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 霍州署衙的官德文化

霍州署衙的官德文化

张红明霍州署衙始建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原占地面积5.85万平方米,现存建筑为元、明、清三代古文化遗存,占地面积2.1万平方米,有大小房楹180余间,是我国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唯一州级衙署。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

张鸿铭

霍州古衙门衙始建于隋唐,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原有面积5.85万平方米。现存建筑为元明清古文化遗存,面积21000平方米,大小房间180余间。它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丫丫。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被山西省公布为“山西省廉政教育基地”。

霍州古衙署大宅规模宏大,布局严谨,建筑精美,尤其是明代宝霞大堂上的斗拱独具特色,被建筑师梁思成誉为“可笑建筑的独特典范”。

霍州古代官署官邸不仅是古代官邸建筑的经典,也是中国几千年官德文化的厚重载体。在霍州古衙署的衙门里,体现官德文化的物件随处可见,在建筑、石碑、匾额、对联、展品上都可以体现出来。

石碑中蕴含的官德文化

霍州古政府衙施婕亭南面的两块石碑上,分别刻有东书《龚升铭》和西书《联声威》。这六个字源于明代霍州学者曹端所说。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曹端的大哥郭盛中了试,在安上任前,问他如何做官。君子答曰:“诚乎?官员不怕我严却怕我廉,百姓不服我的能力,不服我的公;然后大众不敢慢,清官不敢欺。”曹端的这句名言传到了时任山东巡抚的年富那里。《年富尚书》经过提炼,增加了“公道正派”四个字,并在泰安府衙内上刻碑,成为中国最早的官铭。作为告诫官员清正廉洁的尺子,这句官训成为官德的重要内容。

中国古代为什么把公诚之德看得那么重要?为什么廉洁成为古代官员的重要道德标准?

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德的培养关系到国家政权的兴衰,影响着社会风俗民情。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家学说,强调“以政为德”,主张政治以德为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成为中国人为官的信条,也就是那个时代官员应有的人生价值取向。

历代许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德高望重的官员也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官德的内涵。首先,他们都强调官员必须具有“公正无私”的美德。《尚书》说:“公毁私,民允之”;“无党派,无党派,无王者”。也就是说,执政党只有以公共利益为重,消除私利,人民才能信任和臣服;不偏袒少数人的利益,不为个人利益结党,国家政令畅通,国家才能繁荣。荀子曰:“公生光明,偏生黑暗。”《淮南子》说:“公正无私,一言与众和。”想当官从政的人,都有不偏不倚的美德,一句话就能让所有的人都听进去,团结起来。宋臣的诗说:“百年富贵,一代功名。”金元昊问石云,“能当官是常事,但说实话是第一难。"

诚实是非常重要的官德。清代名臣陈宏谋在《政治的遗产》一书中总结道:“亲民,以诚为本。”《李周天官》中“六不腐”说:一不腐,二不腐,三不腐,四不腐,五不腐,六不腐。这六个方面基本涵盖了官员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常昆说:“世界要光明,你要立志高尚。只是出不去,光有欲望不起。只有一个书生的老实,一个女人的洁癖,一旦有点脏了,就终身欠缺。”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清正廉明,做官的前提。正直就像一个女孩的贞操。一旦被玷污,就会留下终身的污点。

从上面的讨论中不难看出,公与诚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诚信可以促进公共,公共可以补充诚信。只有体察大众,才能服务大众;只有诚实,我们才能赢得人心。“公诚”关系到为官的荣誉,影响到社会风尚,影响到国家的长治久安。

回顾历史,曹端的“公”与“廉”是联系在一起的:“铁面无私”的包拯诠释了“公”的内涵;天下第一清官,二错清官范,三错清官海瑞,四君子杨真,五代清郎袁,都是以一生为官讲述“清官”的故事。这些清官、清官受到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尊敬和爱戴,也成为了历代官员的道德楷模。

牌匾上的简明官德文化

霍州古衙衙署雅桥楼大门上,有一砖铭文“陈宫”,取自孔子《论语》:“以政为德,如北辰,居其所,群星环绕。”也就是说,如果当政者能够贤惠,大家就会像明星一样聚集在你身边。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把修身、节操作为为官之本。作为官员,他们首先要培养圣贤之德,然后用高尚的品行去影响和教育人民,这样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和拥护。

大堂额匾上写着“亲民堂”四个字,为明代霍州周知褚骧所书。在这样一个核心位置,这样一个重要的政务场所,挂着“亲民大厅”的牌子,表明官员本身就应该是亲民、为民的好官。同时也警示官员,要有时人,体现了民本思想。大厅中央的书上写着“光明正大”,左边的匾上写着“克己奉公”,右边的匾上写着“执法如山”。这些都是对官员执政的要求,即执政要光明正大,办事要公正,执法要公正,严于律己,兢兢业业。

碣石亭的牌匾上,写着“小心勤勉”三个大字。“清”就是为官清正廉明;“慎”就是做事要谨慎;“勤政”就是为政者勤政务实。“慎独勤政”,作为皇帝对官员训诫的座右铭,出自三国时的大官魏司马懿的话:“为官者,当明、慎、勤,实践此三事。为什么死不了?”明清两代的皇帝都提倡这一点,他们在官职上放置一块匾,告诫官员们要廉洁、谨慎、勤政、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这就是“细心勤奋”这个词的由来。从此,这三个字成了对官员的基本要求。唐的“四德”说:德义皆知,清明审慎,公平公正,勤勤恳恳。唐代对官员的选拔、考核和监督都把品行放在第一位,“慎独勤勉”是非常重要的标准。清代名臣陈宏谋在《政治的遗产》一书中总结道:“做官只有三件事:明、慎、勤。”

在“慎独”三个字中,“慎独”尤为重要,意为“慎独”。“慎独”不仅是一种道德修养方法,更是一种极高的道德境界。官员在官德培养中应做到“六慎”:

第一,谨慎。官员要控制个人欲望,过度的欲望就是贪婪,会给自己带来灾难。

第二,谨慎。官员要注重小细节,在小细节上自律,不能因为小事放纵自己。

第三是要谨慎。官员应该小心使用他们的权力。他们不应该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更不应该滥用权力为所欲为。

第四,谨慎对待兴趣爱好。做官的爱好不仅是个人行为,也是一种社会行为,影响相当大。所以,做官要慎重对待自己的爱好。

第五,谨言慎行。官员的言行树立了榜样,所以说话要谨慎,说话要算数,行动要落实。他们不应该胡说八道或胡作非为。

第六,始终保持谨慎。做官要处理好做官的开始和结束。这是官员人生的两个重要转折点,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谨慎起步,不要被蝇头小利所迷惑。小心,不要让正直和荣誉受到损害。

纵观历史:南阳郡太守羊续挂鱼诠释“慎始”;亳州官员熄灭蜡烛,读家书,告诉我们“小心”;太和官曹丁,不肯糊涂,上演“慎独”;北宋米芾拒奇石澄清“戒瘾”;《豆腐汤》尚书唐斌告诫我们“要谨慎”;东汉杨震拒金时,告诫我们要“慎之又慎”;“一钱太守”刘冲用一句千年经典提醒我们“慎终”。

“亲民为民”、“克己为公”、“公正执法”、“慎独勤政”不仅是过去重要的官德,在今天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联凸显的官德文化

霍州古衙门衙桥楼东侧一副对联:“德行无敌,执古城,清正廉明,感日月;民生要载道,抱霸,开边,名震春秋”。这幅对联的意思是以德治国可以化解敌意,在历史悠久的霍邑主持国事,要树立清正廉洁的品格,用自己的模范行为打动人心;我们应该用良好的教育来引导人民,考虑人民的痛苦,并尽力改变社会风气。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的名声会闪耀很久。

从元朝到现在的700多年里,有200多名国家官员(县官)在霍州古代政府办公室任职。在这200多名州县官员中,大部分都是清官,还有一些著名的清官,如陈钧、李绍祖、楚湘、李春等。地方志记载的,也出现了。这些官员以德治国,培养清廉品行,为人民做好事的能力,在人民心中留下了持久的记忆。

在霍州古衙门大堂东厢房里,有一幅清代御史魏香树的对联:“欺人如欺天,不欺己;百姓失国,不可失。“这幅对联的意思是:民为天,欺民如欺天。绝不做伤天害理、损害名誉的事;让老百姓失望,就是让国家失望。你怎么忍心这么做?这种掩耳盗铃、否定人民、否定国家政权的结合,体现了为官者“天人合一”的政治理念和爱民、警民的民本思想。

荆的堂前门上,挂着一幅清代赵申城的对联:“为政,不必多言,但要歇口气。”为官一任,认为一切都与民生有关。“意思:处理政务千万不要说大话空,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做一个好官,一定要树立大局,明白自己做的每一件事都关系到老百姓的生计,关系到国家的稳定。这幅对联告诫官员,处理政务一定要有实事求是的态度,一定要有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先进和开放的。

吏部的对联是这样的:“选官,升官,圣贤;政审表现诚实,平衡。”二堂柱上的对联:“为政清廉,不可私心,作冤屈;当官的,看看我的百姓,都是好人。”反腐博物馆里的对联:“正义扎根,支撑国家大宅;老老实实做个好人才。”还有:“执法只由一方治理;如果你爱人民,你就会歌唱。”“法律是合理的,爱情,如果我们能接受这三个字,就不会有冤狱;要勤快细心。不要钱,就是好官。”这些对联从不同侧面展现了官德文化,说明官员应该具备德才兼备、勤政廉政、崇公廉洁、公正无私、清正廉洁、爱民如子的品质。

霍亚冠德文化的启示

从《霍州古衙门衙》中的碑帖、匾额、对联等内容,以及历代官方文献和私人著作中对官德条目的解释中可以看出,古代官德建设最重要的三个内涵是:清正廉洁、勤政慎行、亲民为民。

公正是做官的前提。只有不偏不倚,才能做到堂堂正正,勤勤恳恳。做官就像道德和法律的天平。只有公平公正地行使权力,才能让人民得到正义,让社会得到正义。如果公平正义能像太阳一样普照大地,社会一定会有积极向上的风气,纯正的民风,和谐稳定的国家。

清正廉洁是一个官员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做官,就会获得威望;如果你诚实自律,你的价值就高;放纵私欲,人生就毁了;勤则昌。你看看以前的圣贤、世家,勤俭贵贱必有败绩。为官,则稳;细心,就能坚定志向;你严谨,你就能尊重你的美德。不努力,成就不了事业。便宜,难以凝聚人心;不经意,错误的国家,糟糕的政治,糟糕的自己。

亲民是官员高尚的官德修养。当官的要知道:“民为国之本,国之本则国之本”;“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的力量是强大的,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政之兴则顺民意,政之废则顺民意”;“示威高于爱民,无为不如害民”;“为国者,遇民者,如父母之爱子,兄弟之爱弟。他们为自己的饥寒而难过,为自己的辛苦而难过。”为官为民是人民之福,使政府兴旺,国家坚定,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回顾古代官德修养,总结清官清官精神,不难得出以下结论:甘于清贫淡泊,廉洁自律,恪守本分;拒绝协作,勤勉尽责;对人民的同情,对国家的忠诚,无私。这就是中国古代的清官、清官精神。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9048.html
上一篇《赵氏孤儿》的传播和影响
下一篇 肖华为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结盟牵线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