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 微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创新研究

微文化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创新研究

【关键词】微文化;青年学生;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现实意义;有效路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文化。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微博、微信等的兴起和普及,我们进入了微文化时代。微文化的兴起为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

[关键词]微文化;青春;核心价值观;教育;现实意义;有效路径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文化。21世纪以来,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微博、微信的兴起和普及,我们进入了微文化时代。微文化的兴起为新时期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助于增强当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与此同时,微文化的爆炸式发展,使得“微语言”、“微行为”、“微传播”、“微思潮”等微文化形式迅速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对新时期大学生的生活、交往、思想产生巨大的负面作用,使得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预期目标与实际效果出现偏差,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也较低。因此,高校应明确当前微文化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创造的优势和有利条件,进而从微文化视角探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有效策略,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度。

第一,微观文化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现实意义

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对大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我们必须认清微文化的优势和特点,为在微文化视角下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奠定良好基础,创造有利条件。

(一)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方法

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中,高校只是通过宣传栏、会议、思政课教学等方式传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以灌输教育为主,难以激发新时期大学生的兴趣,甚至部分大学生持排斥态度。微文化以其独特的优势,如传播技术的便捷性和互动性、传播主体的独立性和平等性、传播内容的简单性和多样性等,深受青年学生的喜爱。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微观文化的优势和特点,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方式的改革,不断创新教育途径。要通过动画或图片等形式的课堂,将微文化便利的特点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内容结合起来。要充分发挥微文化的互动优势,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主客体之间的良好互动和沟通,及时了解和把握大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思想心理动态,通过师生双向互动平等交流,建设性地帮助新时代大学生自觉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高校要积极构建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微载体,打造大学生学习交流的微课堂,创新校园文化生活的微活动,丰富校园网络文化的微内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内核渗透其中,定期、持续地传递给新时代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他们的认同度。

(二)拓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空

从传播内容来看,微文化的简单性和多样性有利于传播信息的多元化发展,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新时代的大学生思想更加开放,认识更加全面。同时,微文化打破了传统的时间空界限,拓展了认同教育相关活动的时间和空维度,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方式,促进了教育方式的不断创新。从微文化的角度看,要用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准教育的共同目标和要求,帮助大学生学会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世界,更加关注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学会在微文化时代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教学活动中,应鼓励教育者与大学生平等交流和沟通,充分发挥新时期大学生的积极性,鼓励教育者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大学生,并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实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通过微信、微博等微平台,允许大学生提问、发表意见、发表评论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有助于达到拓展教育空的目的,从而在更多层面上有效。基于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现状,应积极打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校园"微形象",推送微形象信息。

(3)共享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资源。

在微文化环境下,高校应改变以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填鸭式方式,利用微信、微博等微平台丰富和发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内容。近年来,微平台已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开展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要媒介。通过微平台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增强了教育内容的新颖性和吸引力,提高了大学生互动交流的便利性,如“微课”和“海量开放在线课程”以及在疫情背景下出现的网络直播教学课堂。来自不同城市、不同学校、不同班级的师生“面对面”交流学习。还有同时借助微博、微信等诸多微平台,大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线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内容,随时随地浏览知名高校、优秀教师开设的相关公开课。这不仅实现了“24小时”在线免费学习,还可以通过微课平台与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优秀教师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解决大学生思想价值观的难题,更好地认知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微文化的发展还可以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隐性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开发与共享。高校教师可以就全球疫情防控等一些全球性问题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在线讨论,开展师生双向互动,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第二,微观文化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有效路径。

微文化作为一种新的文化形态,为新时期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多种便捷的渠道,深受大学生的推崇和喜爱,已经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和交往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可以说,微文化作为一种时代时尚,正在引导和改变着我国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方式和观念。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微文化的优势和特点,从微文化的视角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

(一)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的微观文化素养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实现教育内容与微观文化发展的相互调适,必须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的微观文化素养。当前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详细了解微文化的优势,充分把握微信、微博、微课堂、微视频、微活动等平台或载体上信息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对这些平台或载体内容的选择和理解,找出教育内容与微文化的联系,更好地让移动网络信息技术服务于教育,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二是规范微文化下的教师职业道德,按照“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要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者的素质,督促其对微文化平台或载体传播的内容始终保持强烈的敏感性和辨别力,确保新时代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正确方向。第三,注重微观文化环境中的自我行为规范,形成良好的榜样,促使新时代的大学生在榜样示范的影响下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教学内容。当然,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掌握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和网络技术,不断提高储备知识的应用和转化能力,从而提升自己较强的专业能力,也是不可或缺的要求。

(2)在微观文化视角下培养新时期大学生的自律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无论是新问题还是老问题,无论是由来已久的问题还是改变了表现形式的老问题,认识好、解决好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强自身的本领。”从微观文化角度看,在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大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客体。微文化的负面效应容易导致信息混乱和道德失范,导致大学生认知偏差。为了有效减少微文化的负面影响,需要提高新时期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帮助他们识别良莠不齐的信息。一方面,要加强新时期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帮助他们认识到盲从网络的危害性,明白网络和现实都受到法律制度的制约,从而树立安全文明的微观文化意识。大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要学会理性接收和转发来自微平台的多样信息,自觉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和网络法律规范,做到自律和“有度”,促进网络生活的健康和谐和自身的健康成长。另一方面,要构建新时期大学生有效参与微文化的良性互动机制,鼓励大学生养成在微信、微博等平台接收和传播信息的良好习惯。具体到日常学习生活中,大学生要在网上行为自律的基础上,加强学习自律,因为学习是大学生的主旋律。移动互联网信息时代,大学生“手不离手机,电脑不离网”已经成为常态。因此,从微观文化的角度,高校要教育学生牢记学习是主旋律的思想,利用好手机等智能移动设备和微博、微信等信息传播平台,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微观平台。

微文化是由“微人”主体创造的。大学生作为“微人”的主力军,新时代强烈的表达和展示欲望在碎片化、数字化的微文化时代得到了充分释放,他们的语言天赋和创造力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因此,高校必须构建有效的微文化传播平台,确保校园微文化传播平台功能强、内容精、有感染力和吸引力,能够随时随地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前,微平台建设重点是发展高水平微课堂,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模式,努力实施适合微文化环境的新型课堂教学体系,动员和鼓励教育者开通微信账号、微博账号,建设和使用微课堂,在示范引导中引导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决疑难问题。此外,要多开设以“学术引领,德才兼备”为主题的微课,让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学习和讨论中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要建立集“学习、服务、创新”于一体的微支部,通过“圈子”交流,让新时代的大学生在思想和观点碰撞的火花中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建立兴趣明显的校园微社区,发挥其传播优势,挖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趣味性因素,通过图片、漫画等形式,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动形象,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让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利益吸引和热点炒作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四)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微观机制。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大学教育工作者要善于用系统的、普遍的观点来解决教育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高校实现德育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不可或缺的关键环节。从微观文化视角来看,要提高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实效,就要积极探索和创新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的微观机制,提高调控水平。当前,微观机制建设应着力于以下几点:一是完善目标导向机制。人类的实践是由有意识和有目的的思想指导的。在微观文化下提高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需要学校各部门和所有教育工作者的通力合作,这就需要制定一个明确的、切实可行的、定性和定量相统一的目标,从而产生认同教育的最大合力。二是形成协调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是全党的一件大事,涉及方方面面。在学校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密切配合,各团队、各人员密切配合,充分利用校园微媒体、微载体,形成微文化下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纵横交错的网络。三是建立身份沟通机制。沟通是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手段。从微观文化视角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既要强调学校教育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又要建立健全纵向和横向的信息沟通机制,确保党中央的重要决策和指示及时传达到基层,及时向上级实事求是地报告学校认同教育的相关情况。

参考资料:

[1]张社强。新媒体环境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2)。

[2]张社强。新时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研究[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9(9)。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402。

[4]吴坤。微文化视角下的研究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研究[D]。武汉:中国地质大学,2017。

[5]廖志成。论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动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 233-236。

[6]葛斌超,孟·。青年身份的“微观”建构[J].中国青年研究,2020(06)。

[7]李建华,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的“微文化”维度渐次展开[J].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2020(2)。

[8]丽贝卡·李辉。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载体的现实审视[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6)。

【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时代中华民族精神传承发展与认同机制研究》(19BKS125)、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微文化视角下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GD19CMK03)、广东省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研究中心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广东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120.html
上一篇发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铸魂育人作用打赢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主动仗
下一篇 浅析新时代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网络舆论的指导作用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