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 蒋介石和他的结拜兄弟

蒋介石和他的结拜兄弟

张家康蒋介石一生中结盟了众多的异姓兄弟,数目之多堪称中国近现代历史之最。他与这些异姓兄弟,或结盟于少小离家求学,或结盟于负笈东渡扶桑,或结盟于中华民国肇建,或结盟于北伐革命兴起。“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正是因为这些金兰兄弟的提携和帮助,…

张家康

蒋介石一生结盟了许多不同姓氏的兄弟,其数量之多是中国近代史上之最。他与这些不同姓氏的兄弟结盟,或离家求学,或与扶桑结盟,或与民国成立结盟,或与北伐崛起结盟。“好风强行送我去青云。”多亏了这些金兰兄弟的支持和帮助,他才得以登顶,攫取权力,成为乱世枭雄。但除了少数能“生死如兄弟”的兄弟,他对待这些盟友的态度大多是基于绝对的爱,甚至反目成仇,放弃战斗。

奉化杰艺

除了传统的儒家思想,蒋介石少年时代接受的文化熏陶就是通俗野史小说。他特别爱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刘、关、张桃园、梁山泊中的108位将军等。,这是他的最爱。他自称“六岁学,固执更有益”。母亲虽“孜孜不倦地训迪”,却难以改变他倔强的性格,以至于村里都称他为“瑞远(蒋介石的乳名,作者注)流氓”。从小就被称为“孩子王”。16岁时,他去了奉化的陆锋学校,入学后不久,他就在一场学生运动中崭露头角。他和学校负责人辩论时“咄咄逼人,充满激情”。事后,同学们给他起了个“红脸将军”的外号。与周丹友、王恩普、何鲁山、刘祖汉、于、、陈全清、江怀庆、陈、孙星焕、孙东环、夏等结为兄弟。

在这个班的小兄弟中,他与周丹友、王恩普、何鲁山等关系特别密切。,可谓生死之交,自杀的朋友。

蒋介石的政治媒人周丹佑

周丹友长蒋介石5岁。1906年,周丹佑受民主革命思想影响,赴日本东京警察专员学校学习,寻求救国之道。他在日本时,与浙江人陈关系密切。经陈介绍,周丹友加入了团。同年5月,蒋介石也来到日本学习,并在异国他乡与兄弟们见了面。一天,周丹友把蒋介石介绍给陈。不出几年,陈就把蒋介石介绍给同盟会,蒋介石也由此步入中国的政治舞台。

周佑回国后,在陈的领导下,参加了为袁服务的革命活动。1915年11月10日,直接参与策划刺杀袁世凯心腹大将郑汝澄。郑汝澄遇刺后,孙中山听了特别激动,写道:“江南北大国雄壮,乘势而上。”1919年5月,周丹友肺结核复发,咳血,药物无效。39岁在成都去世。

蒋介石不忘周丹友引荐之德。在他的政治地位上升后,他尽力照顾他的继任者。他的大儿子被送到日本千叶步兵学校深造,二儿子被送到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小儿子被送到美国哈佛大学。他们回国后都被委以重用,充分发挥了他们的才能。1 927年,周丹友的遗体被运回奉化,蒋介石亲自过问其兄的安葬事宜。他集资经营了一个大型陵园,取名“丹友山庄”。

与蒋介石一起绑架富商的王恩普

王恩普比蒋介石小一岁。从小喜欢看武侠小说,爱打抱不平。再久一点,他练拳练到了一些武功,朋友们都叫他“飞毛腿”、“神行太保”。珍惜你的感情。王恩普和蒋介石小时候是形影不离的朋友。长大后,他们成了兄弟。二次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回到家乡溪口,努力筹集革命资金。他想到了溪口财神夏全木,一家钱庄的老板,号称溪口首富,便和哥哥王恩普秘密商议,向夏全木“借钱”。

他们雇了一顶轿子,声称奉化某老板有要事与夏老板商量,把夏全木抬到雪窦山。当夏全木知道自己被绑架后,脸色变得苍白,吓得浑身发抖。蒋介石和王恩普坦诚地告诉对方:“做出这个决定,纯粹是无奈之举。革命急需资金,一刻也不能耽搁。我知道智先生财源滚滚,希望他能资助一万块大洋。”夏全木被困在这种情况下,只好写信要求各办事处送一万元大洋。

1916年5月18日,陈遇刺身亡后,蒋介石精神错乱,经常回奉化与同盟会兄弟聚会。这期间与王恩普见面最多,经常往返于上海和宁波之间。他们的行踪已经引起了宁波当局的注意。有一次,他们刚走出宁波码头,就被特务跟踪。蒋介石甩掉了尾巴,王恩普却不幸被捕。不久,反动当局将王恩普处死。临刑前,王恩普视死如归,说“铁丸心热,钢刀颈冷。”

对蒋介石有“再生之恩”的何鲁山

何鲁山,奉化小王庙镇何家村人。年轻的蒋介石经常来何家村,因为他的叔叔孙氏,也就是他父亲的第二任妻子孙氏的哥哥,就住在何家村。于是,蒋介石与何鲁山相识,并结拜为兄弟。他是哥哥,江是弟弟。袁革命失败后,蒋介石成了通缉犯。他不敢在上海露面。他有一段时间想回家,但又怕时间长了,老家熟悉了他的脸,更容易暴露身份。经进一步考虑,蒋介石觉得孙氏叔叔的房子是安全的。孙氏的叔叔和婶婶都很喜欢这个侄子,尤其是他的婶婶蒋妙媛,她也是溪口人。所以他们更加关心他,整天把他“关”在家里,小心翼翼地保护他,生怕出什么事。

奉化县也接到了搜查“要犯”的文件,由警官丁志国负责这项公务。何鲁山和丁志国是多年好友,情同手足。何鲁山知道这件事后,马上找到丁志国,叫他仗义执言,劝他不要为了一些失察的赏钱在村里树敌。能敷衍就敷衍,能举手就举手。丁志国喏喏应是。

为了应付差事,丁志国只好带着警察到孙家搜查,人喊了一路才赶到。孙家听到喊声,赶紧把蒋介石藏了起来。当警察大摇大摆地来到孙家时,蒋介石早已不见踪影。蒋介石得知自己暗中帮助弟弟而化险为夷,立即来看望何鲁山,深情地说:“哥哥有恩使我重生,小弟终生难忘。”

“蒋家陈氏党”的由来

陈是孙中山最亲密的追随者..陈与蒋介石相差9岁,他们是无话不谈的密友。辛亥革命期间,蒋介石步了陈的后尘。在此期间,他们结识了比蒋介石大7岁的皇甫。武昌起义爆发后,蒋介石奉陈之命从日本回国,参加杭州起义。皇甫嵩在陈身边,共同组织上海起义。

11月4日,上海光复后,陈当选为上海军总司令,黄复为总督府参谋长,兼任上海军第二师师长。7、杭州广府。蒋介石从杭州来到上海,陈利用上海商团的捐款,组织了上海陆军第五团,并任命蒋介石为团长,隶属皇甫第二师。陈、黄、蒋是同乡,又是留日学生,志趣相投,于是打铁时在上海交换兰璞,结为兄弟。蒋介石对陈、黄的誓言是:“总有一天我们要为安全而战,同甘共苦。”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在南京成立。仅13天后,蒋介石就命令其长兄陈在上海广慈医院行刺光复会领袖陶。因此,陈极大地利用了蒋介石。1913年,陈将蒋介石引荐给孙中山,后来又向孙中山推荐蒋介石,说他“不仅是杰出的军事学者,而且言辞务实,见解独到,必将成为革命实践家和同盟会真正需要的人物”。"

1916年5月18日,陈在家中被袁世凯派来的刺客暗杀。蒋介石闻讯赶到现场,扶尸痛哭,悲痛万分。他还以义兄的名义,写了一篇语重心长的散文《致敬陈(陈,作者注)》说:“唉!从今以后,世人将不知我之深浅,而爱我之虔诚,如公。

谁!“他从政发迹后,恩将仇报,爱屋及乌,重用了陈的两个侄子——陈和陈立夫,以至于有了‘得陈家者得蒋家之世’的说法。

为蒋介石“顶罪”的皇甫。

陈被刺时,皇甫已举家北上。他完成了《欧战的教训》和《战后中国和世界的未来》的写作。冯玉祥和他交朋友是因为他读他的书。1924年10月,黄彪参与了冯玉祥等人策动的北京政变。在冯玉祥的邀请下,孙中山从广州北上。蒋介石也恢复了与皇甫的通信,并一再坚持介绍皇甫加入国民党。

1926年11月8日,北伐军攻克南昌。蒋介石曾多次致信皇甫南下,以“博采众长,共图成功”他们终于见面了。蒋介石还不忘拉他的“二哥”入党,还专门派人送来了入党志愿兵。在参考资料一栏中,蒋介石签了名。但是,皇甫退原,再也没有加入国民党。

1928年5月2日,蒋介石率北伐军占领济南,时任外交部长的黄彪也抵达济南。次日,驻济南日军袭击中国军队,大肆屠杀中国军民,谈判代表蔡公石被挖耳勺割鼻后身亡,为的是震惊海内外的“济南惨案”。此时,蒋介石只想与日本人停战妥协,又怕背上“亲日和谈”的丑名,于是请黄彪代替自己与日方谈判,并在电文中说:“最好以我兄弟的名义电告。你能为我哥哥做多少事?你不用用我哥的名字?”

皇甫为别人受过苦,胆小怕事受够了。他曾向张群吐露过自己的苦衷:“经济案的刺激,无论公私,都是他人生中前所未有的悲哀。”经过这段“悲情故事”,皇甫似乎悟出了“四大空”,以养病为由,隐居莫干山五年。

1933年4月,日军大举入侵华北。蒋介石贯彻“共赴国难”的方针,再次召黄父下山,任命他为北平政务组织委员会主席。黄勇接手的第一件大事,就是根据蒋介石的意志,与日本人签订塘沽停战协定,从河北北部撤出中国军队,建立所谓非军事区。这一次,他再也不愿意无缘无故地充当“替罪羊”了。他在给蒋介石的电文中说:“若欲弟安而颂时局,则希望今后真正遵守‘共患难’的旧约,不要用表面鼓励的话,使独读电文者,疑爱国之兄弟,误国之兄弟。”

1936年,皇甫在上海病逝。蒋介石对他的赞誉是:“该败而败,同于战场。”“共尝艰辛”的萌哥获得此赞,可以在九泉之下微笑了。

惹恼了蒋介石的张静江

陈死后,蒋介石失去了他至关重要的靠山。当他寻求新的支持时,他把目光投向了张静江。蒋介石大10岁,陈的哥哥,与孙中山关系密切,这个江浙一带的富豪早年曾为孙中山的革命捐巨款,被孙中山誉为“革命圣人”、“心地高尚的侠士”。

1916年9月,张静江、蒋介石和许崇智三人烧香交换职位,结为兄弟。同盟之后,张静江像孙中山一样,无怨无悔地帮助了蒋介石。蒋介石对他言听计从,视他为良师。然而,渐渐地,正因为如此,张静江倚老卖老,无拘无束,使蒋介石十分恼火。

1930年,蒋介石派人到杭州劝说张静江辞去省政府主席的职务。张静江当场愤怒地反驳道:“我不会辞职,你就让他辞退我吧。”他没想到“三哥”会坐冷板凳。一天,他生气了;钟崇迪闯进蒋介石的办公室,对蒋介石说:“你现在好嚣张。我从来没有等了这么久才见到总理!”蒋介石开始有意疏远他,他越来越消沉。他见了人就说:“不要当官,你不是领导!”

1935年,张静江闯入空门,以斋戒、念佛和聊天打发时间。抗战胜利后,定居美国纽约,1950年9月在巴黎病逝。蒋介石闻讯,立即发来慰问电,并亲书《恩师之失》。在国民党中央党部的追悼会上,蒋介石手臂上戴着黑纱,自己就是神父。

戴与蒋介石开了一家股票交易所。

戴蒋介石才4岁。1908年春天,他们在一次留日学生的聚会上相遇。1920年,他们奉孙中山之命在上海成立证券交易所,为援助闽粤军筹集资金。那就是他们彼此结盟的时候。蒋介石非常重视这位兄长,称他为“敬畏朋友的导师”。孙中山死后,戴跟随其兄左右,成为蒋介石在反共夺权中卓有成效的鼓吹者和谋士。他在国民党内身居要职,是蒋介石的高级理论顾问。

人民解放战争全面胜利前夕,蒋介石和许多国民党要员飘洋过海来到台湾省,但戴仍留恋这片热土,不肯去台湾。1949年2月11日,戴服用过量安眠药,死于广州。已经处于失守状态的蒋介石听说了这件事。他在半夜叹了一口气,并发出嘉奖令,说戴是“聪明绝顶,荣誉勋章”。

蒋介石的公使邵元冲。

邵元冲蒋介石3岁。1916年,他们成了兄弟。邵元冲是蒋介石中央委员会的亲戚。20年来,他们有着深厚的友谊。然而,在对日外交上,他与哥哥意见相左。

九一八事变后,他对蒋介石对日“协调外交”的策略十分不满,提醒盟友注意日本的侵略野心。他多次向同盟会兄弟建议,要以民族大义为重,迅速采取应变措施,应对日本的侵略。他甚至叫嚣,“中央再不决定再杀贼,人民就一路走到底,永远完蛋!”

1936年12月初,他到Xi安出差,被拘留时恰逢“Xi安事件”。他在翻墙逃跑时被士兵开枪打伤,经抢救无效死亡。蒋介石为自己哀悼。他们互相帮助,互相鼓励,友谊深厚。联盟的弟弟虽然时不时有谗言,但他为他着想,大公无私,是结拜兄弟中少有的一个。

不同的兄弟

在蒋介石的众多盟友中,大部分是浙江人。为数不多的外省盟友是四川的张群、安徽的吴忠信和杨虎城、辽宁的张学良。

与蒋介石关系最好的张群

张群,四川华阳人,2岁。1908年春,他们乘同一艘船航行到日本,两人一见如故。他们一起去东京真武学校学习,并加入炮兵联队实习。武昌起义后,陈命令蒋介石回国参加革命,张群也来到上海。陈领导了江浙起义,蒋介石被派往杭州,张群参加了上海起义。上海光复后,陈组织上海军,黄复任上海军第二师师长,蒋介石任第二师第五团团长,张群任师参谋。张群有意往上爬,与皇甫、蒋介石换谱,与金兰结盟。三兄弟中,他最年轻,排行第三。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在南京另立中央政府。张群担任参政会委员,参与了蒋介石的一系列决策,同时帮助黄彪游说上海商界支持和帮助蒋介石。7月,汪精卫、唐生智反叛蒋介石,迫使蒋介石下台。8月,蒋介石被迫下台,张群、皇甫也宣布辞职,与蒋介石共进退。不久,蒋介石访问日本,张群作为翻译参加了活动。他广泛接触日本军政要员和社会名流,摸清了日本朝野对中国局势的态度。蒋介石回国后,仍以张群为代表留在日本,继续与朝野日本政府和人民保持联系和接触。

蒋介石重掌党政军大权后,张群被任命为中央政务院和外事委员会委员,后又任参谋长参与中央决策。在国民党“三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并任上海特别市市长。张群理解并

熟悉蒋介石的性格,对他百依百顺,不求闻达,但求无过,从不透露自己与蒋介石的特殊关系,深得蒋介石的信任和重用。

蒋介石击溃台湾省后,张群依然兢兢业业,兢兢业业。1957年,张群访日,有记者问:“你跟随江先生时间最长,与他关系最好。大陆沦陷你也有部分责任吗?什么都不说承担一部分责任?”张群回答:“我只是个厨子。主人喜欢什么我就做什么。”这个笑话真实而贴切地讲述了他与蒋介石的关系。

为蒋介石摆平“后院”的吴忠信

吴忠信,安徽合肥人,3岁。二次革命失败后,他们先后流亡日本,经陈介绍认识。陈被杀后,蒋介石失去了一些东西,变得气馁。吴忠信像哥哥一样关心他,提醒他要振作起来,自强不息。蒋介石感受到了吴忠信的忠诚、谦逊和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怀,多次提出要与吴结拜兄弟。1922年元旦,和胡宣誓成为拜把子。三年后,孙中山组织了国民党军事委员会,他们兄弟俩都是委员。吴知道他的哥哥野心勃勃,性情暴烈,他认为如果他是同一个委员会的成员,他会感到不安。于是,我主动告诉孙中山,我不是军人,要求退出委员一职。我还告诉蒋介石:“我不会带兵,但我坚决支持你带兵。”于是,蒋介石放开军队,统治军队,在军界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1927年9月,蒋介石向宋美龄提出,他必须提前与妻妾离婚。蒋介石与吴忠信商量后,把陈洁如送到美国留学,姚依成和次子蒋纬国则委托吴忠信照顾。吴忠信把姚和带到苏州,住在自己家里。吴忠信认郭玮为干儿子,几乎每周都派人送郭玮来宁与父亲团聚。吴忠信的长女吴训淑也认蒋介石为教父。两家人成了世交,经常走动。上海解放前夕,蒋介石亲自安排飞机将吴忠信一家运送到台湾省。1959年12月,吴忠信在台北荣民总医院病逝,蒋介石亲自安排其兄的葬礼。后来,吴忠信的妻子王为人去世了。她下葬时,墓碑上刻着“王武·任伟夫人之墓”。蒋介石知道后,立即将其移走,更换墓碑,并亲笔题写“嫂嫂王为人之墓”。

杨虎与蒋介石讨价还价

杨虎,安徽宁国县人,今年2岁。杨虎城是陈的亲信,是陈与蒋介石的得力助手。1913年,他们在上海结为兄弟。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时任特务处处长的杨虎和军事司法处处长陈群残忍杀害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上海人恨之入骨,称之为“虎狼成群”。自力更生的杨虎与哥哥讨价还价,争名夺利。蒋介石气得收回兵权,他也不理他哥了。杨虎对此反感,暗中联系民主党派与之抗衡。上海解放前夕,他秘密营救了张兰和罗隆基,可谓立功于民。解放后,任国务院参事。但他意图犯叛国罪,被人民法院判刑,后死于北京复兴医院。

被蒋介石无限期“牢牢控制”的张学良

张学良,辽宁台安县人,14岁。1930年,中原大战爆发,姜、阎、冯、李四大新军阀无一胜算。张学良的军事倾向成为胜败的砝码。9月18日,张学良终于出面发出“调停”电令,称“各兄弟姐妹待中央处理,各海优秀人士各抒己见,共谋长治久安之策。”同时率领东北军入关,助蒋讨伐冯、阎,中原大战已成定局。11月12日,张学良和他的妻子于凤至应邀来到南京。蒋介石热情接待了他,介绍张学良加入国民党,后来成了拜把子。

六年后,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Xi事变。事件和平解决后,张学良将蒋介石送往南京,并写下致歉信,称“乞座不必顾虑个人感情。”谁能想到,他大哥真的“铁面无私”,无限期地对他严加管束。1975年4月,蒋介石病逝,宋美龄派秘书与张学良告别“老大哥”。他感慨地说:“像我们这样的关系,很有意思。”并送给蒋介石一副挽联:相濡以沫,骨肉相连。政治争端就像敌意。

多少年来,说起“九一八事变”,曾经有一种说法是张学良在为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背黑锅。张学良在耄耋之年多次谈到这一点,说:“我下了不抵抗的命令。当时我判断日本人不会占领整个中国。我没有认清他们的侵略意图,所以我尽量避免刺激日本人,不给他们扩大战争的借口。打不还手,骂不还口。是我下的命令,与蒋无关。”并说:“我是政府官员,中东道,九一八事变,平时对苏日关系有自主权。我不能说有错就推卸责任。有传言说姜先生不听话在我手里,纯属无稽之谈。于凤至不是那种人。”(见《作家文摘》2004年1月20日)

兄弟?敌人?

许崇智、冯玉祥、李宗仁也是蒋介石不同民族的兄弟,但最后却反目成仇,以至于打起来,肉搏起来。

被蒋介石“砍了两根肋骨”的许崇智

许崇智,广东番禺人,比蒋介石大一岁。辛亥革命后,他率部响应起义,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一举收复福州。当时他虽然才二十多岁,但在闽粤军界已经小有名气。每个谈起他的人都竖起大拇指,称他为“军中元老”。1914年任中国革命党军务部长兼中国革命军福建省司令员。

蒋介石是个聪明人。如果他想在军队发展,当然要走这条路。1916年9月,蒋介石与张静江和许崇智结为兄弟。孙中山组建闽粤军时,许崇智任第二军军长,蒋介石任陆军参谋长。但粤军本土帮派观念强,根本不买洋务派参谋长的账。为此,多次训斥这些军官说:“如果你服从我的,你必须服从蒋参谋长。从今以后,我的一切命令,无论是盖了我的章,还是盖了蒋参谋长的章,都是有效的。”

1925年8月20日,廖在广州被国民党右派暗杀。那一天,由汪精卫、和蒋介石组成的特别委员会成立了,调查处理廖案。在调查开始时,许崇智的下属梁洪凯因涉嫌犯罪被捕,许崇智处于被动地位。这是天赐良机。以蒋介石调查廖案为名,纵容下属勾结右派暗杀廖,并独揽财政,私分公款,克扣军饷等。,所有这些都摆脱了,从而抹黑许崇智。于是,在汪精卫的支持下,他拉拢了粤军将领李、陈。接着,黄埔军校学生军被派去监视许崇智。同时,他假惺惺地写道,为了许崇智自己,还是“远离广东”为好。许崇智怎么也想不到工会的弟弟会如此心狠手辣、诡计多端。从此,他永远退出了政治舞台。

被蒋介石“逼得走投无路”的李宗仁

一九二六年八月,蒋介石在长沙主持召开军事会议。在这次会议上,他认识了李宗仁。李宗仁,广西桂林人,4岁。此时蒋介石是国民革命军总司令,李宗仁是国民革命军第七军军长。新桂系领导人蒋介石大为赏识,李宗仁对蒋介石也有好感。他回忆说,“当时白崇禧经常往返于两广之间,他称赞江主席和黄埔军校的革命作风,增加了我们对蒋介石的敬佩。”一天,蒋介石的主

当他提出要与李宗仁结拜兄弟时,李宗仁一再表示:“我好惭愧,我真的不配。”蒋介石把兰璞塞进了李宗仁的军装口袋。回到营地后,李宗仁打开蓝色谱,只见上面除了蒋介石的生日外,还有四个誓言:“友情是同志,爱情胜于同胞,同心同德,生死与共。”在蒋介石的一再催促下,李宗仁与蒋介石书信往来,成为“生死”的盟军兄弟。

然而不到两年,他们反目成仇,开战了。此时,李宗仁的广西控制了两广湘粤,并在平金等地扩充军队。广西的迅速扩张是蒋介石无法容忍的,他把空挖到脑子里,试图收买李宗仁的部下,致使广西分崩离析,全线溃败。中原大战时,李宗仁与冯玉祥、阎锡山一起反蒋。他的余生几乎都在与蒋介石的明争暗斗中度过。1949年1月,蒋介石被迫第三次下台,他被任命为代总统。然而,蒋介石处处受制,使他的代总统成为有名无实的首脑。今年年底,他不得不飞往美国就医。

1965年7月,李宗仁回到祖国。当有记者问及他与蒋介石的关系时,他饶有兴趣地说:“他有很多缺点。我个人很喜欢他。我们都是失败者。”“我为我的失败而高兴,因为从我的错误中一个新的中国正在诞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蒋介石冯玉祥

冯玉祥原籍安徽巢县,5岁为蒋介石。蒋介石第一次下台后,冯玉祥多次劝他回来。蒋介石对此深表感激,更让他感到重要的是冯玉祥的军事实力举足轻重。1928年2月,他来开封开会,商讨“共同北伐”。会后与冯玉祥结为拜把兄弟,蒋介石对冯玉祥的《兰谱》说:“居安思危,荣辱与共,海枯石烂,不死不休。”冯玉祥对蒋介石的兰璞说:“结盟的真谛是为了社会主义,将它破成一万块,不管不顾。”风哥,江哥。

这时,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兼第一集团军总司令,冯玉祥为第二集团军总司令,阎锡山为第三集团军总司令,李宗仁为第四集团军总司令。蒋介石和冯“兄”李“弟”,确曾热络过一阵子。可是,不到一年,他便感到冯玉祥的实力有尾大不掉之势,于是,便以军事编遣会议的名义,裁减冯的军队,冯蒋矛盾公开化。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9562.html
上一篇民国警察与宪兵大火拼
下一篇 沈醉刺杀李宗仁和毛人凤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