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艺术 桐柏佛教文化

桐柏佛教文化

张伟桐柏是江淮两大流域分水岭,悠久的历史、古老的民风形成独特的桐柏文化,佛教文化就是桐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最早传入桐柏始于隋末唐初,建有慧照寺、清泉寺、罗汉寺、黑明寺、永庆寺等佛教寺院。鼎盛时期,桐柏县佛教场所有上百处,历史遗留下来的…

大张伟

桐柏是长江和淮河流域的分水岭。其悠久的历史和古老的民俗形成了独特的桐柏文化,佛教文化是桐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最早传入桐柏始于隋末唐初,有赵辉寺、清泉寺、罗汉寺、黑明寺、永庆寺等佛寺。全盛时期,桐柏县有数百处佛教场所,历史遗留至今仍有30余处。他们的宗教建筑、宗教雕像、宗教节日、宗教活动和物品构成了有效的文化载体,不仅可供人们欣赏和品味,也记录和传承了中华文化。

桐柏佛教的发展

佛教自唐代传入桐柏,随历史变迁而兴衰。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四川宁远府魏紫蔺宗寺长老华光端德前往四川五台山朝拜,归途中途经桐柏山,在此讲法,影响太白顶道士弃道皈依佛门,创立了林济宗佛教白云部。最高峰时,太白峰周围散布着50多座寺庙,汇聚了千余名僧尼,素有“南普陀,北云台”之称。“文革”浩劫后,仍有数十名僧尼依恋祠堂,不忍离去,困在深山,在山洞中打坐。改革开放后,党的宗教政策逐步落实,宗教场所重新开放。桐柏县的水莲寺、太白顶云台寺、桃花洞普化寺三位一体,相互辉映。桐柏山再次成为豫南佛教活动的中心,水莲寺跻身中原“四大名寺”之列。铜山佛教僧尼在修习禅修的同时,也加强对外交流,增进友谊,不断扩大影响,使桐柏山佛教文化声名远扬。佛教弟子遍布全国,有的还游历海外,因此被誉为“九三百寺千僧”,享有“桐柏山佛家遍天下”的美誉。特别是2005年后,河南佛学院落户桐柏,使桐柏成为河南省佛教文化传播和人才培养的基地。

桐柏佛教的丛林组织

丛林通常指禅寺,又称禅林。丛林组织包括禅堂、客堂、大茅屋、库房等。禅堂是寺庙的核心,是求悟的地方,因为佛教的核心是悟。有佛像、贴纸、禅定、吊钟、小木鱼、香炉、招牌等。在禅堂里。大厅里的每个动作都有规则。因为避免使用语言,所以用铃铛、木板和木鱼的信号来表示行动。客堂是供来访客人使用的,主要是供去寺庙付账的僧人和俗人使用。客堂是寺庙日常工作的管理中枢,管理着大殿、大庙、菜园、山林等。大辽是寺庙的厨房,有执事掌管食物、水和火。仓持掌管监狱,在寺务上的权力仅次于方丈。丛林中有条条框框,也就是寺庙人日常行动的规范和制度。

桐柏佛教的节日文化

今天是佛祖的生日。即农历四月初八,纪念佛祖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也是佛教中最大的节日。传说释迦牟尼出生时,有九条龙喷香水给他洗澡,所以也叫浴佛节。为了纪念这一天,桐柏佛教寺院每年都会举行一次洗佛大会,诵经念佛,用各种名香浸泡、冲洗佛像,并焚香拜佛。二、佛祖开悟日,即农历十二月初八,也是民间的腊八节。根据佛教传说,释迦牟尼出家前,经过多年苦修,体重减轻,后来决定放弃苦行。他从一个牧羊姑娘那里得到了食糜,吃完后恢复了体力,坐在一棵菩提树下,打坐开悟,终于在十二月初八开悟,所以这一天被称为佛节。这一天,僧人会举行法会,效法牧羊女献食糜,取香谷果为佛煮粥。第三个是兰花节。也就是农历七月十五。一方面,僧侣们每年夏天都要苦修三个月,在农历七月十五结束。它被称为“夏末”。他们一起互相制衡,所以说“自甘堕落”。夏天结束,自我放纵之后,诸佛都有清净的戒律,这使他们快乐。所以7月15日不仅是自我放纵日,也是佛祖的逍遥日,更是出家的“春节”。另一方面,寺里举行玉兰会,对历代宗亲进行超度,恰逢中秋节,其实是个孝日。

桐柏佛教的主要礼仪

佛教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一个吸收消化的过程,形成了中国佛教文化礼仪的特点,不同的地方产生了不同的风俗习惯。桐柏佛教礼仪主要包括:入寺、拜香、拜佛、拜僧、驻寺、修行会、拜告白、放焰口、水陆、开佛像。

进寺:一般寺门有三道。进寺时不要直着过中门,要按照来时的方向,沿着左臂或右臂往旁边走,出寺时也是如此。尊重:佛弟子无论在家还是出家,每天早晚烧香前都要洗手洗脸。他们要在佛前点好香,拜三拜。烧香时,双手食指和中指夹住香棒,大拇指放在香棒底部,慢慢将香举于眉心,进行香询。将三支香插入香炉时,右手持香,先插中间的,再插右边的,再插左边的,都要直,不能歪,不能斜,香的顶端要直。拜佛:一般拜佛不要跪在中间的拜垫上(中间是寺庙住持用的)。最好不要用拜垫。拜的时候要庄重,什么都不要说,五体接地(额、肘、膝)。对和尚的尊称:一般人称呼僧尼为大师,对一个寺庙的大师称住持或方丈或大和尚(谐音,有高贵的含义)。见和尚不能用姓等词,因为和尚都有姓。如果你问名字,你应该说:德大师叫什么名字?解脱:佛教徒以慈悲救助一切众生,赎救众生,放生,延寿,解脱。先为众生洒净得解脱,再为他们说“三皈依”,忏悔罪过,许愿,保佑解脱的弟子消灾延寿,捉生人化恶为善。所有被释放的众生,永远不会被吞吃网住,证明是真的。开光:开光是佛寺建成并摆放佛像后要举行的仪式。开光前将佛像擦洗干净,盖上红布,准备好镜子、刷子、毛巾、朱砂、杨柳枝、净水杯、净水。在钟鼓声中,大和尚和其他和尚打扫祭坛,敬香。拜佛后,用毛巾给佛洗澡,用镜子照佛,用毛笔蘸朱砂,打开佛的顶、眼、耳、鼻、舌、身、心。打开佛眼、佛心、佛光是非常重要的。

桐柏的佛教艺术

这是一座佛教建筑。寺庙雄伟庄严,结构精巧,与周围景观融为一体,形成了以寺庙为中心的佛教文化环境。佛教建筑主要指佛教寺庙和佛塔。殿宇的模式采用了中国世俗建筑的庭院布局,有很多深院。大厅由砖和木头制成,有飞檐和拱门,看起来像一座宫殿。宝塔建筑融合了印度的圆形和中国传统的方形,采用多边形的建筑风格,体现了中国宝塔的建筑特色。

二是佛教雕塑。一般是雕塑的塑像,用金、石、玉、木、土、陶、瓷等制成。早期使用金、玉等贵重材料,虽小但精致。后来发展到石雕,塑像大,场面壮观。目前多种材质一起使用,图像的大小由位置和场地决定。雕像是雕塑、绘画和建筑的结合体。其风格庄重、丰富、精致。随着佛教的中国化,佛像的服饰和脸谱也逐渐中国化。桐柏水莲寺有一尊缅甸玉佛,高1.62米,重1.8吨。它以其优良的玉质和精湛的工艺被誉为“国宝”。受和尚保护的白玉菩萨,也被缅甸桐柏山的一个和尚供奉到祠堂,现在供奉在观音禅林。在禅林后面,还有一座塔林,里面有徐川僧塔和普通塔。藏经阁藏着三部海外捐赠的藏经。台湾省高僧捐赠的舍利子有两件,保存在佛塔内。

第三,佛教音乐。最早的佛教音乐是从印度传入中国的《白凡》。后来逐渐变成了中文,歌词和吐字都是中文。通俗性和艺术性是桐柏佛教音乐的一大特色。音乐可分为四类,即“赞乐”、“颂乐”、“颂乐”。各种音乐都有其特殊的用途。乐器有笙、管、钹、钹、木鱼、铃鼓、编钟、铃鼓等十余种。河南佛学院(位于桐柏县龙潭河景区)成立了专门的佛教艺术团,可根据需要开展佛教文艺演出。

还有佛教的画。邓,1944年生于河南商水县,佛教画家。1993年,他皈依了水莲寺方丈尹公大师,退休后专门从事佛教绘画。从2006年开始,他先后为桐柏水莲寺、观音禅林、云台寺及周边县市数百座寺庙作画,并成立了河南油田佛像绘画装裱队,免费为寺庙服务。

桐柏佛教典故

1.段德禅师的传说

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佛教临济宗魏紫第四十一禅寺端德禅师(华光),在礼部五台山上过桐柏山,见太白峰周围云雾缭绕,拄着拐杖走到太白峰下桃花洞。这时候,已经是黄昏了。见洞内道观有四个道士是和尚,不肯留宿,便拿了个蒲团,坐在方石上。当夜晚有暴风雨时,冰柱垂下,积雪有几英尺深。第二天早上,道士怀疑昨晚和尚是不是冻着了,来到座位上一看,吓了一跳。只见他面红耳赤,四周无雪,衣冠楚楚得不得了,迎接他的是一份大礼,浑身上下都皈依了。

四位有德剃度的道士分别是(元昭)、(元稹)、(慧童)和慧空(元发)。据回族方丈太白顶云台寺、方丈桃花洞普化寺介绍,严法继承了林济宗。童辉,Hui 空加入是为了向别人学习。

2.南普陀,北云台

历史上曾与南海普陀山齐名的北云台寺,就是桐柏的太白顶云台寺。他的第四代圣雄何乃,堪称中兴宗祠的法门龙象,其开悟与蜕变堪称传奇。饮马奈,本名云仙,本名吉安,唐河县人。天生愚笨的他,到了结婚的年纪,还是一事无成。他父母觉得他丢人,就把他赶出家门,乞讨为生。有一天到了朝阳寺,觉得对不起祖先,被父母嫌弃,就留在了寺里。念咒的时候,学了之后就忘了,但只有在我能记起光明达拉尼咒中“马和乃耶”这句话的时候,我的祖先才因材施教,让他每天背诵,很长一段时间都叫他马和乃耶。

饮马乃曰:“马饮乃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祖师座下修行。任凭八风狂飞,坚持“马饮奈”不放松,最终打败了愚痴的魔王,成为真正的无所不知的智者。

受马奈影响的不是普通人,而是同治皇帝的母亲。机缘巧合,马在喝乃芒鞋的时候游到了北京,感觉同治太后让马喝乃芒鞋穿越了。同治在梦里遵照太后的指示,邀请马饮奈超度太后。之后同治皇帝赐马金钩玉环、千佛袈裟,成为镇寺之宝。一时间,马鹤奈的名字在北京名声大噪。他不爱北京的辉煌,却回到桐柏太白峰报宗祠的深情厚意,背负复兴法脉的宏愿。渐渐地,敬仰马鹤爱的僧人和风俗聚集,云台寺名扬天下,普陀也是。因此历史上有“南普陀,北云台”的美誉。

3.山练虎伴着真火烧的灰飞烟灭。

桂,本名,信阳李人,桐柏太白町白云部第五代传人。22岁辞掉亲戚出家,在太白顶云台寺出家。持戒苦行,冬夏吃,日本中国吃。正是在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他到普陀苦行,颇有觉悟,尤其是看到时局动荡,民不聊生,心中充满悲悯,却又无能为力,于是带着对众生的悲悯之心,带着皈依佛门、化众生为佛的意愿,回到云台寺。

有一天,我从山上融饭回来,在路前面遇到一只老虎。瞬间的慌乱过后,他平静、慈祥、真诚地对老虎说:“我上辈子欠了你一笔人生债。你是来求饶的吗?”老虎摇摇头。他又说:“那么你是来接我,给我运粮食的?”老虎点点头。于是说自己皈依了与自己有缘的老虎,收他为老虎的弟子,然后在老虎背上放了一个粮袋,一起上山回寺。同门弟子惊讶于禅师带来的老虎竟然温顺如家犬。从那以后,他和老虎就像好朋友一样一起练习。老虎生活在云台寺旁边的山洞里,与寺里的禅师有着友好的交往。禅师经常喂老虎,老虎也经常陪禅师听诵经讲学。就这样,他在山里和老虎一起生活了很多年。直到光绪三十年的冬天,他收集了一堆干柴,告诉邻寺的道友,要来山上为他念经,送他一命。到了约定的日子,众僧到齐,他盘腿坐在早就准备好的干柴堆上,抱着一条木鱼念佛。突然,火起了,烟也起来了空。在场的人都能听到木鱼念佛的声音,声音随着烟雾直冲云霄。众目睽睽之下,他脱母生子,飞脱七宝莲。这时,在场的人都跪拜祈祷,求他留点东西,鼓励他以后读书。随即,木鱼从空上掉了下来,瞬间,大众看到他隐约骑在虎背上。然后每个人都钦佩和惊讶地收集他的灵骨,并建立了一个崇拜塔。正是:山中练虎伴随着广西云台的一个夙愿。山高路远,真火焚尘。

(责任编辑:曲)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22714.html
上一篇桐柏皮影的造型审美特征
下一篇 清代地藏菩萨红铜造像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