两个青年后来成了极端反动分子。一个名叫李的年轻人给出了半个回答,但他没有明确表态。听完我要说的一切,李没有提出任何明确的建议就走了。"

在这些“三个半朋友”中,有两个青年后来成了“极端反动分子”。毛泽东没有说出他们的名字。我们无法知道他们是谁。罗和李是后来中共早期的高级领导人,他们都是党的历史上的重要人物:罗在中共三大时当选为中央局局长,负责中共中央的日常工作;他在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政治局常委,随后担任中宣部部长兼秘书长。1930年,他成为中共中央工作的实际主持人。

后来,毛泽东周围逐渐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朋友,包括蔡和森、何叔衡、张昆弟、罗学赞、陈昌、萧子升、小、邹、陈树农、何俊贤、、向警予、杨开慧等。他们大多是长沙市第一师范大学和中学的学生,也有长沙市中小学的青年教师,比如已经毕业的陈畅。与此同时,毛泽东和他的朋友们成立了新民学会。“我与其他城镇的许多学生和朋友建立了广泛的交流关系。慢慢地,我开始认为需要一个更紧密的组织。1917年,我和一些朋友发起成立新民学会。”学会成立后,何叔衡、李、熊进喜、陈昌、、熊等9人立即加入。

新民学会的发起、成立和发展,贯穿着毛泽东寻找志同道合者改造中国社会的思想,并逐渐从一个进步青年团体发展成为一个革命团体。他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出了应有的贡献。正如毛泽东所说,该学会七八十名成员中的许多人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的著名人物。其中有蔡和森、向警予等。后来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人,而何叔衡则与毛泽东一起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毛泽东的农民朋友和绅士朋友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在蒋介石的197名通缉犯名单中,毛泽东名列第九。不久,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陈独秀总书记的权威受到挑战。当时除了瞿秋白、张、谭平山三人最有可能继任中共领导人外,当时在中央工作的郑说:“也能胜任总书记一职。但1927年初,他没有留在武汉,而是去了湖南调查农民运动。”

是的,当毛泽东倡导农民运动时,他就已经参与其中了。用他的话说,“我爱交的朋友都是穿草鞋没钱的穷人”。毛泽东当选为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后,瞿秋白想离开毛泽东到中央工作。毛泽东坚决表示要上山和森林交朋友,进行土地革命斗争,并向中央政府请示批准。

井冈山时期,成功地改造了和,充分显示了他的统战能力。

后来,毛泽东对这两位“山大王”一直采取团结信任的态度,并与之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与格林伍德交朋友是毛泽东运用阶级分析来确定朋友的一个典范。在他们的帮助下,毛泽东扩大和巩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打败了国民党的一次次“围剿”和进攻。1965年,回到井冈山,思念着袁、二人,并亲自到山上看望袁、王二人的遗孀,表示深深的怀念之情。

毛泽东对过去有很深的感情。建国后,他多次帮助有困难或生病的朋友和同学。仅1955年一年,他就给三个早期的同学和一个邻居寄去了900元钱,“以助他们急用”。

毛泽东多次说过:“共产党员不能忘恩负义。”无论谁过去帮助过他,毛泽东总是寻找机会报答他。以郭为例,1927年以前他在湘潭做小生意的时候,曾经覆盖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得知郭生活困难,于1954年寄给他200元人民币。贺小秋早年随毛泽东参加了韶山地区的农民运动。为此,他家失去了30多亩农田。为了逃避反动势力的追捕,他带着妻儿流亡国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给他写过信。后来,他得知他的儿子何生病了,给他寄了300元钱作为医药费。1960年农历11月,何按照父亲的遗嘱来到向反映当年的农村情况。毛泽东动情地对何盛丰说,“你父亲是我的救星。没有他们,毛泽东早就死了。”

延安时期,毛泽东呼吁共产党人和党外人士密切合作。他说,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我们共产党人有义务和党外人士合作;也希望民主派以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精神提出意见。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大家开动脑筋,为抗日救国的伟大计划而奋斗,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

其中,与毛泽东交往较多的是“开明绅士”李鼎铭(1879-1947)。作为陕西省米脂县的参议院议长,李鼎铭向陕甘宁边区政府提出了“精兵简政”的建议,其主要内容是为了更好地完成抗日救亡的大业,精兵简政,以质胜量,提高行政机构的工作效率。

“精兵简政”的建议提交大会讨论。李鼎铭一讲完,毛泽东就起立鼓掌,走上台,深刻生动地阐述了精简机构的必要性,并反驳了一些不正确的批评。

后来,在毛泽东的提议下,李鼎铭在这个参议院中被选为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1941年底,李鼎铭回到家乡过春节。据说毛泽东得知消息后,派了一辆爱国华侨送给他的汽车送李鼎铭回老家。当时,李鼎铭是边区唯一能享受这种荣誉的人。不久,李鼎铭从米脂迁到延安,把他的全部家当都献给了边区政府。从那时起,李鼎铭与毛泽东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毛泽东每次去边区政府看望李鼎铭,都尊称他为“李老先生”。

1942年7月,一个晋西北士绅访问团来到延安。由于代表团中许多人对共产党有疑虑,当李鼎铭会见他们时,他被要求谈谈他的政治感受。李鼎铭说:“我在工作中没有感到任何困难。在政府里,我是副主席,但同时,我也是本地人。处理问题时,我想到的是人民、政府和共产党。从共产党对“三风”的整风可以看出,共产党是真心实意地和党外人士合作的。我对此深信不疑。”贵族们都被它感动了。

李鼎铭还精通医术,几次治好了毛的胃病和风湿性关节炎。毛泽东学到了很多中医保健知识,经常向、朱德、林、谢觉哉、王稼祥等人推荐李鼎铭的医术。在毛泽东的号召和推动下,陕甘宁边区成立了中医研究会、中西医结合学会和中医健康药房。李鼎铭曾担任中医培训的班主任。

毛泽东的无党派民主朋友

毛泽东曾说:“以做事对待朋友,以私人关系对待私人关系,以做事对待理论方法,以感情对待私人关系。”就个人友谊而言,毛泽东非常喜欢“友谊”,并尊重一些著名的民主人士。

早在1926年,毛泽东和宋庆龄就在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在反击国民党右派的进攻时认识了。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发来电报,邀请宋庆龄出席新CPPCC会议。上海解放后,他给宋庆龄写了一封亲笔信,“一项大建设计划急需讨论”,并决定派邓带着他的亲笔信到上海与他见面。8月26日,毛泽东得知宋庆龄已来北平参加新CPPCC后,亲自到火车站欢迎宋庆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一直非常关心宋庆龄。他称比自己大几个月的宋庆龄为“我亲爱的大姐”,还经常派人给她送礼物。宋庆龄从未忘记给毛泽东带去礼物和问候,彼此保持着真诚的友谊和密切的交往。

毛泽东一直把宋庆龄看作国家的重要领导人,当成党的同志看待,彼此肝胆相照,宋庆龄在交往中也真诚直言。1955年1月,宋庆龄给毛泽东写信道:“我很不理解提出对工商业的改造……”1957年反右运动刚起,宋庆龄更是直言写信给毛泽东和中共中央说:“共产党敢于接受各界人士的批评,批评的人多是爱国爱党的,一些民主党派人士为新中国的解放,做出了家庭、个人名利的牺牲,一些二三十岁的年轻知识分子怎么可能一天就变成反党反社会主义分子?我很不理解这个运动……”尽管如此,1957年11月,宋庆龄作为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副团长仍随毛泽东出席莫斯科会议。毛泽东一直把宋庆龄视为国家的重要领导人,视为党的同志,以诚相待。宋庆龄在交往中也直言不讳。1955年1月,宋庆龄写信给毛泽东:“我真的不理解改造工商业的建议……”1957年反右运动开始时,宋庆龄甚至写信给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直言不讳地说:“共产党敢于接受各界人士的批评,他们大多是爱国爱党的。民主党派的一些人为了新中国的解放,牺牲了家庭和个人的名利。一些二三十岁的青年知识分子能怎么样?我不懂这个运动……”尽管如此,1957年11月,宋庆龄作为中共代表团副团长,与毛泽东一起出席了莫斯科会议。

建国初期,毛泽东在周恩来的陪同下,拜访了张澜、李、沈钧儒、郭沫若、陈叔同等。对于他们的来访,毛泽东不仅为他们送行,还亲自帮助他们上下车,上下台阶,与他们并肩而行。

毛泽东和张治中(1890—1969,国民党军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民革中央副主席的将军,在重庆谈判中相遇。后来两人联系频繁,互不往来。最有代表性的一次是1958年9月,毛泽东请张治中陪他走遍大江南北。途中,在谈到张治中的《六十年总结》时,毛泽东笑着说:“你在《六十年总结》里说,从1949年开始你就幸福了,我不信。”他补充道,“我从来没有快乐过,也没有舒服过。一九五五年我去过几个省,看到一半以上的农业合作社都登记了户口,我有点高兴。但是1956年有一股不好的风,就是我咄咄逼人,所以很快就退了,我又不高兴了。直到今年,我才真正高兴地看到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张治中解释说:“我不能完全同意你的观点。这是因为我们的立场不同。你说在1955年之前,你没有感到幸福和舒适。这是因为共产党建立了政权,所以你要考虑如何把国家搞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担落在你的肩上,自然不容易让你感到幸福和舒服。而我,来自旧社会,在反动统治下勾心斗角,腐化堕落。看着国家这样没落,我一直活在苦闷中,感到无能为力。但是在1949年,在共产党和你的英明领导下,一切都有了办法。这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我在精神上得到了解放,感到自然的快乐和舒适。”

交谈中,两人各抒己见,各抒己见。之后,张治中把自己的日常经历,特别是毛泽东的言行记录下来,编成了一本书,书名是《真诚、善良、坦率、坦率、睿智的伟大的人民领袖》。这说明毛泽东与张治中的交往是非常真诚的。

毛泽东非常尊重两位爱国民主人士,一位是

陈叔同(1876-1966,建国后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第一、二、三届主席)、黄炎培(1878-1965,中国民主建国会创始人之一、副总理兼轻工业部部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主建国会中央主席有时,毛泽东给他们两人写信,信头一般写着“老伯伯”、“人皇老”,对此陈叔同很感动。毛泽东不仅在工作中听取陈叔同的意见,而且非常关心陈叔同的健康。建国后,有些人对土改政策不了解,有意见,但陈叔同坚决拥护党的土改政策。他写信给毛泽东,要求农村直接参与土地改革工作。毛泽东写信劝说陈叔同,因为他年纪太大,不能出席。

关于毛泽东与黄炎培的交往,早在1945年,他们就有过关于“历史周期律”的对话,被后人引为政权建设的经典谈话。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关系密切,书信往来超过100封。黄炎培晚年仍与毛泽东保持联系,就时局交换意见。他们之间的这种友谊不仅是两位政治家、诗人和朋友之间的思想交流,也是中国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和真诚合作的结果。

毛泽东的师生朋友及挚友毛泽东的老师、学生和朋友们。

非常重视师生关系,袁是在长沙师范学院学习时的老师。后来毛泽东回忆说:“我写古文,还挺有袁刘基先生的本事。”1964年,毛泽东邀请一些老朋友到中南海做客。席间,大家都谈到了袁先生的“通古今文史”和“教天下英才”。毛笑着说:“有才人尽皆知,但‘教天下’正符合袁老的身份。”饭后,毛泽东邀请周世钊(1897—1976,著名教育家、爱国民主人士毛泽东的同学)。历任湖南省第一师范学校校长、湖南省教育厅副厅长、湖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湖南省政协副主席、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盟中央委员、民盟主席)为袁先生的夫人戴长贞支付营养费400元,以示对其家庭的关心。

对于毛泽东的老师,他从不计较个人恩怨,而是重视学习和师德。1915年,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领导学生起义,赶走“反动校长”张骞。张骞坚持开除包括毛泽东在内的17名学生。如果他失败了,他将给予毛泽东纪律处分。在重庆谈判前夕,张骞贸然给毛泽东发了一份无礼的电报。建国后,张骞当了地主,想起往事,更觉不安。然而,毛泽东对此并不在乎。当他得知张骞的情况后,在一次会议上当着所有老师朋友的面称赞说:“张骞三十多岁还能当一个老师的校长,很不容易。解放前吃粉笔灰,解放后吃粉笔灰,难能可贵!”1950年国庆节后不久,毛泽东致信湖南省主席王守道,要求省政府对张骞等教育界老人的生活给予适当的救济。于是,1200斤大米和50万元(古币)前前后后分两次送到了张骞家。不久,张骞应邀到北京毛家做客。在演讲中,毛泽东打电话给他的孩子们,向他们介绍了他们过去的校长和老师。他深情地说:“你总是说你的老师有多好。这是我的老师。我的老师也很好。”

毛泽东曾说:“你不能拿我当领导,我也受不了总是拿我当领导。”毛泽东认为我们应该对朋友真诚相待。与毛泽东·李达(1890-1966,前CPPCC国民委员会委员)的真诚友谊和坦诚交流就是突出的例子。李达,湖南零陵(今永州)人,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毛泽东的挚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来到武汉,多次会见李达。

1956年夏,毛泽东下榻东湖宾馆,对湖北省委原副秘书长白梅说:“有一个人要见我,你们谁也拦不住。”梅问,“哪一个?是李达同志吗?”毛泽东说:“我叫他何铭哥哥,他叫我润之。只要他来了,他就会来看你。”李达当时是武汉大学校长。李达第一次来看毛泽东,毛泽东激动地拥抱了他。李达开口了:“主……主……”没说“主席”二字。毛泽东说,“你主……主什么?你是某大高校的中宣部主任。我以前叫过你主任吗?你以前叫我润之,我叫你何铭哥哥!”李达惭愧地说:“我一辈子后悔的事,就是没有和你一起上井冈山,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毛泽东说,“你后悔什么?在施耐庵的《水浒传》中,没有一个黑旋风李悝jy。你比他更强大。他只有两把斧子,你有三把斧子。一斧砍了胡适先生,一斧砍了张,一斧砍了蒋。”他还说:“你是理论战线上的鲁迅。我很佩服你的《社会学大纲》,各根据地都批准印了。”

1958年9月,在一次采访中,李达和毛泽东就一个口号发生了分歧和争论。

那一年,湖北鄂城县委门口贴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的标语口号。武大的实习学生看到这条标语,回校告诉李达。李达很生气,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有条件的。这种讲法是唯心主义,属于哲学问题。毛泽东来到武汉,李达打电话给梅白,说“我要见润之”。不料,两人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这句话发生了争执。卫士长李银桥要安排吃晚饭,想缓和下气氛。李达也不愿留下来吃饭。毛泽东只好叫梅白送李达回家,并说:“今天你火气很大,我火气也不小。你以国计民生为重,我也这么主张,在成都会议上说过头脑要热又要冷。”那一年,湖北孙艺程县委门口贴着“人有多大胆,地有多肥沃”的标语。武大的实习学生看到这个标语,回校后告诉了李达。李达很生气,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是有条件的。这种论证是唯心主义,属于哲学问题。当毛泽东来到武汉时,李达打电话给白梅说:“我要见润之”。没想到两人为了一句“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起了争执。首席警卫李银桥想安排晚餐来缓和气氛。李达也不想留下来吃饭。毛泽东只好请白梅送李达回家,并说:“今天你很生气,我也很生气,你把国计民生放在第一位,我也是,在成都会议上,我说过我的心思要忽冷忽热。”

对于这种说法,毛泽东后来自我批评说:“孔子说,我六十五岁了,但我不是聋子。听信何铭兄弟的话是我的错。以前我写文章鼓吹洗理想主义,这次我自己不洗理想主义。”毛泽东还打电话给白梅,告诉李达他很感激他的帮助,并请他再谈一次。听了白梅转述的意见,李达感慨地说:“还是大度。君子往事如日月。每个人都有他的过去,每个人都知道他的过去。”

此外,作为诗人,毛泽东与柳亚子、郭沫若等成为挚友。,还有很多诗跟着唱,这里就不赘述了。

毛泽东的“右派朋友”

毛泽东曾经讲过:“我有很多右派朋友,周古城、张治中,一个人和几个右派不近。那又怎样?怎么会这么干净!离他们近的是调查研究!”

1957年反右运动兴起,在一系列民主人士座谈会上(5月8日至6月3日13次,工商界人士座谈会25次,180多人发言),对CCP有不同意见的民主人士有张治中、邵力子、朱云山、黄炎培、、刘飞、王昆仑、邓初民、张奚若、陈叔同、钱昌照等。此外,还有马寅初、梁漱溟、傅莹、梁思成、冯友兰、、萧军、陶、竺可桢等人,但在这次反右运动中安然无恙。客观地说,这些“右派朋友”中有一部分是因为毛泽东才没有被打成右派的。

例如,在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曾提到张奚若:“这种说法(所谓‘大喜’等。)也是正确的。建国30多年,蒋委员长搞了20多年,留给我们的只有4万吨钢。我们不轻视过去,相信未来。还有什么希望?”参加会议的张奚若从座位上站起来,拄着拐杖说:“主席,这是我说的。我把自己交给你。”毛马上说,“我知道,你是个好人。你说错了,我就不把你打成右派。”至于《大公报》的王芸生,毛泽东说:“就免了《大公报》的王芸生吧。”关于企业界的荣毅仁,毛泽东在一次讲话中提出:“对一些人从严批评,从宽处理,比如荣毅仁。”

1957年4月11日,毛泽东邀请冯友兰、金、贺麟、等几位大教授到中南海做客。后来在反右运动中,都得到了某种保护。即使是梁漱溟,他在1953年全国政协会议上与毛泽东争吵,也没有被列为右派。梁漱溟后来回忆说:“当时是我态度不好,让他(毛泽东)很尴尬,我不该伤害他的感情。这是我的错。......在那次事件之后,我的CPPCC成员照常行动,他们的生活条件保持不变,他们没有受到任何组织的处理。我知道毛主席是这个意思。”

事实上,毛泽东对党外人士的批评和建议做了两次陈述,这反映了他对党外人士朋友的真诚和领导人的宽容。第一,1957年5月16日,中共中央起草了《关于处理当前党外人士批评问题的指示》。其中“无论党外人士的批评多么尖锐,包括北大化学系教授傅莹的批评,基本上都是真诚的、正确的。”另一次是毛泽东前一天写的《事物在变化》,其中说:“大多数人的批评是合理的,或者说基本上是合理的,包括北京大学傅莹教授那篇没有在报纸上发表的尖锐批评。这些人批评的目的是改善相互关系,他们的批评是善意的。”

后来,1959年8月16日在庐山召开的中共八届八中全会闭幕会上,毛泽东在讲话时又说:“我喜欢交几个右派朋友,这是黄克诚说的,周围要有几个右派朋友,左、中、右都要,有道理。同章士钊、黄炎培我都谈得来,有个比较;连右派都不知道,那怎么行。在中国社会做工作,没有几个右派朋友,我看你首先就不正确。”后来,1959年8月16日,在庐山召开的中共八届八中全会闭幕会上,毛泽东在讲话中说:“我喜欢交几个右派朋友。这是黄克诚说的。身边应该有几个右派朋友,左中右。有道理。我可以和张赵石、黄炎培聊聊,有比较;连右派都不知道,那怎么行?在中国社会工作,右翼朋友很少,我认为你首先是不正确的。”

毛泽东的外国朋友

毛泽东一生中结交了许多外国朋友,如马·海德、爱泼斯坦、李敦白、史沫特莱等。其中,他与埃德加·斯诺和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关系密切,友谊长达数十年。

埃德加·斯诺(1905-1972,美国著名记者)和毛泽东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认识了。他是第一个在延安采访的西方记者。《红星照耀中国》使世界第一次了解了中国工农红军和许多红军领导人和将军。毛泽东是斯诺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1965年1月,斯诺应邀参加毛泽东举办的宴会。席间,毛泽东与他交谈了大约4个小时,而斯诺是这场宴会中唯一的外国人。宴会结束后,72岁的毛泽东老人亲自送他的朋友到新华门。197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1周年,毛泽东再次接见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和夫人,让斯诺夫妇登上天安门大门,站在他们身边,检阅阅兵队伍。

1972年初,当得知斯诺病危时,毛泽东亲自把周恩来和中国医务人员送到他在斯诺的家中,给予他无微不至的治疗和护理。

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是美国进步作家。1946年,已经61岁的斯特朗第五次来到中国,在宋庆龄的帮助下来到延安。8月6日,她应邀参观了毛泽东在杨嘉玲的住所。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谈话结束后已是午夜,毛泽东亲自点燃了纸灯笼,把斯特朗送下山坡。斯特朗在延安住了八个月。在此期间,她多次见到毛泽东,要么是在晚宴上,要么是在京剧舞台前,要么是在舞会上。1958年,斯特朗来到中国定居。她在中国定居后,见过毛泽东很多次。

毛泽东从未忘记那些关心和支持中国革命的老朋友。毛泽东不仅对所有向中国表示友好的外国人坦诚、真诚、痴迷,而且对有着共同信仰和理想的兄弟党领导人热情、亲切、不拘小节。

20世纪50年代的一个夏天,一位新华社记者亲眼目睹了这样一件事情。当他冒着酷暑赶到毛泽东的书房,看到毛主席正给客人——越南劳动党主席胡志明递去一条热毛巾,请这位远方来客擦汗。接着,毛泽东笑着对在座的人说:“他是应我私人邀请来走亲戚的,不发消息,也不照相。”然后就劝胡志明把汗衫也索性脱掉。这时,记者才发现胡志明赤脚穿着越南有名的“抗战胶鞋”,被汗水浸湿的衬衫已经脱掉,只穿件汗衫。毛泽东一边给胡志明扇着扇子,一边说:“别客气了,在这里就像在家里一样嘛!”胡志明在这亲切的劝说下,脱去了汗衫,袒露着上身,与毛泽东开怀畅谈起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50419.html
上一篇帝王管理官员的手段(皇帝与高官如何管束身边人)
下一篇 广播体操健身操广场舞,广播体操舞曲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