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 扎根黄土高原的“园丁”何月芳

扎根黄土高原的“园丁”何月芳

林曙朝新加坡归侨、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子弟中学的优秀教师何月芳,于1998年10月23日在太原病逝。提起何月芳的名字,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的职工和垣曲县城的居民都知道,运城地区和省城侨界的同志们也有所了解。何月芳赤诚的爱国情怀、高尚的园丁品格和…

林书超

新加坡归国华侨、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子弟中学优秀教师何,于1998年10月23日在太原因病去世。提起何的名字,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的职工和垣曲县的居民都知道,运城地区和省城华侨的同志也知道。何真挚的爱国情怀,高尚的园丁品格和慈善精神感动和温暖了很多人。

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家庭和深厚的爱国主义。

何祖籍广东番禺。她的父亲十几岁时被生活所迫,离开家乡到新加坡谋生。何从小就知道自己是中国人,而且是作为赞助人在殖民地生活的。在她懂事的时候,这样一首在海外华人中流行的歌谣深深地印在了她的脑海里:“一个男人在南洋安家,一个少年靠一朵花过活。父母都很难坚持下去,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转到国内。”

何方悦13岁开始上学。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增多,她对祖国的了解和印象也在加深。她向往祖国的壮丽山河,牵挂着中国大地上的同胞。1931年9月18日,侵华日军悍然进攻沈阳,随后攻占了整个东北。消息传到南阳,海外华人群情激愤,纷纷声讨日本侵略者的罪行,通过各种方式呼吁团结抗日。七七事变爆发后,南洋各界华侨代表于1938年10月10日在新加坡召开全体大会,成立了“南洋华侨募集与救济祖国难民联合会”(以下简称“南洋华侨联合会”),并推选陈嘉庚先生为主席,掀起了大规模的抗日救国高潮。何在笔记本上写下这首诗:“北望中国,多风雨,敌鲸吞我山河。我不能承受我内心的痛苦,我将不遗余力地拯救中国。”她立即投身于华侨联合会领导的各种爱国救国活动。

作为一个女孩,何经常参加抗日救亡的“义卖”活动。“义卖”主要由海外华人捐赠的物品和一簇簇鲜花组成。她和姐妹们在卖花的时候,是这样唱的:“先生,买一朵花吧!这是自由之花,这是解放之花,买花救国。先生,买朵花吧!我不要你爱花,不要你享受花,不要你买花,不要你救家人。先生,买朵花吧!...... "就这样,他们把“义卖”所得一点一滴积攒起来,通过“华侨会”汇往祖国和延安。

何还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歌咏活动。她喜欢音乐,所以她加入了慈善表演队。深入街头、市场、商店、剧院、酒馆,高唱爱国歌曲,唤醒民众意识,激发民众爱国热情。何芳会唱很多歌,比如《勇者要当兵》《五月的花》《延宕的清水》《老公要当兵》《孤儿岛天堂》《你是灯塔》等。在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他们唱出了这些进步革命歌曲,可以说是倾注了全部感情。歌手饱含深情,字字苦心,声音充满热血;听的人深受感染,热泪盈眶,情绪激昂。

当时,在殖民统治下的新加坡,何及其伙伴的爱国活动受到限制,随时随地有被当局查封、逮捕的危险。他们的活动是有组织的、秘密的:有时他们坐在海边的小船上,表面上有说有笑,有玩有唱,好像是为了休闲娱乐,实际上是为正在秘密开会的同志打掩护。

随着形势的发展和斗争的深入,南洋华侨青年掀起了回国抗日的热潮,一部分人奔赴陕北、延安等抗日根据地。消息传来,他方悦再也坐不住了!她在演唱《清水》、《你是灯塔》等歌曲时就已经萌发了去延安的念头。每次送华侨朋友回国参战,她和姐妹们都会唱《永别南洋》,不要把歌留给他们。《不离不弃歌》的歌词是这样的:“唱出我们的歌,不为离别而悲伤。是我们时代的主人,我们肩负着重大责任。我们有共同的理想,我们有共同的信念。朝着同一个目标前进,好像没有区别。点燃理性的火炬,走向人生的战场。在故国的土地上,唤起新的力量。我们有共同的理想,我们有共同的信念,我们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我们的意志像钢铁一样。”每次唱《不要离开歌》的时候,何方悦总是豪情万丈,回国参加抗战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回国追求美好的未来。

回国的机会终于来了。1938年,何所在的中文学校的几名教师在合同到期后不得不返回中国。她马上向父母建议,和老师一起回国。

老人明白“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道理,再说女儿是成年人,有权利做出自己的选择,所以也没有阻止她。

踏入这个国家后,何方悦看到,在战乱的动荡年代,到处都是废墟。日本侵略者步步进逼,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人们的家庭被摧毁,流离失所。所以,他方悦决定先申请学校,安顿下来后再打听去陕北的事。她考了广州执信中学第一名,中山大学附属中学第十二名。正准备择校入学,日本飞机轰炸广州,学校被迫停课。何不得不回到番禺的老家,但是在老家生活很困难,所以他不得不回到新加坡。

回到新加坡后,何方悦继续参加当地的抗日救国活动。她在马来西亚共产党领导的妇联做宣传工作,也在一所平民中学当老师。但回去报效祖国依然是她坚定的信念和不变的追求。

1942年2月,日军入侵新加坡,对日军和无辜民众进行暴力镇压和屠杀。印尼华侨协会主席陈嘉庚被迫逃亡,在印尼玛琅等地避难。在日本占领时期,马来西亚共产党是人民抵抗日本侵略者的中坚力量。

1945年日本投降后,英国殖民者回到新加坡继续统治。1948年6月20日,他们宣布“紧急状态”,制造“白色恐怖”,镇压新西兰和马来西亚人民的正义斗争,禁止马来西亚共产党及其下属妇联、工会和青年团的一切活动,关闭办事处,逮捕领导人。从那以后,他方悦就与马来西亚共产党失去了联系。

当时在殖民统治下,仅存的民主“窗口”就是新加坡的“爱华音乐社”。她积极参加俱乐部的活动,并成为其表演队的一员。在这里,她遇到了爱国华侨青年胡也普。胡业普原籍浙江永康,家境贫寒。为了生计,他南下投奔在新加坡经营建筑行业的二哥胡金水。他热爱音乐,热心参加“爱华音乐俱乐部”的活动。后来“爱华音乐社”又办了一份爱华周刊,胡也普经常充当志愿者,义务参与稿件阅读、校对、印刷等工作。两人都热爱祖国,向往祖国,在音乐上有着共同的爱好,自然有了更多的交往。久而久之,他们相爱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当这个好消息传到新加坡时,海外华人社区立刻沸腾了。“爱华音乐社”经常唱《你是灯塔》,公开歌颂中国共产党(CPC)。爱国青年何和胡也普也在喜庆的气氛中喜结良缘。

1950年10月1日,“爱华音乐社”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一周年新闻图片展。接着,《爱华周刊》头版刊登了吴秀泉将军1950年11月30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的讲话全文。吴秀泉的讲话严厉指责了美国对台湾省的武装侵略,并诚恳地提出了三点建议。“爱华社”的这些行为,在新加坡其实是严重的“政治事件”,极大地激怒了英国殖民当局。新加坡刑事调查与执行部(CID)一次次派便衣到“爱华社”调查,“爱华社”被查封。殖民政府公报宣布关闭,理由是“‘爱华社’从事与其登记宗旨不符的政治活动”。当局还拍卖了爱华社的全部财产,逮捕并判决了负责人吴,然后将其驱逐出境。

何和丈夫越来越不适应新加坡的政治气候和生活环境,渴望回到新中国的怀抱。刚好我老公的一个同学送了毛主席的书《矛盾论》《实践论》。胡也甫学习了毛主席的文章,非常激动,立即得到了回国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动力。他对何说:“毛主席说,‘要想知道梨的味道,你必须亲自尝一尝。祖国是什么样的?你自己回去看看吧。”于是,胡也甫于1951年9月乘荷兰客轮“万福生”号回国。何紧随其后,于1952年3月结束了“莲戟独行”的局面,踏上了归乡之路。在太平洋上航行了5天5夜后,我第二次踏进了祖国的大门。在火车上,在闹市里,在校园里,到处都能听到气势磅礴、嘹亮的《歌唱祖国》的歌声,何听后特别激动,特别甜蜜。

这次我回到了中国,我方悦在中国这片热土上扎下了根。她在祖国的怀抱中快乐地生活,努力地工作,无私地付出。

努力教书育人

回国后,何首先去了大连师范学校学习。毕业后,我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一名为祖国培养人才的光荣“园丁”。

何虽然一直从事教育工作,但她的地位却截然不同:她当过幼儿园阿姨,高中老师;她从事过正规教育和非全日制教育;她教过语文、数学、外语、珠算、音乐、美术甚至总务。只要是工作需要,领导安排,她总是欣然接受,从未犹豫或婉拒。在领导和同事眼里,她是最“让人放心”的老师:不管分配给她什么工作,她总是能胜任。这就是她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教师岗位的热爱;不追求名利,不计个人得失;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无私地倾注自己所有的爱。

何认为,教学生如何做人和教学生文化知识一样重要。因此,她在教学的同时,还通过不同的方式对青年进行“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让青年学生在懂得如何读好书的同时,更加懂得“为什么要读书”。她经常和年轻的朋友们谈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经历,用大量生动的例子说明作为中国人民的一员,只有学会为人民服务的技能,为祖国的建设做贡献,人生才有意义,才有价值,这是每一个有志向的年轻人都应该做出的正确选择。

扶贫、克己和公共服务

他方悦总是处处否定自己,并且对自己要求很严格,甚至近乎苛刻。每次单位涨工资,她总是主动提出不涨工资。她带着孩子,跟着丈夫回南方探亲。当她在途中换乘火车时,她总是在火车站的候车大厅过夜。一家四口都睡在她随身带的凉席上。大人们睡在两边,把两个孩子夹在中间,省下了住酒店的费用。平时出差,她经常自己贴钱,不报销差旅费和出差补贴。这是她去世时家人收拾她的遗物时才知道的。

他方悦的生活很简单。20世纪60年代,这个国家遭受了粮食短缺。她拿起农具参加集体开垦河滩,一边干活一边照看在身边玩耍的孩子。丰收的时候,她被赏了一两百斤麦子,磨成粗面,不过筛就做成馒头和糕点。全家人都靠它生活,她从来没有发过一声苦嚎。她平时的开销简直有点“小气”,全家很少买新衣服,都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再三年”。在这方面,人们根本看不出她是来自海外“生产家庭”的归国华侨。

但是,他方悦一直热衷于参与利国利民的事情,毫不犹豫。1952年,国家首次发行债券。她卖掉了手风琴和妈妈送的项链,筹集了800多元买债券。改革开放后,国家号召大家购买国库券,支持祖国建设。她一次次带头订阅,光是她订阅的金额就几乎占到了垣曲县任务的一半。1984年6月,她向宋庆龄国家荣誉主席基金会(以下简称“宋庆龄基金会”)捐款2000元,专门用于儿童文化、教育和福利事业。此时,她的月工资只有41.85元。宋庆龄基金会给何写信说:“我们收到了你的热情信和2000元的捐款。从你的话语中,我们看到了你的赤子之心,母亲的胸怀,我们非常尊重。你们从海外归来教书几十年,辛勤耕耘,硕果累累。你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有用的人才,确实是成功的。在此,我们祝贺你取得的成就……”

同年,她捐了800元给中条山子弟中学买书,又拿出自己的积蓄2450元给学校买电脑,改善教学条件。1984年7月13日,《山西日报》在第一版刊登了何慷慨解囊报效祖国的事迹,表扬了她的事迹。

她在帮助穷人方面也很慷慨。她把老师同事当兄弟姐妹,把学生当自己的孩子。家人有难,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立即伸出友好之手,给予及时援助。早在上世纪50年代,何在大连三中工作时,语文教研组的一位张老师就被打成了“右派”,家里十分困难。有些老师因为怕引火烧身,不敢碰他,不理他。何给了200元经济资助,帮她解了燃眉之急。“文革”期间发生战事,单位暂时停发工资。看到邻居生活困难,她马上给5个邻居送去50元,帮助他们渡过难关。邻居家的孩子不小心摔断了骨头,急需住院治疗。她慷慨地捐了3000元。一天晚上,她和丈夫看到一个农村孩子在街上哭。她好心的上前询问,才知道孩子因为卖鸡蛋赔钱不敢回家。她马上拿出20块钱给孩子,让他马上回家,免得大人担心。上世纪80年代,她的高中同学姜春香不幸丧父,即将辍学。何方悦承担了她的学费和杂费,并支持她直到高中毕业...我善良,乐于助人,受益者一瞬间记住了她,称赞了她。她总是淡淡地说:“孩子有困难,我们帮一把,最高的坎也就跨过了。”

虽然园丁死了,但树荫还在。

1952年何芳回国后,生活困苦坎坷。在“拔白旗”的时代,从事地质研究的爱好者首当其冲受到冲击。生孩子之前,她很困扰,承受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她挺过来了;文革十年动乱期间,她被指责为“特别受怀疑”,被“孤立审查”,有一种被“批判”“斗争”的味道。她经受住了考验。有的归国华侨带着仇恨出国,她却不走(她完全有资格申请出国)。她说:“有可能申请出国。有些人出去了,我没有。在国外不能生存吗?没有,其实我的兄弟姐妹在新加坡都有一定的基础,不是小产业,生活都可以给我安排。我为什么不去?第一,我觉得我的经历我是清楚的,我是经得起推敲的,一颗赤子之心的党和人民最终会明白的。第二,如果你离开了这个国家,这个行动本身会对生活在海外,不太了解社会主义中国的人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影响?外国反华势力和对社会主义怀有恶意的人会从中说些什么?这关系到祖国的声誉。作为中华民族的儿女,我觉得要有民族自尊心,只能为祖国争光,不能给母亲黑脸。历经动荡中的风雨,我自豪的是,作为一个忠诚的祖国儿女,我与伟大的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共命运。”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华大地发生了历史性转折,广大归侨侨眷获得了新生。何恢复了与被隔离13年的海外亲属的联系。84岁的母亲和她的弟弟妹妹们悲喜交加,给她送钱和东西。她心情很好,精神焕发,身心都年轻了很多!退伍时,她告诉党组织,一定要继续为祖国发光;按照改革开放的要求,努力为教育做点好事;继续逐年购买国库券支持四化;把唱了半个世纪的爱国革命歌曲的回忆整理出来,做成磁带,作为教育后人的教材...

1998年10月24日,何因病在太原博爱医院逝世,享年80岁。她一生都在追求真理和光明,并实现了她的誓言:“春天的蚕会一直织到死,每晚蜡烛都会把灯芯哭掉。”遗体告别仪式上,有一副挽联这样总结她的一生:她来自椰风蕉雨,是归侨,是优秀党员,奉献祖国,为后人树立了榜样;扎根黄土高原,是人民的老师,是劳动模范。他不向人民要求什么,哲学家是软弱的。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8803.html
上一篇晋城青莲寺
下一篇 院士返故里 会面格外亲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