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 浅谈我国古建筑的彩绘艺术

浅谈我国古建筑的彩绘艺术

张海萍 常学丽建筑物的彩绘是一种形象艺术,它在建筑物的装饰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功能。它具有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的可观性、实用性,蕴含着内在的和形式的感染力,它不仅能够通过油漆色彩起到保护作用,使其免遭雨淋日晒受潮,延长建筑物的寿命,同时还…

张海平昌李雪

建筑绘画是一门图像艺术,在建筑装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作用。它形象生动,内容丰富,具有可观察性和实用性,并包含内在的和形式上的吸引力。它不仅可以保护油漆免受雨淋、日晒和潮湿,还可以延长建筑物的寿命。同时又能捕捉图像,使人产生抒情感,唤起人心,使人沉醉,给人以艺术感染力。正如我国著名学者王国维先生所写:“我有我自己的境界,我看事物,所以一切都是我的颜色。”

我们的祖先很久以前就有运用色彩和欣赏色彩的能力。据有关资料记载,“夏后氏还是黑的”,“殷人还是白的”,“周人还是红的”。据《礼记》记载,周朝的宫殿建筑以“英田字丹,王公黑,大夫白,士子”为颜色并在球场上涂上“丹迪”(一种红色矿物颜料)。至于王公大臣房间的屋顶墙壁,用的是粉笔,也叫“鬼灰”。这是一种由贝类制成的粉末,然后与水混合使其变得舒适。考古学家在河南安阳小屯殷墟发现的壁画残片证明,我们的祖先早在殷商时期就开创了装饰壁画的先河。春秋时期“桓谭宫雕其筒”、“藻开于山中”,汉代长安宫“绣云眉,雕槛饰文,赞藻绣,以线彩为表现形式”。这种画,用在建筑上,也散发出令人兴奋的光彩。甘肃敦煌第427窟现存三个木制石窟,是宋太祖于公元970年开放的。这座建筑的柱子和额头上画着朱利安、熟莲和凌文,还有绿晕。篮子被染成绿色,篮子被涂成红底和杂色花。画廊的屋檐衬着朱红,用五颜六色的衣服装饰,有点像《建筑法式》一书中解决绿花衣裳问题的做法。宋代晋祠圣母院的绘画虽然剥落严重,但从残存的痕迹中依稀可以看出它的本来色彩。柱子涂成红色,内檐涂成红色,缀以杂色珠子,缝隙衬以红白两色,类似于建筑法规定的五色合一杂服。明代没有关于建筑的官方书籍,但有这样的记载。吴九年(公元1376年)正月,任命中书省大臣为太子宫,规定“太子宫以朱砂装饰,室以绿松石装饰”。吴初年规定:“太子府、王城正门前后殿及四塔用金绿点装饰,廊室用绿黑装饰,四正门用红漆粉刷。”吴鸿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规定:“官造房屋,不得倚山歇息,不得转角处,不得有重檐,不得砌重砖,不得画沉箱……”而且,私作中也只有残片记载,如彩画、淡彩、间色、裁色等。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明代建筑绘画的详细作品在世界范围内流传。中国的建筑绘画发展到清代,在继承明代装饰画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按照《清工程实录》的书规,总共有70多种。其中苏式绘画和何绘画是清代新发展起来的两种绘画形式,其应用范围也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限制。如贺画只能用于宫殿、寺庙、庙宇等高级官员建筑,苏式画多用于皇家区域和官邸。至于老百姓的房子,只允许刷门窗,不允许刷油漆。由于中国封建礼法和严刑峻法的进一步结合,明清建筑的绘画风格和色彩设置更加制度化、规范化和风格化。北京故宫的画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众所周知,中国古建筑上的彩画一般都是由不知名的民间艺术家创作的。他们既要坚持封建统治者的意志,又需要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根据自己需要创作的主题进行琢磨,进行意境的营造,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创作中,必然会产生自我欣赏,创作出令人惊艳的作品。历代封建统治者巧妙地利用了这种文化心理,利用廉价劳动力为自己创作出富有情感和感染力的艺术作品,宣传自己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威,以此来宣扬佛教、儒家伦理和道家神仙思想,满足封建统治者对山水、花鸟虫鱼、鸟兽的闲适享受。我们知道,佛教宣扬“仁”,佛经称佛为“仁”;孔子提倡“仁政”和“仁学”;儒家把封建社会品德高尚的人称为“仁者”。儒家讲究“智者动之,仁者静之”,所以“仁”和“静”成为佛教和儒家共同的修养标准,这也符合封建统治者进行礼教的需要,所以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支持和推崇。在古建筑中,运用丰富多彩的绘画艺术形式,不难理解佛、儒、道的思想。

装饰在古建筑上的彩色图画都启发人们去享受审美对象的情感美。这种美的感觉是各种精神动能综合活动的产物,它始终在我们的直觉能力中发挥作用。虽然物质世界中存在的客观事物都有其特定的形态,但人们的思想和认知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涉及的范围也是广泛的。因此,当人们观看建筑物的绘画时,他们无意中从画面所表现的主题中吸取了封建迷信的乳汁,使观者着迷。这就是刘勰说的:“万事万物都有不变的姿态,而思维却没有固定的考察,要么率最高,要么本质异化。”历代封建统治者深知其神奇功效,于是不惜耗费大量财力、人力、物力“穷天下之可笑,尽人之饰”,“美其华,戏其荣,先悦其耳目,渐为正”,使观者受其影响,潜移默化,不经意间接受了封建礼教和宗教思想,尽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封建统治者总是把封建魔法渗透到每个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使整个封建社会成为其礼教的大染缸。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思想意识都要符合封建宗法制度的标准,同时还要由法律条文固定下来。古建筑的构件及其彩绘艺术也受到严格限制。只有遵循封建礼仪制度,在法律规定的允许范围内,才能进行建设。由于封建统治者深知单纯用礼制生产的行为准则来换取物质生活,把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纳入礼制的轨道是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的,所以历代封建统治者不得不诉诸法律,使之相互结合,互为因果,以法律形式保护封建礼制, 并以礼制教育促进法律条文的顺利实施,使封建礼制具有了彻底而严厉的法律效用力量,贯彻了“尊卑有权”的原则,谁不守礼,谁越权,谁就严惩,从而达到巩固封建社会专制集权的目的。

(编辑支青周)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9867.html
上一篇近现代书斋文化的特征
下一篇 《我们这样一路走来》序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