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 如何让高校毕业生 从“就得了业”到“更高质量就业”

如何让高校毕业生 从“就得了业”到“更高质量就业”

周世祥“我的求职目标是到国企或者事务所从事财务、税务方面的工作,刚刚向用人单位咨询了未来发展方向、岗位的具体要求等问题。”5月17日,在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活动的京津冀专场招聘会现场,来自中央财经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小苏一上午已投出十…

“我的求职目标是在国企或事务所从事财税方面的工作。我刚刚向用人单位咨询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职位的具体要求。”5月17日,在2021年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周举办的京津冀专场招聘会上,中央财经大学硕士毕业生肖素怡一上午已经投了十几份简历。

“‘十四五’期间,高校毕业生就业规模将继续增加,大量新的就业形式将出现。”互联网+的就业模式将得到广泛应用,市场化社会化就业体制机制将进一步完善。我们应该面对机遇和挑战,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提质增效。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在就业促进周启动仪式上说。

面对新形势,各部门、各学校将如何采取综合措施,让高校毕业生不仅“有工作”,而且“获得更高质量的工作”。

深化校企合作,提高供需匹配度。

“我们前期已经与16所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已经招收了1458名2021届毕业生。”5月17日,教育部举办中国农业大学举办的重点领域校企供需对接会。人力资源厅副厅长许与部分装备制造业高校代表座谈。对接会上,来自能源电力、材料化工、装备制造等18个重点行业的120余家企业与近60所高校代表就联合培养人才、就业实践与培训、毕业生招聘等进行了深入洽谈。多家高校与用人单位初步达成人才招聘、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等不同形式的合作协议。

教育部学生司副司长吴爱华表示,希望通过此次对接会,为重点领域的校企双方搭建供需对接平台,建立校企对接合作的长效机制。“下一步,教育部将进一步推进重点领域高校与用人单位的网上对接活动,推动高校开展丰富多彩的就业教育活动,鼓励高校毕业生投身重点领域就业。”

值得注意的是,与本次就业促进周同时成立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委员会”),也为促进校企合作、学工衔接提供了新的契机和机遇。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水利与生态环保产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曲表示:“水利与生态产业是比较传统的产业,我们希望与相关企业建立更紧密的联系。至于委员会的成立,搭建了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工作岗位对接的桥梁和纽带,让学生找到合适的单位,用人单位也能找到自己喜欢的人才,实现两者更好的匹配。”

“校企深度合作,打通需求与供给,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有效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适应性。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党委书记陈峰说。

加强学校与地方的合作,让学生了解一线和基层岗位的情况。

“我读本科的时候,经常听到西部计划青年讲师的感人故事。尤其是大二的时候,我跟随学院到湖北恩施开展扶贫调研,让我意识到自己必须在基层磨练,所以毕业的时候我选择了加入西部计划,去新疆当支教老师。”华中师范大学2019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志愿者王义桅介绍了自己选择支教的由来。

要让学生下定决心去基层、去西部,就要让他们真正知道基层工作是什么样子的。据了解,在本次就业周中,通过学校与地方更紧密的合作,学生在校期间有越来越多的机会到基层体验。

陕西省成立师范院校、民办高校就业联盟,赴新疆、西藏开拓市场,与新疆、西藏教育部门、中小学建立就业战略联盟,组织毕业生赴新疆、西藏实习,进一步挖掘重点行业、区域、重大项目、现代农业产业园就业机会,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帮助他们熟悉西部基层就业创业政策。近年来,每年有近4000名毕业生被派往新疆和西藏。

高校也在为学生创造了解基层情况的机会。中国农业大学在形势与政策课、职业生涯规划课等课堂教育环节,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职业价值观主题教育活动,强化了“三农”主题,丰富了基层和“农业及相关行业”的就业教育案例。人文发展学院按照“六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全国各地设立乡村振兴研究院和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学院与地方的合作,培养学生扎根基层的情怀。学院党委副书记李玉妹介绍,学校从政策宣传、平台搭建、技能培训、世代传承四个方面全面引导和帮助毕业生到基层就业,通过校地合作举办了定向选调生人才培养实验班。截至目前,已与30个省份合作选拔输送特殊人才。在过去五年中,一千多名毕业生参加了选调生项目,选调生的人数连续八年增加。

以就业促培养,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曲观察到,近年来,水利生态专业的学生不仅选择了传统的各大设计公司、设计院、工程局等央企事业单位,还选择了数字化、智能化的企业、旅游、房地产等行业。也成为了部分毕业生的选择。在曲看来,就业市场的反馈完全可以为学校招生、培养方案改革、课程体系调整提供依据。“我们将通过调查对未来工作的需求进行统计。以后学校在确定相关专业的招生规模时可以提供参考。各专业也可以及时灵活地调整课程设置,将前沿的生产技术和相对交叉的学科知识融入到课程中,让学生更好地适应新经济和新兴业态的发展。”

“就业是市场行为。能力强、素质高的毕业生更容易在求职中胜出。目前,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专业设置不科学、培养方案与市场脱节、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毕业生能力与用人单位期望的差距已经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思想政治教育中心教授王占仁对此分析说:“今后,高校要以市场为本位,紧跟行业发展,实时调整专业设置和培养目标,以确定出口的入口为专业设置杠杆,在体制机制、评价方式、师资队伍等方面跟上时代步伐, 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不断增强高等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开放性、实效性和创新性,不断培育新兴产业和新兴领域。

曲还表示,就学生个人而言,为未来就业做准备,不仅要学习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能力。“水利、生态行业的岗位,以前只要学专业知识,设计、制造、施工都没问题。然而,如今企业在管理中使用数字化、智能化和信息化的工具。所以要求学生具备计算机、人工智能、数据库、搜索引擎、软件等方面的知识。,而且他们还需要在工作中融入和了解社会。因此,他们还需要涉及管理学、社会学社会调查等知识,并具有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163.html
上一篇全职妈妈:勇敢抑或无奈
下一篇 让中原更加出彩: 脱贫攻坚的河南答卷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