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艺术 吉州窑釉下彩绘瓷风格流变考

吉州窑釉下彩绘瓷风格流变考

史明立江西吉州窑是宋元时期著名的综合性民间窑场,烧造的产品有青白瓷、黑釉瓷、绿釉瓷、彩绘瓷、瓷塑等。其中,彩绘瓷是吉州窑极具地方特色的一类产品,被认为“突破了历史局限,将单色釉瓷发展到彩瓷装饰阶段,为元代景德镇成功烧造青花瓷做好了技术上的准…

石李明

江西吉州窑是宋元时期著名的综合性民窑。其产品有青花瓷、黑釉瓷、青釉瓷、彩绘瓷、瓷塑等。其中,彩瓷是吉州窑具有地方特色的一种产品,被认为是“突破了历史局限,将单色釉瓷器发展到彩瓷的装饰阶段,为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成功烧制做了技术准备”。但其发展过程尚不清楚,器物断代处于混乱状态,时代风格不明确。这里对吉州窑的彩瓷进行分类整理。摘要:以年代瓷器为基础,通过造型和纹饰的对比,总结出不同阶段彩瓷的风格变化,为读者在宋元吉州窑彩瓷的断代和风格分析方面提供一些参考。

追溯到年代久远的瓷器

吉州窑釉下彩瓷器的出土地点和年代很少,这是难以研究该类瓷器不同时代风格的主要原因。目前考古发现的吉州窑彩瓷,年代从北宋到元代。其中最早的是1980年南京幕府山宋墓出土的一件草纹瓷瓶(图1)。墓中有16枚“明道元宝”铜钱,为北宋仁宗明道念文(1032-1033)所制。所以墓的年代应该不早于1032年,草纹瓷瓶的年代应该是北宋。最新的是1975年韩国新安沉船上的釉下彩棕色波浪纹茶花瓶(图2)。新安沉船推测是知止三年(1323年)从浙江清远(今宁波)驶往日本京都的,因此瓶子的年代应该不晚于1323年。此外,还有一件1996年安徽潜山罗汉宛陵元墓出土的鹿纹梅瓶。根据墓中发现的墓葬记录,墓主人葬于知止三年(1323年),因此梅瓶不迟于1323年。

造型和装饰的变化

北宋瓷器目前只能在南京幕府山宋墓出土的卷草纹瓷瓶中找到(不早于1032年)。瓶身饰卷草纹,肩略丰满,腹长圆,瓶口小。这种“小口瓶”的形制一直延续到元代,如湖北鄂州汀祖镇丁家坳村马家夼南宋咸淳十年陆文贤墓出土的白釉黑褐彩绘梅花竹蝶纹梅瓶(不晚于1274年)(图3)和安徽潜山罗汉湾岭元墓出土的跑鹿纹梅瓶(不晚于1323年)。南宋时,出现了盖罐、三足炉等器物。到了元代,彩瓷已经充分发展,不仅数量增多,而且种类繁多,包括宋代的小口瓶、三足炉等器物,长颈瓶、枕等,还有仿青铜器造型的圆炉、丛瓶、双耳瓶、鼎炉等。

北宋

北宋吉州窑的彩瓷上覆以单一的花纹,如通体滚草纹的装饰手法。这种做法不仅普遍,而且从北宋一直延续到元代。如江西新干出土的南宋卷草纹长颈瓶,瓶身满绘卷草纹,1967年南昌出土的元代波浪水纹长颈扁腹瓶(图4),瓶身饰波浪水纹。

南宋

南宋时期,吉州窑瓷器出现了采光、水平分区等装饰技法。常见的纹饰有主题纹饰如奔跑的小鹿、白色或棕白色的荷花莲花纹,边缘纹饰如卷草纹、匍匐草纹、回文带、灯外缠绕的牡丹纹等。

1开口装饰和跑鹿图案

南宋吉州窑彩绘历瓷见于江西新干杰布公社惜春十年(1183)曾昭元墓,南昌南宋嘉定二年(1209)出土的跑鹿罐(图5)。这两件器物除了颈部装饰略有不同,一件是简笔带草纹,一件是匍匐草纹,其余在造型和装饰上都非常相似,都采用了“光照”的装饰手法。此时的鹿纹已成为一种颇具特色的室内装饰,并一直延续到元代,如安徽潜山罗汉宛陵元墓出土的鹿纹梅花瓶(不晚于1323年)、江苏常州纺机厂元墓出土的长颈瓶等。有研究者认为,到了元代,跑鹿的图案变得比宋代更加抽象粗糙。对比上述宋元瓷器上的跑鹿纹图像可以看出,抽象与否并不能作为区分宋元的标志。

黑棕地白莲的隔断装饰与莲花图案

江西南昌南宋嘉定墓出土的莲莲纹三足炉(图6)分为三个横区,其中上、下两区即口部和小腹绘有一圈纹作为侧饰,中间一区即炉身在黑釉上绘有一圈白色莲莲纹作为主题装饰,采用两次连续缠绕的方法。这种横向隔断装饰出现在各种彩瓷中。莲花图案精致复杂。不同于白黑,是黑棕白相间的装饰手法。这种装饰不仅见于嘉定二年(1209年)墓中的莲花纹三足炉,还见于1955年安徽巢县出土的白花花纹梅瓶(图7)。两件都是黑色或褐色带白花,荷花荷花的画法很相似。

宋末元初

宋末元初吉州窑瓷器,发现于南宋咸淳十年湖北鄂州陆文仙墓出土的白釉黑褐色彩绘梅竹蝶纹梅瓶。瓶子上的梅竹图案在元代瓷器中很常见。梅竹交叉的题材和画法常见于彩瓷,或绘于瓷身,或绘于开光处,如广东省博物馆藏的釉下褐花方炉,或绘于瓷盖上,如1 972年江西吉安清源山出土的釉下梅竹盖罐。

元朝

至元代,吉州窑釉下彩瓷器的装饰继承了北宋装饰纹样、南宋照明、分带的做法,发扬了滚草纹、回文、匍匐草纹的装饰技法,吸收了跑鹿、梅竹纹,并以水波纹、席纹、锦纹等几何图案和鸳鸯戏水、双凤纹等装饰为特色,极大地丰富了装饰纹样的种类。

1水波纹

舒朗或密集的水波纹成为元代吉州窑的主要装饰之一。吉州窑永和窑遗址出土的丁为年(1307),釉下绘有水波纹,残罐腹部绘有无数水波纹。除了用水波纹装饰器身的装饰手法外,内外都装饰水波纹的做法在元代彩瓷上也很常见,如韩国新安沉船的褐彩波浪山茶花瓶(不晚于1323年)和大英博物馆的釉下彩画卷草双耳瓶(图8)。

2色莲花图案

在江西宜春(1303年左右)元代地窖出土的褐莲花香炉中,也可以找到元代的彩瓷。燃烧器上的莲花图案与深圳南投后海出土的梅瓶(图9)上的莲花图案相同。花瓣很像。虽然荷叶的画法不同,但是莲花即使画成弧形,打开时的装饰垫纹也很精细,莲花的布局和结构都是一样的。

3席图案,织锦图案

座纹、织锦纹也是元代彩瓷常见的装饰,如江西宜春元代窖藏出土的莲莲香炉,江西吉安收藏的梅竹纹梅瓶,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釉下彩鸳鸯形长颈瓶等。深圳博物馆收藏的素胚棕龟背开花折枝纹梅瓶的外部装饰,1997年江西吉安永和窑址收藏的釉下彩绘瓶,瓶腹主要装饰,1981年江西吉安收藏的釉下彩绘花罐的外部装饰,都是织锦纹。在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釉下褐彩花卉纹方炉中,除了六角形的织锦图案外,还可以发现另一种四边形的织锦图案(图10)。

4双凤凰图案

江西宜春元代(1303年左右)地窖出土的棕双凤花纹六方洗,其中一件有双凤花纹装饰。在良庆书屋的釉下褐彩波蝶纹净水碗中也发现了类似的图案(图11)。根据碗上的“冀州道”字样,疑为元十六年(1279年)。虽然同为元代,但两件器物年龄相差20余年,可能说明双凤纹的装饰持续时间较长。此外,彩绘瓷器上双凤纹的装饰和绘画技法与剪纸贴花中的相似,表明双凤纹的图案应该是基本固定的,窑工可以在不同种类的瓷器上表现出相似的双凤纹。

如上所述,在北宋时期,吉州窑已经能够生产精美的釉下彩瓷器。此时小瓶的造型和通体单饰的装饰手法一直延续到元代。南宋时,照明和水平分区等装饰技术变得普遍。这些装饰技法在同时期的磁州窑瓷器中已经非常成熟,比如磁州窑的白底、黑花、梅瓶。而跑鹿纹、黑莲或褐莲纹则是同时期其他窑所没有的,是吉州窑特有的纹样。宋末元初,出现了具有吉州窑特色的梅竹纹。横向装饰得到了进一步发展,除了主题装饰外,还有双莲纹和栅栏作为侧饰。到了元代,彩瓷的品种和数量增加,几乎包括了以前所有的装饰技法,同时出现了水波纹、席纹等几何图案。至此,吉州窑的釉下彩瓷器达到了顶峰,真正形成了不同于其他窑口瓷器的装饰风格。此外,彩瓷的一些装饰特征可以作为判断窑口和断代的重要标志,如水波纹、席纹、织锦纹、双凤纹、梅竹纹等。主要见于元代吉州窑瓷器,而鹿纹和褐白莲纹从南宋延续至元代。

(编辑/李木子)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2361.html
上一篇明清苏绣,长在文人的审美上
下一篇 玉里说“鱼”事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