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资讯新闻 一个天津家族的百年“援疆”故事

一个天津家族的百年“援疆”故事

李鲲“我的祖先參加过‘赶大营以及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支边建设,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我想把我们家这段100多年‘援疆的家国情怀续上。”今年50岁的张代国说。2020年5月11日,天津西青区张家窝中学教师张代国从天津启…

李坤

“我的祖先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参加过‘冲关营’和援疆建设。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我想延续我们家一百多年的‘援疆’情怀。50岁的张代国说。

2020年5月11日,天津市西青区张家窝中学教师张代国从天津出发,来到新疆和田地区玉田县。作为天津市教育系统派出的277名干部教师之一,他的任务是在天一中开展为期一年多的教学工作。

经过暑假和近一个月的网上支教,张代国即将再次踏上新疆的土地,继续完成他家100多年来的第三次“援疆”使命。

挣扎中的家庭的延续

“新疆是个可爱的地方。”张志文说,与童年记忆相比,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觉得他们家的贡献也在其中。

1914年,25岁的张红彬和23岁的张红才两兄弟加入了“抢营”的行列,从天津杨柳青出发前往新疆,准备投奔在新疆伊犁扎下根的叔叔严万贵。那时候交通不方便,六千多里,全靠脚和大车,要走几个月。

所谓“抢营”,原意是“追”左收复西征军在新疆的营地,做生意,运送物资。从20世纪70年代到抗日战争爆发,大约3000个家庭至少15000个杨柳青人来到新疆。因此,“抢滩大阵营”与“破东”、“西进”并称为“中国三大移民潮”。

经过几年的奋斗,“大营客”张红彬和张红才在新疆立足,做起了小生意。为了让全家过上更好的生活,1922年,他们带着父亲张一家来到新疆伊宁。早在他打算离开天津的时候,张就特意嘱咐全家人穿上新衣服,去照相馆照一张全家福。

张父子是张代国同根同源的祖先,所以“抢营”成为天津张氏家族“援疆”的第一次实践。

据张红才的儿子,84岁的张志文说,一个阿姨的爷爷严万贵当年在伊犁创办了亿万和贸易公司。后来,严万贵的后人参与建立了当地第一家面粉厂和电灯厂,成为伊犁工业化的先驱。在的祖父张来到新疆后,他的后代大多留在了新疆。他们生活在乌鲁木齐、伊犁、石河子、轮台、焉耆等地,扎根新疆不同地区。

张志文1936年出生于伊宁。在他的记忆中,在一个动荡的社会里,他在童年和青年时期游历了新疆的很多地方。1954年考入当时的中苏有色金属公司矿山技术学校(即后来的新疆工学院)。毕业后留校,退休后担任学校党委组织部原部长。

“新疆是个可爱的地方。”张志文说,与童年记忆相比,新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觉得他们家的贡献也在其中。张志文的儿子张广泰现在是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的党委书记,他的孙子张玉海出生于1992年,现在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设计研究院的工程师。

“小时候听说祖上有人从天津去新疆,在当地安居乐业。后来,我从我的七祖张志文那里了解到更多关于我的祖先援助新疆的情况,这非常令人震惊。”张代国说道。

刻在基因里的家国情怀

“当年我们坐火车三天三夜,从天津到乌鲁木齐,坐了三天的大巴,才从乌鲁木齐来到伊宁。虽然也很辛苦,但比‘冲营’方便多了。”

1965年,16岁的高克谦响应祖国号召,来到新疆伊宁支援边疆建设,开始了天津张家百年来的第二次“援疆”实践。高克谦之所以姓高,涉及到一段曲折的张家史。

张代国家是天津北大杜庄(今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大杜庄村)的张。第一代是200多年前从山东沾化迁到天津西潞市的张守贵。第三代章启炎和张子友是兄弟。章启炎迁居北京大学杜庄,是张岱国和高克谦的直系祖先。张迁居杨柳青镇,他就是后来在新疆“冲营”的张的祖父。

高克谦是北大杜庄张的第十代,张代国是第十一代。高克谦的父亲张宏开和张代国的祖父张红彬是兄弟俩。高克谦出生于1949年。小时候外号“老蛤蟆”,小时候丧父,随母亲改嫁到水高庄(今天津市西青区辛口镇水高庄村),改姓高。

可能是基因的力量吧。从小听说张家有人“冲营”到新疆高克谦,也带着家人来到新疆伊宁。

“当年我们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从天津到乌鲁木齐,然后坐了三天的大巴,才从乌鲁木齐来到伊宁。虽然也很辛苦,但比当年‘冲营’方便多了。”高克谦说。

在伊宁,根据政府的安排,高克谦先后在林场、印刷厂、造纸厂工作,2009年退休。在他看来,伊宁这50年变化太大了。“我刚来的时候,伊宁只有一条路,楼房很少。现在,到处都是柏油路和楼房,人口增加到近60万!”

高克谦说,与祖辈自发的“冲营”行为不同,他来到新疆分公司是响应国家的号召和安排,无怨无悔。2018年5月,在离开天津53年后,高克谦回到天津,并会见了张氏家族和朋友,包括他的伯侄关系张代国。

“那次见面,高克谦叔叔给我讲了他援疆的故事,讲了新疆的风土人情和发展状况,让我突然对那片土地产生了向往。”张代国说。

传承家国百年使命

张代国认为,扶贫必须扶智,扶智在于教育。与祖辈来新疆不同,他是带着发展祖国教育的责任来新疆的。

2019年12月初,张代国所在的张家窝中学通知他,教育部等四部委发布的“西藏、新疆万名教师支教计划”选派教师到西藏、新疆执行支教任务,这让他很放心。

“我想,一百多年前,我的祖先带着一个小商贩长途跋涉,历尽艰辛‘赶营’;想起1965年,舅舅响应国家号召,支援边疆建设;我想,我正处于命运之年,我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脱贫攻坚之年。我何不趁此机会献上我的血呢?张代国和家人商量后立即报名,最终在2020年1月被选中。

5月11日上午,张代国从天津飞到乌鲁木齐4个多小时,从乌鲁木齐飞到和田2个小时,从和田坐了4个半小时的大巴,才到达玉田县。“‘赶营’要几个月的路程,现在十几个小时就到了。”张代国说。

考虑到疫情防控的需要,经过近一个月的隔离,张代国开始在田一中教初中语文。他的班级由52人组成,都是维吾尔族学生。

张代国还清楚地记得自己的第一堂教课。他的同学们齐声朗诵关雎和剑甲。声音很大,但是发音不达标,就从发音开始教。“在我知道之前,铃声响了,我正要离开教室。一群学生围在我身边,向我求教,和我聊天。我的眼里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这让我觉得自己有责任。”

玉田县位于新疆南部,属于深度贫困的“三区三州”。但张代国说,当地的孩子可爱单纯,他们班有个同学周末回家,特意给他带了家里种的大白杏,让他很感动。

张代国认为,扶贫必须扶智,扶智在于教育。与祖辈来到新疆不同,他是带着发展祖国教育的责任来到新疆的,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的教育,这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

因此,张代国经常利用业余时间为孩子们答疑解惑,指导他们练习书法。他鼓励孩子们改变命运,用知识报效祖国。

新学期快到了,但是由于疫情防控的需要,从9月1日开始,我在暑假回天津的时候,暂时不能动身去新疆的张代国。我开始坐在电脑前给新疆的学生上网络课。

9月21日,天天在电脑前和学生们见面的张代国终于接到通知,27日再次出发去新疆。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会一蹴而就。我恨不得马上回新疆见见孩子们,继续完成这个百年使命。”张代国说。

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管理窝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s://www.guanliwo.com/a/zx/6725.html
上一篇蒸汽眼罩,本质是条热毛巾
下一篇 丁钢:“面向未来的教师”究竟什么样
管理窝

作者: 管理窝

这里可以再内容模板定义一些文字和说明,也可以调用对应作者的简介!或者做一些网站的描述之类的文字或者HTML!

为您推荐

评论列表()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898-88888888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email@wangzhan.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