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健康 如何培养卓越的农村全科教师

如何培养卓越的农村全科教师

高闰青培养一大批“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有发展”的卓越全科教师,是有效缓解农村小学,特别是乡村教学点师资结构性缺编的重要手段,也是推动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力举措。承担全科教师培养任务的本、专科师范院…

高润清

培养一大批能上能下、留得住、教得好、发展得好的优秀全科教师,是有效缓解农村小学特别是农村教学点教师结构性短缺的重要手段,是促进城乡教育高质量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有力举措。承担全科教师培养任务的师范院校,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渗透,灌输学生高尚的师德和乡土情怀,大力改革创新,突出一专多能、全面发展,更好地统筹教育与人才培养,才能培养出农村优秀的全科教师。术业有专攻,师德为先。

小学教师将扎根农村,到边远贫困地区支教,这不仅需要“全科”的专业知识和能力,还需要高尚的师德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以及面对艰苦环境的坚忍不拔,因此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因此,承担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任务的师范院校应从三个方面做好思想政治课教学设计,切实履行德育这一根本任务,培养出“会教、留得住、教得好、能发展”的全科教师。

依托专业研究中心,在人才培养计划制定、教学大纲修订、教育资源开发、教学组织实施、质量评价体系建设等方面强化“思想价值引导”功能。有效整合知识、能力和价值塑造,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小学全科教师培养模式。

依托专业建设,根据小学全科教师培养体系中的不同课程,以及课程模块细化的内容,通过思政要素、实施方式、教育目标、成就程度四个维度进行思政课程的规划设计,并按时间节点融入教学,贯穿整个培养周期。

依托项目建设,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水平。学校通过课程思想政治建设,建设了一批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示范课程,造就了一批师德高尚、教学能力突出的思想政治教师和队伍,提炼了一批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经典案例,形成了一套科学有效的思想政治建设方案和评价体系,全面提升了广大小学教师的思想政治教学水平,把立德庶人落到了实处。政治渗透,自觉“往下走”

未来培训农村小学教师的课程中包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因素。比如基础初等教育,包含了儿童观、教师观、教育观等基本的专业概念。小学心理基础包含健康的身心、完善的人格、良好的习惯、高尚的道德、积极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心理素质要素。《教育政策法规》包含了法制观念、教育情怀、师德师风等隐性教育内容。作为培训机构,要深入挖掘这些课程的思想政治要素,从知识的高、长、深、宽四个维度列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点,根据要点列出每门课程的思想政治内容。通过整合、嵌入、渗透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思想价值对小学教师的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从知识的高度,主要涵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价值引领知识点,培养小学全科教师的爱国情怀,培养他们为党尽责、为国奉献的深厚感情。

就知识长度而言,主要涵盖优秀传统、发展历史、典型案例、职业素养、艺术审美、人文精神、敬业诚信等知识点。,从而提高小学全科教师崇高的师德和良好的职业精神。

从知识深度看,主要涵盖科学精神、认知能力、探索创新、尊重生命、专业水准、艰苦奋斗、系统思维、教育导向等知识点。,从而提高全科教师坚定的职业信念和扎实的职业理念。

从知识宽度来看,通过农村小学教师的角色定位、风俗民情中蕴含的历史文化、传统民间工艺的艺术特色、民间故事的教育意蕴和人生哲理,可以全面提升广大小学教师对农村文化的自信和认同。

4个维度的有机结合,使课程思政内容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浅到深,实现全覆盖,将课程思政内容与学生职业能力有效结合起来,使他们在专业素养提升的过程中,内心生发出“下得去”的自觉意识。

四个维度的有机结合,使得课程的思想政治内容由低到高、由小到大、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实现了全覆盖。它将课程的思想政治内容与学生的职业能力有效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提高职业素质的过程中,有一种“下”的自觉。

感情,可以“留下来”

小学老师未来的归宿是农村学校或者农村教学点。扎根农村、投身农村、关爱农村儿童、改变农村教育的强烈意愿,是小学全科教师从事农村教育的思想先导和动力系统,也是其自身特色的核心和灵魂。所以培养他们,更需要保持教育的温度,用教育的情怀滋养他们的专业成长。

一是通过开设“师德与乡村情怀”等校本课程,使小学一般教师的师德教育与乡村教育情怀有机结合,不断增强他们对乡村教育的情感驱动力。

二是通过案例教学法,选拔扎根农村、无私奉献的典型乡村教师,如张玉根、、支,鼓励他们到农村支教,为祖国最需要的农村和边远地区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

第三,邀请最美乡村教师到校授课,走访乡村学校的优秀校友,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和亲身体验,培养小学全科教师从教的强烈意愿,认同教师工作的意义和专业性,激发他们高尚的乡村教育情怀,努力做农村孩子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第四,我们采用“本地化”培训。通过组织学生到农村支教,为其小学编写校本课程,包括家乡概况、历史名人、土特产、非物质文化等。,可以让他们认识家乡、熟悉家乡,激发他们热爱乡村教育、传承乡村文化、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在“下去”的基础上“留下来”。丰富形式,促进“教得好”

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和未来小学全科教师就业的实际情况,培训机构的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方法,使思想政治教育更接地气。

阅读经典作品。将课程内容与经典著作的理论学习相结合,通过接力阅读,引导学生发展辩证思维和科学的历史观、方法论,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接力朗读《七律·长征》等诗歌,感受长征路上的艰难险阻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培养他们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农村教学中的困难和挑战。

讲革命故事。挖掘课程中蕴含的革命故事和历史事件,将红色基因融入课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奉献精神,使学生牢记小学全科教师的初心和使命,进一步坚定下乡信念,为振兴乡村教育贡献力量。

唱一首红歌。它是宋时代的声音,也是历史的见证。通过课前十分钟演唱《我的人民,我的祖国》等红歌,让学生增强情感体验,从红歌中感受信仰的力量,把热情转化为奉献乡村教育的情感力量。

讨论热点和难点。结合课程内容,通过时事新闻播报、课前主题演讲等活动,帮助学生全方位了解课程内容的政治、经济、文化价值,了解国际国内发展趋势和学术观点,帮助小学全科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思想政治素养。

谈理想信念。结合教学内容,开展“理想秀”征集活动和志愿服务活动,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把爱国、强国、报国与扎根农村教育的实际行动紧密结合起来。丰富的教学资源有效地拓展了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面,使其能够在“下得去、留得住”的基础上“教得好”。教育人民,实现“发展”

师德与理念是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最基本要求,服务农村是其最终的培养目标。只有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构建育人育才协同体系,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才能突破教育价值旨归的重点、难点,全面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

师德和思想是小学教师专业标准的最基本要求,服务农村是其最终培养目标。只有加大教学改革力度,构建育人与成才的协同体系,将知识传递与价值引导有机融合,才能突破教育价值的重点和难点,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实现育人与成才的统一。

突出“三轮教育”这个重点。不断深化“全人教育”综合改革,健全完善全方位、全人教育体制机制,把思想价值导向融入人才培养各环节和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教书育人、科研、实践、管理、服务、文化、组织的长效合作育人机制,注重学生能力、素质提升和人格培养,全面健康成长成才,为未来成为农村优秀全科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突出培养人才的重点。大学、小学和学生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联手构建“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不断创新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实施“课证合一”,将教师资格证涵盖的教育教学能力考核内容有机融入日常教学,提升学生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同时提高其职业能力考试通过率(教师资格证获取率);借助师范类大学生教学技能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大学生科学文化艺术节、大学生艺术展、周末文化广场等方式,大赛可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才艺的提升,为其未来的农村教育提供有力支撑。

把握综合素质评价的切入点。坚持学生是“全人”的理念,坚决打破“唯分数”评价的症结,建立学生身心健康、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艺术修养、社会实践等多元评价体系,构建学生自评、同伴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用人单位评价等多主体评价机制,实行中期评价、期末评价、年度评价、毕业评价等评价方式。促进多元评价、多主体评价、过程评价和终结评价的有机结合,教育引导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其毕业后胜任农村全科教师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过硬的专业基础,使其在“上学、留得住、教得好”的基础上“发展”。

(作者是焦作师范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

节选:光明网-光明日报2021年6月29日第15版

网站:34956845.htm https://news.gmw.cn/2021-06/29/content(2021年7月6日)

(编辑耿岳明)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31918.html
上一篇热爱生命,珍视健康
下一篇 北京市密云区:红色课程“走”起来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