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科普 中国第九次北极科考纪实(三)

中国第九次北极科考纪实(三)

2018年7月28日,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进入了白令海公海区,并在这里成功布放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这是我国首次在极地海域开展此类工作。而这一天也成为我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中一个十分关键的时间点。北京时间5时,有着北半球西风…

中国第九次北极科考纪实(三)

2018年7月28日,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进入了白令海公海区,并在这里成功布放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海翼”号水下滑翔机。这是我国首次在极地海域开展此类工作。而这一天也成为我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中一个十分关键的时间点。北京时间5时,有着北半球西风带之称的白令海云雾笼罩、波浪翻滚。“雪龙”船到达北纬57°38.452',东经175°38.777'的滑翔机布放站位。在船的尾部甲板布放现场,身材修长、形似迷你小飞机的设备正静静地躺在专用小车上,等待着入水。这是一台我国自主研制的水下滑翔机,由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研制而成,名为“海翼”号。

入水前有很多准备工作,其中最重要的是为“海翼”号系上两根长长的吊带,也就是止荡绳。一切准备就绪后,现场指挥、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首席科学家助理陈红霞一声指令,4名穿着救生衣的操作人员各就各位。在两根长长的止荡绳牵引下,“海翼”号被万米绞车缓缓吊起,再慢慢送入海中。刚入水时,“海翼”号黄色的“小脑袋”还在海面上晃了晃,尾部长杆似的天线朝上,看着好像重心不稳的样子。随后,它不断调整姿态,身体逐渐恢复了平衡。没多久,“海翼”号便远离了船体,一头潜入水中,正式开始了自主观测。这也意味着布放工作取得圆满成功。现场所有人,尤其是滑翔机工作小组的几位队员,很是激动。

他们的激动是有原因的。此前通过国际合作的方式,我国北极考察队曾经在这一区域布放过国外生产的水下滑翔机,遗憾的是未能达到预期目标。而此次布放国产水下滑翔机,如能布放成功,将增强我国在极区的监测能力,为我国在北极海域监测网的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同时,也将极大地提高我国在全球大洋、极地获取数据的能力,为全世界获取海洋信息做出贡献。

正是为了这一神圣使命,陈红霞带领的滑翔机小组不惜付出大量精力。为了顺利布放,他们几乎整夜未眠,7月28日凌晨2点就开始做各种准备。除了准备工作做得充分,此次成功还得益于作业组抓住了一个相对较好的天气条件,以及参加布放工作的船员和队员的通力协作,可以说天时地利人和皆备。

那幺,“海翼”号是怎幺工作的呢?它在水下获取的又是什幺数据呢?陈红霞助理给出了解答:“海翼”号的工作原理其实很简单,它的体内放置着一套传感器,用于测量白令海作业海域从表层到水下1000米剖面的海水温度、盐度和深度(以下简称温盐深)。在水下,它的运行轨迹类似一个大“V”字,先降至海面以下1000米,再浮上来,如此往复。它的活动范围是白令海600海里的公海区域,可进行多剖面、大纵深的温盐深观测,观测到的数据则传输回国内。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75432.html
上一篇巨骨舌鱼“越狱”记
下一篇 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航空母舰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