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历史 二战时期在东南亚抗击日寇的“华侨兵”

二战时期在东南亚抗击日寇的“华侨兵”

林曙朝1942年12月8日,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挑起太平洋战争;同时大举南下,进犯、占领东南亚各国。英、法、荷兰守军闻风丧胆,节节败退,很快就相继宣布投降。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东南亚华侨已经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公开进行支援祖国的抗日救亡…

林书超

1942年12月8日,日本偷袭珍珠港美国海军基地,挑起太平洋战争;与此同时,他们入侵并占领了东南亚国家。英国、法国和荷兰的守军受到惊吓,节节败退,很快宣布投降。在日寇的践踏下,东南亚华侨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公开支持祖国的抗日救亡运动。曾经领导华侨进行抗日救亡活动的华侨社团领导人及其骨干人物,有的被迫流亡,有的被日本侵略者逮捕关进集中营,有的惨遭杀害。整个东南亚都笼罩在日本法西斯制造的血腥恐怖之中。

东南亚华侨为了保卫家园,与当地人民团结一致,以各种方式加入当地抗日军事力量,开展游击战,或秘密配合盟军进行情报收集和联络工作。这里有一些在东南亚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华侨士兵”。

明星抗日志愿者

明星抗日义勇军是由马来亚共产党发起,新加坡华侨抗日动员协会人民武装部组织的抗日军事力量,战斗人员均为“华侨兵”,兵力1300人。

1941年12月8日,侵华日军入侵马来亚,在哥打夏军登陆,以破竹之势打击英军。新加坡的情况非常危急。不得已,英国政府同意了华侨团体各界人士的要求,同意承认马来亚共产党的合法地位,释放了被关押的政治犯,接受了马来亚共产党武装人民参加抗战的主张。于是,新加坡华侨抗日动员协会人民武装部出面,组织了一支战斗人员全是当地华侨的兴化抗日义勇军。英国上校杜德利被任命为志愿军的指挥官,但是志愿军不允许被组织成独立的战斗力量。他们不承认马共在志愿军中的领导地位,不发常服,只配给少量落后武器,而是要求他们上前线,参加保卫新加坡。

关心海外华人生命财产安全的侨领陈嘉庚先生对英国当局的这一举动十分反感。他说,“英国士兵至少有5万到7万人,为什么要派这种未经训练的中国人上前线?不仅这1000人会死,敌人入境还会杀很多华侨。英国政府此举最为狡猾残忍,实在令人痛心。”(见《华南华侨回忆录》)

新加坡华侨抗日动员协会人民武装部主任林江时是中国抗日义勇军成立的关键人物。本名黄伯穗,又名老黑,祖籍广东增城。出身贫寒,年幼失学。工作后努力学习,自学完成中学课程,英语也很好。“七七事变”爆发后,他热心参与当地侨界的抗日活动。他于1934年加入马来亚共产党。1940年调任新加坡市委书记,马来西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1941年3月,他因“参与非法活动”被英国当局逮捕并投入监狱。侵华日军南侵后,于1941年12月底被释放。他们随即被推选为新加坡华侨抗日动员协会人民武装部主任,投身于兴化抗日义勇军的组织领导工作。

1942年1月31日深夜,英国政务大臣找林江石局长电话会谈,称“驻柔佛英军已撤至星州,柔佛长滩已被炸毁。新加坡保卫战将于明天开始。当局决定坚守仙洲,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中国志愿军应该立即集中精神,到前线去帮助当局保卫星洲。”2月1日,园长林江时下达命令,将志愿军集中在南洋华侨师范学校本部进行正式编组。首先,组建了第一家公司。连长是英国军官,按照方言出身组织了三个排。第一排是广府人,第二排是潮州人,第三排是客家人。然后又编了2、3、4连……一共编了7连。连队党代表由人武部委派,名义上是连队政治指导员。在准备队伍的同时,志愿军总部邀请了一名中国军官担任教官进行演练。

2月4日,志愿军总部召开战前誓师大会。林江石主任作了动员报告,达德利上校也讲了话,各人民团体代表给予了热烈的鼓励。

志愿军投入战斗后,在抢救坦戎白鸽码头仓库火灾中,在港口航道巡逻时突袭敌船中,在增援守军阻击日军的战斗中...他们虽然准备不足,缺乏实战经验,但战斗意志坚强,不怕苦,不怕死,所以都有不俗的表现,成绩显著。据《兴化义勇军总部抗敌历程报告》中的《大战与华侨》,“二连奉命出发至句容前线,与敌浴血奋战4天,进攻数十次,给敌以巨大损失。第三连防守巴斯班让的沿海地区。起初敌人几次登陆失败,最后在炮兵机枪和空军的掩护下登陆。我军弹药耗尽,拒绝撤退。四连三排救出巴斯班让前线阵地,协助二连作战。敌人在马来探子和部分投降的印军引导下,从低空开火,层层收紧包围圈,用火炮和重机枪猛烈攻击。我们的军队被包围了,弹药和食物都用光了,我们就拼死一战。我军被围,死伤惨重,只好从各个阵地撤出……”据《新加坡简史》记载,“2月1日,志愿军集合,4日出发前往前线。......有的驻扎在前沿战略要地句容十八碑,面对新山;有些防御工事准备把19号纪念碑半冲到新加坡的林厝港;有的去巴斯班让和后港樟宜地区的十三号碑。5日至7日,句容、林厝港志愿军消灭敌橡皮艇30余艘,击沉日船3艘。8日上午,日军发起全面进攻,志愿军昼夜奋战。9、被围,退守武吉提马线。从10日到11日,武吉提马之战激烈进行……”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出,当时志愿军的“侨兵”环境险恶,战斗激烈,表现英勇。

与兴化抗日义勇军英勇浴血的战斗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守卫新加坡的英军软弱无能。日本侵略者入侵时,据日方报道,有12万英国海军和陆军空部队守卫新加坡。然而,他们缺乏保卫自己土地的雄心。仅仅战斗了一周,他们就抛弃了“坚守星州直到流尽最后一滴血”的承诺,举白旗向三万日军投降。根据日本方面公布的消息,新加坡战争结束时,英军有7.3万人被日军俘虏,其中有24名将官!

新加波沦陷前夕,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在华侨掩护下逃往印尼玛琅避难。新加坡沦陷后,日军立即进行“大检查”,对所谓“敌侨”展开疯狂屠杀。中国抗日义勇军幸存的部分“华侨兵”潜入马来亚,加入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继续抗击日本侵略者。林江石和他的一些同志没有撤离,他们急忙进入“地下”对付日寇。后来由于汉奸的背叛,林江石和另外两名骨干志愿军不幸落入敌手,被日本宪兵折磨致死。他们的遗体不见了。他在狱中曾写过一首七言绝句:“我投身血战,遍体鳞伤,手无寸铁,说不出有多勇敢。我在过去的岁月里像风一样死去。”

明星抗日义勇军是东南亚时间最短的抗日军事力量。1942年1月中旬成立,1942年2月13日宣布解散。虽然一个月来只打了一个星期,但其勇敢的战斗精神,体现了新西兰和马来西亚人民,特别是“华侨军人”坚决反对日本法西斯的坚定意志,不仅震慑了侵略者,也为战场上的英、澳、印军队所景仰,犹如一颗耀眼的流星,刺破了黑夜/。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是马来亚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抗日军事力量,成员多为“华侨军人”。其军旗为“红土地上的三颗星”,三颗星代表中、马、印三国团结一致,将日本法西斯驱逐出马来亚。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入侵马来亚,马来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立即提出“行动起来,动员起来,抗日,保卫马来西亚”的口号,号召全体共产党员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在敌后组建抗日游击队,领导群众拿起武器,抗击日军,为保卫新西兰和马来西亚而浴血奋战。当地华侨带头,热情参与,慷慨赴灾,英勇对敌。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侵略者入侵马来亚,马来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立即提出“行动起来,动员起来,抗日,保卫马来西亚”的口号,号召全体共产党员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在敌后组建抗日游击队,领导群众拿起武器,抗击日军,为保卫新西兰和马来西亚而浴血奋战。当地华侨带头,热情参与,慷慨赴灾,英勇对敌。

马来人民抗日军有八个独立队。第一独立队于1942年1月1日宣布成立,活动地点主要在雪兰莪州。其他独立队陆续成立,活动情况如下:第2独立队主要在森碧兰,第3独立队主要在柔佛州北部,第4独立队主要在柔佛州南部,第5独立队主要在霹雳州,第6独立队主要在彭亨州西部,第7独立队主要在彭亨州东部和丁加奴州,第8独立队主要在吉打州和格拉斯哥。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一直把政治思想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从成立的第一天起,每个成员都知道自己的目标是推翻日本法西斯,争取马来亚的民族解放。军队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军队骨干全部是共产党员。它有严格的纪律。独立队成立时,参照中国红军和八路军、新四军的做法,拟定了“十项纪律、十项注意”。1943年2月,在马来西亚共产党中央召开的执行委员会上,统一规定为“四大纪律十项注意”。“四大纪律”是:绝对服从指挥,严守军事机密,没收敌情归公,关心群众利益。“十项注意”是:为人和善,做生意要公平,借的要还,损坏的要赔,保持房子干净,收拾脏东西,不打骂犯人,不调戏女人,大便时上厕所,洗澡要避开女人。

现代马来亚人民从未经历过武装斗争。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成立后,只能借鉴外国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的武装斗争经验,从战争中吸取教训。经过三年零八个月的斗争实践,逐渐摸索总结出一套“坚决、主动、灵活、积极”的战术原则。也就是说,行动要坚决,战斗要主动,战术要灵活,态度要积极。“赢了就打,没赢就走。”“分手吧,分手吧。”“敌进我退,敌驻我驻。”实际上是中国人民军游击战术在马来亚的具体运用。最后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屡败屡战,成为一支拖不倒打不垮的强队。

抗日军中华侨战士表现极为出色,深受广大官兵和人民群众的拥护。比如人民抗日军司令部的第一个党代表,就是1938年加入马来西亚共产党的华侨徐庆彪。他既有炽热的革命热情,又有大无畏的英雄主义。他团结同志,忘我工作。在第一独立队成立后的半年多时间里,他初步把这支部队建成了一支有战斗力的抗日武装,人员扩充了两倍多。同时开辟了相当广阔的革命根据地,为坚持和发展游击战争提供了可靠的根据地。1942年9月1日,在与敌人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1岁。第1独立抗日军的建立和战斗成果传遍全马,强烈激发了各州人民的抗日热情。

马共产党中也有许多中国党员,因为他们的坚定信念、战斗勇气和组织能力而成为党的领导人和军队指挥官。如曾参与筹建和领导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六、第七独立队的张凌云(又名小张、张德清、云风),当选为马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写下了《西彭横抗日战争》、《红旗漫过东海岸——记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七独立队》、《抗日战争时期我党我军在吉兰丹的辉煌业绩》,不仅是马来西亚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战争的珍贵史料,也为无数浴血奋战的人民英雄和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竖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再如吴(又名吴清启、亚斯),先后担任人民抗日军党代表、总部政治部主任、雪兰莪州委宣传部长等职。他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记忆写成的《雪兰莪州抗日武装斗争》,真实记录了马来西亚共产党领导的英勇抗日战争和人民抗日军第1独立队的建立与成长的光辉历程,披露了抗战时期发生在雪兰莪州的几件大事,成为马来西亚共和国和人民抗日军的重要历史文献。

陈平(1922-2013),中国人,1947年5月出任马来亚共产党总书记,原名汪文华,祖籍福建福清。1922年出生于霹雳州石召源镇,1940年加入马来亚共产党。1942年侵华日军入侵马来亚后,加入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任中共霹雳州委委员兼书记,负责向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和英军136部队提供给养。1943年任马来西亚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常委、军事统帅部成员,参与领导全国抗日武装斗争。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不愧为马来亚人民反法西斯的中坚力量。从一开始报名参训的161人,依靠各族人民的支持,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共有8个独立队,总兵力9000余人(含预备队,总人数约15000人)。在3年零8个月的抗日战争中,同敌人进行了340多次战斗,歼灭敌军5000多人,这本身就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有1000多名“华侨战士”牺牲。

1945年12月1日,马来亚抗日人民军在八个城市举行了独立队复员仪式。全体武装官兵怀着沉重的心情,在军乐的伴奏下举行了最后一次检阅,然后交出武器,脱下军装。

以“华侨军人”为主体的马来亚人民抗日军队,为马来亚民族的独立解放和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建立了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

泰国抗日义勇军

泰国抗日义勇军是由泰国华侨党发起和领导,由海外华侨爱国人士和泰国爱国人士共同建立的抗日军事力量。

1941年12月,泰国执政的乱披温政府与日本结盟,向英美宣战。泰国华侨党立即采取抗日反泰政策,发动华侨爱国人士和泰国爱国人士联合成立抗日义勇军,发动群众进行经济和军事斗争。12月中旬,以曼谷铁工互助社积极分子为核心,成立了泰国抗日义勇军第一小队,到1942年4月,扩大为中队。

到1945年初,泰国抗日义勇军成员已有650多人,分属曼谷总部和南线总部,枪支100多支。只有南线司令部的武装力量,从1943年的小规模游击战,在战斗中发展壮大,直到日寇投降,进行了5次不同规模的主动进攻战争。第一次是1944年上半年,一个边区日伪派出所在夜间遭到突袭,缴获日军步枪11支,子弹1000余发。第二次是1945年初,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8独立队袭击马来亚吉打州沈度警察局,缴获5支双管猎枪。同一天,它袭击了吉打州的Gakibuji矿,打死一名日本矿长,缴获两支手枪。第三次,1945年上半年,配合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8独立队,在夜间袭击马来亚玻璃城火车站后,又杀了一个“回马枪”,打死日军多人。在战斗中,一位名叫周的“华侨士兵”中弹牺牲。第四次是1945年7月31日,日军伏击宋卡府康岳站,没有达到预期效果。第五次是1945年8月19日,袭击了铁扒县的日军据点,并放火焚烧了两艘日军帆船。

缅甸华侨抗日义勇军

缅甸华侨抗日义勇军是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创建并领导的华侨抗日军事力量。这是一支秘密的抗日武装队伍,其内幕早已不为人知。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英两军于1941年12月中旬制定了《中英联军缅甸作战计划》,决定成立缅甸华侨抗日义勇军队并提上日程。志愿队的指挥官是中国远征军驻缅甸英军联络参谋王楚英。初期成员包括:昆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五分校第十七期缅甸籍华侨留学生32人,昆明华侨培训班缅甸籍华侨留学生200人,从缅甸招募的爱国华侨青年220人。有3个中队,每个中队配备9挺轻机枪、36支冲锋枪、6支手枪、45支半自动步枪和6部无线电话。英军的中校·薛沐阳被任命为联络官兼首席教官。

根据军方高层部署,缅甸华侨抗日义勇军队主要承担三项任务:(1)派特务潜入泰国,调查日军实力和动向;(2)派一个中队到泰国边境的帕罗斯、米沙、高甲里,加强对泰国的警戒,防止日本间谍潜入缅甸;(3)以部分兵力保卫莫尔曼、英洛玛和港口,防止日本间谍和缅甸汉奸潜入边境地区侦查破坏。

缅甸华侨抗日义勇军第一次成功行动是在1942年1月初,破获并摧毁了潜伏在莫尔曼的日军秘密情报站,活捉了数名日军间谍,缴获了电台和通讯密码。之后,志愿军在获得准确情报的基础上,巧妙用兵,伏击敌人,取得胜利。1943年1月13日,第一中队在帕洛斯伏击日军,击毙敌人28人,缴获轻机枪2挺、步枪14支、榴弹发射器2个。1月18日,王楚英司令员亲自率一中队、三中队在缅泰边境高甲里附近伏击日军。仅用20分钟就结束了战斗,打死日军工兵队长星光少佐、藤田大伟、上尉植村和士兵107人,打伤谷川上尉、吉田上尉和士兵27人,缴获轻机枪10挺、骑枪75支、手枪5支、军刀140把等装备。

解救被围困的英军是缅甸华侨抗日义勇军的又一战果。1942年2月下旬,英军第17师被日军围困在四塘河东岸重镇莫克柏林。王楚英司令员亲自驾驶装甲车带领华侨抗日队伍,配合英军装甲营长帕森斯少校率领的58辆装甲车,冒着密集的炮火向日军猛冲。最后成功压制日军并掩护被困英军突围,3328人幸存。王楚英和帕森还带领装甲营和志愿队弃车游过河,安全撤出864人,带回武器和电台。

1942年3月11日,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来到缅甸,从华侨抗日义勇军队中抽调王楚英担任他的联络参谋兼警卫队长,而军委驻昆参谋委员中校·蔡玥担任华侨抗日义勇军队的新指挥官。日军相继攻占仰光、腊戍后,于1942年5月2日攻占缅甸旧都曼德勒。至此,日军全部占领缅甸,中英联军全部撤出缅甸。抗日义勇军立即转向敌后,进行游击战争。在日寇疯狂围攻、后勤补给匮乏的险恶条件下,华侨抗日义勇军孤军奋战,损失惨重。二中队长王兴汉、一中队长陈庆生、三中队长柯明华壮烈牺牲。华侨抗日义勇军在缅甸的战斗史终于悲惨地结束了。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

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华支”,又称“第48支队”,成立于1942年5月19日。它是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四军和八路军为榜样成立的华侨抗日军事武装。

“中国支部”的诞生,是抗日战争、东南亚人民、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发展的结果。早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和朱德的《论抗日游击战争》就已在菲律宾华侨抗日分子中流传,为华侨在菲律宾建立武装力量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做了理论和思想准备。七七事变后回国参加抗日救国的部分爱国华侨骨干回到菲律宾,为华侨抗日军事力量的建立提供了组织优势。

1941年12月10日,菲律宾各华侨抗日团体在马尼拉召开代表大会,成立了“战时菲律宾抗日华侨保护委员会”(以下简称“抗日保护委员会”),并发表宣言,号召各华侨同盟军与当地政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在日寇逼近的关键时刻,为了保存抗日力量的骨干,保护华侨,抗日保协组织了两批抗日干部和华侨撤离马尼拉,撤至吕宋南部和吕宋中部。1942年3月12日,在马尼拉发起并计划秘密成立“菲律宾华侨抗日反奸联盟”(简称“反奸”)。

“菲律宾华侨抗日反奸联盟”一直积极参与“中国支部”的建立,在干部配备、兵员补充、物资供应、武器装备、伤员安置、学习物资提供、各地设立交通联络站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帮助。“反叛乱”成为“中国分部”的后勤部和后备军。

1942年5月19日,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在菲律宾乌柳干省、邦邦亚省、瑞派依西亚省交界处的曼地里村丛林中成立。其建军目的很明确,就是领导各地华侨,打击日本侵略者,铲除汉奸,主持正义,保护华侨,配合一切反法西斯力量,最终战胜日本军国主义,为华侨和菲律宾人民的解放而斗争。

华智十分重视对指战员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参照中国游击战争的经验,根据当时的当地情况,编了一本《中国革命的优良传统》供官兵学习。同时,对军队纪律制定了一套严格的规定,称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八项要求”。“三大纪律”是: (一)一切服从抗日,抗日高于一切;(2)关心老百姓;(3)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八项注意”是:(1)保守秘密;(2)迅速行动;(3)保管好武器;(4)爱护公共财产;(5)观察时间;(6)整洁庄重;(7)清洁度;(8)尊重礼仪。“八项要求”如下:(1)出营时打扫卫生;(2)说话和气;(3)借什么还什么;(4)损坏的东西要赔偿;(5)公平买卖;(6)准入要公示;(7)排便时找厕所;(8)尊重风俗习惯。

正是因为有了崇高明确的建军宗旨和一系列切实有效的铁的纪律,“华支”才赢得了各族人民的大力支持,在恶劣的环境中生存成长,克敌制胜。三年抗战期间,“华支”转战吕宋中南部14个省的农村城镇和山地平原,共作战260余次,死伤日伪军2000余人。这支由海外华人抗日运动员组成的特种部队,为打败日本侵略者、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了突出贡献。

战斗中,近百名华支华侨战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其中包括多名在华支担任高级职务的华侨同志。高同志,副队长(1919—1943),祖籍福建南安,出身小商人家庭,精通菲律宾语和英语。原来,华侨抗日游击队的领袖正直、忠诚、勇敢、善战。他在“中国支部”期间,除了带队,还负责对外联络和民运。1943年12月16日,他在回去工作的路上被一名菲律宾强奸者杀害。他只有24岁。陈存生同志,参谋长(1917—1945),福建晋江人,当过炊事员、货运小工、餐厅服务员。下班后,他坚持上夜校补习英语。1939年起,致力于领导工人运动、“反保协”和“反叛乱”,成绩卓著。升任中国支部参谋长后,他不仅参与兵团的领导和决策,还代表总部负责与美军的联络工作,并亲自率领中国支部二、三营,配合美军在南吕宋四省作战,赢得了全体指战员的拥护和美军的好评。1945年4月25日,在迪亚巴省迭王的遭遇战中壮烈牺牲,时年28岁。中国驻吕宋分会代表游鸿远同志(1920-1944),福建泉州人,出身贫寒。他16岁时加入了工会。七七事变后,他成为领导人之一,积极支持祖国抗战。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他担任反护理学会执行委员,孜孜不倦,贡献良多。担任华支驻中国吕宋代表后,发挥自己熟悉当地情况、精通菲语和英语的优势,负责华支与友军的联络协调工作。为了打胜仗,他不顾艰难险阻四处奔走,他的军队、友军、盟军和菲律宾人民都对他赞不绝口。1944年12月初,日军袭击了伊莎瑞派甲表社一带,游宏远同志在此与友军联络,不幸落入敌人手中。日本侵略者对他施以各种毒药,迫使他供认“中国科”的军事机密;但他始终坚定不移,从不泄露秘密。惨无人道的日本侵略者把他的肉一块一块割下来,折磨至死。他死时只有25岁。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8698.html
上一篇鸡鸣三省平远头
下一篇 见证西沟及其时代:《西沟口述史及档案史料》出版的价值和意义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