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 朱敏:从传奇到平凡的元帅爱女(连载)

朱敏:从传奇到平凡的元帅爱女(连载)

余玮从“海归”到普通教师前苏联结束战争后,摆在朱敏面前的是两条路,回国或是继续在前苏联求学。虽然朱敏很想回国看望爹爹,但她又不甘心两手空空回去。她决定留下来学习,把被无情的战争夺走的宝贵时光补回来。朱敏与丈夫刘铮早年的合影凭着坚强的毅力,朱…

魏昱

从“海归”到普通教师

前苏联结束战争后,摆在朱敏面前的是两条路,回国或是继续在前苏联求学。虽然朱敏很想回国看望爹爹,但她又不甘心两手空空回去。她决定留下来学习,把被无情的战争夺走的宝贵时光补回来。

朱敏与丈夫刘铮早年的合影前苏联战争结束后,朱民面临着两条路:回国或者继续在前苏联学习。朱敏虽然想回国看望父亲,但是双手空空不愿意回去。她决定留下来学习,以弥补被无情的战争夺走的宝贵时间。朱敏与丈夫刘铮的早期照片。

凭着坚强的毅力,朱敏在子弟学校刻苦学习,不到一年就掌握了俄语。然后转到伊万诺沃学校读完中学课程。在集中营里,朱民跟着狱友学习俄语、捷克语和波兰语,还学会了说德语。他一开口就一塌糊涂,差点忘了中文。当她开始给父亲写信时,她发现自己不会写很多字,所以只能用俄语代替。好在朱德年轻时在莫斯科读书,靠猜简单的俄语勉强能看懂这封信。后来,随着朱民信中的俄语越来越多,他不得不请俄语翻译帮忙。有一次,他给朱敏写信,强调不能忘记自己的母语。朱从俄罗斯的世界中醒来。从那以后,每当她遇到不会写的汉字时,她都要去查字典。

在朱敏即将中学毕业时,她收到爹爹寄来的一封信,信中希望她能回国读大学,在爹爹身边可以边学习边治病。爹爹的关心让朱敏既感动又矛盾:自己只完成中学教育,离爹爹当初的期望还相距甚远。坚强的朱敏下定决心,不能就这样回去。特别是每当看到在卫国战争中失去父母流落街头的孤儿,想到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为苏联人民教育事业所做出的卓越成绩后,朱敏便产生了当一名人民教师、献身祖国教育事业的强烈愿望,她的选择也得到了爹爹的支持。1949年,23岁的朱敏考入列宁教育学院。

晚年朱敏在朱敏即将中学毕业的时候,她收到了父亲的一封信,信中希望她能回国读大学,这样她就可以在父亲身边学习治病了。爸爸的关心让朱敏既感动又矛盾:他只完成了中专教育,与爸爸当初的期望相差甚远。坚强的朱敏下定决心,不能就这么回去。尤其是当她看到在卫国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孤儿,想到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为苏联人民的教育事业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时,朱敏有了当一名人民教师、投身祖国教育事业的强烈愿望,她的选择得到了父亲的支持。1949年,23岁的朱民考入列宁教育学院。晚年的朱民

1950年,上了大学的朱民暑假回国看望父亲,这距离他最后一次离开已有10年。看到女儿,朱德并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只是笑了笑,眼睛却一直湿润着。当朱敏向父亲提起被法西斯偷走的派克金笔时,父亲安慰她说:“能活着走出集中营是一件幸运的事。对爸爸来说,你的生命比那支笔更重要。”

这个暑假,朱德亲自当语文老师,每天晚上辅导女儿学习语文。假期结束时,朱德送给女儿一些衣服和一个他在抗日战争中用过的深灰色行李箱,希望女儿在苏联好好学习,回国报效祖国。

在朱敏眼里,爸爸是一个指挥型的元帅,举手投足间都透着军人的刚毅和从容。同时,爸爸也是一位慈爱的长辈,言谈举止体现出温柔和细腻。朱敏复工后,他的第一个孩子来了。年近70岁的朱德当上了爷爷,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朱敏还记得,爸爸小心翼翼地把宝宝捧在手心,戴着老花镜,仔细端详,像读书一样久久不肯放下。朱敏就这样触动了父亲火热的心。

让朱敏意外的是,爸爸让她一休产假就去上班,说不能耽误工作,让她和康克清妈妈带孩子。朱敏以为自己刚生完孩子,爸爸会让自己和孩子住在中南海的家里,但爸爸坚持要开车送她去北师大的宿舍。她的丈夫刘铮当时在外交部工作,在国外呆了半年,年幼的孩子不在身边,这让想要享受家庭温暖的朱敏感到孤独。而且,朱敏还有一个想法。“那时候,爸爸快70岁了。我多么希望他能让我留下来照顾他!可是爸爸板着脸,用不容商量的语气对我说:‘你回来的使命是为祖国做贡献,不是做孝子孙儿。’朱敏无法理解爸爸的做法。“家里那么多工人,就多一个我吗?”所以,她没有赌气回家。

为了解开女儿的心结,朱德特意派警卫员请她回家。一进门,朱敏就看到一幅和孙子们玩得开心的画面:爸爸正抱着孙子玩“扎胡子”,小家伙开始躲闪,笑得流口水。告诉康克清,这是两个孙子经常玩的游戏。朱敏的不满和委屈不知不觉溜走了。后来,她按照父亲的要求,周日回家与家人团聚,剩下的时间在学校度过,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

朱敏一直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她在莫斯科列宁教育学院学习心理学,但因为中文不好,在外语系改学了俄语。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朱敏很快就胜任了教学工作,从助教、讲师到教授、教研室主任,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奉献了一生。

“无论你做什么,你都必须安心工作。无论做什么,都要做好。”多年以后,每当想起父亲生前常说的这些话,朱敏就会觉得自己的工作更有活力。“就在临死前,他对亲人说,‘人为什么活着?活着就是为了工作和革命”。朱民在一篇纪念父亲的文章中写道,“父亲的这些教导,是留给我们的孩子和子孙后代的无价之宝。我一定要像父亲一样,踏踏实实为党和人民工作,我的人生还要继续奋斗。"

作为国家领导人的后代,应该有怎样的生活态度?你有别人没有的特权吗?朱德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女儿上了一课。

1954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五个国庆节,党和国家领导人都要登上天安门城楼和首都人民一道欢庆。朱敏非常想和爹爹一起去天安门城楼参加活动,可令她想不到的是爹爹对自己的这个要求却大加责备。再三请求无效后,朱敏委屈地说起以前在苏联过国庆节时,斯大林都邀请自己去红场观礼台。她没料到,这番话让爹爹的火气更大了,“你住口!斯大林请你,是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是前苏联的客人,那是出于外交礼节,可现在你是在中国,天安门城楼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活动的地方,不是你们去的地方!你现在不是小孩了,必须严格要求自己。”

一九五二年,朱敏与刘铮在莫斯科结婚1954年10月1日,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五个国庆节。党和国家领导人必须登上天安门门,与首都人民一起庆祝。朱敏真的很想和她爸爸一起去天安门门参加活动,但她想不到的是,她爸爸因为这个要求责备了她。在多次请求未果后,朱民抱怨斯大林在苏联度过国庆时邀请自己去红场观礼台。她没想到,这些话让爸爸的火气更大了,“你闭嘴!斯大林邀请你是因为你是我的女儿,是前苏联的客人。这是出于外交礼节,但现在你在中国。天安门门是党和国家领导人活动的地方,不是你要去的地方!既然不是小孩子了,就要严格要求自己。”1952年,朱敏和刘铮在莫斯科结婚。

爸爸的话像闪电一样在朱敏的心里闪过,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的日子里,反复体味父亲的话,让朱敏真正拥有了常人的平常心,过上了平淡幸福的生活。

那时,年轻的朱敏开始不知道如何花钱。每个月的工资往往半个月就花光了,口袋里只有零钱的朱敏只好向父亲求助。看到女儿陷入经济危机,朱德忍不住跟她开玩笑:“为什么?同志,你是个穷光蛋。你的工资不够一个人用吗?其他人如何和一个大家庭生活在一起?不要这样套别人的脖子?”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女儿的问题在于没有计划,并提出以后要自己制定消费计划,帮助女儿养成花钱的好习惯。从那以后,朱敏就按照爸爸的支出计划表有计划地花钱,家里也没有出现过“财政赤字”,也逐渐养成了存钱的习惯。后来家里陆续添了几个孩子,生活相当紧张,但朱敏再也没有向爸爸伸手。相反,他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非常有序,所有的孩子都很健壮。

年轻时过多的磨难严重侵蚀了朱敏的健康,尤其是集中营的摧残,给她埋下了各种疾病的隐患。1965年底,北京师范大学组织部分师生下乡开展“四清”运动。听说学校去了晋东南农村,抗战时期爸爸在那里打仗。朱敏积极报名。然而,出于对她的健康的考虑,该部门没有批准。但朱民不服气,搬去父亲那里当“说客”。学校领导最后同意了。

临走时,朱德对女儿说,这是个和工农结合的好机会。你在国外待久了,对中国农村一点都不了解。你们要听毛主席的话,到农村去锻炼。到达晋东南后,朱民按照父亲的嘱托,走访了当年的老乡,也走访了留在当地的老八路。村里人听说朱德的女儿要来,就把朱敏接到家里住,像亲生女儿一样,给她讲了当年的许多故事。村民们对八路军和她父亲的真挚感情让朱敏非常感动。

到了农村后,一场意想不到的疾病突然袭击了朱敏。刚开始朱觉得右眼肿花,以为是睡眠不足,眼睛疲劳所致,就自己点了眼药水,没放在心上。半年后的一天,朱敏突然发现右眼什么也看不见了,而且肿的很厉害。工作组的同志连夜把她送到了县医院,但医院无法确诊。估计是高血压引起的视网膜出血。于是朱敏回了北京,但还是因为视网膜出血时间长,已经造成血肿,一时半会儿难以治愈。医生先用保守疗法治疗,希望能保住这只眼睛。这时“文革”开始,专家被推翻。朱敏失去了精心的治疗,眼睛也失去了最后能看见的希望。一次手术后,朱敏在麻药失效后醒来,漆黑的右眼永远从脸上消失了。

作为父亲,朱德也很难过,但在女儿的病床前,他乐观地用前苏联英雄保罗的故事,让她知道你是一个健全的人,可以一只眼睛工作,不必为此感到难过和悲伤。后来,他请眼科医生为朱敏安装了一只假眼。因为安装技术好,假眼特别逼真,从外观上基本看不出真假。

70岁的朱敏和妻子在当时居住的北京师范大学宿舍院子里散步,被一名骑自行车的人粗暴地撞了一下。幸好我老婆当时用身体顶住了,不然后果很严重。这个小小的“交通事故”导致朱敏髋骨骨折。当时朱敏夫妇挥手让受惊的小伙子走了,他们都自己承担了事故后果。当被问及为何如此“大方”时,朱敏用他一贯的和善语气说,“这个年轻人也不是故意打我的。他是个外来务工人员,没有钱。当我看到他时,我很害怕。真是可怜。”虽然是简单的几个字,却能透露出朱德元帅淳朴的家风。

事故发生后,朱敏髋关节骨折,在装上人工关节之前,做了几次手术,卧床一年。从此,下雨刮风,冰冷的不锈钢关节就在朱敏的身体里隐隐作痛。人们以为朱敏再也不会离开病床了,但她没有屈服于身体上的痛苦。康复后,她拄着拐杖下地干活。

对于朱敏来说,虽然体弱多病,但她觉得不应该自怨自艾。苦难足以摧毁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但也可以让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从此更加强大。有了异于常人的非凡经历,朱敏的生命力似乎比常人更加顽强。

从不被爱的婚姻到一生的幸福

朱敏的丈夫刘铮于1927年1月出生在石家庄的一个普通城市。他的父亲从事小生意,母亲是一个勤劳朴实的农妇。1945年4月,中学毕业的刘铮参加了晋察冀军区的八路军。不久,华北联合大学成立,热爱学习的刘铮进入联大外语系学习俄语。1949年10月,中苏建交后不久,刘铮跟随王稼祥大使赴莫斯科参与筹建使馆。当时,刘铮是中国驻前苏联大使馆的翻译。他工作努力,随和,在大使馆很受欢迎。

早期在苏联留学的中国学生大多是国家领导人和革命烈士的子女。刘铮的工作之一是协助在苏联学习的学生处理各种事务,传递国内信件,并在大使馆组织庆祝活动和联谊活动。因为工作的原因,他有很多机会接触留学生。谈及对朱敏的第一印象,刘铮坦言,“一开始不知道她是朱德元帅的女儿,后来才知道。”她“相当活跃,简单,谦虚,没有高倩孩子的架子,容易接触。”后来,随着两人的交流越来越多,朱敏觉得刘铮很单纯,简单,对自己很真诚。刘铮介绍,他在华北联合大学的俄语条件比较困难。他的老师先跟着从延安来的中央外事组和后方来的懂俄语的干部,然后教给这些学生。所以他到了前苏联后,俄语发音和语言表达都不够熟练。热心的朱敏看到这种情况,经常帮助刘铮纠正他的发音。每次来大使馆,他都会给刘铮带一些辅导用书,帮助他尽快提高俄语水平。在与朱敏的交往中,刘铮一直把她视为可靠的朋友。爱情在两个年轻人的心中悄然萌芽。

有一天,出于对朱敏的关心和爱护,使馆负责人对她说:“你父亲是你唯一的女儿,你在选择情人时一定要慎重。我知道你暗恋刘铮,但他没有大学文凭,是个普通家庭的儿子。中国有很多好青年,你可以回国去找……”朱敏急了,说:“我爸不也是佃农的孩子吗?不要看一个人的状态。只要他好,诚实,守信,肯学习,有责任心,就值得我爱。”

1950年底,康克清率中国友好代表团访问前苏联,她此行还背负着一件重要的“私事”:考察女儿男友的情况。在使馆的巧妙安排下,康克清在刘铮递交文件时见到了他,并与他交谈了一会儿。事后,康克清对这个英俊的小伙子表示满意,并代表朱德同意了他女儿的婚事。1952年春节前夕,相恋三年的朱民和刘铮在中国驻苏联大使馆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婚礼。朱德和夫人康克清发来贺信。

“和爸爸这样伟大的人生活在一起,让我感到一种强烈的责任。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不能辱没他老人家的名声。”长期以来,刘铮和朱民一直把“忠诚老实,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他们在一起已经超过了50年。

2009年4月19日,北京空的天空一改之前的晴朗阴沉。今天上午,第一元帅朱德之女朱敏遗体告别仪式在八宝山东礼堂举行。她于4月13日上午10点22分在301医院去世。前三天的4月10日,她刚刚过完83岁生日。

“红色英雄的一生充满艰难险阻,其心可学,善后尽忠;后辈楷模学而优则仕,为天下楷模,丰功伟绩万古流芳,红烛璀璨留芳泽。”送老人的时候,我在八宝山东礼堂的门上写下了这幅挽联。这是朱敏不平凡人生的真实写照。虽然朱敏已经离开她很多年了,但在评价妻子时,刘铮说:“她很稳重,不愿意到处乱跑。她一生都在师范大学教书,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我也为家庭贡献了很多。我一下班就回家照顾孩子,毫无怨言。”可以说,从朱民身上,刘铮真切地感受到了老一辈革命家的崇高风范和人格魅力对下一代的影响。(第二部分)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8825.html
上一篇山西四次攻坚战的后勤司令裴丽生
下一篇 杨贵和引黄入晋工程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