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 汴河兴废,居然和北宋国运有关

汴河兴废,居然和北宋国运有关

计白当黑淳化二年(991年),东京汴梁附近的河渠决口。宋太宗闻讯,天刚亮就乘步辇出乾元门,亲入泥淖,行走百步,视察灾情。他对群臣说:“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朕安得不顾!”宋太宗为什么会为一条河渠亲临抢险抗灾…

黑时为白

淳化二年(991),东京汴梁附近的河渠决口。当宋太宗听到这个消息时,天刚亮,他就走出甘源门,一头扎进泥里,走了一百步,查看灾情。他对大臣们说:“东京有几十万铁甲兵,几百万百姓。如果世界变成了水,我不能置之不理!”宋太宗为什么会来到一条河渠的抢险救灾现场?

大业元年(605年),杨迪下令开凿隋唐大运河的第一期工程。运河连接板竹、靖边、条荡渠、绥水河,北接黄河,南接淮河,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六市,全长650公里。这条运河就是汴河,也叫“通济渠”。宋太宗指的是汴河。北宋的困境

结束五代十国分裂的北宋在外交上实行“守内守外空”的政策,先后与辽朝、西夏签订不平等条约,以每年朝贡银丝的形式换取边境和平。采取“不设田制,不抑兼并”和“占官怕缺,取众民之财怕有余”的专制政策,官僚阶级兼并土地,剥削人民。再加上五代十国的割据战争,使得农民缺乏土地和生产资料,加剧了北宋朝廷“储钱空空虚,耗钱枯竭”的经济危机。

北宋实行中央集权制,“在京师训练牲畜和士兵,以变强变弱”。根据钱穆在《国史大纲》中的推断,北宋初期禁军人数约为20万人,仁宗时期达到80多万人。重兵云集汴梁,大大增加了军需供应。在外交、经济、军事的三重压力下,北宋失血严重,急需一种高效便捷的输血方式。

唐中期以来,江淮地区的税收占政府财政收入的90%以上。汴河连接黄河和淮河,突破了南北航运的瓶颈,拉起了汴梁与南方的联系。北宋选择汴河无疑是当时的最优方案,实现了“国治荣荣西北而崇东南”的目标。

自开通以来,汴河一直是南北水路运输的大动脉。安史之乱后,汴河年久失修,河堤被毁。五代时,在战争的影响下,汴河荒废了半个世纪。周宪德年间,周世宗、柴荣先后三次疏浚汴河,为北宋建立以汴河为依托的航运体系奠定了基础。

《宋史·河曲志》“有惠民、金水、张武、汴水等四渠,分支,盐遇天一。”以汴梁为中心,建立了由惠民河、金水河、张武河、汴河组成的“四大水运运河”。为此,成立了负责水上运输的航运部。它以10至30艘船为纲,共掌握了200个纲,实行公务船和私人船分开运输制,实行四年运输制,年水上运输期200多天。通过巨量的南北水运,维系着汴梁的活力与繁华。黄金水道名不虚传。

明代杨红编撰的《水运志》对汴梁的水运有详细的记载。当时的汴河不仅要承担“江南、淮南、浙东、浙西、镜湖以北的粟”,而且关中的水运也要通过汴河运输。“汴河是四条河流中最重的一条”。单船公司就控制着“淮南船,一般为六千艘,一船岁可载千石”,加上其他公私船只,共计一万多艘。

宝五年(972),汴河漕运不过几十万石。到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漕运四渠总运输量为550万万石,汴河承担了江淮地区的300万万石和100万万石大米,运输量增加了数倍。大中福初年,漕运飙升至700万石。

宗申时期,日本僧人成勋在汴梁大索国寺交流佛事,目睹汴河上繁忙的航运景象。他坦言,“汴河两岸无数舟,一万,七八千,还有很多庄严的舟。我不知道有多少艘船。两天之内我见过三四艘重船。”据测算,北宋创造了水运史上的最高纪录,汴河占北宋水运总量的3/4。北宋政治顾问张越说:“进入中国的必经之路是汴水,汴水是第一河,是江湖,是南海。半天财赋税赋,山泽百货合并,我知道这条路是要走的。”汴河已初具黄金水道之势,北宋在汴河的支持下得以享国167年。

据《续资治通鉴》统计,宗申熙宁年间,汴梁共有160多种行业,说明汴梁商业和手工业分工细致,商品经济高度发达。北宋词人周邦彦写过《边都赋》,里面说“婉约船题不尽,越美越美,越是船,越是船,越是船,越是船,越是闽语楚语,越是帆雨,越是船载,越是鼓闷铪...从词中可以看出,汴河对汴梁的社会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加速了汴河的繁荣

汴河水运的繁荣也与北宋实行的水运制度密切相关。宝开五年(972年),船务署设水路运输法。具体做法是在运河沿岸四州(泗、楚、镇、阳,今安徽泗县、淮安、仪征、扬州、江苏等地)设立转运仓。),东南六路船只在此卸粮,“运盐归,船归其郡,卒归其家”,将米从转运仓运至京师”。由于钢船可以装载商品进入汴河,这种做法不仅可以造福社会,航运公司和船东,而且可以提高水上运输的效率。总法一直实行到北宋末年。

元佑四年(1089年),钦差大臣梁导上书:“汴河中,、淮、胡、浙米石百万,东南物产珍宝无数”。由此可见,当时的汴河能够运水和贸易,种类之多令人惊叹。总法增加了汴河水运的含金量,有力地促进了汴河的经济发展。

汴河不仅具有水运的社会功能,还具有淤泥田的自然属性。汴河的水源大部分来自黄河。早在西汉时期,黄河就“重浊,一石水六斗泥”,巨量泥沙富含有机质,能有效改良土地。在唐朝,就有过领导边宇田地的先例。

王安石变法的一项重要措施是设立“淤部”管理排淤,并设置相应的奖惩制度。熙宁二年至元丰二年(1069-1079),全国范围内淤塞黄河、汴河、漳河、滹沱河、葫芦河等河流,共计近7万公顷。汴河淤田主要位于吴恙县(今河南原阳县)及汴梁附近。

经过几年的清淤,汴梁附近的盐碱地“极富生产力”,《灵璧县志》也记载了当地的清淤:“浊流过,泥沙止积,土地最肥沃,无旱涝之虞。”淤地后,农田亩产量从五七斗增加到两三石,至少增加了三倍。这是汴河经济价值的又一大成就。

北宋政治家张对汴河的作用总结得很精辟:“今国以兵为本,兵以粮为命,粮以水运为基。......汴河的废除,意味着民众无法聚在一起。汴河是建国之本,不能和区里的沟水利一样。”

(摘自《廉政观察》)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8245.html
上一篇美食家苏东坡请客点几个菜?
下一篇 国号演变中的历史密码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