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亲子 父母的边界感,可以成就孩子的幸福感

父母的边界感,可以成就孩子的幸福感

云燕很多家庭的亲子关系边界模糊,父母以爱为名,肆意突破亲子关系的边界,不仅破坏了亲子关系,也给孩子造成了深深的伤害。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案例1: 不知好歹的小梅開营的第二天,青岛某夏令营就…

云燕

在很多家庭中,亲子关系边界是模糊的。父母以爱的名义突破亲子关系界限,不仅破坏了亲子关系,也对孩子造成了很深的伤害。

一个身体只能承载一个灵魂。如果父母控制的很紧,孩子实际上会精神死亡。

案例一:不识抬举的小美

开营第二天,青岛某夏令营就引发了“自杀事件”。13岁女孩小美站在宿舍楼顶,扬言要跳下去。她的要求只有一个:妈妈必须马上离开营地回家。

原来,小美的母亲于女士第一次不放心女儿离家过夜,坚持留在夏令营照顾女儿。夏令营的组织者不同意,于是于女士住进了离夏令营最近的酒店。她每天都站在窗前,通过空,对着女儿宿舍的窗户喊“牛奶要用微波炉加热!”“这三天不喝冷饮!”“空键不能对着人吹!”她的每一句响亮的指令都能引起夏令营孩子们的笑声。小美很快成了“名人”。

刚吃完饭,于女士就蹲在窗户上喊:“别忘了喝红糖水!”说不,小美把刚洗好的盘子扔了,直接上了楼顶...

虽然最后小美没有跳楼,但是大家都看得出来她不是在吓唬妈妈。她期待已久的夏令营生活戛然而止。在回天津的高铁上,她几乎哭了一路。而于女士一直在电话里向丈夫抱怨小美没良心,不识抬举。

案例二:不堪重负的小乔

乔是省级优秀教师,学校物理教研室主任。他从教25年,儿子小乔却是学校有名的差生,尤其是物理,几乎没考过。有老师说这是“灯下黑”的现象,老师家里的孩子很少是尖子生,因为老师太忙,没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

对此,乔先生并不认同,因为他特别注重儿子的教育。胎教,早教,少儿奥数,启蒙英语都没落下。每天陪儿子写作业,更是乔老师矢志不渝的功课。如果儿子遇到一道题,乔老师会耐心讲解,直到儿子理解为止,还会找几道类似的题让儿子练习巩固。

奇怪的是,小乔的作业质量很高,经常受到老师的表扬,但是到了考试的时候就不灵了,连做过的题都不会做。乔摇了摇头,叹了口气,“你不能用棍子教!”然后多提问让儿子练习。没有别的办法。

眼看小乔就要高二了,乔老师不甘心放弃,决心利用暑假实施救助计划。他辞去教研室主任,对儿子进行“人盯人防守”,抓住一切机会给儿子补课,每个周末只能休息半天。

小乔不想让父亲失望,勉强配合,但不到两个星期就垮了,留下纸条,带着3000元压岁钱离开了家。纸条上只有一句话:“爸爸,请把我当个屁。”

新学期开学的前一天,乔老师整夜都睡不着。他希望他的儿子会回到学校,但他没有等待任何东西。学生发现乔老师的头发一夜之间变得花白。

毋庸置疑,于女士和乔先生是负责任的父母,他们对孩子无微不至的关爱是出于纯粹的父母之爱。但他们忽略了父母与孩子的边界,抑制了孩子的自主性,进而把爱变成了控制。

以爱的名义控制,看似是保护,实则是给孩子制造了一个不断逃避的牢笼。心理学家雪梨说:“一个身体只能承载一个灵魂。如果父母的控制无懈可击,孩子实际上会精神死亡。"

父母令人窒息的爱,就像把其他不合标准的灵魂塞进了孩子的灵魂。久而久之,孩子不仅会失去正确的自我意识和决心,还会形成心魔,永远无法摆脱。

父母缺乏边界感,会让孩子对家庭、对生活不满,幸福感降低,更容易出现抑郁等心理问题,对挫折的抵抗力更弱。

诗人纪伯伦在他的杰作《孩子》中写道:“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因生活对自己的渴望而生的孩子。他们是在你的帮助下来到这个世界的,但不是因为你。他们在你身边,却不属于你。”

这些诗生动而直接地解释了父母和孩子的界限是什么。孩子从离开母亲开始,整个成长过程就是与父母分离的过程。对于父母来说,抚养孩子就是一个慢慢放下,看着孩子渐行渐远的过程。如果父母过多干预孩子的成长,刻意控制孩子的生活,会对孩子造成全方位的伤害。

▲性格的发展会摧毁孩子的探索欲和自信心。

从出生开始,孩子就需要不断学习,不断发现周围世界的奇妙,慢慢融入社会生活。在每个年龄段,孩子们都应该能够掌握一项新技能。但是,足够独立的父母,用自己无所不能的双手,为孩子做了太多。久而久之,孩子探索的欲望就消失了。

父母无私付出,竭尽所能帮助孩子。他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按照自己设定的步调转学。在空不给孩子展示的期间,孩子犯错会严厉的骂。时间长了,孩子除了习惯性的依赖,还会摧毁自信心,陷入自我怀疑和否定的泥潭。

▲学习会让孩子失去动力,导致厌学。

家长过度介入孩子的学习,在小学可能有效,但在中学,孩子更容易出现学习困难。而那些小学成绩不突出但能独立学习的孩子,到了中学就能轻松超过小学的学霸。

家长们会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被中产阶级学生赶超,于是疯狂地给孩子补习,希望继续保持自己的学业优势,这无形中给孩子施加了沉重的心理压力。被家长牵着鼻子走,孩子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和兴趣,很容易厌学,形成恶性循环。

▲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孤独。

如果父母干预过多,孩子无法经历一系列与人交往的过程,最后很难独立与人交流互动。

很多家长在孩子成年后抱怨:你怎么一点都不了解这个世界?殊不知,这是我过多参与处理孩子人际关系的结果。

▲给孩子以后就业制造麻烦。

被父母过度呵护的孩子,将来步入社会后,在职场上会遇到更多的麻烦,父母的继续干预只会帮倒忙。

2005年,美国常春藤盟校毕业生理查德在华尔街一家投行工作,年薪25万美元。他的工作时间又长又辛苦。母亲心疼儿子,千方百计打通儿子老板的电话,向他诉苦。

第二天,理查德上班时发现自己的工卡坏了,上不了电梯。这时,保安送来一个纸箱子,里面装着理查德的私人物品。纸箱封口上写着一句话:“问你妈。”

老板的辞退方式可能并不理性,也不合法,但可以看出老板的不忍。恐怕任何一个雇主都很难接受这样一个事实:所有的孩子都在工作,母亲们参与所有的重大问题。

▲在亲子关系中留下隐患。

把父母和孩子视为自己生命中的一切,毫无保留地投入全部的爱,模糊了和孩子的界限。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生关系,不分彼此,在父母和孩子之间没有留下缓冲地带。一旦孩子决定离开,父母的世界就崩溃了。

作家周:边界感是父母之爱成熟的标志。它让父母懂得尊重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这种距离意味着对孩子独立人格的尊重。

孩子不可能一夜之间长大。他需要的从来不是控制,而是父母的酌情权,学会适时放手。有时候,父母的思维稍有改变,改变的是孩子的人生。

1.尊重你的感受

在建立界限的时候,父母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感受,也就是在一个舒适的范围内能够接受。同时也要看到孩子目前的能力和责任。他们不应该高估或低估自己的能力,让孩子承担太多或太少的责任。当然,父母的界限不能伤害人和周围的环境。只要满足这样的条件,父母之间的界限就是可行的。

2.尊重孩子的感受

在做决定之前,父母应该问问自己,我的决定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还是孩子的需求?很多时候,父母都在过分地要求孩子,以满足孩子自恋的需求,或缓解孩子的焦虑,或挽回孩子的面子。只为了孩子的需求,决策是理性的,因此是可行的。

好好交谈

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一句消极或轻蔑的话,会消磨孩子的意志,甚至让孩子陷入自卑的泥潭。

“你怎么会这么笨?你甚至不能这样做。你们班能不能学学学霸!”

“别做了,反正做不好。”

“你有什么用?养只猪比你有用!”

这些刻薄的话以贬低的方式慢慢摧毁了孩子的自我认知能力。一旦你这样控制你的孩子,你实际上是以爱的名义开始了一段毁灭之旅。文字可以表达爱,也可以伤害对方。好好和孩子说话,鼓励而不是责备,表扬而不是批评,让孩子在阳光下自信成长。

4.不要做孩子的“答录机”

很多时候,家长给孩子答疑解惑,看似高效。实际上是无形中熄灭了孩子渴望探索的火种,让他们无法独立观察和思考。

孩子渴望在归属感中获得快乐,在探索新事物中成长,在自由选择中获得动力。只有孩子感知和观察的结果,才能激发孩子内在的潜能。让孩子主动去探索,这样才能把握自我成长的方向。

5.给孩子选择的自由

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和父母的心理距离越来越远。成长的过程就是与父母心理分离的过程。分开的越多,孩子越独立,也意味着孩子成长的越好。当父母给孩子选择的机会时,父母可能会担心孩子会走弯路或者过得不幸福。这些担心是父母自己的情绪,需要父母自己消化和负责,与孩子无关。

孩子们所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我想问,当一个孩子真的强大到可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时候,他会接受所有的结果和责任,并能调整自己去面对,他的人生还有什么好怕的?

父母的爱是有边界的,孩子的心有自己的分寸。他会知道生活的底线,学会谨慎,学会独立而有尊严的生活,对自己的人生有更好的把握。

6.调整心态,有尊严地退出孩子的生活。

雏鸟最终会离开巢穴。只要父母举止得当,守住与孩子的边界,让孩子为自己的人生奋斗,就是人生最幸福的事。

作家周说,边界感是父母之爱成熟的标志。它让父母懂得尊重人与人之间必要的距离,也就是尊重孩子独立的人格。

养孩子,其实就是父母有尊严地退出孩子生活的过程。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分清爱的边界,从容地放手,让孩子在轻松的爱中自由成长。

[责任编辑:陈彤]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18622.html
上一篇别用“好孩子”绑架孩子
下一篇 对学生谈恋爱,我持不反对态度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