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科普 钱学森抵五个师的“导弹之父”

钱学森抵五个师的“导弹之父”

1929年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铁道机械工程专业;毕业时,他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开始自己的留学生涯;1949年钱学森跟随冯·卡门回到加州理工学院,受聘为该校的终身教授;1955年回国。大学毕业后,钱学森怀着强烈的报国信念,报考留美公费…

钱学森抵五个师的“导弹之父”

1929年考入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铁道机械工程专业;

毕业时,他获得“庚子赔款奖学金”,开始自己的留学生涯;

1949年钱学森跟随冯·卡门回到加州理工学院,受聘为该校的终身教授;1955年回国。

大学毕业后,钱学森怀着强烈的报国信念,报考留美公费生,出国留学。在美国学习和工作期间,他的心中始终只有一个愿望,就是要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学到手,学成归来,报效祖国。他硕士毕业后认识到“一名技术科学家对于祖国的帮助远大于一名工程师”,于是将研究方向从航空工程转向航空理论;在美国工作期间,钱学森时刻准备回国,没有买一美元的保险;他在将风洞原理应用于风车发电的实例计算时,选取的数据就是参照祖国的自然条件;成为世界着名科学家后,钱学森并不为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所动,当得知新中国即将诞生,他即先后辞去各种要职,毅然决定回国。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都有自己的祖国,钱学森对此做了最好的诠释。

钱学森回国后始终站在世界科技前沿,以自己的远见卓识从战略高度思考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特别是国防科技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许多富于创造性、前瞻性的重要学术思想和有重大价值的建议,以渊博知识和超凡智慧解决了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成为“两弹一星”事业中一位卓越的技术领导人,为我国导弹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贡献。在钱学森的带领下,中国国防科研战线形成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成为中华民族勇攀世界科技高峰的动力之源。

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忘我工作,是贯穿钱学森一生的品质风范,是他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动力之源。

钱学森回国前,已经是集应用力学、航空工程、工程控制论等诸多技术科学于一身的世界级大科学家,他在国外的科学研究正处于巅峰状态,声名显赫。然而,当得知新中国已经成立,他首先想到的是国家的需要。新中国成立之初,百业待兴,科研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不可同日而语。对一位技术科学家而言,回国意味着他必须舍弃自己长期从事的专业研究,这需要巨大的勇气。钱学森没有丝毫的犹豫,因为他从出国留学的那一刻起,就已下定决心要将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学到手,为日后回国服务做准备。在献身祖国国防科技事业的历程中,钱学森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攻克工程技术难关、建立航天系统工程、培养青年科技人员上。对祖国建设事业的热爱,是他舍弃专业研究,“艰苦奋斗地工作”的精神支柱。钱学森堪称中国知识分子中留学人员的楷模、“海归派”的杰出代表。

钱学森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始终以淡定之心对待权力地位。“我是一名科技人员,不是什幺大官,那些官的待遇,我一样也不想要。”这是钱学森的心声,也是他坚持的原则。他不当正职当副职、多次请辞各种职务等,不能不说是对追逐权力地位现象的一种有力鞭笞和警醒。

钱学森不慕虚荣,品行高洁,他谦虚谨慎,将“一切成就归于党,归于集体”,将党和人民对他辛勤劳动的肯定,当作是一名科技人员“最高的光荣”。他坚持“七不”原则、反对“导弹之父”“航天之父”之类的称谓、请辞各种荣誉称号等,体现的是一种超然豁达、淡如止水的思想境界。

钱学森艰苦朴素,心无物念,始终以淡然之心对待物质待遇。他的一生总是艰苦朴素地生活,从不贪图安逸享受,从不计较物质待遇。一张张捐款收据、一把把用坏了的摇扇、一个用了40多年的公文包、一件具有时代印记的蓝色旧咔叽装、一套一住就是几十年的简易住房……这一切,诠释的是钱学森的价值追求,彰显着一位杰出科学家的平民本色,这种高贵品质显得弥足珍贵。

无私奉献是钱学森精神的核心。他用一辈子的奉献和全身心的投入。正如他所说:“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心里始终装着人民,并为人民的事业奋斗终生,是他对事业充满热情,并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动因。

钱学森回国前,已是享誉世界的大科学家。在美期间,他敢于因学术观点的不同与自己的导师针锋相对,互不相让;他虚心接受指出自己论文中一处错误的年轻学者的意见;他曾多次指导过别人搞科学研究,写学术论文,但他一贯坚决反对别人把自己的名字放在文章的作者中。他说,科学论文只能署名干实活的人,这是科学论文的惯例,好的学风务必遵守。

钱学森一直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即使到了高龄也从不退后,始终保持着一位科技工作者炽热的科技情结。他一生的研究手稿数万页,剪报数百袋,出版着作数十部,参阅过的书籍数万本。这些庞大的数字背后体现的是钱学森“活到老,学到老,前进到老”的高贵精神品质,是他科学人生的集中展示。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钱学森选贤举能,唯才是举,对有培养潜力、有发展前途、敢于冒尖的苗子大胆起用,并委以重任。在钱学森的提携和扶持下,以孙家栋、王永志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人员在年轻时就崭露头角,脱颖而出,或成为所从事领域的专家或骨干力量,或走上了中国航天事业的技术领导岗位,成为中国科技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在漫长的科研生涯中,钱学森以敢为人先、敢立潮头、敢于超越的勇气,突破传统观念和思维定式的束缚,探索科学的新领域,研究别人没有研究过的科学前沿问题,为许多新兴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开拓性贡献。钱学森总结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提炼概括出技术科学思想与方法。

中国航天界历来具有“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的光荣传统,钱学森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在研制“两弹一星”的历程中,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航天军事科技人员,在没有充分资料可查,没有现成模式可依的情况下,白手起家,锐意创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仅用不到10年的时间就成功地研制出了中国自己的原子弹、氢弹和导弹,并成功实施了“两弹结合”,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开创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晚年,钱学森运用博大精深的系统论思想和敏锐的洞察力,广泛吸收现代科学技术各个领域的知识,融会贯通,提出综合集成方法,构建了从基础科学、技术科学到工程技术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结构,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摆在最高层次,作为人类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最高概括。

开拓创新是钱学森精神的灵魂。正是因为具有这种敢于批判、敢于挑战、敢于创造的开创意识,钱学森才取得了惊天动地、举世瞩目的科学成就。

◎ 撰文| 汪长明(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

◎ 来源|刊授党校,有删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4444.html
上一篇叶笃正全球气候变化研究的开拓者
下一篇 侯云德病毒“超人”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