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 媒体融合背景下柔性化治理路径探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柔性化治理路径探究

贾菁【关键词】媒体融合;柔性化治理;路径柔性化治理是近年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创新探索和实践,核心内涵在于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内在价值的充分认可,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的有效途径。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综合…

贾静

[关键词]媒体融合;柔性治理;小路

柔性治理是近年来在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的一种创新探索和实践。其核心内涵在于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和内在价值的充分认同。是构建共建共治社会治理格局的有效途径。在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全面把握媒体融合发展给社会治理带来的重大机遇和新挑战,以聚焦柔性治理理念和内涵为切入点,解决当前社会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不失为实现社会治理理念科学、结构合理、方式精准、过程民主、能力高效的有效路径选择。

首先,媒体融合在促进灵活治理中的作用

(一)大众传播为多元共治带来机遇。

在媒介融合的发展下,传播逻辑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极大地改变了网络地位和权力结构。大众化传播和去中心化使得传播者和受众在传播链中的地位不再固定。在普通公众成为信息传播者和媒体拥有者后,他们对社会治理行为的监督作用大大增强,从而导致社会治理主体的转型和整合。普通社会成员不再仅仅是社会治理的接受者,而是社会治理的行动者,客观上促进了社会治理从单一治理主体向多主体协同的逐步转变,给予

(B)技术赋权有助于实现精细治理。

媒体的融合发展为社会治理赋予了数字技术,使得社会治理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新媒体不再只是一个传播工具,而是深度连接了众多社会资源,聚集了多种社会服务功能。已经成为社会治理不可或缺的综合服务平台,能够快速便捷地满足人们的各种社会发展需求。同时可以在更大范围内重组资源要素,开展跨部门、跨领域的横向合作。推动社会治理不同主体深入合作,有效打破纵向层级壁垒,开展跨层级治理,形成纵向一体化的整体治理格局,切实提高系统性、综合性、可持续性治理能力。

(三)低技术门槛有利于双向有效沟通。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大背景下,新媒体的使用门槛越来越低,各类人群基本都能轻松掌握和使用。由于其较强的互动性,可以在充分、准确获取舆情信息的基础上,为不同意见的整合提供良好的沟通平台,实现政府、民众和相关主体的有效互动。同时,还可以促进人民持续有效参与社会治理,不断优化社会治理政策,增强社会治理政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实现法治秩序与自治活力的有机融合,构建合作性的程序体系,有利于社会治理的规范化、法制化和长效柔性治理机制的构建。

第二,媒介融合下柔性治理的挑战

(一)治理主体的现代媒介素养不足

就政府部门而言,部分干部媒介素养不足,不能有效适应新的发展变化,对新媒体排斥恐惧,在信息传播和舆论引导上反应不及时,沟通不畅,不能有效应对,导致治理效率低下。普通民众在提高话语权的同时,也存在如何提高科学有效参与治理的问题,其本质就是媒介素养。一些信息贫乏的弱势群体本应作为真正的利益相关者站出来说话,但由于缺乏沟通和表达能力,很难实现良性互动。此外,一些自媒体逐利群体没有把社会利益放在首位,给柔性治理带来负面影响。

(B)媒体融合背景下的灵活性概念需要深化。

当前,社会治理过程中过度依赖技术手段的现象依然存在,未能形成政府、社会和个人的良性互动,难以有效把握社会治理的准确需求,看不到社会治理的盲区,给社会治理带来新的困难和矛盾。一方面是因为政府柔性治理的积极性不高,网络沟通协商费时费力,浪费时间,影响不了决策;另一方面,具体操作设置不科学。目前,虽然一些地方政府也采取了网上民意测验、网上民主协商等形式,但具体应用和操作层面还不够完善,双方还没有实现深入有效的互动沟通。

(三)圈子交流不利于社会共识的形成。

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背景下,新媒体传播的趋势非常明显。传统非主流小众群体登上了传播舞台,为不同群体充分表达提供了广阔的空空间,但往往难以获得社会共识。当前,媒介融合下社会治理的重要挑战是主流价值观难以通过传统方式广泛传播,基于社交媒体和算法的推荐将带来更多不同的价值观。此外,互联网扁平化、去中心化的特点加剧了传播受众对传统宣传话语的不信任甚至抵触,使得互联网上不同圈子的价值观存在差异甚至相互冲突。容易造成网络暴力和失序,并可能演变成一种网络极端主义,无助于形成理性的社会共识,给柔性治理带来新思路。

(四)制度建设的进程和认识相对滞后。

近年来,我国治理体系发展迅速,但与柔性治理的要求相比,相应的法律规范仍不完善,主要表现为:一是过于注重将正式制度作为提高治理有效性的决定性因素,未能充分发挥非正式制度手段的作用。现代治理的关键是协调不同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通过吸收政府之外的主体积极参与来实现调控。对于很多小而散的治理事务,硬法律法规都指望约束监管,往往针对性不强,效果也不是最好。虽然非正式制度手段对这类事物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但由于传统认知局限和缺乏实践支撑,在治理体系建设过程中存在软法治理建设不足、硬法和软法结合不足等问题,导致一些治理领域表面规范但实际效率低下。二是基层探索多,顶层设计少。作为一种新事物,柔性治理需要高标准的有效实施。虽然很多地方在协商治理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但目前来看,还只是一种探索和尝试。尚未形成权威统一的法律法规,现有制度建设分散。

三,媒介融合背景下柔性治理的重点

(1)优化治理理念,加快资源整合。

在强化网络风险意识、全面提升网络风险管控能力的同时,着力优化社会治理理念,改变被动应对的局面,认清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重点,把媒体融合发展的最大变量转化为社会治理的强大效能。关键是要强化互联网思维,按照矩阵式、扁平化的要求优化社会治理结构,加快资源优化整合,强化跨部门、跨区域的社会治理合作机制,与政府部门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政府部门与平台企业的社会治理数据沟通机制,实现社会治理信息的互联互通、整合共享,解决信息孤立、协调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扩大社会治理的覆盖面、响应速度和治理精准度,提高社会治理水平。

(2)加强价值引导,完善服务支撑。

全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丰富传播渠道,创新内容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坚持以优质内容生产为核心,积极创新内容传播形式,搭建高效传播互动平台,驱动主流媒体理念创新和技术升级,提升影响力、引导力和竞争力,占领现代传播制高点,引领核心价值观传播和舆论引导,巩固主流价值观导向地位。同时,努力构建全媒体服务体系,完善民生保障和政府服务,加强互动沟通,关注不同领域的社会治理需求,形成不同受众群体的社会共识,为柔性治理构筑坚实基础。

(3)分类施策,加快补齐媒介素养短板。

在加强宣传、抢占舆论制高点的基础上,加快转变政府媒体使用理念,积极利用好新媒体工具,积极引导舆论,充分发挥新媒体的表达、传播和引导功能,提高信息的权威性和公平性,获得公众认同。加强培训学习,提高政府的媒介素养和信息素养,以及运用新媒体的能力,学习和掌握各种新媒体和话语表达的手段和技能,在社会治理中发挥引领和带动作用。确保各类新媒体守住媒体底线,不逐利,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大力弘扬正能量,引导社会心态健康发展。要努力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和法律意识,增强他们理性参与社会治理的认识和能力,促进他们依法有序有效参与社会治理,增强社会治理的合力。

(4)软硬结合,加快柔性治理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消除制度障碍,补齐立法空,进一步明确执政各方的权限,强化政府治理的主体责任,赋予个人更多灵活的话语权和选择权,建立健全社会治理创新体系的规范体系。二是在保证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硬法建设的基础上,重视专项规划、指导性规范、贸易协定等软法,注重协调引导,努力提高自律性,确保软法与硬法在功能定位上各有侧重,形成良性互动的发展局面。第三,加强协调整合。媒体融合拓展了社会治理空的应用,突破了原有法律体系的规范范围。应协调现代治理与现有法律法规的关系,重视媒体融合下治理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的整合与协调,促进媒体技术发展与柔性治理的有机结合,使社会治理在法律规范的轨道上有序运行。

参考资料:

[1]于国铭。重获信任:后疫情时代传播治理的难点、建构与关键[J].出版社,2020 (5): 13-18。

[2],崔,海菊。以媒体融合发展助力社会治理[N]。《兵团日报》(韩),2020-1-9(7)。

[3],孟,。论数字技术发展对社会治理的影响——以浙江为例[J]。观察与思考,2019 (11): 93-99。

[4]夏初。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社会治理的挑战与路径选择[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 (7): 59-61。

[5]吴菲,韩瑞。媒体融合是一个重大的社会治理问题[J]。新闻爱好者,2020 (2): 26-28。

[6]邵亚萍。精细化社会治理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长白学报,2020 (6): 106-114。

[7]应明,田。新时期构建社会治理共同体的方法论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20 (3): 82-87。

[8]马骁。新媒体环境下的中国社会治理现代化[J].新闻研究指南,2017 (4): 48-49。

【本文是2019河南省软科学研究项目“全媒体背景下我省灵活稳定问题研究”(19240041021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新乡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5986.html
上一篇加强高职院校学生廉洁教育的调查和思考
下一篇 新时代我国社会发展的科技动力探析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