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 赣籍院士林皋:中国大坝抗震学科开创者

赣籍院士林皋:中国大坝抗震学科开创者

沈黎明中国科学院院士林皋,是我国著名水利工程和地震工程专家,从上个世纪50年代开始至今,为我国诸多重点水利工程与核电站建设解决抗震这一关键技术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国大坝抗震学科的开创者之一,现在在中国,只要提到大坝抗震,就一定会听到林皋这个…

赣籍院士林皋:中国大坝抗震学科开创者

沈立明

中国科学院院士林浩是我国著名的水利和地震工程专家。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为解决我国多项重点水利工程和核电站抗震关键技术做出了突出贡献,是我国大坝抗震的开拓者之一。现在在中国,每当提到大坝抗震,就会听到林浩这个名字,堪称这方面的权威。

经历国难,不弃学业,有志少年步入清华。

林浩1929年1月出生于江西南昌的一个平民家庭。他的父亲是一名普通的邮局职员。虽然家里生活清贫,但当林浩到了上学的年龄,父母还是把平日里省吃俭用攒下的钱拿出来送他上学,希望他好好学习,将来有个好前程。知道林浩父母送自己上学不容易,放学后他很努力。然而,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不久,侵华日军空进攻南昌,林浩一家和许多南昌人一样,无奈走上了流亡之路。虽然一路颠沛流离,但无论多么艰难,林浩都坚持努力学习,终于在1946年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

1951年,林浩大学毕业。当时新中国成立后,一切都是一片废墟。1950年,国家在大连(当时叫鲁大市)新建的大连理工大学(当时叫大连工学院),为了尽快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专业人才,急需优秀教师。由于成绩突出,林浩被分配到这所大学任教。林浩接到通知后的第一反应是:“国家需要第一,坚决服从组织分配。”知道林浩的决定后,他的家人和一些亲戚朋友都劝他,“你在南方长大,能习惯跑到东北去吗?现在南方很多城市也需要大学毕业生。可以选择去南方城市工作!”知道林浩的家人和朋友都是为他们好,在感谢他们之后,他真诚地对他们说:“现在国家需要我,我就应该去哪里。我个人的习惯跟国家的需要比起来算不了什么,慢慢就能习惯了!”就这样,20出头的林浩义无反顾的来到了大连。工作不久,鉴于林浩的才华,学校于1951年底派他到哈尔滨工业大学和我校水能利用专业读研究生。读研期间,林浩依然努力学习。1954年,他作为班上唯一的尖子生毕业,回到大连理工大学任教。他再也没有离开过这所全国重点大学。

潜心科研,攻坚克难,做大坝抗震领域的先行者。

1956年,中国准备在广东流溪河上修建中国第一座双曲拱坝。承担设计任务的上海设计院认为,如果采用传统的坝顶泄洪方式,对坝基影响很大,可能会影响安全。因此,经过反复研究,提出了坝顶泄洪方案。这个方案是否可行,关键是论证泄洪引起的水流脉动振动是否对大坝安全有影响。

为了验证这一方案的可行性,上海设计院走访了国内多所知名高校和科研单位要求承担实验工作,但都被婉言拒绝,理由是实验难度大。最后设计院求助大连理工大学,时任校长的曲伯川秉承“科研要为国家服务”的理念,接手了实验任务。经过慎重挑选,校领导决定把任务交给当时年仅27岁的林浩。当有关领导与林浩谈话时,学水利应用的林浩深知这项任务的艰巨性,但更了解国家重点建设的紧迫性,当即毫不犹豫地表态:“我一定完成任务!”接到命令后,林浩迅速带队投入工作。在数据、设备、试验资料匮乏,没有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奋斗,他终于攻克了技术难关,建成了国内第一台大型机械振动台,完成了国内第一次拱坝振动试验,得出了涌浪引起的水流脉动振动不影响大坝安全的结论,为实现拱坝泄洪方案提供了科学的技术论证。很快,实验研究成果在国际水利技术科学交流会上受到好评。

不到而立之年便取得如此重要的科研成果,林皋很快成为我国大壩抗震研究领域年轻科研人员中的佼佼者,不断承担重任。1958年,我国要在云南地震活动区以礼河上建一座土石坝,当时我国土石坝抗震技术几乎是空白。经有关部门协调,林皋领受了土石坝抗震技术的研究任务,每天不是和团队成员一起奔走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就是扎进实验室里埋头搞试验,最终研究制定出土石坝抗震方案,施工单位采用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上个世纪60年代初,林皋又主持了我国第一个支墩坝模型的纵向弯曲抗震稳定试验研究,并提出了拱坝与重力坝地震响应的计算模型,为我国大坝抗震研究打下了坚实基础。如此重要的科研成果都是在他早年取得的,林浩也迅速成为我国大坝抗震研究领域年轻科研人员中的佼佼者,不断担当重任。1958年,中国准备在云南地震灾区的伊犁河上修建一座土石坝。当时中国的土石坝抗震技术几乎空白。在有关部门的协调下,林浩接受了土石坝抗震技术的研究任务。他每天要么和团队成员在尘土飞扬的工地上奔跑,要么一头扎进实验室做实验。最后,他制定了土石坝抗震方案,施工单位采用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世纪60年代初,林浩主持了我国第一座支墩坝模型的纵向弯曲抗震稳定性试验研究,提出了拱坝和重力坝地震反应的计算模型,为我国大坝抗震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正当风华正茂的林浩为祖国建设做出贡献的时候,“文革”爆发了,他无缘无故成了审查的对象。1976年,文革彻底结束,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天真无邪的林浩有了报效祖国的天地。20世纪70年代中期,丰满大坝计划修建一条额外的泄洪洞。要完成这项工程,首先要进行大药量的水下岩塞爆破。爆破如何保证大坝安全?1975年,东北勘测设计院开始组织人员进行专题研究,但几年过去了,一直没有制定出满意的方案。1978年,设计院找到林浩,希望得到他的帮助。得知丰满大坝林浩大坝建成时曾是亚洲第一大坝,对国计民生至关重要,立即接受委托,然后立即翻阅大坝资料,实地考察。经过充分的准备,我们开始编制动力计算程序,进行仔细的分析、计算和设计。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我们完成了这项任务,并在上报水电部后顺利通过审查。1979年5月,丰满大坝水下岩塞爆破成功。1985年,林浩的这项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世纪80年代初,核能作为一种清洁能源在中国迅速发展,核电厂的抗震设计和安全评价成为核建设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1984年,林浩加入城乡建设部,担任结构组组长,带领整个专家组经过8年多的研究和编制,于1992年完成了我国第一部核电抗震规范。同时,根据国家需求,林浩带领研究团队为解决红沿河、田湾、防城港等核电站的抗震适应性做出了重要贡献。正因如此,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997年,林浩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进入新世纪,中国水电能源建设发展进入快车道,一批接近300米这一世界顶级坝高的工程相继开工建设。这些大坝大多建在长江、黄河上游的地震活跃区,因此抗震是大坝设计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已经年过七旬的林浩,多次承担重要任务,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设计出每座大坝抗震最可靠的方案。这些方案显著提高了我国大坝抗震设计和安全评估水平,推动我国大坝抗震研究进展跻身世界前列。

2008年,汶川发生地震,位于成都西北部岷江上游的紫坪铺水库大坝的安全成了大问题。因为紫坪铺水库相当于一个巨大的盆地,悬在成都几百万人的头上,一旦大坝出问题,后果不堪设想。危急时刻,年近80岁的林浩一年内6次亲临现场,对大坝加固措施提出权威意见,确保了大坝的安全。

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修建了越来越多的大坝,占世界总数的一半以上。无论是大坝的高度,还是施工技术的复杂程度,大坝都进入了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

治学严谨,桃李栽培,为国家培养了一批栋梁之才。

作为我国大坝抗震学科的开创者和水工结构工程国家重点学科的带头人,林浩不仅在科研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而且在培养本学科人才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作为我国恢复博士制度后的第一批博士生导师,林浩从1981年开始教研究生。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至今已培养出120多名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林浩治学很严谨。除了在课堂上是一个认真的教授,他还经常和学生面对面讨论问题,回答问题,对学生写的论文一丝不苟,从文章的结构、公式的推导到用词、标点都一丝不苟。

严东明教授,现任浙江大学博士生导师,是林浩带的博士生。他记得自己下午3点去找林浩复习刚写完的论文。当他得知老师第二天要出差的时候,看到他疲惫的样子,马上就犹豫了。林浩看了一眼严东明,又看了看手里的稿子,笑着说:“把论文留在这里。我正赶着写报告,你的论文明天早上给你。”

第二天一早,林浩把卷子交给严东明时,发现在近20页的英语卷子上,林浩已经做了大量的批注,甚至连语法和标点符号不当的地方都全部改正了。现在每当说起林浩,严东明都会感慨地说:“导师给了我两把金钥匙,读书之道和做人之道,我受益终身!”

林皋正是以这种诲人不倦的精神诠释着教师的神圣职责,执教几十年来,培养出的学生大都成了行业领军人物、学术带头人,例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王复明,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楼梦麟,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孔宪京等等一批国家栋梁之材都出自林皋门下。正是用这种孜孜不倦的精神,林浩诠释了教师的神圣职责。经过几十年的教学,他培养的学生大多成为行业领军人物和学术带头人,如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王复明,同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楼梦麟,大连理工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孔,等等。多位国家栋梁都出自林浩。

在几十年的科教生涯中,林浩在科研和教育两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先后获得全国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模范教师、辽宁省、大连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他还被美国传记研究所选为500位有影响力的名人传记,并授予他20世纪成就奖和国际荣誉杯。

如今,已经92岁高龄的林浩依然以“不等鞭子来踢他的脚后跟”的精神努力工作。他说,“我希望为中国的水库大坝建设多做一点,多做一点!”简简单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报国之心。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57919.html
上一篇易拉罐创始人关玉香
下一篇 “乡村精神文明拓荒者”李翠利:在田埂守望书香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