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科普 十几年后高考发展趋势,十几年后高考发展趋势,恢复高考和改革开放

十几年后高考发展趋势,十几年后高考发展趋势,恢复高考和改革开放

刘海峰1977年恢复高考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招生考试史的新纪元,也是中国教育史的新纪元。1977年恢复高考,是“文革”后拨乱反正开创新局的分水岭,是弃旧图新的标志,因而被一些论者看成是个人和民族的“诺曼底登陆”,是“中国…

刘海峰

1977年恢复高考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高考和教育史上的一个新时代。

1977年恢复高考是“文革”后的一个分水岭,是一个抛弃过去,寻求新思想的象征。因此,有评论将其视为个人和民族的“诺曼底登陆”和“中国青年的复活节”...的确,1977年的高考不仅是很多人命运的转折点,也是一个国家和时代的转折点。打破坚冰的措施

1976年10月,文革结束后,持续十年的混乱开始结束。社会要逐渐步入正轨,要有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让中国的人才培养回到正常轨道。恢复高考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所以迟早要恢复。然而,1977年的复辟是一个不可避免的意外,这与邓小平的英明决策密切相关。

现在人们知道,1977年8月4日至8日,在人民大会堂江西厅,第三次回国的邓小平召开了一次科学教育座谈会。每次开会,邓小平都会静静地听,既不引导大家谈论,也不对别人的发言表态。8月6日下午,武汉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查全兴表示,该校学生来源不同,无法上课。他们不得不废除群众推荐和领导审批,恢复高考,凭真才实学上大学。会上,查全兴还指出了当时招生制度的四大弊端:埋没人才;工农兵的子女;助长不正之风;严重影响中小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他建议从当年开始改进招生办法:“必须当机立断,只争朝夕。今年能做的事,不要拖到明年。”听了查全兴的发言后,邓小平没有表态。他环顾四周,问道:“你对这件事有什么看法?”吴文俊、王大珩和在座的其他科学家都表示同意,他问那一年恢复高考是否太晚了。有代表说太晚了,于是邓小平最后表态:“既然大家都问了,那就改吧,今年恢复高考。”

其实,科教工作座谈会上一些专家提出恢复高考的建议,只是邓小平决意恢复高考的诱因。应该说,在科教工作座谈会之前,邓小平已经有意要恢复高考了。在1975年邓小平第一次复出时,就有重振教育的举措和想法,第二次复出后,他“自告奋勇”分管科技和教育,1977年8月科教工作座谈会,便是借机提出恢复高考、实现其设想的一个场合,而决定恢复高考,则是邓小平抓教育的“具体措施”。

1977年12月10日,全国570万考生走进考场。 图片|河北电视台事实上,一些专家在科教工作座谈会上关于恢复高考的建议,正是邓小平决心恢复高考的诱因。应该说,在科教工作座谈会之前,邓小平就有恢复高考的打算。当邓小平在1975年第一次回来时,他有振兴教育的措施和想法。第二次回来后,他自告奋勇负责科技和教育工作。1977年8月的科教座谈会,是提出恢复高考,实现他设想的契机。决定恢复高考是邓小平抓教育的“具体措施”。1977年12月10日,全国570万考生走进考场。图片|河北电视台

遵照邓小平指示,1977年第二次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座谈会于1977年8月13日至9月25日在京召开。因为“两个凡是”的制约,有人反对直接从高中毕业生中招收大学生,教育部主要负责人也表现出了否定的态度,以至于会议拖了很久。

9月19日,邓小平与教育部负责人谈话,明确指出教育战线的“两个估计”不符合实际。对于恢复高考,邓小平批评说,“教育部不应该成为阻力。教育部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想法一致。赞同中央政策的就去做;不同意就转行。”“你起草的招生文件很难理解,也太繁琐了。我改变了入学条件。政治,主要看我的政治表现。历史清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劳动,遵守纪律,立志为革命学习。这些都够了。简而言之,招生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我表现好,二是我选择最好的学生。”9月21日邓小平讲话后,形势有所好转,招生工作会议于9月25日圆满结束。

如果要你说出文革后几十年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最大的事件,恢复高考无疑是为数不多的选项之一。这场不同寻常的考试,不仅改变了27万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走向。

9月30日,教育部提交了关于恢复高考的报告。10月5日,中央政治局讨论。10月12日,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至此,高考正式从制度上恢复。过去大学招生都是“从工农中选拔有实践经验的学生”。恢复高考后,改为: (一)下乡回乡的知青和应届高中毕业生均可报名;(2)只有高中毕业的人才能报名,而且必须通过高考;(3)政治审查主要看个人表现,打破“唯成分论”;(4)德智体全面检查,择优录取。

在实践中,虽然各地执行政策不尽相同,但大部分地区都是免费报考的,很多知青及其家属在1977年就通过高考获得了翻身的机会。

所以,1977年的高考,对于文化基础好但家庭背景“不好”的知青来说,是解放日,对于求知若渴却没有背景和关系的学子来说,是盛大的节日。之前考试空

1997年的冬天无疑是中国教育史上的春天。从1977年10月21日正式宣布恢复高考,到12月中旬,所有准备高考的考生和家长都感到莫名的兴奋。很多家庭都有两个以上的孩子同时准备高考,全民都在谈论恢复高考。整个社会的神经都被高考牵动着。

1977年的高考是中国历史上最特别、最壮观的一次高考。十年耽误和积压,一朝汇聚和喷涌。大家通常说“文革”10年,但一般人很少注意到高考并不是停废10年,而是中断了11年。因此,77年的高考是从1966届到1977届12个年级的学生一起竞争,如果加上当时允许部分1978届优秀高中生提前参加高考,实际上1977年有13个年级的人才一同走入考场。

衡水二中2018年百日誓師现场。1977年的高考是中国历史上最特殊、最壮观的一次。十年的拖延和积压,曾经的汇聚和喷涌。人们通常说“文革”持续了10年,但大多数人很少注意到,高考不是暂停了10年,而是中断了11年。所以77年高考是1966年到1977年12个年级学生的竞争。如果让1978年的一些优秀高中生提前参加高考,实际上是1977年13个年级的学生一起进的考场。衡水二中2018年百日誓师现场。

在中国高考史上,1977年高考有几个独特之处:空:

第一,录取率最低,竞争最激烈。最初,预计将有2000多万人申请。原计划招生20万人,录取率1%。后来很多省市都参加了地区初审。结果今年全国最终实际考生人数为570万。后来,根据邓小平的提议,国家计委和教育部决定扩大招生。扩招后,本科2.3万人,专科4万个班,共扩招6.3万人,占比29.3%。最终录取272971人,按考生比例录取率4.8%。这是中国高考史上最低录取率。

二是部分省区选择一个县,举行恢复高考试点。比如1977年11月,广西在百色举行恢复高考试点。这是高考中断多年后,大家都很陌生了。为了总结经验,在省内选择一个县进行试点,让全省正式高考时借鉴。

第三,省市组织考试,地区组织阅卷。按照当年招生办法,考生自愿报名,省市统考,地方初选,报高校择优录取。2004年以后,部分省市也实行了分省命题,但都是全省分级。但是1977年的高考因为时间不够,是各地区分等级的。

四个省考试时间不同。文件中规定当年“招生延期至第四季度”,具体时间未确定。高考准备工作非常紧张,各省区市按照倒计时安排命题,打印试卷。在材料匮乏的年代,很多省份的命题地点和材料都是临时决定的,考试时间也不一样,但大部分还是在12月中旬。

五是冬考,春入学。这是中国高考史上唯一一次在冬季举行的高考。

第六,录取后临时决定扩大招生,仓促重开了很多专科,开始招收走读生。1978年和后来的几年,有一些扩大招生的措施,但是1977年的扩大招生是如此仓促,以至于很多重新建立的师范学院没有校舍,临时送到师范学校,甚至借用小学的教室上课。如福建龙岩师范学院1977级新生1978年5月初才开学,就借用龙岩东街小学的教室上课。知识改变命运。

如果要你说出文革后几十年对中国历史发展影响最大的事件,恢复高考无疑是为数不多的选项之一。

这场不同寻常的考试,不仅改变了27万人的命运,也改变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走向。高考的恢复,荡涤了“读书无用论”和“唯作文论”的浊气,给百废待兴的中华大地带来了第一个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风。从此,“高考”这个词进入了中国人的生活,并以其无可比拟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影响着我们社会进程的方方面面。其意义重大而深远。中国的现代化征程、中国教育的恢复和当代中国的崛起,几乎都是从恢复高考开始的,从而掀开了中国社会历史崭新的一页。

任何参加考试的人都见证了一个伟大的开端。

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十三个考生的积累,十年学业的荒废,一个多月的备考时间,让很多考生犹豫不决,甚至几科考完就放弃了。能参加正式的高考,并坚持到最后,不简单。能脱颖而出的,通常都是那些基础好或者有毅力的人。用现在的话说,他们是强者和勇者。除了智力因素,更多的非智力因素在起作用。“文革”期间,坚持读书的人,不全是最聪明的,更多的是喜欢读书,有信仰的人。知识改变命运,尤其是在恢复高考的那一年。

考上大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生的重大转折,尤其是对上山下乡的知青而言,终于走进梦寐以求的大学殿堂,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好似鱼跃龙门。这批从3000万被耽误了青春的人中突围而出、久处知识饥渴状态的1977级大学生都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看到过去无法借到的书籍,就像饿虎扑食般地享受知识盛宴。这批年龄巨大差异、多数经历过上山下乡磨炼的大学生明白命运之神对他们格外的眷顾,历史给了他们非常好的机遇,他们中的多数人对邓小平、对国家和社会也有一颗感恩的心。在特殊历史时期、在学期间形成的顽强拼搏、刻苦向上的精神,影响了他们的一生。加上这一群體较有自信,其中许多人也具有为国家民族勇攀科学文化高峰的使命感,报效国家的使命感也特别强烈。

从考场出来的考生们。考上大学是每个人人生的重大转折,尤其是对上山下乡的知青来说。最后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像是从鱼跃到龙。这群1977年的大学生,从青春被耽误、长期处于知识饥渴状态的3000万人中爆发出来,都有着强烈的求知欲。看到过去借不到的书,他们像饿虎一样享受着知识盛宴。这群大学生,年龄差异巨大,大部分都去农村磨炼过,知道命运之神对他们特别照顾,历史给了他们非常好的机会。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对邓小平、国家和社会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在特殊的历史时期,在校期间形成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影响了他们的一生。此外,这个群体更加自信,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有为民族勇攀科学文化高峰的使命感,报效国家的使命感尤为强烈。从考场出来的考生。

1977年和后来的1978年大学生大部分来自社会,他们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年龄跨度最长、最复杂的群体。作为恢复高考的受益者和幸运者,他们成长和经历在一个学习氛围特别好的时代。毕业后,他们填补了人才的巨大短缺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后来,他们成为改革开放的推动者和各行各业的中坚力量。后来中国经济腾飞,追根溯源,与高考制度的恢复和不断改革密切相关。

历史可能不会记住每年的高考,但会永远记住1977年的高考。

◎来源|教育发展研究(有删减)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44322.html
上一篇中国提出的高技术发展,高技术诞生的标志,中国提出的高技术发展
下一篇 科学春天会议,全国首届科学大会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