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 被“降级”城市东川的东山再起“攻略”

被“降级”城市东川的东山再起“攻略”

王长山 庞明广在云南,有一座特别的小城东川:因矿而兴,凭借丰富的铜矿资源盛极一时;又因矿而衰,资源枯竭后被“降级”。如今,这个贫困发生率曾高达52.88%的贫困县区,已成功摘掉贫困县的“帽子”,森林覆盖率也从13.3%上升至40.55%。“…

王山庞明光

在云南,有一个特别的小城东川:因矿而兴,因铜矿资源丰富而兴;也因矿山而衰落,资源枯竭后被“降级”。

如今,这个贫困发生率高达52.88%的贫困县,成功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森林覆盖率也从13.3%提高到40.55%。

“卷土重来,源源不断”——东川区委办公楼大厅的一块牌匾,道出了这座“退化”城市以绿色发展实现重生的雄心。

泥石流冲下来的石头有房子那么大。

回顾过去,东川有着辉煌而丰富的历史。

东川铜文化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踏马露铜”很早就出现在东川。西汉时,先民可以“烧水泼水”开采铜矿,用木炭冶炼铜锭铸币。其冶炼规模大,开采历史长,居中国铜行业之首。清代70%的钱币都是东川铜造,东川被称为“天南铜都”。

虽然经过长时间的开采冶炼,东川仍是中国铜生产基地之一,地质储量和精矿铜含量均居中国前列。当他们来到东川,许多人会参观铜矿,看看古代的采矿遗址,古代的铜运输道路和今天的现代采矿和冶炼场景。

基于丰富的铜矿资源,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将东川铜矿列为“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数万建设者在海拔3000多米的大山深处默默奉献。1958年,东川市设立地级市。从“一五”到“九五”,东川一直是我国铜矿开采的重点地区之一。60多年来,东川为国家建设贡献了60万吨铜和20万吨银,做出了突出贡献。

长期砍伐木柴和开采铜矿将继续恶化生态环境。

据了解,东川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7.3%,山高谷深,地势险峻,生态环境脆弱。长期的矿产开采带来了区域生态功能退化、水土流失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其中泥石流灾害尤为突出。

小江,东川的“母亲河”,是金沙江的一级支流。东川泥石流防治研究所副所长刘玲说,小江两岸共有泥石流沟107条,总长约138公里,分布密集,发育良好,世界罕见,成为泥石流发生最频繁的地区之一。它被称为“世界泥石流自然博物馆”。尤其是蒋家沟泥石流,以其爆发频繁、规模大、影响板块完整而著称。它是世界上天然泥石流观测和实验研究的理想基地。

1961年,中国科学院在东川泥石流灾害最严重的江家沟建立了泥石流观测研究站,开展泥石流基础理论和泥石流减灾技术研究。在姜家沟泥石流观测站,可以看到泥石流的壮观景象。据刘玲介绍,平均每年姜家沟发生15次泥石流,最多的一年达到21次。一些外国专家经常来这里进行研究。

频繁发生的泥石流灾害不仅向金沙江水系输入了大量泥沙,而且严重威胁着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每年雨季,山上的人都要时刻防备泥石流。经历过1984年5月东川黑山沟泥石流灾害的退休矿工何回忆说:“泥石流来的时候,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冲下来的石头有房子那么大,很多人被泥石流淹死了……”

为什么云南没有“云B”车牌?

很多外地人到云南后都有一个疑问,为什么云南没有“云B”车牌。事实上,“云B”车牌曾经属于东川。

多年来,东川的产业结构一直表现为单一的产业结构,以铜矿资源采选为主,“一切为矿服务”,导致每亏一分。20世纪末矿产资源濒临枯竭,东川很快陷入两难境地。1998年12月,东川市被批准撤销,设立昆明市东川区,成为“降级”城市,“云B”车牌成为历史。

“山河破碎,城市破败,企业破产,希望破灭。”这四个曾经在当地广为流传的短语,正是东川当时经济社会状况的写照。面对挑战,东川积极转型发展,得到了国家、省、市的高度重视,出台了各项配套政策。

“人下山,树上山”,东川探索修复生态环境,继续开展泥石流和水土流失治理,坚持以移民搬迁和生态建设“两条腿”推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

根据生态修复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东川在海拔1600米以下地区实施了新银合欢林建设、退耕还林、小江流域河滩绿化、苗木基地建设、林业产业发展等行动,让整座山见绿。“对于许多贫困地区来说,清澈的海水和郁郁葱葱的山脉是无价的财富。但是,东川不同于其他贫困地区。要发展绿色,首先要有青山绿水。”时任东川区委书记的胡说。

植树已经成为东川生态修复的重要任务,但在这里种一棵树并不容易。

在干热河谷,水的蒸发量是降水量的数倍,薄土层下是坚硬的砂石。起初,采用传统的植树方法,成活率只有20%至30%。一次次种植,一次次失败,荒山依旧。

2011年,东川区选择泥石流灾害频发的碧谷街道绿茂村林家渡进行干热河谷抗旱造林试验,尝试种植从国外引进的抗旱树种银合欢。东川林业和草原局高级工程师何勇说,林家渡周边几乎都是荒山。滑坡和泥石流每年都会发生。旱季降雨量少,雨季的强降雨由于山体坡度大,几乎无法保存。“刚开始造林实验的时候,我们在山坡上挖了两米深,还是看不到潮土”。

实验者借鉴了当地人世代相传的土法,摸索出了能大大提高土地蓄水能力的“漏斗形鱼鳞坑整地技术”:在山坡上挖一个漏斗形深坑,扩大坑塘上口,增强蓄水能力,在每个坑塘里种一棵树苗。从远处看,山坡上一排排的树坑就像鱼鳞一样,这项技术因此而得名。

何勇说,这项技术可以有效地积累雨季从山坡上流下的雨水,实验林的苗木成活率一下子提高到了90%。如今,林家渡种植的3000亩银合欢已经成林,这片山林从未发生过一次泥石流。“这项技术也在小江沿线大面积推广种植,实现了荒山染绿。”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东川区共完成荒山造林15.3万亩,退耕还林13.51万亩,义务植树392万株。2020年,实施首个林业生态修复PPP项目,投资20.6亿元。全区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55%,“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1.89%。现在来到东川,明显感觉周围的山坡变绿了。

换个思路,泥石流也是“宝贝”

2009年3月,东川被列为全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之一。资源枯竭、土地贫瘠、深度贫困的东川靠什么脱贫?这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绿色发展是东川的唯一出路。”胡说,为了保护极其脆弱的生态环境,东川区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要求所有达不到环保标准的矿山企业一律关停。目前,全区矿坑数量已从1800多个减少到90多个。

同时,东川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尾矿渣、河砂等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建材工业等新兴产业。“我们自主研发的透水砖强度高、寿命长、透水性好,市场上供不应求,出口东南亚。”在东川区再就业特色产业园的车间里,云南中州海绵城市建材有限公司总经理邢和连对自己的产品信心满满。

邢鹤莲说,公司之所以千里迢迢从江苏来到东川办厂,就是看中了这里丰富的矿渣资源。“工厂一年要消耗几十万立方米的矿渣,东川丰富廉价的矿渣资源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竞争优势。”自2017年5月正式投产以来,目前,云南中州海绵城市建材有限公司年产值已达3.2亿元,年税收约4000万元,带动当地数百人就业。

曾经在当地很头疼的矿渣,如今成了抢手的新型建筑材料。近年来,各种“藏于深山不为人知”的东川土特产,成了城里人争相购买的“稀世珍宝”。

90后女孩李云是东川著名的土特产电商专家。几年前,她去金沙江边的一个山村考察,偶然发现了东川山区土特产的商机。

当时小山村的枇杷挂满了果实,又大又甜。但由于村民没有销路,枇杷果实已经烂了树下一地。看着腐烂的枇杷,云丽很心痛。她主动帮群众在微信等平台销售,没想到帮村民卖了13吨。

从此,云丽走遍了东川的村村,李子沟的开花山药,东川的挂面,五颜六色的花生……各种山里的土特产从她这里卖到全国各地。

“我们实体店和网店的年销售额都达到了几千万元。”李云说,每当贫困户种植的土特产源源不断地销往京沪时,感到累和苦都是值得的。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曾经让东川人日夜担惊受怕的泥石流,也成了当地独特的旅游资源。泥石流在山谷中形成了独特的地理环境,受到越野赛车爱好者的追捧。

自2004年以来,中国东川泥石流国际汽车越野赛已经成功举办了16届。2007年正式升级为国家正式赛,成为国内最顶级的汽车越野赛。2012年升级为国际赛事,获得“2020中国体育旅游精品赛”称号。

“矿山转型和绿色发展,引进现代建材工业变废为宝,促进新兴产业扩张。各部门、乡镇一把手离任时开展绿色经济责任审计,不达标或有问题的不提拔。”胡说工业的绿色发展可以促进生态文明的推进。

“一江碧水,两岸青山”正在实现。

51岁的贫困户闫庆文住在令人羡慕的“江景房”:从院子里望出去,山谷里青山环绕,河水清澈。

颜庆文家原本住在东川区汤丹镇洒海村关口1组。彝语中“洒海”的意思是“水边有果树的地方”,但洒海村以前是光秃秃的。“我们家以前在山坡上,住的是瓦房土墙房,整个山上很少有树。”颜清文指着对面的山坡说。

在当地农村危房改造工程的帮助下,颜清文一家搬到了现在的乌龟山集中安置点。新房130多平米,宽敞明亮,青瓦白墙。让老人高兴的是,安置点三面环水,一面靠山。绝佳的风景吸引了一些游客前来观光游玩。

“这座山变化太大了,污水都看不见了,山变绿了。”颜清文说,入冬前,山野焦黄焦黄,没有一丝生气。“现在冬天山青水绿,连气候都变了。空空气湿润多了。”

从山上搬下来后,颜清文家原来的地转给了企业种木瓜树。他和媳妇在木瓜林打工,每人每天能挣80块钱。光打工的收入一年就上万元。“我儿子在外地工作,每个月都要靠我们的补贴。”颜清文说,这是因为环境好了,不然没人来,日子不好过。

东川区委书记陈江说,多年来,东川区投入资金治理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采取封山育林固土固坡、筑坝拦沙、修建排水渠道等措施,减少灾害损失。计划投资12.1亿元实施水环境综合治理PPP项目,对小江进行综合整治。

记者在小江流域治理现场看到,排水沟内泥石流横流,两岸昔日的泥石流滩地如今已被改造成稻香肥田。刘玲说,近年来,东川泥石流的数量已经很少了。

曾经被“烧焦”的大山,变化不止这些。汤丹镇是东川的传统矿区。在撒海村的山谷里,有一个巨大的废弃尾矿库。经过一番改造,现在已经变成了五颜六色的花海,面积达500亩。

“在尾矿库管理过程中,我们注重因地制宜,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陈江介绍,当地政府投资350万元,关闭了撒海村尾矿库,恢复土壤,种植绿色,种植非洲菊等安全、生态、观光花卉。

废弃的尾矿库被改造成了一片观光花海,成为了东川的“网上名人”景区。“尾矿库变成花的海洋,全国罕见。去年国庆节,这里每天都有数万游客。”陈江说,这片花海不仅减少了水土流失,也为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2020年12月,撒海村成功入选云南省美丽乡村。陈江说,未来当地将以“网上名人花海”为重点,发展特色民宿、木瓜山主题公园和小清河漂流等乡村旅游项目。

2019年4月,东川区申报扶贫摘帽。全区28655户104344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建档时的52.88%下降到0。

“谁敢破坏环境,我第一个跟他急。”颜清文说。让人欣喜的是,绿色发展之路让饱受生态环境恶化之苦的东川人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

“一条清澈的小河,两岸青山,这就是我们梦中的东川。”胡对说,我相信这个美好的画面很快就会变成现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139.html
上一篇由“工”到“匠”的蜕变是怎样实现的
下一篇 不制造“拆二代”,南通的“城市更新”为什么能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