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教育 学校发展新引擎:培育“新工科”素养人才

学校发展新引擎:培育“新工科”素养人才

苏浩泂 黄玉霞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储能中学(以下简称“储能中学”)是一所革命老校,是上海市黄浦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区实验性示范性高中。学校一直积极寻求发展机遇,构建特色办学品牌。然而,学校特色创建始终停留在摸索的层面,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如何…

苏浩·黄鞠·夏宇

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储能中学(以下简称“储能中学”)是一所革命老校,上海市黄浦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黄浦区实验示范高中。学校一直积极寻求发展机会,打造特色品牌。然而,学校特色的创建始终停留在探索的层面,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如何让革命老派焕发青春魅力,实现既凸显高定位又符合自身特色的内涵发展?结合学校自身办学实际和发展优势,借助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为创建特色高中开启了一条探索之路。

聚焦“新工程”推进学校改革

创新人才,特别是新型工程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基础教育阶段开始。2019年7月,储能中学与上海科技大学(以下简称“上工”)就“新工科教育向基础教育的延伸”达成初步合作意愿。储能中学将依托优质大学资源,以培养高中生新工程素养为办学特色,打造特色高中。双方合作的目标是坚持以德育人,深化教育改革,深化五育发展,潜心创新教育,探索以新工程素养为特征的强基础、强实践的工程、创新、国际化高素质人才一体化教育新模式。据此,学校制定了《上海储能中学依托上海理工大学创建特色高中发展规划(2019-2024)》(以下简称规划)。2020年9月,上海科技大学附属储能中学揭牌仪式成功举行。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教育时期的过程中,为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逐渐形成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当前,探索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学、教、评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新工科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积极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战略,是探索和实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此次合作聚焦新型工程素质人才一体化培养目标,既是高校对新型工程素质人才早期培养的关注和重视,也是中学教育对学生核心素质提升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响应和变革,更是一体化教育实践的创新探索。

“新工程”理念下的学校发展路径

中学希望培养一批具有爱国情怀、工匠精神和现代工程师技能的创新人才。基于此,学校进一步明确:我们将以高中特色办学撬动储能中学传统教育模式的转变;依托高校合作办学,增强创新实践的实力和信心;创建新的工科特色课程,开启分类办学的有效途径;以教师团队的“创新+”智慧实现学校的跨越式提升和发展。

坚持红色底色的传承,明确学校特色的发展定位。办学理念有了新的时代内涵:以知行合一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和科学思维;培养学生报效国家、乐于奉献的情怀,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工匠精神,增强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能力。我们确立了新的办学目标——打造“新工科教育”和“创新发展、协调融合、绿色活力、开放竞争、共享快乐”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大学附属中学。同时将“培养具有深厚人文情怀和新工程素养的现代高中生”作为学校的教育目标。

确定新工程素养的校本内涵,完善具有储能特色的教育模式。我们对新型工程素养做出了校本化的理解和定义——在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框架下,对基础教育培养新型工程人才过程中,学生所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要培养的新型工程素养是爱国与社会责任、科学思维与工匠精神、综合实践与创新素养、自主学习与多元发展。为此,学校设计了六大重点工程,形成了储能特色教育模式,即建设“红色+责任”的德育工作,推进“选择+融合”的学校课程体系,打造“智慧+兴趣”的智趣课堂,开展教师“储能之星”培育工程,促进教师发展成才,建设高等技术与储能新工程创新实验中心。

突破局部重点,撬动学校特色课程的整体推进。在新工科素质培养过程中,形成突出新工科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和教学团队,并渗透和呈现在日常课题、课堂、课程和实践活动中,是至关重要的。从课程的角度看,其核心突破是开发特色课程。我们研究了四步推进方案——从拓展课程中开拓思路,进一步学习新工科的内涵和前沿学科;整合渗透基础课程和研究课程,逐步构建新型工科校本课程群;丰富拓展课程,形成一系列新的工科课程;创建涵盖三种课程体系的新型工科理想结构。

在创建特色课程的过程中,应尽可能对原有的校本课程进行梳理、改革和重构,使之服务于新的工程教育目标。每一位教师都需要学习、思考、审视学校教育特色与所教学科之间的关系,在日常的学科教学中自觉主动地整合、渗透学校教育特色的内容,最终保证学校教育特色有深厚的土壤和各学科的协同支撑,从而形成联合育人的健康生态。

“新工程”激发校园新气象

在打造储能中学特色方面,上海理工大学与储能中学在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平台建设、资源共享、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开展了深入合作。

共同努力,打造突出新型工程素质人才培养的特色高中。储能在“储存传统能力、实践能力、科学能力、智慧能力”的办学追求下,以培养新型工程素养为出发点,激活中学办学活力和教育方式的深度变革。合作将聚焦新工科素养,共同构建教育体系,注重激发学生新工科职业兴趣、职业志向、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科学思维、创新素养、工匠精神、社会责任感等。在课程建设与实施、教学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创学空、教育资源共享等方面的实践。,全力打造以新工科素养为特色的有影响力、高质量的特色中学。

开展区域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试点。上海理工大学确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在工科人才培养中的核心地位,建立了涵盖“课堂教学-创新实验-项目实训-企业孵化”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储能中学有目标、有信心打造创新教育标杆学校,努力成为培养未来工程师的创新型学校。中学储能创新教育实践基地将面向全区学生开放共享,为全区不同班级、不同学校的学生提供多元化、丰富的创新学习和实践新平台。

共建新的工程教育中学创新实验中心。为充分发挥光学工程、动力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一流学科的优势,以现有储能中学南校区为基地,共同研究、规划、设计、开发、建设体现新工科教育特色、跨学科、综合性的中学创新实验中心,建设集专家团队指导和实践研究培训为一体的新型工程创新实验室。创新实验项目和创新特色课程主要涵盖能源、工程、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在高校教授、专家的指导下,为师生的研究性学习、项目式学习拓宽学习视野,创新学习方法。

整合资源,拓宽基础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领域。中学储能,通过项目纽带,引入理工国际教育资源,依托高校在教育、文化、科技交流方面的经验和优势,支持学校开展师生国际交流,拓展学生国际视野和职业规划发展路径,增进学生跨文化国际理解。

储能中学的名字来源于《进化论》中的“自然选择,有效储能”。面对学校未来发展的转型升级,储能中学的教育理想是——不辜负家国理想信念,储备为中华崛起贡献力量的人才;履行民族复兴使命,储备智力实现报国之志;切实履行国家富强的历史责任,储备建设创新型强国的潜力;在新理工科的创造能力上卓有成效,储备国际竞争的技能。在这个过程中,这所革命老派必然焕发出创新时代的“精神”。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附属储能中学)

编辑:王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38327.html
上一篇和光逐梦,共创南浦教育新高地
下一篇 “美学玩做”,营造童年幸福绿洲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