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健康 怎么才能打造易瘦体质

怎么才能打造易瘦体质

陈柏龄如今,肥胖已经成为各个年龄段男女老少共同的“心腹大患”。看着日渐突出的小肚腩,每个人都忧心忡忡。那些努力减肥却不成功的人们,总会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发现那么一小撮“不合群分子”:他们似乎也一样大吃大喝不运动,却依然保持着相对瘦削的身材,肥…

怎么才能打造易瘦体质

陈百灵

如今,肥胖已经成为各个年龄段男女老少共同的“大烦恼”。看着越来越突出的肚子,大家都很担心。那些试图减肥却失败的人,总会在朋友圈里发现极少数的“不适应者”:他们看起来吃喝过度,不运动,却依然保持着相对单薄的身材。肥胖这个词似乎已经和他们脱节了。这种现象让那些费尽心思节食健身的减肥者颇为反感——为什么能一直保持这么瘦?这是那种逆天的“瘦体质”吗?

从普通人的日常习惯出发,我们来稍微描述一下这个词:“瘦骨嶙峋的体质”是用来指少数人过着和别人差不多的生活,和别人一样吃喝,和别人一样不爱运动,但又不像别人那样发胖。或许,他们的体质比较特殊,不容易胖。即使他们变胖了,他们也很容易再次减肥。很多人简单理解为“基础代谢高”。提高基础代谢可靠吗?

说到基础代谢,也许你会更感兴趣。一般来说,基础代谢是人维持生命活动最基本的能量消耗,为呼吸、心跳、血液循环等重要生理活动提供能量。这个数值与人的身高、体重、疾病、药物使用、室内外温度、身体成分等有关。

现在有自媒体宣称,通过力量训练增加身体肌肉含量,可以大大提高基础代谢率。其实仔细算一算,你会发现这种说法并不准确。在基础代谢中,骨骼肌消耗的能量约占20%。即使你全身肌肉增加20%(这个数值已经很可观了,普通人5公斤左右),你增加的基础代谢也只有4%,相当于每天消耗半杯牛奶。

相比饮食、睡眠等其他因素的综合作用,这个热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健康成年人的基础代谢很难提高!想要减肥,最靠谱的就是控制饮食,增加运动量。「瘦体质」真的存在吗?

如果你在专业学术论文网站上搜索关键词“瘦体质”,会发现相关文章寥寥无几。可见学术界真的不喜欢这个词。

事实上,如果从严谨的科学态度出发,这种普罗大众的“易胖体质”真的是进化筛选后的“赢家”。众所周知,在人类历史上,饥饿是整个人类社会的常态,人所能获得的能量总是稀缺的。身体总是倾向于将能量尽可能地转化为密度最高的脂肪来储存,用厚厚的皮下脂肪来随身携带“粮食储备”,以抵御随时到来的饥饿。

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 优化之后的人类身体已经有了这种最大程度转化、储存脂肪的潜质。依靠着这种“易胖体质”,我们的祖先才做到了充分利用匮乏的食物实现整个种族的生存和繁衍。而那种相对比较少见的“易瘦体质”,可能只是伴随着种种偶然,才一直幸存到了现在。

经过漫长的进化过程,优化后的人体具有最大限度转化和储存脂肪的潜力。依靠这种“易胖体质”,我们的祖先充分利用稀缺食物,实现了整个种族的生存繁衍。然而,相对罕见的“瘦体质”可能只是在各种意外中幸存至今。

胖或瘦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时代变了,社会化大工业的发展,现在的人普遍处于营养过剩、热量过剩的状态。那些能够高效储存能量的基因,在这种情况下,就成了“发胖”的罪魁祸首——只要我们吃得多一点,基因就会动员我们的身体将这些多余的热量转化为皮下脂肪储存起来,防止“可能到来的”饥荒。

所以,让我们得以生存的“易胖体质”就成了我们肥胖以及各种相关疾病的根本原因。

现有研究表明,普通人的遗传基因中至少有100多个位点是我们肥胖的“罪魁祸首”。我们很难摆脱自己的这种“本性”。研究还表明,肥胖不仅仅是遗传和生理问题,还与营养、心理、环境、生活习惯等因素密切相关。

除了基因之外,与肥胖关系最密切的因素如下:

1.年龄。一般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越来越胖,在50岁左右达到顶峰。所以,你身边那些“瘦”的朋友,很可能不是胖,而是“还没到时候”。

2.性别。一般来说,男性更容易肥胖。

3.教育水平。受教育程度越高,肥胖水平越低。

4.环境污染。污染越严重的地方,肥胖越严重。行动起来,让自己瘦下来。

从个人角度来说,肥胖的原因包括吸烟、饮酒、运动少、饮食不规律、睡眠,大家都很熟悉。这些不良习惯会显著增加肥胖的概率。

最近有媒体报道了体内肠道细菌会影响个体肥胖的消息。肠道内的细菌种类越多,人们变得肥胖的可能性就越小。这种细菌的多样性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有直接关系——多吃种类的东西,多吃品种的蔬菜水果,少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可以增加多样性,降低肥胖的发生率。

但是这个因素和饮食等生活习惯有着复杂的因果关系,单纯靠改变肠道细菌是不可能一劳永逸达到减肥效果的。

总之,有些人“怎么吃都不胖”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其中遗传基因的贡献比较大。同时,他们可能具有以下特征——女性、年轻、高学历、对周围环境污染少。他们注意食物的多样性,多吃水果和蔬菜,不抽烟不喝酒,同时保持早起早睡等良好习惯。喜欢运动也是一个额外的收获。

经过这样的分析,我们是否对“瘦体质”有了更多的了解?我们无法改变自己天生的基因,但我们至少可以在饮食、生活、运动习惯上有所尝试,远离肥胖,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后果。

行动起来,让自己瘦下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8699.html
上一篇只有皮肤科医生才知道
下一篇 夏天的水果课件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