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科普 陷质疑风波

陷质疑风波

2月14日,陈小平团队宣布招募名额已满,并强调“疟原虫免疫疗法临床研究还处在早期阶段,仍然需要不断探索”。数日来,疟原虫免疫疗法临床研究项目合作的三家医院门庭若市,甚至连地处僻远的中科蓝华公司,也不断有患者前来咨询。2月13日,该公司工作人…

陷质疑风波

2月14日,陈小平团队宣布招募名额已满,并强调“疟原虫免疫疗法临床研究还处在早期阶段,仍然需要不断探索”。

数日来,疟原虫免疫疗法临床研究项目合作的三家医院门庭若市,甚至连地处僻远的中科蓝华公司,也不断有患者前来咨询。

2月13日,该公司工作人员在接受患者咨询时透露,目前报名的患者人数早已经超过计划人数,即便是符合各项招募条件的患者,“至少也要等到3个月之后”。

但以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为代表的质疑声音仍在持续。

继质疑陈小平演讲内容中的理论基础、临床数据以及生物学机制研究之后,王立铭的实名认证微博2月14日继续发声,称陈小平在上世纪90年代与国外科学家合作进行疟原虫治疗艾滋病的研究时,被美国国家疾控中心和世界卫生组织严厉警告,国外媒体有过较多报道。

记者注意到,2003年3月4日,《纽约时报》的报道指出,在中国进行的相关研究是应海姆立克博士的要求完成的。1993年4月29日,在注意到海姆立克鼓励使用疟疾疗法治疗莱姆病和艾滋病,美国疾控中心发布了一份备忘录,称这种做法“不合理”,故意让病人染上疟疾有可能杀死他们。对此,陈小平团队仍保持沉默。一名负责对接媒体的工作人员回应称,现阶段谢绝媒体采访,团队正忙于应对实际需要帮助的病人,没有时间应对同行学者。

“不真正从事临床工作的人,不知道实际执行中需要经历什幺。”该人员称。

患者咨询火爆,费用并非全免

家住广州的邓芬(化名)2018年确诊肝癌晚期,经过肝切除手术和化疗后,目前病情稳定,但是转移的肿瘤组织仍然存在,目前并没有适合的靶向药物可以治疗。

“现在主要是定时复查,医生已经不给开药了,我就自己吃一点中药,看到新闻上说有新的疗法,没想到离得这幺近。”2月13日,邓芬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中科蓝华公司,公司一名负责临床的员工在会议室接受咨询,约10平方米的会议室内有两组患者在同时咨询。

记者注意到,该试验青睐肿瘤处于非进展期、病情较为稳定,且无可靶向抗癌药可用的患者。

接待咨询的工作人员强调,如果有其他治疗手段,团队仍然倾向于推荐患者去尝试其他疗法,“试验还是有风险的,比你吃靶向药的风险要大得多”。

该名员工还透露,实际上目前报名的人数早已经超过了计划招募人数,“其实在‘广告’之前,我们招募情况虽然不能说完全饱和,但也是基本招满了,现在官网上需要等待6个月,这边现场至少也要等3个月。”

对于所提到的“广告”是否就是陈小平教授的演讲,该名员工简单回应说,“你也可以这幺说吧。”

中科蓝华办公室位于广州市萝岗区科学城内的广东华南新药创智中心,在办公室所在楼层的墙壁上,贴着有关于公司核心团队、研究设施、专利技术等宣传彩报。

在公司技术体系的介绍中,包括癌症的疟原虫免疫疗法、基因修饰疟原虫新型癌症疫苗、rVAR-CAR-T细胞疗法等新型免疫细胞疗法、新型高效抗疟药等四大块内容。其中,癌症的疟原虫免疫疗法作为核心技术被加黑加粗。

该公司一名工作人员在咨询过程表示,目前公司仅有疟原虫免疫疗法在人体临床试验中,共有三家合作单位。

目前报名人数远超招募人数,是否有其他合作医院跟上?上述负责临床的工作人员表示,尽管他们也希望有更多的合作医院,但是目前仅有三家,“其中广州医大附一院是三甲,广州复大肿瘤医院是一家民营医院,还有昆明的一家。”

工作人员称,年前入组的受试者已经全部在春节时结束治疗出院,下一批试验由于春节假期刚刚结束,尚未开展。

记者在咨询中获悉,患者如果确定参与试验,需要在合作的定点医院住院4~8周时间,而在费用方面,工作人员称,公司仅承担涉及到疟原虫抗癌治疗的部分,包括床位和其他身体检查项目费用,仍然需要患者自己承担,至于营养费、差旅费等是否报销等并未提及。

对此,国内一家知名CRO(合同服务组织)公司负责患者招募工作的负责人张勇(化名)告诉记者,目前较多以上市注册为目的的药物临床试验,试验负责方一般会承担包括住院费、家属陪护费,甚至营养费在内的各项支出。“90%的(临床试验)住院费用都能报销,提供营养费的项目也超过30%,特别是一、二期临床试验,本身就相对不受待见,一般报销比例会更高。”

据悉,目前国内的药物临床试验主要分为两类,除了比较常见的以药企注册上市为目的的临床试验外,还有一类是由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陈小平的试验属于研究者发起的临床试验,与以注册上市为目的的临床试验相比,监管的标准要低一些,只需要所在单位的伦理审查通过即可,而后者需要先通过国家药监部门的批准才能开始,且需要符合《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

在张勇看来,陈小平团队的宣传背后,或许有着融资的需求,“临床试验非常烧钱,特别是到后期招募样本越多时,引入资本可以分担他们的风险。”

疟疾疗法曾遭外媒质疑

在学界的质疑声音中,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给出了较为深入的剖析,从理论基础等多方面对疟疾抗癌疗法提出质疑,并称,他坚决反对一项非常早期、仍未接近成功的研究过度包装,轻率地推向公众,认为会容易误导不具备太多医学知识的老百姓,“给他们虚假的希望,甚至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王立铭还提及,陈小平十多年前也曾通过媒体宣扬“疟疾疗法抗艾滋”的故事,但如今也没有下文了。经检索发现,外媒与陈小平有关的报道主要集中在2003年和2013年。

《洛杉矶时报》2003年2月19日的报道称,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发明人、美国胸外科医生亨利·海姆立克(Henry Heimlich)一直在为使用疟疾疗法来治疗艾滋病、癌症和莱姆病而募集资金。

2003年3月4日,《纽约时报》的报道指出,在中国进行的相关研究是在1993年至1996年期间应海姆立克博士的要求完成的。1993年4月29日,在注意到海姆立克鼓励使用疟疾疗法治疗莱姆病和艾滋病后,美国疾控中心发布一份备忘录,称这种做法“不合理”,故意让病人染上疟疾有可能杀死他们。报道引发关注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对此事进行了调查,并最终认定John L.Fahey间接参与了该试验。

然而,记者检索知网发现,陈小平的博士论文《疟原虫与HIV的相互作用和关系:Ⅰ.疟疾疗法治疗HIV感染的Ⅰ期研究 Ⅱ.HIV/AID患者干扰血源间日疟的临床反应、T细胞亚群和CD4细胞凋亡改变》,内容便是关于对共计19名艾滋病患者人工感染血源性血疟的研究。论文致谢中,提到海姆立克教授对其研究的经费资助,并且感谢John L. Fahey在其到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做访问学者期间的经费支持。

2003年媒体质疑风波以及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对于研究的调查和结论,并未影响海姆立克与陈小平的合作。2013年,美国圣路易斯本地媒体RFT(Riverfront Times)报道称,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资助下,圣路易斯大学与备受争议的中国医生陈小平开展合作。

海姆立克的儿子是其父疟疾研究的反对者,他向RFT发送的邮件披露称,陈小平与辛辛那提海姆立克研究所合作进行了10多年的中国“疟疾治疗”实验,被世界卫生组织称为“暴行”。医学专家谴责这项工作是“最高级别的庸医行为”。

不过,随后圣路易斯大学向海姆立克的儿子作出回应,强调该工作不涉及对人类受试者的测试。该校负责科研管理的雷蒙德·泰特(Raymond Tait)在回应中也指出,目前的合作关系是基于老鼠模型完成的。圣路易斯大学还在对RFT的回复中作出澄清,“圣路易斯大学与20世纪90年代进行的疟疾和艾滋病研究没有任何联系。此外,我们已经研究了陈博士之前研究中提出的问题并证实了这一点。研究是在当时中国的监管机构允许下进行的。”无论是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还是陈小平上世纪90年代的疟原虫感染治疗艾滋病临床试验,实际上引发争议的焦点都在于,是否应该批准陈小平有关于疟原虫的人体临床试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调查后重申,“从来没有批准过任何与疟疾治疗艾滋病有关的研究项目”。

过早曝光对科研是把双刃剑

记者发现,学界或业界人士在质疑的同时也均表示,疟原虫抗癌治疗值得探讨。但颇为一致的是,王立铭、李治中等国内知名科普学者认为,过早地将未经同行评议的早期研究结果向公众发布不妥,继而产生“疟原虫是抗癌神器”等个别自媒体文章误导患者。

笔名“菠萝”的李治中发文认为,疟原虫治疗癌症是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是在目前仍有很多问题待解、未有人体试验数据论文发表情况下,过早地通过媒体报道可能会有负面影响。

李治中表示,过早大范围曝光对于临床科研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加快找到患者入组、对试验进度有提前作用,但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国内外科学家将目光聚焦在试验上,如果试验设计出现纰漏,或者进展不顺利,可能会引起很大舆论压力。

引发舆论关注后,李治中在2月8日发表的自媒体文中透露,“中科院相关研究团队的人”向其发信,希望在回复患者咨询时表明:虽然对一部分患者有效,但作用有限。到目前为止,癌症需要综合治疗才能让患者最大获益。最近网上转发的信息太添油加醋了。

陈小平演讲视频于2019年1月28日首发于公号“SELF格致论道讲坛”,但真正刷屏的是部分自媒体的转载文章,其中一篇发表于2月4日的《大年三十好消息!中国科学家用疟疾治愈病危晚期癌症!》一文,引发了人们热议。

2月9日,央视采访了陈小平在演讲中提到的合作者钟南山院士,这位曾在非典期间获得极高声誉的科学家在电话中肯定了陈小平所言的两例受试者治疗有效的事实,但同时也强调,目前研究仍有很多未知数,不宜过早下定论。

但不幸的是,钟南山院士的回应却“催生”又一波自媒体文章的“刷屏”,有人炮制标题为《央视CCTV告诉您:被刷屏的中国科学家陈小平用疟原虫感染治愈晚期癌症的真相》不实信息的爆款文章,继续刷屏朋友圈。

目前上述两篇文章均已无法打开,其中发布在微信公号“世界医疗科技资讯”的第二篇文章,已被标记“不实信息”,并且链接到丁香医生发布的质疑文章《疟原虫治愈癌症?科学研究成果,不该沦为博眼球的工具》。2月14日晚间,中科蓝华发布落款为疟原虫免疫疗法临床研究项目组的通知,称本期志愿者招募名额已满,并提供了系统报名链接,下期招募开始后将通过系统进行筛选。

除了中科蓝华,另一家合作医院——云南昆钢医院也同样发布类似公告,无独有偶,上述两条声明都再次强调,“疟原虫免疫疗法临床研究还处在早期阶段,仍然需要不断探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4576.html
上一篇特朗普力推人工智能,砌墙思维却是掣肘
下一篇 疟原虫刷屏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