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 河南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研究

河南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研究

【摘要】文化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一种新型业态。文化与旅游两大产业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区域特色文化的建设与传播,同时也丰富了旅游业的内容。本文主要阐述了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关键词】文化;旅游;融合…

摘要:文化旅游是第三产业中的一种新业态。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不仅有利于地域特色文化的建设和传播,也丰富了旅游的内容。本文主要阐述了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对策。

[关键词]文化;旅游业;发展;文化影响

文化产业既是宣传厚重美丽河南的名片,也是河南扩大开放的桥梁和纽带。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培育文化新业态”的思想,即全面推进“文化+战略”,包括推动文化与旅游、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发展。河南作为文化资源大省和新兴旅游大省,应充分发挥文化优势,提升旅游发展综合竞争力,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中原文化对外影响力。

一、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效应

(1)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起步较早,积累了一些经验。

河南在推动文化旅游融合方面起步较早。2008年底,河南省设立开封、镇平、宝丰等8个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后增至10个)。这些试验区高起点开发了地方文化资源,为推动河南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2011年10月,河南省旅游局与河南省文化厅签署了《促进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合作框架协议》,成立了文化旅游合作协调领导小组,明确了具体工作内容,建立了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机制。2018年10月29日,“郑州黄河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协作会”宣布成立。郑州沿黄河有许多历史文化资源,如康百万庄园、杜甫故里、石窟寺、楚河汉墓等。相关成员单位努力共同打造郑州“黄河旅游”知名品牌,有效整合沿黄优质旅游资源,提升重点景区档次。

(2)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逐步得到有效发掘。

随着中国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逐步推进,河南各地正积极梳理和挖掘地方文化资源,围绕黄帝文化、黄河文化、古都文化、根文化、功夫文化等推出一系列文化旅游产品。尤其是根文化和姓氏文化资源得到了有效挖掘,形成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区域文化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多样化,文化内涵不断上升,打造了一批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如许昌的三国文化景区、信阳的茶文化旅游节、新乡的南太行文化旅游节、巩义的杜甫故里诗词大会等。一些传统景点也开发了许多吸引游客的新节目,如武陟嘉应观景区的“雍正帝开门迎客”、康百万庄园的“慈禧访康百万真戏”、燕岳古城的“皇帝皇后拜佛大型实景演出”等。,将冰冷的文物与热闹的表演结合在一起,大大增加了景区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逐步扩大了“故乡河南”的品牌影响力。

(三)融合发展步伐加快,一批优秀文化旅游项目初步建成。

近年来,河南旅游业以文化旅游景区为抓手,着力推动区域发展。开封作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区”,规划包装了一批优秀的文化旅游项目,如清明上河园、万寿山景区、包公寺等。每年精心打造清明文化节、菊花文化节,民俗文化、饮食文化得到充分发展,促进了文化与旅游资源的深度融合。二里头夏都遗址博物馆、洛邑古城、新郑黄帝故里景区、建邺华谊兄弟电影城等文化旅游项目吸引了大量省内外游客。

(4)研学旅行等新兴业态异军突起。

2017年5月,河南省教育厅公布了一批河南省研学旅行基地(或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要求各地以省、市、县级基地为基础,积极推进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建设一批优秀研学旅行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研学旅行网络。研究已经成为中小学生的必修课之一。假期是青少年开展研学旅行的好机会,河南很多地方都开发出了精品化、差异化、特色化的研学旅游产品。例如,河南省旅游局与安阳市政府联合举办“2018年留学生研学游暨成人礼”,3300名来自海内外的留学生通过“加饰加冠”、“拜客”、“共读颂文”等庄严仪式,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宣告成年。商丘古文化旅游区推出了梦回达汗、穿汉服、演韩立、印汉字等中国文化体验项目,受到研学旅行团队和游客的青睐。研学旅行活动有力推动了“旅游+教育”的跨界融合和创新发展。

二、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资源的梳理不到位

目前对河南文化资源的总结主要是学术话语,一般概括为华夏姓氏文化、黄帝文化、功夫文化、汉字文化、古都文化、元店文化、河洛文化等。在宣传开发方面,同一类型的文化资源很少一起宣传开发。除了嵩山和云台山,省内的几座名山知名度相对较高,其他如鸡公山、茶崖山、白云山等在省外知名度不高,因此没有成为外地游客的旅游目的地。尤其是查崖山作为《中原盆景》和《西游记》的拍摄地,宣传推广力度较低。相比之下,江西省的文化资源总结令人印象深刻,如“四大名山”(庐山,革命的摇篮,三清山,峰林奇观,道教的发源地龙虎山),“四大摇篮”(井冈山,中国革命的摇篮,南昌,人民军队的摇篮,瑞金,中国工人运动的摇篮,安源),“四个千年”(千年瓷都景德镇),这是对文化资源认真盘点和整理的结果。这种概括和分类更容易被普通人接受,文化自信油然而生。

(B)没有整合和发展文化旅游的体制机制。

旅游业涉及很多行业,比如吃、住、行、购、娱等。文化资源多属于文化、文物、宗教等部门。景区建设还涉及林业、建设、规划、交通、卫生等部门。现实中,这些部门条块分割严重,贸易壁垒森严,不同县市的政策法规和管理体制各不相同,对区域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障碍。此外,区域合作机制尚未建立,难以有效整合开发同类型资源,如商文化资源,分布在商丘、郑州、安阳、鹤壁等地。河南四大古都中有两个是商都,但殷商文化资源没有得到联合开发,影响力有限,使得人们对古都郑州和安阳的认同感极低。另外三国的文化资源,“三皇五帝”的资源都是区域开发。没有良好的合作机制和龙头企业,景区很难做大做强,省内外影响力低。

(三)推动融合发展的市场主体缺乏核心竞争力。

目前,河南省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仍然较弱,旅游企业存在着规模小、产品结构单一、产业链短、专业人才相对短缺等问题。,没有培育出大规模的旅游企业集团。目前,河南旅游产品的开发主要依靠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景观资源,旅游产品还不够丰富。虽然出现了“清明上河园”、“凡特欢乐世界”等一批新型旅游产品,但总体来看,传统观光产品仍占据绝对份额,缺乏有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目前,旅游业的发展模式和增长模式仍然依赖于传统的门票收入。虽然降低门票价格的呼声很高,但景区整体门票降价幅度较低,导致游客满意度不高。各景区旅游商品千篇一律,缺乏地方特色,旅游娱乐活动不够丰富。传统景区游客“购买”和“娱乐”的比例较低;相比一些新建的以“吃”和“玩”为主的景点,比如建业足球小镇,虽然没有门票收入,但游客人均消费并不低,也赢得了不错的口碑。此外,河南很多特色文化产业和非物质产品很难进入景区进行销售、展示和表演。

(四)缺乏对旅游市场和文化市场的深入研究

河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各地名人资源很多。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的兴起,当地名人资源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开发,有些是成功的,如杜甫故里的开发;还有的达不到预期目的,如夏邑孔庙、宜川二程纪念园等。每年游客量都很少,景区入不敷出。究其原因,一是没有龙头景区,单一景区尤其是新建的人工景区很难吸引游客;二是没有开发出有吸引力、有针对性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开发首先要有目标人群。比如二程纪念园,投资额巨大,应该定位为国学目的地,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设施。

三、促进河南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对策

(1)突出顶层设计,以规划为引领,实现两大产业融合。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部门要尽快自上而下安排职能,制定“十四五”期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长期规划,对两化融合发展进行宏观布局和功能定位,并将此规划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规划应突出文化的主导作用和区域合作的理念。打破重点文化旅游产业的区域界限,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比如在规划中充分体现祖先文化、商业文化、寻根文化等具有河南地域文化特色的旅游品牌。各级政府要研究制定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短、中、长期规划,通过重要旅游和文化宣传活动推介文化旅游产品,编制发布重大开发建设项目清单,解决两化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以市场为导向,将优势文化资源转化为优质文化旅游产品。

针对河南文化旅游缺乏龙头企业的情况,要加强文化旅游企业的整合和扶持,重点发展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旅游产业集团,打造有影响力的旅游品牌。文化资源不等于旅游资源,因此必须对文化资源的旅游价值进行评估。河南作为文化大省,有很多地方文化资源。虽然有些历史悠久,但有些是遗迹,有些是遗址,有些是传说(如“朱良”),往往具有“小、散、虚”的特点。所以,哪些文化资源可以用于旅游,哪些不可以用于旅游,要以旅游吸引力为标准。

(三)以传承创新文化为纽带,促进文化旅游产业有机融合。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探索“厚重”的河南,是海内外游客来河南的目的。目前,河南已形成了少林寺、清明上河园、龙门石窟等多个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品牌。已成为河南形象和河南旅游宣传的重要名片。下一步,要充分发挥现有特色文化品牌的影响力,通过高品位的策划,将寻根文化、古都文化、黄河文化、武侠文化等优势文化资源与观光旅游有机融合,推出一批高品质的文化旅游特色线路和演艺产品。此外,要注重对分散的文化旅游资源的整合加工,如整合主题性强的文化资源,如分散在各个城市的商文化、三国文化、宋文化等,打造一批具有文化特色的旅游线路。一方面,要以文化活动为载体,吸引世界和各界关注,积极宣传河南独特风光,提高区域影响力、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旅游市场;另一方面,要以重大旅游活动为平台,大力宣传河南古都文化、祖先文化、功夫文化等特色文化产品,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双赢目标。

(四)以创意与科技融合为手段,提升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水平。

一是通过创意和科技培育文化旅游新业态,实现旅游业从过度依赖自然和历史资源向依赖创意和科技的转变。近年来,国内深圳华强凡特文化科技集团、杭州宋城集团发展迅速,旗下凡特欢乐世界、宋传奇等演艺景区成为区域文化旅游的热门之地。这些景区主要以创意为内容,利用高科技媒体技术,打造主题演艺与历史文化资源相结合的实景演出项目。二是围绕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主题,通过科技手段激活夏商文化,包括文化遗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让收藏在故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袤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很多文化遗产有意思但没意思。普通游客很难体会到其魅力。它们必须被创意和VR、AR等现代技术生动地展现出来。三是搭建智慧文化旅游平台,合理整合旅游资源。推进省市县乡智慧出行平台联网,真正实现“一部手机游河南”。

参考资料:

[1]程晓丽,朱.安徽旅游业与

产业融合发展研究[J].经济地理,2012 (9): 164-165。

[2]朱著。宁夏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

发展分析[J].宁夏社会科学,2011 (6): 150-152。

[3]陈进。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发展机

及政策选择——以江西省为例[J]。企业经济,2014 (5): 125-126。

[4]兰苑,。文化产业和旅游业

整合的机制与路径——以山西省文化旅游发展为例[J]。经济问题,2014 (9): 129。

[5]李源,黄继兵,赵波。成都地域文化

论旅游创意产业的发展[J].成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 (04): 342-345。

[6]宋燕琴。郑州市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

会展对策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0: 144-145。

[7]程艳。把黄河打造成郑州旅游新品牌。

件,件。郑州日报2018年10月30日。

[8]罗·。贵州文化遗产资源的保护与旅游

你[J]。中国发展,2018 (4): 36-37。

[9]林火平。促进江西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金融政策分析展览[J].金融监管,2012 (30): 73。

[10]朱·。宁夏文化旅游与文化产业

发展一体化探析[J].宁夏社会科学,2018 (6): 151-152。

(作者单位: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629.html
上一篇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下一篇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河南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思路研究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