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 促雪域高原新发展,谱高质量新篇章,雪域高原新跨越网评文章

促雪域高原新发展,谱高质量新篇章,雪域高原新跨越网评文章

申琳 颜珂 鲜敢复兴号在雪山怀抱间飞驰,易地扶贫搬迁户的民居簇新敞亮,偏远乡镇卫生院有了互联网医疗……在历史和现实的场景切换中思索,新时代新西藏呈现出的新活力,令人感慨万千。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

沈燕克鲜干

福星在雪山的怀抱中飞翔,易地扶贫搬迁户的民居明亮崭新,偏远的乡镇卫生院有了互联网医疗...想着历史与现实之间的场景切换,新西藏在新时代的新活力,感触颇深。

7月21日至2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西藏,祝贺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看望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向他们送去党中央的关怀。总书记指出,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西藏各族干部群众顽强拼搏,社会制度实现历史性跨越,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大幅改善,城乡面貌今非昔比。

过去的图像,现在的新场景,标志着西藏70年的巨大变化和几千年的飞跃。新气象

从“千辛万苦”到道路畅通、电力稳定、信息通讯畅通。

在西藏,感受最深的是路。

高大的川藏青藏公路纪念碑静静地矗立在拉萨河旁。碑文记载了当年修路的艰辛:“11万藏汉军民筑路人,艰苦奋斗,齐心协力,征服了许多自然灾害……”

曾经,进藏难,出藏难,进藏旅游难。1930年出版的《西藏史》是这样描述西藏的道路的:“道路布满石块,道路被人封锁,艰难险阻,难以形容。”

唐还记得第一次去西藏墨脱的情景。20多年前,他是墨脱“背夫军”的一员,从米林县排镇背货到墨脱县城,十天。当时,墨脱是中国最后一个没有公路的县。

现在,沿扎莫公路穿越嘎隆拉雪山只需6分钟左右的隧道车程。通往墨脱的第二条主干道排莫公路也于今年5月竣工。当年的“高原孤岛”,如今由一条环线连接。

交通大发展不止墨脱。今天的西藏路网四通八达:公路里程11.88万公里,村村通公路。6月,川藏铁路拉林段开通运营。复兴号动车过江过隧道,飞驰在西藏第一条电气化铁路上。到拉萨林芝,车程缩短到3个多小时。当时第一条“天路”进藏,欢歌传遍世界屋脊;如今,“坐火车去拉萨”已经不是新鲜事了,“坐动车去拉萨”又有了新的体验。

雪山如海,群峰险峻。被山挡住的不止是路。

10年前,西藏电网还是孤立的,电压不稳定,供电时断时续。十年后,青藏电网、川藏电网、藏中电网、阿里电网工程点亮雪域高原,主电网覆盖全区7市74县(区)。

道路畅通,电力稳定,信息通达。

从金沙江到珠穆朗玛峰峰顶,从羌塘草原到边境村镇,现代通信飞入寻常百姓家,信息高速公路通达山川。如今,西藏自治区所有建制村(居)光纤化比例和4G网络接入率已达99%。藏民使用移动支付已经很普遍,“带货直播”成为一种新时尚。新生活

从深度贫困到全面小康

在阿里县城旁,记者走进一个名为“梦想新家园”的社区,聆听奋斗与圆梦的故事。

琼是故事的主角之一,她是从这个县的一个偏远牧区搬来的。是老土坯房,全家靠天养牲畜,年收入不到2000元。几年前,依靠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多琼一家住进了县城的新楼房,他也找到了一份收入稳定的工作。

住好房子,过好生活。“新家园之梦”社区的44户家庭受益于易地扶贫搬迁。每个家庭的梦想故事都温暖人心。

扶贫之初,西藏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是贫困发生率最高、贫困程度最深、脱贫成本最高、难度最大的深度贫困地区。截至2019年底,西藏74个贫困县区全部摘帽,62.8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西藏历史性地摆脱了千百年来束缚的绝对贫困。

昌都之行,两个地方,不代表什么——

“黑屋子,土凳子,里面坐着牛仔。”西藏第一所现代化学校昌都实验小学创建于20世纪50年代,学校条件简陋。几经迭代,电子白板教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现已上市。该校新组建的无人机兴趣小组今年已进入全国赛段比赛...

西藏第一所现代化医院——昌石人民医院,当年以民房挂牌,日门诊量只有20人左右。如今,这家三甲医院集临床医疗、保健、科研、教学、急救于一体,每年手术量超过6000台。

一点一滴,折射出西藏民生的快速发展——

70年前,西藏没有一所现代化的学校,文盲率高达95%。如今,现代教育体系完备,有各级各类学校3195所。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87%,小学净入学率99.93%,初中、高中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为106.99%、90.2%和56.14%。

70年前,西藏只有3个官办藏医机构和少量设备简陋、规模不大的私人诊所。现在,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医疗、妇幼保健、疾病预防控制、藏医药等服务体系。医疗卫生网络遍布城乡,人均寿命大幅提高。新的活力

从贫困到脱贫再到推动高质量发展

解放前,西藏一穷二白。起步晚、底子薄,如何走出一条符合西藏实际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南山市乃东区长竹镇宋克社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当时翻身农奴的歌声就是从这里传到雪域高原的。

社区第一书记边巴次仁和记者聊起了增收的事,可他一时说不下去:离山南市近,有红色资源。城郊经济、劳务经济和红色旅游是增加收入的“金钥匙”。“发展的方式有千万种,群众致富是第一种。”

西藏的城市化率是32%,西藏的大部分人口还在农牧区。西藏大力发展高原特色农牧业,青稞、牦牛产业是主力军。推进提货单良种化生产,以创新促效率。2020年,全区青稞良种覆盖率达到90%,亩产由和平解放前的80公斤左右提高到380公斤。

统计显示,西藏农牧民收入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6年增速全国第一。

雨云密布,远眺围栏,林木葱郁,河水蜿蜒。林芝鲁朗,紧邻318国道,以扎西平措的民宿闻名。这位游客口中的“平措叔叔”眼光独到。多年前,他看中了318国道上的旅游人气。从农家餐饮到藏式住宿、生态旅游、深度体验,“旅游餐”越吃越香。

推动高质量发展,西藏坚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走“特色之路”。

西藏有什么特点?青山,冰雪,独特的高原地貌,丰富的文化底蕴。“十三五”期间,西藏接待游客近1.6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达2100多亿元。目前,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西藏正在大力推进重要的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具有后发优势,前景无限。

涡轮轰鸣,发电机组飞起。“水资源优质,上游水平一般,起伏不大。”厂房内,华电西藏能源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另外两台机组正在安装,计划2022年四台机组全部投产发电。”

这是西藏目前单机容量最大、总装机容量最大的国产电源项目。

西藏河流密布,阳光充足,清洁能源产业潜力巨大,发电装机容量占总量近90%。“绿色力量”不仅点亮了西藏的千万盏灯,现在已经走出高原,服务全国。

生态环境脆弱,70%的区域为限制或禁止开发区。西藏严守生态底线,走“绿色之路”,有所为有所不为——绿色产业近年来大踏步前进,雪域高原涌动绿色发展新动力。

(2021年8月10日《人民日报》)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49898.html
上一篇中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及其发展前景(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正冲刺)
下一篇 航母上有什么装备(有现役航母的国家)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