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艺术 论鲁迅汉画像艺术研究的价值

论鲁迅汉画像艺术研究的价值

王雪梅【摘要】鲁迅对汉画像的收藏与研究不同于以往的金石学研究,不限于单纯的文字考释,从收藏、考据到计划出版,鲁迅致力于汉画像的保护与传承,是汉画像艺术研究的领军人。探究鲁迅收藏汉画与弘扬汉画像艺术精神的路径,可知鲁迅对传统文化并不是全面地批…

王雪梅

[摘要]鲁迅对韩画像的搜集和研究,不同于以往的金石学研究,不局限于简单的考证。从收集、考证到策划出版,鲁迅先生致力于汉画像的保护和传承,是汉画像艺术研究的领军人物。通过探究鲁迅收藏汉画的方式,弘扬汉画像的艺术精神,可以看出鲁迅并没有全面批判传统文化,而是“取今复古”,为艺术开辟了一条新路,意图复兴和提高。发掘鲁迅《韩画像集》的历史进程和贡献,具有一定的学术历史意义。

[关键词]鲁迅;复兴;韩画像

鲁迅作为一个艺术家,他的艺术实践近年来逐渐被挖掘出来。作为其艺术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物画拓片的收藏和研究进入了大众的视野。翻开鲁迅的日记和书信,可以发现鲁迅的《中国人物肖像集》贯穿了他的余生,鲁迅评价中国人物肖像“朝气蓬勃,气势磅礴,美不胜收”。吴红认为:“画像石与汉代文化紧密相连,甚至可以视为汉代文化的一个核心领域。”①《汉画像》中的厨房乐舞形象,唤起了鲁迅对汉代民间生活的想象;神仙形象唤起了鲁迅对古代神话世界的向往;历史典故重塑了他们对古代圣贤的认识。鲁迅对汉画像拓片的喜爱,吸引他的不仅仅是汉画像刚健奔放的艺术风格,更是包容宇宙的复杂象征世界,甚至是传统文化中高昂的民族生命力。1.“反传统”:意在复兴和改良。

鲁迅是一位复杂而多面的文化大师。他站在时代巨人的肩膀上,以前瞻的眼光回望中国传统文化,植根历史,立足当下,展望未来。鲁迅激烈批判中国传统封建思想文化,却热衷于汉画像艺术的收藏和研究,看似矛盾,实则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对中国艺术的清醒认识。鲁迅认为,中国自古崇尚中庸之道,喜欢用妥协的方式解决问题。他在《无声中国》中举了一个例子:“比如你说这个房间太暗了,这里必须开一扇窗,大家一定不允许。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会妥协,愿意开窗。没有更激烈的意见,他们总是拒绝进行哪怕是和平的改革。”②为了推动人民实现他们的预期目标,有必要以更强烈和彻底的方式这样做。要想抵制传统文化中腐朽人心、禁锢思想的糟粕,就必须采取彻底决裂的态度。所以这是“最后一招”。他所批判和反对的只是传统文化中落后过时的腐朽部分。1936年3月4日,在给游的一封信中,讲到中华民族生于大陆,总被洋人侵略:“历史上满是血渍,但今天支撑起来,其实是伟大的。但我们必须暴露自己的缺点,这是为了复兴和改善。”因此,鲁迅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在苦难中艰难前进的,有必要揭露传统文化中过时的、腐朽的、落后的部分,以改良和振兴中华民族。鲁迅在这里用了“返老还童”这个词,看得出他一直在“欺骗”传统文化。鲁迅师从国学大师章太炎。他从小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的教育,一生从未停止过对古籍的抄写和校勘。当他接触到汉画像拓片时,就被汉代传统的民间石雕艺术深深吸引。无论贫穷或疾病,他总是错过韩画像拓片的收集和出版。试图从汉代艺术中挖掘民族精神的内涵,复兴当代艺术,甚至影响民众。

他在给李华的信中提到了中国画的艺术:“只有汉人的石雕雄浑豪放,唐人的线描流畅传神。如果把它们拍成木雕,可能会创造出另一种境界。”④汉代作为一个民族精神高涨的时期,在时代精神的鼓舞下,所有生成的艺术作品都表现出强烈而深沉的艺术风格,表现出达汗王朝高度的民族自信和不奴役他人的勇气。在鲁迅看来,这正是中国现代文艺所欠缺的,所以鲁迅热爱中国的肖像艺术,想把中国画艺术融入新兴的木刻艺术,意图为此开辟另一种境界。鲁迅反传统是坚决的,但不是完全反对同一理论。是时代所迫的“重拳”,实际上意味着复兴和转型。二。汉画收藏:旨在挖掘和传承。

汉画像石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珍贵的艺术瑰宝,是达汗王朝留给后人的重要文化遗产,是不可替代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文化自信的典型代表。鲁迅自1913年接触山东第一批汉画像拓片开始,就把自己的才华和精力投入到汉画像拓片的收集和整理工作中,力图把自己收藏的汉画像拓片编成一本书,使之得以传承和发扬。他在汉画像研究方面取得了很高的艺术造诣,为现代汉画像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鲁迅收藏的汉画像拓片主要分布在山东和河南。山东汉画像发现和研究较早,所以拓片资料丰富,而河南汉画像石发现较晚,鲁迅后期收藏时才略有涉猎。在鲁迅的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汉画像的影子,歌颂汉画像的自由、壮美。鲁迅在《晚采花后记》中说:“在宫殿和墓前石室里,汉人喜欢画或刻古代帝王、孔子弟子、孝子的画像。当然,宫殿没了;偶有石室,最完整的是山东省嘉祥县吴氏石室。”⑤在《坟中情怀·照镜子》中也写道:“当你想到汉人是多么慷慨,新的动植物,也就是毫不犹豫地填满花纹。唐人也不弱。比如汉人墓前的石兽,多为羊、虎、天禄、辟邪。但是在长安的昭陵上,有带箭的马,还有一群鸵鸟,所以方法前所未有。”⑥鲁迅欣赏汉代宫殿、墓葬中的石雕艺术,被其自由奔放的风格和丰富的创作题材所深深吸引。

作为重要的题材类型之一,汉画像中的民间形象取材于日常生活,反映了汉代的民间景象。基于对民间艺术的推崇和对民俗的挖掘,汉代画像石作为汉代日常生活的缩影,始终萦绕在鲁迅的心中。例如,鲁迅收藏了许多山东朱碧石室的汉画像,并高度赞赏其风格和内容。他认为宴饮、烹饪等习俗图像很少见,试图收集一套完整的图像。在他的日记中是这样记载的:“1916年5月7日,我去黎巴嫩留宿,支付拓本。我买了十五幅朱碧石室的画:四幅杂山东的画。”⑦1919年6月6日下午,我去琉璃厂用三元券买了十四本《朱碧石室图》。⑧1934年3月6日给的信中提到“韩画多似胡墨。如果是第一次扩展,可以比较清楚,但是很难得到。在北平的时候,我找了一个又一个大箱子。我曾计划提取生活状况,并打印出来供后代使用。但由于时间和财力的限制,至今未能做到。如果有机会,我想以后再做一次。在汉画像石中,有所谓的“朱碧石室图”。我认为它实际上是一个金的石头,画的是宴会的形状。非常传神,不同于一般的汉画像石,但极为罕见。我有点不完整。能遇到就千万不要放过。”⑨。1934年4月22日,鲁迅在给珂瑶的一封信中,再次表达了他希望收藏一幅完整的《朱碧石室画像》的愿望,并意识到在拓印石像时,需要补充说明:“石像印刷时,有必要补充一点说明。如果你愿意帮我把它们翻译成英语,那就更好了。但是做起来不容易,年轻人也不一定愿意看,就说说自己的心里话。我有两套朱碧石室画像,但似乎不完整。如果题词店送的有几套,除了你要的,其余的都给我买,几套就能凑成一幅了。这个石室是四五年前用泥巴塞住的(太奇怪了,不知道什么意思)。在它被堵上之前,它被扩大过一次。听说张继委员曾托人翻过来借,却不肯借,真是可笑。”⑩鲁迅先生热心致力于汉画像拓片的收藏,不断托朋友购买或自己购买,甚至亲自实地考察,可见鲁迅先生对汉画像拓片收藏和研究的热情。

韩的人物画刚健有张力,古朴自然,神秘浪漫。所以鲁迅评价它们“妙不可言”,就连西方所称赞的日本图案也是源于中国画。但近代以来,艺术的自由奔放的优雅,随着民族自信的兴衰而日益消沉。因此,鲁迅对汉画像的收集和研究所做的一系列工作,不仅仅是出于他对汉画像的热爱和兴趣,也不仅仅局限于为现代艺术开辟一条新的道路,更是关乎国民性和自信心转变的一次重要实践。三、鲁迅-韩肖像艺术研究的学术价值

鲁迅先生的汉画像拓片,从1913年征集一幅山东汉画像,到1936年去世,时间跨度23年,数量达700余幅,涉及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张高度肯定了鲁迅汉画像的收藏和研究价值,认为:“较早的两部嘉祥汉画像专著,一部是清代道光年间瞿中荣的《汉武梁祠堂画像》,另一部是1931年出版的《汉武梁祠堂画像目录及释义》。两本书都是考证,不能说是艺术化的考证。鲁迅是真正关注中国画艺术的先驱。”??正如鲁迅在《汉武梁祠画像研究》中批评碑文家屈仲容:“屈之文笔之弊,乃欲夸大而乱引古书,以致别无选择而,结果不得要领。”??鲁迅对汉画像艺术的研究是汉画像艺术史上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它既是对历史和文学的考证,也是他把视野延伸到图像,发掘汉画像石的艺术价值,态度严谨而严肃。1927年11月30日,鲁迅兴致勃勃地请人从尤政书店购买两卷《汉话》。但鲁迅读了之后,对他们极为不满,认为这本书“草率而诡诈”。??可见鲁迅对艺术研究的态度是严谨认真的,不做无用功,不欺世。

1934年6月9日,他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对于拓印,尚有二小野心。一,拟拓印德国版画集,此事不难,只要有印费即可。二,即印汉至唐画像,但唯取其可见当时风俗者,如狩猎,卤簿,宴饮之类,而著手则大不易。五六年前,所收不可谓少,而颇有拓工不佳者,如《武梁祠画象》《孝堂山画象》《朱鲔石室画像》等,虽具有,而不中用。”??鲁迅想有选择性地将收藏的汉画像拓片出版,只可惜受制于当时的经济和精力,加上工艺不佳,社会不稳定,出版汉画像全集的心愿始终未能达成。鲁迅收藏、研究汉画像艺术的“野心”不仅仅是传承,更是传播。鲁迅与青年学者姚克书信来往密集,热切地希望擅长英文的姚克可以帮助将汉画像拓印成册并且翻译成外文,给欧洲的学者们也瞧一瞧我们的民间艺术魅力。“汉画像以其丰富的象征形式,表现了民族审美的意识形态,其中包含着民族文化的原型结构,更接近民族精神的核心。”??当对外交流的大门被迫敞开时,中国本土艺术和创作不能一味地迎合,要从渊源不断的几千年文明长河中汲取力量对抗外来思想文化的野蛮式入侵。另外,中国古代素有“书画同源”之说,鲁迅对汉画像的研究不仅仅停留在图片的本身,而是深入到其背后,与传统的金石学家研究不同,不偏重于碑刻文字,而是关注图像本身,试图以文字解释图像,以图像解读历史,有一定图文互释觉醒。

1934年6月9日,他在给朋友的一封信中写道:“拓实尚有两小志。第一,印一本德国版画集不难,只要有印刷费就行。第二种,就是从汉代到唐代的画像,但只有那些能看到当时风俗的,比如打猎,卤书,宴饮之类的,很难上手。五年前收了不少钱,但也有不少拙劣的延伸作品,如《无量寺画像》、《小汤山画像》、《朱碧石室画像》,有但没用。”??鲁迅先生曾想有选择地出版他的《韩画像拓片集》,但遗憾的是,由于当时的经济和精力、工艺不佳和社会不稳定,他出版《韩画像全集》的愿望始终没有实现。鲁迅收藏和研究汉画像艺术的“志”不仅是继承,更是传播。我和研究鲁迅的年轻学者珂瑶有许多通信。我热切希望擅长英语的珂瑶能帮忙印制中国肖像并翻译成外文,让欧洲学者也能看看我们的民间艺术魅力。汉画像以其丰富的象征形式表现了民族的审美意识形态,它包含着民族文化的原型结构,更接近于民族精神的核心??当对外交流的大门被迫打开,中国本土的艺术和创作就不能一味迎合。我们应该从几千年文明的长河中汲取力量,抗击外来思想文化的野蛮入侵。另外,中国古代有一句话,书画同源。鲁迅对韩画像的研究并不仅仅停留在画像本身,而是深入到画像背后。与传统碑学研究不同的是,他不注重碑文,而是关注图像本身,试图以文字说明图像,以图像说明历史,图文互释有一定的觉醒。

总之,鲁迅对汉代画像石的艺术研究为中国汉代画像石艺术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在继承中国传统金石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融合了西方的图像学研究思想和考古学研究方法,引领了汉代画像艺术研究的新时代。同时,鲁迅继承了汉画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试图开辟新的艺术道路,挖掘人民的灵魂,激发民族文化自信。标签

鲁迅在《论文化妄想症》中说,“外在既不是落后于世界的思想,内在却还在失去固有的血液。取今复古,不立新学。”??中国文艺既不能落后于世界艺术思潮,也不能失去汉画像等传统民间艺术的血脉精华。他一方面批判了鲁迅的封建礼教和传统的儒家思想,另一方面又坚持不懈地进行着对韩画像的“复兴”工作。鲁迅的“反传统”也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去旧取新”。立足于传统文化的优秀内容,为今天的艺术寻求出路。

注意事项:

*本文是江苏省研究生科研实践创新项目“鲁画像石研究的学术价值”的研究成果(编号:KYCX 20_2415)。

①[美]吴红:《艺术史·生活·阅读·新知十论》三联书店,2016年,第84页。

②鲁迅:《鲁迅全集》第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4页。

③鲁迅:《鲁迅全集》第1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410页。

④鲁迅:《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539页。

⑤鲁迅:《拾晨花后记》,《鲁迅全集》第2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40页。

⑥鲁迅:《盗墓照镜子的感想》,《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08页。

⑦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226页。

⑧鲁迅:《鲁迅全集》第10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70页。

⑨鲁迅:《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39页。

⑩鲁迅:《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82页。

张:《中国画的故事》,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年,前言,第2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583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1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48页。

鲁迅:《鲁迅全集》第13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145页。

朱存明:《韩人物画之美》,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3页。

《鲁迅:论文化偏执》,《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年,第57页。

参考资料:

[1][美]吴红。艺术史十议[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6。

[2]袁珂注。山海经注[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社,2013年。

[3]卢九的译本。陆春秋[M]。北京:中华书局,2011年。

[4]鲁迅。鲁迅全集[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5]徐守尚。回望鲁迅挚友的记忆——徐守尚回忆鲁迅[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

[6]朱存明。汉画像之美[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

[7]张·。汉画的故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6。

[8]北京鲁迅博物馆。鲁迅-韩画像集拓片全集卷[M]。杭州:西陵出版社,2014。

[9]简伯赞。秦汉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2208.html
上一篇水彩画的当代性表现
下一篇 绘画语言的革新者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